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略(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538&run=13

吴岱岳
吴岱岳(1907~1962)号三星,东衡鱼村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他满腔义愤,投入抗日行列。1938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本村发动群众,组织起抗日动员委员会。
1940年春,他带领本村群众,随县区工作队向大户借粮渡过春荒。1941年秋后,
经县委批准,区委选派红庙村党支部副书记阴法琦,打入石横伪据点。吴岱岳打入伪
衡鱼镇公所当公务员。不久阴法琦在据点内发展党员,并成立了“红山支部”。他在
伪军中进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教育,分化瓦解敌人,传送情报,并利用敌人内部
矛盾除掉了死心塌地为敌卖命的汉奸,保护了许多干部和群众。
1944年,红山支部暴露,吴岱岳接到组织的通知,迅速撤离。抗战胜利后,他回
村担任村长,领导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8年2月,被区任命为民兵指导员(即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在济南战役中,吴
岱岳组织了本村青壮年185人的担架队和运输队, 开赴济南前线。他冒着枪林弹雨,
曾7次冲上火线抢救伤员, 荣获上级支前总指挥部授予的“模范支前指导员”光荣称
号。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吴岱岳带头献粮支援抗美援朝。在其带领下,全村共捐
粮2.3万斤。1953年,他和乡党支部书记张振斌一起带民工治理大清河(即汶河下游)。
因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所分的工程进度快,质量高,获得
施工优胜红旗。
1982年7月,吴岱岳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55岁。

