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1&rec=1&run=13

皇城镇位于淄博市东北部,西隔淄河与齐国故都相望,北临广饶县大王镇,东与
青州市朱良镇接壤,南与临淄区齐陵镇毗连。镇政府驻地位于皇城营村,距区政府驻
地1 4公里,全境南北10.5公里,东西8.4公里,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全镇50个行政村,
总人口5.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5人。
皇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迄今发现的崖付庄大汶口文化遗址,于家庄、大马岱、
韩家六端、 崖付庄4处龙山文化遗址,大蓬科商代文化遗址,锡腊营春秋时期文化遗
址, 荣家、曹村、灯笼、许家、崔郭、李家郭村等9处战国时期文化遗址,五路口、
崖付、石槽汉代文化遗址等,无不是皇城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皇城镇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向东呈慢坡形向东北方向延降,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覆盖, 属冲积平原。镇内交通便利,321省道和张皇、北齐过境公路纵横穿越,镇村
道路密布乡间,南邻济青高速,西靠辛孤一级公路。主要河流有西边界的淄河和东边
界的裙带河等。
皇城镇属北温带半干燥季风气候,有着比较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春季少雨,多西南风,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但少见冰雹;秋季天高气爽,日照
充足; 冬季干冷少雪,多西北风。7~8月份平均降水量325.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0
%。无霜期平均195天,农耕期200天左右。境内土壤肥沃,西部为褐土,东部和东北
部为潮褐土。农耕、水利、电力、机械等条件优越,主产小麦、玉米和大棚蔬菜,尤
以西红柿为最,被国家命名为西红柿之乡和中国优质蔬菜出口生产第一镇。
皇城镇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临淄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最早、发展革命武
装最早的地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湖北省任职的于岐凤弃官回大马岱村带头
砸神像办学校,宣传革命,培养人才。1929年南卧石村李人凤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
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互济会”“左翼作家联盟”,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组织领导
学生参加爱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李曦晨等人组织了临淄第一支抗
日武装--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打响了清河平原抗日第一枪。1938年7月7日
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十团,转战于淄博山区和清河平原。此
时, 境内各村纷纷成立了抗日救国组织。1938年11月9日,日军对皇城一带进行“扫
荡” 。1939年7月,淄东分队成立。1940年各乡建立党支部、乡公所,部分乡建立了
乡分队。抗日战争期间境内历经“于家庄军民阻击战”“南卧石战斗”“郑辛伏击战”
“南卧石伏击战”“郑辛截击战”“西上庄战斗”“郑辛战斗”“奇袭石槽伪据点”
“五路口战斗”“痛击伪王砚田二团”等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在
解放战争中,中共领导淄东区中队、联防队先后进行了“郑家六端突围战”“皇城营
战斗”“石槽战斗”“小铁佛村反抢粮战斗”,开展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
皇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有400余名烈士为国英
勇捐躯,他们的英名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建国后广大优秀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
号召,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皇城镇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是临淄区的产粮重地和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业结
构, 大力推广发展大棚蔬菜,至2001年底,全镇已建成蔬菜大棚24800个,年产蔬菜
4.1亿公斤, 销售收入4亿元,仅蔬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到3000元。全镇粮食总产4
950万公斤。农业总收入达到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4元。分别是1978年的40倍
和48.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