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牲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0&rec=52&run=13

牛、 骡、驴建国前,窑业主为了碾生产陶瓷用泥,故养牛较多。一般平均1座窑
就有1盘牛碾,用牛4-5头。据史料载,1930年渭头河大瓮生产为兴盛时期,当时有窑
主20余家, 共有牛80余头。国营淄川窑厂曾养牛100余头。饲养骡、驴等大牲畜的量
不多(仅殷实人家有)。
建国后,在党的保护耕畜政策的指引下,大牲畜得以发展。特别是农业合作化后,
集体饲养大牲畜发展较快。 1959年,有耕牛26头,骡驴10头。1970年,养牛达到7 3
头,1982年骡驴发展到20余头。
1985年,渭二村耕地被柳泉石矿征用,随之全村农转非,大牲畜饲养在村中消失。
猪建国前, 村内以户养为主,每户1头,多者两头。猪种多为土种黑猪,以积肥
为主,传统饲养。粗饲料有豆叶、麦糠、谷糠、高粱糠、青草野菜等,精料配以玉米、
夫皮、豆饼之类,以粗为主,精粗配合,精料熟喂,一般日喂两顿。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养猪业发展,并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生猪存养量逐年增长。
1959年生猪存养量93头,1975年686头。除生产队集体养猪外,社员养猪实行户养猪、
队包圈,猪增斤、付斤粮,或投肥以质论价给工分。
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养猪业逐年走向专业化,随着渭二村由
农民转为市民,户养猪基本消失。到1985年后,只剩几家卖豆腐的专业户饲养猪。
羊建国前,只有部分农户喂养少量山羊和绵羊,全村仅有3-4群羊(每群40只左右)。
其饲养方法:春、夏、秋三季以放牧为主,冬季圈养。
建国初,由于广大农民分得土地,生产大发展,养羊也得以发展。全村羊群增至
10几群。 当时是几家人联合雇1个牧羊人放养,轮流管饭,摊工钱。1954年,羊群入
股归社, 加之政府号召发展畜牧业,养羊得以继续发展。到1961年,有羊450多只。
1964年由于认为养羊不利于封山造林,羊大量被宰杀,全村仅剩46只羊。1973年,淄
川区政府对林牧政策作了调整,扶持养羊,使羊的存栏量得以恢复和发展。1975年,
各生产队共有羊432只。
80年代中期,随着村民农转非,养羊随之锐减。到90年代,全村仅剩个体户刘成
立、王孚亮、孙永贵、张道通、李大安、王木道等养羊3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