尹芬祚
尹芬祚(1907~1984):字少源,石横村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
尹芬祚幼读私塾,因家境败落,未几辍学。因石横习武风行,他拜师学武,苦练
十几载,学有所成。1926年,他弃家出走,曾在东平、汶上、泰西一带参加土匪武装。
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派兵清乡时,他去大连,以拉洋车为生,后参加了三清道
义会。他对人讲义气,又有高超武术,许多青年拜他为师。当时在大连的山东人很多,
他们同舟共济,结为团体,当地街痞流氓不敢欺侮。尹在大连稍有名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连被日军占领,日军对中国人任意欺侮,汉奸流
氓横行霸道。尹芬祚在一次带领劳工抵抗地方势力的群斗中打死一个人,遭日本人通
缉,他迅速躲避脱险。1935年,尹芬祚从大连回到家乡,一边务农,一边授徒习武。
1938年, 尹芬祚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1939年5月,他带队伍用洋筒
放鞭炮的方法驱走了企图在东衡鱼安设据点的百余日伪军,并获战马1匹。同年6月,
抗日县政府委任尹芬祚为第七区抗日区长。同年10月,调县工作。
是年,尹芬祚胞弟尹蔼祚成立了百余人的游击队。尹芬祚受组织委托动员其弟参
加县抗日武装,通过说服动员,尹蔼祚部被编为肥城县抗日独立营特务连,尹蔼祚任
连长。
1940年8月, 唐庄战斗区长李延章被捕,不久壮烈牺牲,尹芬祚第二次被委任七
区区长。1941年6月10日,尹芬祚带区队掩护党政干部驻六区大中泉时,被特务发现。
石横、肥城、白庄等据点日伪军至拂晓包围了该村。他带区队边打边撤,撤至辛庄时,
数百日伪军又将他们包围起来。尹芬祚誓死不做俘虏,命令通讯员闫顺先将他打死。
闫不忍心打死自己的首长,尹大骂闫,以激其“狠心”。闫无奈,只得奉命开枪,一
枪击中尹之左臂。不时,日伪四面合围,除两人脱险外,尹芬祚和区委书记张鸿及区
队战士全部被捕(区队战士已无子弹)。
尹芬祚被捕后被送到肥城关押。后经组织营救,很快出狱养伤住闲。他利用青红
帮的有利条件,帮助被捕入狱的同志解决困难。七区武装助理员庞培辛被捕入狱。尹
想办法解决其生活。尹芬祚协同狱卒李梦同帮助区委书记张鸿和杨绪普越狱缒城脱离
虎口。
1941年冬,石横伪区长朱承祥调离,经县抗日民主政府批准,尹芬祚当伪七区区
队长,不久任伪区长。尹刚来七区时,见到我党地下联络员武岱岳,表示自己还是个
中国人,并没有破坏抗日工作,愿与区领导见面。区委派组织委员商惠民在武岱岳带
领下,在石横南门里小庙见了面。尹请求区委派可靠的人帮助他。区委选派红庙村党
支部副书记阴法琦到敌据点去开展地下工作。尹芬祚在南门里小庙中,摆香堂,利用
青红帮作掩护,开展合法斗争。经区委批准,有些干部党员拜尹芬祚为师。是时区委
趁机整顿村镇政权,委任积极抗日的,对不忠实抗日的,通过敌工关系更换。1942年
5月,据点内成立了以阴法琦为首的地下“红山支部。”
尹芬祚取得两面合法后, 思想上有所麻痹,1943年4月,尹领着区委组织委员商
惠民白天进了据点,说你看看地形,好领部队来打据点。
1943年10月,抗日经费困难,尹芬祚奉区委指示筹款1000元伪币在范家店如数交
给区委书记王范斋。
曾盘踞聊城的国民党残余“三支队” ,有6人隐藏于北高余村,经常牵牛架户,
骚扰百姓。尹芬祚派人以搜捕“八路”为名,将其消灭。
南门里小庙和范家店是尹芬祚与区干部王范斋、商惠民、张建唐等经常接头的地
点。他经常用点心盒子装满子弹或资金以送礼形式交给区抗日武装。
敌人对两次任抗日区长的尹芬祚并不信任,多次派特务监视尹的行动。日军头目
欲以赠妾为名安插特务,尹芬祚意识到敌人目的,马上娶了一个小媳妇,婉言拒绝日
军赠妾的“好意”。
1941~1944年尹芬祚任伪区长期间,正是日军搞“三光”政策最严重的时刻,抗
日政府及武装不能公开活动,只有依靠群众和敌工工作经常到各村秘密活动,这与尹
芬祚的工作有关。这期间,他的错误是不听政府劝告,买了80亩地,在自然灾害严重
的情况下为其母上寿设宴数十桌,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不良影响。
1944年4月, 党的地下组织遭破坏,八区抗日区长尹蔼祚等被日伪杀害。尹芬祚
闻讯,知有杀身之祸,连夜撤离去北京。初投刘吉广处,后在一所大学里当工人。建
国后在大学当工会干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迁返回家,多次受到批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尹芬祚被落实政策回北京工作,1984年因病逝世,终年
76岁。

