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0&rec=55&run=13

渭头河一带工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元时期,渭头河一带就已出现了制陶
业者,并形成村落。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中叶以后,渭头河的制陶业达到旺盛期。民国
30年起,形成传统陶瓷产品--渭头河大瓮,享誉省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扶持发展传统民族工业,给渭头河的陶瓷
工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1953年开始对私营窑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1月渭头
河的私营窑厂全部并入国营淄川窑厂。
50年代开始,渭二高级农业社到渭二大队,为摆脱人多地少的困境,让社员增加
收入,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搞工副业生产,相继办起石灰窑、砖窑、烟筒窑,
积极发挥传统产品优势,办起陶管厂、陶缸厂等小型集体企业项目。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全村经济大发展,先后建起淄博日用陶瓷厂、
淄博柳泉陶瓷厂、淄博柳泉电瓷有限责任公司、淄川柳泉消防器材厂、龙泉铁路联营
货场、淄博轻工陶瓷机械制造厂、淄川柳泉玛钢厂、渭二煤井、淄博市淄川柳泉电瓷
配件厂、渭二村建筑维修队等骨干企业。1988年10月30日成立淄博柳泉实业发展总公
司,1992年经淄博市工商局批准正式挂牌。从此,工业发展进入新时期。1999年,淄
博柳泉实业发展总公司工业总产值1亿多元。 2000年底工业总产值1.2339亿元,上交
税金463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私营、个体企业
迅速发展。李太旭的淄博陶瓷轻工机械制造厂,张道昌的私营渭二陶瓷厂都初具规模。
另外,邢福安、王昌兴的个体窑场也办得红红火火。至此,渭二村的工业生产形成了
集体、私营、个体一齐上的大好局面。截至2000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6亿元,
人均纯收入5500元。
制陶业的发展带动了煤炭及其它手工业的发展。渭头河村的煤炭生产追溯到宋代,
清朝中叶至民国有较大发展。解放后,渭二村以采陶土为主,开采部分煤炭,但不是
主导产业。
由于渭头河村窑业工人居多,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作为酿酒业,当时渭头河村
有两家,即大成酒店和复和成酒店。
作为砂壶和烟筒等民用小陶器的生产,解放初期有两家生产作坊。
渭头河村为近代淄川陶瓷生产的中心,驻地厂矿企业很多,较大的有原国营淄川
陶瓷厂(前身为国营淄川窑厂),现为华光集团华龙陶瓷公司、淄川向阳陶瓷厂、龙泉
镇办陶瓷一厂、二厂、渭一村的双龙陶瓷厂、淄川建材厂、德利陶瓷厂。煤井有龙泉
镇办1号煤井、 东坪煤井、渭一煤井,还有国营淄博柳泉石灰石矿。驻地企业中,原
淄川陶瓷厂,现华光集团华龙陶瓷公司,作为陶瓷行业的骨干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
为淄博陶瓷业作出了贡献。 该厂生产的雕塑有99条巨龙高3.6米的“香港回归瓶”安
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内。该厂本世纪末生产的高5.2米,重5吨的巨型雕塑“中
华龙世纪瓶” 和3米高的“中华龙提梁大壶”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安放在淄博市
展览馆,为淄博人民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