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姓氏溯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0&rec=12&run=13

2000年底,全村共有居民3097人。其中男1466人,女1631人,皆为汉族。
渭二村是个多姓氏村庄,总人口中有姓氏94个。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张、王两姓,
张姓人口有638人,占全村人口的20.34%;王姓人口436人, 占全村人口的13.90%。其
次为李、刘、司、孙等,卓、褚、寇、靳等人口最少,各有1人。
渭二村祖籍姓氏有张、王、李、刘、司、孙、姜、苗、仲、沈等数姓。形成多姓
氏原因有四:一是渭头河自明清以来陶瓷业发达,许多陶瓷工人从外地迁入而定居渭
头河,如程姓、孙姓等;二是有的姓氏只有女姓,没有男姓,是婚入原因形成;三是
库区移民,1987年接受21户85人入村落户;四是伴随农转非迁入的居民。
渭二村94姓氏如下:
张、王、李、司、刘、孙、姜、沈、苗、仲、戚、程、杨、马、赵、魏、翟、荣、
朱、黄、徐、彭、汪、杜、齐、宋、卓、陈、高、郭、苏、邢、梁、谭、牛、冯、焦、
燕、孟、曹、吴、毕、许、周、常、路、车、袁、房、姚、邵、甘、于、董、安、闫、
丁、成、康、吕、田、何、肖、段、胡、蒲、耿、罗、贾、边、侯、尚、白、姬、崔、
秦、仇、俞、郝、谢、桑、牟、聂、岳、靳、国、温、相、从、封、褚、寇、刁、韩
据考证,明清时期原有的贾姓、侯姓、鲍姓等,在清末消失,现在渭二村人口较
多的姓有张、王、李、司、刘、孙、姜、沈、仲、苗等,考其流源,有以下几种情况:
张姓久居者可分为3个族系,皆异地迁入。一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 由河北省枣
强迁入本庄定居,称为“本地张”,其始祖张鹏,已传至21代,祖茔原在庄东占地近
百亩, 坟墓数百穴,称为老张家林,已有630余年。二是在清道光年间由昆仑镇大奎
村迁入, 已历经7代,近200年。三是清代中期,由龙口迁入已历经9代,距今有近20
0年,其它张姓为来渭头河做工定居,人数较少。
王姓久居者可分为两大族系。一是人数多者为“省庄王”,即明末清初(1663年)
由洪山镇东省庄迁入。 在渭头河历经300余年,传世14代。二是由圈子村迁来王姓,
有100余年,传世5代。其它王姓人数较少,大多是在民国二、三十年代来渭头河打工
定居的。
李姓是随渭头河窑业生产的发展而迁入,在1820年左右,渭头河窑业生产以产碗
为主,引进生产大瓮,博山李家窑从事大瓮生产的李姓匠人迁入渭头河做工,李姓在
渭头河定居已有170余年,传至9代。
孙姓有两大族系,一是洪武初年从河北省枣强县迁来渭头河定居的,有630余年,
繁衍生息19代,当地人称为“小庄孙”;二是在清朝中期从博山五龙等地迁入的制陶
工人,有近200年。当地人称为“大庄孙”。
姜姓系明初由河北枣强迁至渭头河定居,距今630余年,繁衍20余代。
苗姓系从淄川城西苗家窝迁居渭头河,有150余年。
沈姓系从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河庄迁来渭头河做工定居,有100余年。
仲姓系从莱芜常庄迁徙来渭头河,有150余年。
刘姓分3大族系。一是从圈子村迁来,有100余年。二是从博山山头镇迁来,已有
200余年,繁衍10余代。三是在明末清初由外地迁居来渭头河居住,已有300余年。
司姓系在清朝中期由龙口庄迁来,有200余年,繁衍10余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