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互助合作社经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0&rec=26&run=13

互助组在渭二村只有半年的历史,在生产经营中,开展了一些互助互济活动,但
是没有改变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局面,但对于帮助无劳力、无牲畜困难户却
解决了无力搞好生产的困难,对发展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渭二村只有1年的历史, 但在生产资料方面却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较大幅度的改变了农业生产关系。它与1955年7月成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
社一样。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计划经营,分(组)队管理,民主理财的经营管理制度。但
高级社取消了初级社时土地分红,土地为集体所有,牲畜和大型家具则作价入社,实
行按劳分配,更加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附:渭头河镇前进三社,1956年度生产规划
一、基本情况
1、 全社总农户228户,其中入社农户198户,占87%。入社人口829名,其中男33
6名, 女493名;5岁以下儿童212名,鳏寡孤独5人。共有劳力462名,其中男整劳力1
06名,半劳力61名;女整劳力187名,半劳力108名。
2、入社的土地1034.6亩,其中麦田547.6亩,春田487亩。
3、牲畜:骡子1头,驴12头,耕牛3头,猪38头,羊150只。
4、大型农具:双轮双铧犁1部,八寸步犁1部,小胶轮车66辆,耩子22把。
二、组织领导情况
全社有党员3名, 团员6名,高级社筹备委员9名。建立3个生产队,6个股,18个
作业小组。社内干部78名,其中妇女干部11名。
三、生产措施和各种作物增产指标
1、小麦种植面积547.6亩,上年每亩产68公斤,1956年每亩增产32.5公斤,共增
产17810公斤,共收入55199公斤。
2、 高梁种植面积171.9亩,上年每亩产105公斤,1956年每亩增产12公斤,共增
产2011公斤,共收入18427公斤。
3、 谷子种植面积265亩,上年每亩产135公斤,1956年每亩增产16.5公斤,共增
产4372公斤,共收入40174公斤。
4、 种春地瓜100亩,上年每亩折产量100公斤,1956年每亩产地瓜1000公斤,折
粮250公斤,每亩增产150公斤,共增产15000公斤,总产(折粮)25000公斤。
5、玉米种植面积507.6亩,上年每亩产105公斤,1956年每亩单产196公斤,每亩
增产91公斤,共增产46191公斤,共收入99638公斤。
6、 大豆种植面积40亩,上年每亩产50公斤,1956年每亩增产16.5公斤,共增产
660公斤,总产2640公斤。
7、收麻籽1000公斤,收白菜15000公斤。
1956年, 共收入粮食242339公斤,扣除公粮11000公斤,各种作物预留种子5200
公斤,共分配粮食226139公斤,每人平均272公斤,白菜18公斤。
四、具体增产措施
1、兴修水利,与奎山矿协商,从水源地引水在东山建立水库1座,变旱田为水田
350亩, 每亩增产170公斤,共增产59500公斤。玉米地间作白菜100亩,收白菜15000
公斤,解决社员冬季吃菜问题。
2、 扩大复种面积,一年一季改作为一年二季,扩大80亩,每亩增产25公斤,共
增产2000公斤。
3、增种高产作物,春地瓜100亩,每亩收入1000公斤,4公斤地瓜折粮1公斤,总
产25000公斤。
4、扩大肥源:增养毛猪60头,羊200只,耕牛3头,在淄川窑厂长沟车间建厕所6
个,积大粪1750公斤,积尿肥9万公斤,砌绿肥池3个,共增土肥1万担。
5、深耕细作:春田未耕前耙两遍,深耕6寸,耕后再细耙两遍;小麦,在初春踏
压1遍, 之后细锄4遍,水浇小麦做到返青浇1遍,拔节抽穗再水浇1-2遍;高梁谷子2
次定棵, 做到不缺苗断棵;玉米、高梁、谷子都要锄3遍,做到浸种,试种、发芽试
验,保证增产增收。
6、及时检查补苗,保证苗全苗旺,杜绝缺苗断垅。
7、向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消灭病虫害,购买喷雾器1部。
8、增添双轮双铧犁1部,8寸步犁1部,双轮单铧犁3部。
9、 提高农业改良技术,玉米人工辅助授粉50亩,选换优良品种,玉米选种红马
牙、金皇后,并建立20亩优良品种示范地。
五、增加副业收入
安排利用现有小胶轮车给淄川窑厂运青黄土、运沙、运石头,年收入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