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作物栽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69&run=13

石横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作物栽培经验。建国后,作物栽
培实行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60年代后,贯彻“土、肥、水、种、密、
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后,作物栽培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小麦小麦播种期,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的农谚,近年“秋分
”试播,“秋分”后5天开始至“寒露”为适宜播种期。每亩播种量15~18斤,山岭
薄地需20斤左右。小麦播种墒情要好,湿度要稍大,有“麦怕胎里旱”之说。1978年
推广小麦根外喷磷,防止干热风,穗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初冬麦苗过旺,采取砘
轧,控制生长,并促进基部分蘖。1982年开始,增施磷肥,改变了土壤普遍缺磷的缺
陷,达到增产目的。一般年景,小麦浇3次关键水,即麦苗出齐后的“蛰实水”,11
月份的冻水和4月份的孕穗、扬花或5月份的灌浆水。与传统的“麦收八十三场雨”农
谚相吻合。
玉米建国后,玉米实行密植,亩均2000株左右,一般增产20%,1955年,宣传推
广玉米人工授粉,增产明显。1975年,普遍实行麦田串种。管理措施:麦收后抢时间
锄草灭茬,待生长1尺左右追肥。密度3000株以上。一般亩增40~80斤。
地瓜建国前,春地瓜一般在室内坑头育苗,苗子弱,产量低。田间管理多在地瓜
团棵时锄草,为防瓜秧生根,经常翻蔓。1955年实行深耕和早栽密植,增施草木灰、
坑土、炕土、屋土等作底肥。1973年推广窝瓜下蛋。亩产鲜瓜5000斤,后因地瓜品质
差、用种量大、病害重而终止。1974年,推广三道沟节煤火炕育苗和地瓜浸种催芽,
并采用塑膜覆盖瓜床。地瓜翻蔓改为提蔓。夏地瓜的栽培是在春地瓜上剪蔓扦插成株
。夏地瓜容易储存留种。
花生1957年推广密植栽培,60年代,推广齐苗后清棵(将花生周围的土扒开,使
子叶出土)蹲苗。1981年,部分地块起垄种植。同时,推广春花生弱苗和夏花生追施
氮磷钙肥,叶面喷肥,促苗早发,防止早衰。1985年,部分地块试用塑膜覆盖花生,
效果良好。
棉花建国前,棉花栽培基本沿袭传统技术,1955年推广浸种催芽和合理密植,1
972年学习外地经验,墒情差的棉田耧播、条播为水种包包,达到一播全苗。1971年
,农技站在中心大队搞涝洼地种植棉花的试点,当年播种70亩,其中40亩单产皮棉2
00斤。1972年扩种到200亩,亩产皮棉145斤。当年12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了衡鱼
洼植棉创高产的消息。1973年该队种植210亩,7月中旬受严重水灾,棉田四周绝产,
而棉花仍获单产皮棉135斤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