范宗堂
范宗堂(1908~1947):东衡鱼村人,出身贫苦家庭,八岁入本村小学受教,高小
毕业后在家跟其父兄做小生意。 “七·七”事变后,他立志抗日救国。1938年2月,
在后衡鱼村参加了抗日第十七营。后来,组织上又安排他做地方工作。1939年夏,他
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任党支部书记,并兼任农会会长。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并积极带领群众减租减息,开展借粮斗争,受到贫苦农民的爱戴。
1940年秋,日伪在石横安了据点,环境恶化。他根据上级指示,以卖酱醋为掩护,
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有一次,他担着小挑到演马庄执行任务,不料被本村的一个汉奸
发现,被逮捕关押进据点,后经组织多方营救获释。接着他公开参加了区抗日武装,
和区队战士一起, 割电线,破公路,搞宣传,并不断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军。194 3
年8月, 他被提升为七区武装助理,工作更加积极,天天奔波在外,曾数过家门而不
入。抗战胜利后,他兼任北小区区长,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及动参等工作。
1947年春,国民党新五军过境,还乡团借机复仇,形势急剧恶化。区委为打击敌
人的嚣张气焰,组织武装工作队,范宗堂任指导员。他带领武工队先后在石横、隆庄、
东衡鱼、大业长等村同敌人战斗。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他的影响
下,战士作战勇敢,致使还乡团闻风丧胆,不敢轻易出动。
1947年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泰安军分区司令部获悉还乡团在天井、铁山等村骚扰,
立即命令范宗堂带队伍与我一、二团接应,合力歼灭还乡团。是夜,他带领部队从六
区白庄出发,经大留、西铺,十四日拂晓到达铁山。不料敌人从双泉峪向我区队包抄
过来。范宗堂见敌众我寡,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突围。他与通讯员小董断后,队伍迅
速从铁山东山口向南分散撤退,他和小董向西铺方向撤,把还乡团吸引过来,使战士
们脱离险境。他带领小董且战且走,小董不幸中弹牺牲。他因左臂负伤被捕,被还乡
团解往平阴南关天主教堂羁押。
敌人让范宗堂当还乡团的表叔大留镇镇长李善志劝降。范宗堂义正辞严,宁死不
当叛徒,并劝其表叔改邪归正,弃暗投明。敌人看软的不行,就对他施行各种酷刑,
但始终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
他料定敌人早晚会下毒手,在一个晚上他越狱逃出了虎口,但因受刑过重,伤口
溃烂体质非常衰弱,在平阴城南三里庄附近再次被捕。同年农历九月十六日,被杀害
于平阴。

邱明阳
邱明阳(1908~1992)号筱石,又号陶阳老农,东衡鱼村人。邱明阳出身书香门第,
其祖父邱廷岩是清末民初书画家和教育家。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读书,对书画亦有
浓厚兴趣,擅长欧体楷书,对行书、隶书亦有较深成就。
邱明阳曾在冯玉祥、 傅作义、张自忠部队中从事文书工作。1949年1月天津解放
时,部队起义投诚,后经学习,同年夏被遣返原籍。回乡后应聘担任了农民夜校教师,
发动组织成立了全村第一个识字班,并且越办越巩固,被誉为风吹不垮,雨打不散的
铁民校。在教学中,他创造了使文盲在28天内识两千单字的奇迹。总结出了以音带字
教学草案, 并配合生产编写韵文,进行教读等经验,使百余名青壮年文盲在3个月内
达到能阅读书报和写作的能力。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和泰安地区、肥城县教育局等领
导对该村扫盲工作的验收,并在东衡鱼村召开了全县业余教育现场会。他编写的扫盲
教材经省市批准,在章丘、历城、长清、肥城等许多县市推广。1965年邱明阳等人办
起了全县第一所业余农民中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批判。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非党知识分子政策,他又被村委会聘为小学书法教师。为书法
教学勤恳工作,有8名学生的作品参加了县镇书法展览。
1992年邱明阳因病逝世,终年84岁。

韩保寅
韩保寅(1909~1962)字亚东,隆庄村人,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
少时读书,1929年毕业于大留高级小学,回村后任小学教员。1939年春,参加抗
日动员委员会,任隆盛乡动委会主任。1940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石横区伪区长朱承
祥带领伪军将他和20余名群众逮捕。朱承祥要他任隆盛乡伪乡长,遭拒绝,被押入监
狱,并被烧掉家里的11间房子,掠走部分家财。但他誓死不当汉奸,敌人无计可施,
将他释放回家。1941年秋,经党组织批准,韩保寅任隆庄村村长。他白天巧妙地同敌
人周旋,晚上在家接待地下工作者和县、区干部,商讨对敌斗争的政策策略和方法。
1942年秋,抗日区长魏麟甫被捕后,韩保寅抗日行动被敌人发现,根据党组织指示,
他辞去村长职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韩保寅当选为隆庄民主村长。他带领群众,开展减租减
息、土地改革等运动。国民党大举进攻我解放区时,他带领民工拆除津浦铁路万德段,
拆毁肥城古城墙。大动参时,他动员全村2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解放军,成为动参模范
村。1947年他送次子参加了解放军,同年11月,区财粮助理员叛变投敌,韩保寅被捕,
后经亲属出资保释出狱。
建国后,韩保寅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62年2月病逝,终年53岁。

