第一辑 传统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1&rec=237&run=13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农民最注重的传统节日。节前家家户户量
力操办一些生活用品及蔬菜之类, 以备节后招待来访的亲友。 除夕这天家家贴对联
(守制的人家除外, 解放前和建国初期家遇丧事,春节以蓝色纸写对联张贴,后逐渐
消迹) 。企事业、学校、卫生、机关等大门也顺延张贴对联之俗。旧时,春节这天,
凌晨即起,吃水饺,放鞭炮,烧香烧纸祭天地。黎明后男女老幼着新衣,到族人长辈
及邻居家中拜年,行跪拜礼。路上遇人拱手问好,并祝恭喜发财。1949年后,迷信敬
神活动逐步减少,烧香烧纸贴灶王基本杜绝。拜年改称拜节,不再行跪拜礼,只是到
长辈家中走走,请安问好。机关单位实行团拜或召开茶话会。
正月初五称“五马日”,旧时,是日早起烧香纸,敬天地,放鞭炮,吃水饺。现
在少数人家仍烧香烧纸敬天地。五马日的来历是,相传自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每
天代表着一种禽畜或农作物。即一鸡、二狗、三猫、四鼠、五马、六羊、七人、八谷、
九果、十菜、十一棉花、十二瓜、十三花木、十四芝麻,十五晴天万物皆收。意思是
这15天内每天的天气好坏可预示着什么收,什么不收,以便于安排农事活动。这不过
是农民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无科学根据。
初七吃小豆腐。正月初七这一天,群众称为“人七日”,当地有一种风俗,这天
做小豆腐吃,传说这天吃小豆腐能使家中的老鼠瞎眼。但家里人有属鼠的不做小豆腐,
以防影响属鼠人的健康。实际上这是一种迷信传说,没有科学道理。现在只少数农户
有此俗。
元宵节即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日晨吃水饺,放鞭炮,旧时烧香纸、敬天地。
各村办杂耍,如高跷、旱船、龙灯、竹马、狮豹等。村与村互相串玩,杂耍队伍以锣
鼓、喇叭作前导,表现出一片欢乐气氛。建国后,活动形式有所创新,增加了新的内
容,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新社会新风尚为主。
二月二即农历二月初二日。迷信传说是“土地爷”的生日,但并无人去给“土地
爷”上供。此节日家家炒“蝎豆子”,并拌上用面叶切成的小方块,群众俗称为“棋
子”,分给孩子们或作为礼品赠送亲友。
是日日出前,农民家家户户用草木灰在宅院和打谷场上划圆圈,俗称“打囤”。
中间用砖头压上一点五谷杂粮,预示粮满仓。同时把草木灰绕宅院撒一周,称“围宅
子”。意思是不让家里的金银财宝跑掉,并预防盗贼入院,此俗建国后也逐渐消失。
还有一说:“二月二龙抬头”,从这一天开始即有雷雨出现。此节之前的正月二
十五为“添仓日”,农民习惯这一天早上日出前在院内用草木灰划圈,俗称打囤底,
但无其他活动。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此节日农民为祖坟添土,上坟祭祖,以表示对祖先的缅
怀。并有打秋千,放风筝、野外踏青的习俗。此节日农民有煮食鸡蛋的习俗,传说三
天不动烟火,为纪念列国时一位被烧死的大臣介之推。因三天不动烟火做饭故名“寒
食”。
建国后,清明节这天,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怀念。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俗称“五月单五”。旧时,这一天清早往大门口上
插艾,男女幼童往手腕、脖子上系五色线,节后下第一场雨时剪下来投入水中,传说
能化为龙顺水而去。插艾、系五色线之习俗源于何时何事无可考。此节期间,有的妇
女身上带“香荷包”,传说是为驱邪。在农民中广为流传的习俗是吃糕、吃粽子,传
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文学家屈原。建国后,除吃糕、吃粽子的习惯保留外,插
艾、带“香荷包”、系“五色线”之习俗已革除。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 时值盛夏, 小麦已入仓,群众旧有上坟祭祖之习俗,称
“上夏麦坟”。意思是麦收已毕,新粮入仓,用收下来的新麦子,磨面粉祭祖,让先
辈与活着的人共享丰收的喜悦。此节日群众有吃炒面的习俗。将小麦炒后磨细,拌上
红糖用凉水拌了吃。也有的加入少量炒面用水调成饮料喝,借以防暑降温。
七月七即农历七月初七,有的称该日为“祈巧节”。民间有一种神话传说,此日,
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喜鹊上天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过河
相会。民间少女于此日夜摆上水果向织女星乞巧,故称“祈巧节”。如遇是日下雨,
群众说这是织女哭七月七。神话故事至今尚流传,但已无人祈巧。
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团圆节”,此节日群众较为重视,是日晚上群众
多吃水饺,有的全家饮酒赏月和分食月饼。亲友有相互赠送礼品(主要是月饼)之俗。
新婚夫妇相互探望对方之父母,在外工作的子女也借机回乡探亲。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庙会节日。建国后,庙会停止活动,此节也就
只是流传于口头。199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此日定为山东省的“老人节”,意在“重
九长寿”。
十月一即农历十月初一日。农村传统为上坟祭祖的日子,建国后此俗仍沿袭。在
旧社会,此日地主请雇工(觅汉)吃酒,决定辞退或继续留用。农村中还流传着这样一
句谚语:“过了十月节,不是刮风是下雪”。因而,也预示着从此开始将要进入冬天。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过去有的于这一天吃加红枣做的粥,叫“喝腊八粥”,
有的则吃面条,现在大多数户吃水饺。旧社会当地顾姓氏族于此日用红高梁面熬粥喝,
表示不忘记过去老辈人们过的穷苦日子。
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旧社会农村家家户户的锅灶前贴着一张木版印刷的
“灶君像”,俗称“灶王”。迷信传说它是一家之主,能保一家平安。这一天灶王爷
上天朝见玉皇大帝,向玉皇大帝汇报下界情况。此日晚间置灶食为灶王送行。灶食有
糖瓜、山楂、柿饼、软枣等,供奉后烧化香、纸,并将旧灶王(版画)一起烧掉,表示
灶王爷上了天堂,故曰“辞灶”。烧前并将一糖瓜粘在其嘴上,意思是防其见了玉皇
大帝胡说八道。建国后此俗革除,但个别迷信较深的老年妇女仍有供灶王者。有的把
这一天称作过“小年”,预示着从这一天起就进入年节了。自十二月二十四起,家家
户户打扫卫生,迎接新年。农村中有一种习惯,从这一天起不论做什么事也不用请人
择好日子,群众称为“无忌讳”。
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年除”。是日户户清扫卫生、贴春联和“乐门
钱”,有的户正房冲门后墙挂财神像。屋门口、大门口放一木棍,叫“栏门棍”,意
思是档着金银财宝不向外跑。下午上坟祭祖;有的家庭请家堂,把已故的长辈请回来
“过年”。晚上包水饺,用黄白纸叠元宝,院子正中放一供桌,以便凌晨祭天地。
皇城营村大集为旧历一、六,但每年的七月十四(中元节)、八月十五、年除这三
天都加一个集日。特别是“年除”集群众比较重视。在旧社会穷人一时钱不凑手,买
不下过年用的东西,被迫在这一天买。群众把“年除”集叫做“穷汉子集”,意思是
穷人早没有钱办年货,到临年千方百计弄点钱买一点应急的过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