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改良土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63&run=13

建国前,农民只靠施农家肥提高作物产量。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土壤改良
,增强肥力,境内改良土壤的措施主要有4种:
加深耕作层建国初,耕地工具多为旧式犁,辅以镢、锨之类,耕作层一般在4~
5寸,50年代中后期,使用新步犁、双轮双铧犁,耕作层稍有加深。1958年,深翻土
地耕作层加深到1尺以上,乃至数尺,效果适得其反。60年代后期,始用拖拉机,耕
作层达8寸~1尺。1978年后,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加,机耕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机
耕面积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5%。
抽沙换土境内红庙、衡鱼一带的部分耕地有夹沙层,保肥、保水能力差,怕旱,
影响作物产量。1958年以来,各大队结合整平土地,抽沙换土,挖掉沙层,增施农家
肥和坑泥,改变土壤结构,通过改良,成为稳产田。
治理涝洼境内中南部康汇河流域,地势低洼,易涝成灾。汇河两岸为黑土。196
1年,各大队采取黑土压沙,增强土壤通气性的办法。1964年,衡鱼洼推行条、台田
耕种,以减轻水灾程度。1975年,公社农场采用电厂煤灰改良粘土涝洼地。靠近矿区
的生产大队对煤矿塌陷洼地利用电厂煤灰回田造地,收到较好效果。既增加了耕地,
又减轻了煤灰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秸杆还田1970年开始用农作物秸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夏季高温多雨季
节,将麦秸铡碎,同圈肥、人粪尿或青草、紫穗槐茎叶等搅拌后堆沤1~3个月,使其
发酵分解,秋耕时施入田中,还有的村将铡碎玉米秸、豆叶、麦糠等在秋耕时埋在土
中,增产效果都很明显。1982年以后,农户做饭取暖用煤者增多,秸杆还田面积逐年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