尹蔼祚
尹蔼祚(1911~1943):字和村,石横村人。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幼时读过私塾,
后在石横民众学校就读。“九·一八”事变后,他见东北三省沦陷,分外痛心,毅然
投笔从戎,参加了韩复榘的手枪旅,立志报效国家。“七·七”事变后,韩不战南逃,
他既气愤又失望,毅然离开了韩部,寻求抗日道路。
回乡后,他联络亲友,号召民众,筹集枪支,组织了近百人的抗日武装,活动于
肥、平、东一带。1939年10月,经其胞兄尹芬祚(当时任七区抗日区长)联络,他赞同
我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将其部队编入我泰西抗日武装第六支队,他被委任为肥城县
独立营特务连连长职务。他思想进步,作战勇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部队
转战肥城、平阴、长清一带,不断打击日伪军,使敌人活动受到牵制。
1941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他与副连长张友任(现任武汉部队空军副政委)接受了攻
打长清县四台寺的任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敢冲锋,不幸左腿负了重伤。战士
们用担架抬着他撤至肥城城北郝家峪山口时,被肥城据点日伪军捕获。后经其兄尹芬
祚(当时被捕出狱住闲)四处活动,他才得以出狱,住到其兄家里养伤。伤愈后,日军
委任他为八区(广里)区长。尹蔼祚通过内线人员向我县委请示,为了便于抗日活动的
开展,县委批准他任八区“伪区长”。
1941年4月, 尹蔼祚到任之后,首先与长清县我敌工部长范辉同志接洽,从此,
范辉同志经常出入广里据点。二人巧妙配合为我党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许多重要情
报。敌人出动时尹蔼祚提前送出情报,我党政干部闻讯迅速转移,或者到据点内隐蔽。
特务队捕到我党工作人员时,尹蔼祚总是亲自审问,想尽千方百计营救,有的被释放,
有的被留下编入特务队,扩大内线力量。有一次,我峰山大队侦察排长赵某 (外号赵
二草帽子) ,在执行任务时,被特务头子毛绪贵逮捕,并令人对赵排长进行毒打。尹
蔼祚闻讯,立即对赵提审,并暗示他“投降”。赵排长心领神会,“投降”后被编入
特务队。 从此,赵经常与我县大队联系。有一次,他在据点内私藏了5箱手榴弹,后
来解放广里时,里应外合使战斗进行的分外顺利。
尹蔼祚还千方百计营救其他据点捕去的同志。 1943年3月,我陶山大队队长刘波
在八区房头被石岗的敌人捕去,押在黄崖监狱。他闻讯亲自找到日军头目井首,把刘
波要到广里关押。后经他和范辉等人共同努力,使刘波获释。
尹蔼祚经常护送我党干部。有一次,我地委干部张耀南要去黄河西,尹带队出发
在前,张一行乔装随后,安全过了黄河。
他的一些行动引起了几个铁杆汉奸的注意,特务队长毛绪贵,总教练刘良,总务
主任张国霖等,暗暗监视尹的行动,使他随时都有暴露身份的危险。是时,我泰西军
区司令员崔子明带部队于1943年9月攻克了广里据点,俘虏了全部敌人。
尹蔼祚随部队开赴河西不久,就接受党的指示,伪装逃跑,重返肥城日伪据点,
经日本人允许在肥城开了一家酒店。以此为掩护,建立了我党地下联络站。后因叛徒
泄密,他被铁杆汉奸鲍兴三逮捕。
1943年底,他与朱仲五、冉定宇等人于老城北门外被日本宪兵队长宾野亲手杀害,
时年仅33岁。

