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渭头河大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0&rec=81&run=13

据考,渭头河陶瓷生产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时,制陶者发展到六、七家,
生意兴隆、 市面繁华。当时,以窑业主为首,创立了渭头河大集,距今已有近200年
的历史。
渭头河大集有4个兴盛期:其一是在清朝中叶,因当时窑业兴起,进入繁盛时期,
故大集红火。 其二是在清末民初, 1933年渭头河制陶者26户,有窑29座,从业工人
500余人, 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渭头河大集增设了骡、马、牛市。其三是在建国初至
1956年,新中国成立,陶瓷工业迅速恢复发展,工人工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迅速增
长,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大集兴旺。1968年建立所谓“社会主义”大集,全市统一
集日,渭头河大集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砍掉。其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渭
头河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强烈要求恢复渭头河大集,鉴于渭头河划分
为渭一村和渭二村,经上级批准,原渭头河大集新设为渭一大集(在村南头)和渭二大
集(在村北头)。1998年夏季,渭一大集开市,集日为农历每月的“一、六”。1999年
1月16日(农历十一月廿九) 渭二大集开市,集日为农历每月的“四、九”。渭二大集
开市时,特请淄博市京剧团来渭二村演戏5天(共演出10场) ,以示庆贺。赶集人员来
自邻近村庄,最多时3000人,盛况空前。
渭头河大集是农历“三、八”集市,地点在渭头河化龙桥(又称小桥口)两侧及贯
桥的东西大街上,往东到治门里,往西一直延伸到村南头的大堰。赶集的人群来自渭
头河及周围10几里的村庄,最多时上市人数达二、三千人。渭头河大集为一集多市,
集上设有粮食市、百货市、布匹市、服装鞋帽市、杂货市、家具市、果品蔬菜市、禽
蛋肉类市、 牲口市、猪市等。当时牲口市最盛时,上市大牲畜达100头。上市的物资
有渭头河的大瓮、盆罐、龙口毡帽、万山、泉头砂锅、池板梨、莱芜生姜、花生、大
麻、章丘大葱、新泰韭黄、邹平苇席、博兴条编及各种布料、鞋帽、烟酒糖茶、日用
杂货、 生产资料、肉类鱼虾等100多种。每逢“年集”更是热闹,人群摩肩接踵,时
有玩杂耍的、说书的、拉洋片的、测字算命的,热闹非凡。每年正月,端午节、仲秋
节、渭头河祭窑神唱戏,吸引邻近村民前来看戏赶集,象赶山会一样。
新设的渭二大集,位于湖南路渭头河大桥东侧的居民楼区。营业占地面积8000平
方米,能容纳1000多个摊位。平时上市摊位300多个,成交额在1万元以上。集市从西
向东依次分为蔬菜市、瓜果市、杂货肉市,布匹、百货市、家具杂品花卉市等。平时
上市1千人左右, 节假日摊位及人员大量增加,物资丰富,交易活跃,方便老百姓,
深受群众欢迎。居委会在市场中心设立管理办公室,有3名人员负责集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