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文化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0&rec=135&run=13

一、集体文化活动
业余文艺宣传队建国初期,翻身工人、农民为欢庆解放,歌唱幸福新生活,自发
组织起秧歌队、锣鼓队、街头活报剧等,走街串巷,配合当时的抗美援朝运动,进行
文艺宣传。春节期间中小学学生和教师,则自动组织演出小型剧目,深受群众欢迎。
60年代,渭二大队团支部组织以回乡知识青年为主的文艺宣传队,宣传毛泽东思
想和农业学大寨,在新年、春节及公社组织的文艺会演等演出,多次获奖。平时则以
生产队为单位教唱革命歌曲,活跃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文化大革命中,渭二大队成立
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团总支为主,团员青年参加。主要演职人员有王谋鑫、
孙启荣、张道庆、张惟告、马衍顺、张秀萍、杨凤玲、司继标、刘振庆等30余人。以
自编自演节目为主,主要节目小吕剧、京剧样板戏选段、舞蹈、独唱、群口相声、天
津快板、三句半等。多次参加龙泉公社组织的文艺会演,并到龙泉煤矿礼堂、淄陶俱
乐部及邻近兄弟大队、田间地头巡回演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生活丰富
多彩,镇政府举办“村歌”和“庆七一”“迎香港回归”全镇歌咏大赛,渭二村党委
组队参赛。 1987年,在“村歌”大赛中,渭二村歌《齐心建设文明村》获二等奖;1
997年, 迎香港回归大赛获二等奖;1998年“农信杯”大赛获二等奖。渭二村还利用
各重大纪念日、节日,自己举办歌咏和“卡拉ok”大赛,组织公司所属单位参加,丰
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附:渭二村村歌《齐心建设文明村》

图书室、书画展60年代初,渭二大队办起图书室。除大队投资购置部分图书外,
主要到市、区图书(文化)馆借书。图书室在“文化大革命”前藏书2000余册,有借阅
制度,专人管理,定期借阅,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
图书被毁、散失。80年代,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又重新建起图书室,有图书1000余册,
为村民学科学、用科学、劳动致富提供丰富的知识。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80年代邀请淄博市知
名书画家王颜山、侯宇爽、姚山晨、张云铸、孙雨田等人来村泼墨挥豪献艺,留下墨
宝。1999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渭二村与龙泉镇书画界联合,
出资举办迎国庆五十周年书画展,100余幅书画作品于1999年9月28日展出,历时1周,
宏扬中华文化,展示当代人风采,博得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

二、群众文化活动
业余观赏看戏:30年代,本村民间艺人王风怀曾自己制作木偶戏组织窑工在春节
等重大节日演出,自娱自乐。
建国前,张宏安等著名演员曾率团来渭头河演出多次,渭头河子弟班剧团还曾亲
受过他的指教。
1951年-1954年, 庄北头李家场和小桥西的孙家场,先后有张宏安、王砚芳率领
的京剧团,德州、吴桥的马戏团,鲜樱桃率领的五音剧团,范彬青率领的淄川京剧团,
赵鲁莺的京剧团等来演出过。
1957年淄川陶瓷厂建起职工俱乐部后,先后有淄博市京剧团、惠民京剧团、吕剧
团、市五音剧团、淄博市文工团、平剧团、河北绑子剧团、山东省柳琴剧团、哈哈腔
剧团,还有木偶、皮影戏等来渭二演出。
“文化大革命”中,淄陶、龙泉公社及驻地部队、邻近公社厂矿、各个毛泽东思
想文艺宣传队等,不断在淄陶俱乐部演出样板戏等文艺节目。
90年代,渭二村聘请市京剧团来渭二演出、贺节贺集。
看电影: 50年代初, 淄川县电影队在小长沟窑场放映“白毛女”“小康人家”
“钢铁战士”及苏联影片等。1957年淄陶建起俱乐部后至文化大革命前,一直在俱乐
部和淄陶门前广场放电影。70年代,龙泉公社成立电影放映队后,定期在桥口河滩、
长沟头场园放映。80年代淄陶又建起新影院,定期放映。
听说书:在渭头河说大鼓书的,其一是在“三、八”集上,其二是在庄里北崖和
小桥口或南头大堰上。利用晚上人们消夏乘凉时听书,当时比较出名的说书人是淄川
的宁先生、龙四人、李向俭(盲人)说的都是古典武侠小说,如《响马传》《呼延庆打
擂台》《杨家将》《说岳全传》等。
听戏:解放前至建国初的一段时间,人们把留声机(手摇上弦的)叫做听“洋戏”。
留声机又叫“戏匣子”。解放初,村民苗春信第一家有“戏匣子”。当时的唱片主要
是京剧,如“空城计”“西厢记”“四朗探母”“二进宫”“捉放曹”等。群众家有
结婚,祝寿等喜庆事,便请人去放“洋戏”,很是热闹。到50年代末60年代,收音机
逐渐进入家庭,留声机也变成电动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录音机普及。
90年代以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大大提高,高级组合音响、家庭影院、影碟机、
功放机、大屏幕电视,进入百姓家。家庭卡拉OK演唱会、小型歌舞会,经常在居民家
庭或纳凉消夏场所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