李延章
李延章(1913~1940):前衡鱼村人。
1930年,家乡灾荒,只身闯关东,在佳木斯特沃子金矿当淘金工。1935年他离开
金矿,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1938年初,他回家看望父母。是时,日军侵占肥城,到处杀人放火,他决心留在
家乡组织抗日活动。他与中共七区区委取得联系,参加了抗日工作。先后担任村、区
农会长,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借粮、减租减息斗争。翌年6月,被任命为七区区长。
七区是黄河东西两岸抗日武装联系的必由之路,与敌斗争激烈。为了更好地开展
抗日斗争,区委决定成立武工队,他积极动员30多名青年组织起七区武工队。他还动
员妻子李英参加了抗日工作。武工队缺乏枪支,决定借枪抗日。陈屯1户地主,有3支
看家护院的枪,区队几次动员借枪不通。一天深夜,他带两名队员登门借枪。他对那
个地主说:“抗日救国,匹夫有责,我们抗日救国,生命尚且不惜,你还舍不得几支
破枪!”地主见说得情真理切,忙将3支枪交给了区队。从此,他带区队破公路,袭日
伪,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0年7月, 徐向前等西进途经衡鱼。当夜遇数百名日伪军袭击。他带区队顽强
阻击敌人,使首长们安全转移。
同年10月10日,因特务告密,区队在红庙被敌人三面包围。他带区队员边战边向
唐庄方向撤退,在张昭坦的砖房里坚守,与日伪军进行了激烈战斗。敌人投入毒瓦斯,
他和6名队员全部中毒被俘。
敌人将他们押解到演马庄据点后,逐个毒打,追问谁是区长,队员们宁死不说。
李延章不忍队员遭毒打,勇敢站出来说:“我是区长,一切由我承担,与他们无关”!
一个伪军头目问:“你们区还有谁是共产党员! 说出来放你回去。”“我当然知道,
但不能告诉你们这些汉奸!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回去!”李延章坚定地回答。“难道你不
怕死?”他响亮回答:“怕死还算共产党员! ”敌人软硬兼施,一无所获。次日,肥
城伪军大队长鲍星三亲自劝降,李延章冷笑着说:“你们这些日本走狗,总有一天会
受到人民的审判!”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将李延章押送县城处死。
李延章在肥城多次受审,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但敌人一个字的秘密也没
得到。就连一些汉奸也背地里说:“李区长有中国人的骨气。”日军驻肥头目也无可
奈何地说:“要征服中国人难啊!”
他被捕后不久,妻子李英也被捕押在县城监狱。李英用钱买通狱卒和丈夫见了面,
两人隔着铁窗,握手告别。他对妻子说:“敌人迟早要杀害我,咱们是生死夫妻,你
若能脱险,可再择佳偶,将来革命胜利,能在我的坟上添把土,我将含笑九泉。”
1940年11月11日,李延章英勇就义,时年27岁。

吕志忠
吕志忠(1912.3~1996.10.20):圣佛寺村人。少年时代因家庭贫寒以帮别人放牛
割草为生,后到上海当学徒工十余年。1936年11月,吕志忠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入延
安抗日大学学习, 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1937年6月至10月被分配到丰县故人动员委
员会作统战工作, 任指导员。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的6月至1939年2月在
抗日人民剧团任副团长, 1939年2月至1939年11月到抗日特务团任特派员,1939年11
月至1941年在军区休养院当院长,1941年至1943的11月任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总务科长,
1943的11月至1948年7月在荣军大队任队长。
1948年7月, 吕志忠转业到寿张县公安局工作,历任审讯股长、治安股长、政保
股长等职务。
吕志忠在革命战争年代,紧跟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新四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
放军,历尽艰险,转战南北,流血流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
了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公安战线上奋斗了近30个春秋,这期间,他努力学习文化知
识和公安专业技术,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工作中,他服从组织安排,团结同志,刻
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等项
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有力地支持了地方政府工作。
吕志忠1965年7月退休,1982年4月改为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他退休之后顾全
大局,严于律己,勤于家教,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受到社会普遍好评和尊重。

