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妇女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1&rec=129&run=13

妇女救国会1939年,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在临淄二区建立妇女抗日
救国会,简称妇救会,设正副会长。随后,郑郭乡、马台乡、石羊乡相继建立了乡一
级的妇女抗日救国会。各妇救会组织建立后,组织广大妇女为抗日武装战士缝洗衣服,
做军鞋军袜,烧汤做饭,排演文艺节目宣传抗日等。更有进步的妇女,毅然离开家庭
走向社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许多妇女还担任了党的或抗日队伍的联络员,站岗放
哨,传送情报,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妇女的中心任务是锄奸反霸,拥军支前,发展生产。1946年7月
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四师在益都县桃园一带与国民党第八军作战中,将四五百名
伤员送来临淄二区休养治疗,重点住在皇城营、张家庄、于家庄等一些大村,广大妇
女积极热情地为伤病员服务,供吃供喝,拆洗被褥、衣服,组成慰问团,慰问伤病员。
妇女联合会1949年,临淄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妇救会)改称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
二区妇联也随之成立,各个乡村很快普遍成立了妇联,过去的妇救会长改称妇联主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妇联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充分发
挥了党联系妇女群众的纽带作用,始终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各行各业妇女与
男子同工同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妇女发扬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90年代,镇村妇女组织在广大妇女中开展了“双学双比”(即学文化、
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 竞赛活动和“文明家庭”“美在家庭”创建活动,为推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镇直各单位和企业中有女干部职工2 50
名,占干部总数的15%。全镇女教师143名,女医护人员45人。
妇女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乡镇的历届人民代表会中女代表名额
占到20%左右。1984年选举村民委员会以来,妇女进村两委比例逐届增加。1993年以
后,历届镇党委、政府班子中配备一名女干部。2001年妇女进村两委32名,占村总数
的64%。
历届区、公社、乡、镇妇女会长、主任是刘杰、杨景莲、李美荣、练玉惠、吴秀
英、王洪志、李金英、王复芝、刘惠修、崔桂华、于锦莲、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