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治理措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94&run=13

建国前和建国初,农民在自己耕种的山地上垒石堰、造梯田,在地块的中间或一
头修水口(俗称簸箕嘴),降大雨时便于排水,控制水土流失。在山沟修石坝,以降低
山洪流速,并防水土流失。每年冬春两季对地堰石坝加以检修加固。山区人民还在山
上植树造林,主要有柏树、洋槐和花椒等灌木。对水土保持起了重要作用。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59年,石横人民在福山、寨山等山丘修
鱼鳞坑10万个,修梯田1200亩,植柏树4.4万棵,植洋槐3.3万棵,植桃树、核桃、花
椒2.2万棵。
自60年代起,山村不断建小型水库、塘坝、不断将小块梯田建设成大梯田,山坡
年年植树,水土流失现象逐年减轻。
1975~1979年, 公社组织5次大型会战,削岭填沟,建大型石堰数万米,山沟裁
直并加石砌护坡,将零星山地建成百亩大方,既利于耕作,又利于水土保持,单位面
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80年代,土地和荒山均承包到户,调动了农民垒堰修坝和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对
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改良山丘土壤,发展山区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煤矿塌陷区数千亩水面用电厂煤灰充填后,遇雨流失严重,采用压土还田,植树
种禾,水面种苇、藕、蒲草等,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