阴法琦
阴法琦(1914.9~1994.12):又名阴鲁东、阴慕韩,红庙村人。
阴法琦于1921~1928年先后在本村初小、东衡鱼高小和本村私塾读书,1929年辍
学务农,1938年11月参加村抗日游击队,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本村
党支部副书记兼农会长, 1941年6月受党的指示任日伪据点特务队文书、队长。组建
中共红山支部后,他担任支部书记。1944年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后,担任七区区委社会
委员、组织委员,1948年7月去华北党校学习,1950年1月任汶上县工会主任,1951年
10月任泰安地委整党办公室检查组长,1956年2月任肥城县委组织部长,1963年5月任
新泰县总工会主任,1971年任新泰县科委主任,1980的离休,1994年12月30日因病逝
世。
1941年底,区委派他去石横日伪据点做地下工作,把毅然服从组织的决议,打入
“虎穴”,担任了特务队文书,他用计除掉铁杆汉奸特务队长魏允河,担任了特务队
队长。他曾以“私通八路”的罪名抓了一伙偷牛抢铺的地痞流氓,又打着“消灭八路
游击队”的旗号消灭了反动武装“三支队”。
抗日区长魏林甫被捕之后,其爱人赵文英来拖车泉了解丈夫情况,被特务发现报
告给肥城日伪据点,日军头目立即令石横据点的日伪军抓赵文英。阴法琦闻讯,立即
以特务队侦察为名去拖车泉让赵迅速转移。 次日拂晓,肥城、白庄、石横3个据点的
日伪军来拖车泉扑了个空,临走把村长南丙臣的家属带到石横据点,后在阴法琦帮助
下获释。
1942年5月, 他在据点中秘密发展党员,组建了“中共红山支部”,在伪军中进
行了“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教育,多次保护抗日干部和群众。1943年4月,县委决定
攻打石横据点,阴法琦掩护区委代理书记尚惠民由据点察看兵力部署和军事设施等,
后因地委不同意,打石横据点的计划未能实施。
1944年4月, 由于叛徒告密,红山支部暴露,阴法琦闻讯决定立即撤出石横,在
万分危险的时刻,他一个个通知了支部成员,撤出了据点。自此,他随区委一道进行
工作。
抗战胜利后,他积极带领农村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曾在县召开的全体区
干部会议上受到表扬,1950的调汶上县工作,1951年春在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等工
作中荣获县一等奖。
此后,阴法琦先后在肥城和新泰县工作20余年,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怒,深入
群众,遇事果断,在各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文化大革命”中,曾以莫须有的罪
名受到错误的批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已届高龄仍焕发青春,孜孜不倦地工
作,为科学技术的普及作出卓越贡献。

阴明村
阴明村(1913~1971.7):又名阴法稷,地主家庭出身,红庙村人。
阴明村先后入本村初小和钱庄高小读书,后考入肥城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本
村任小学教员。1931年全县教员鉴定合格后,先后任六区曹庄小学、四区孔庄小学教
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1939年夏正式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曾任
七区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后调任河西禹城任县农会主任。日本投降后,调回肥城任
县长。 1949年5月随军南下贵州省工作。建国后,曾任贵州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19
71年7月因病逝世。

张毅山
张毅山(1913~1969):原名张守刚,大寺村人,贫农家庭出身。
张毅山小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员,日军侵华他义愤填膺,弃教参加抗日。1938年正
式参加革命,翌年入党,他先后任青年工作团宣传员、特务连政治员、鲁西人民自卫
团教导营学员、八路军六支队二团二营教导员、七区抗日动委会民运股长、总务股长。
1945年后历任边区总务科长、财粮科长、鲁西行署银行业务科长、平原湖西办事处副
主任、主任,惠民中心支行行长,惠民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1969年逝世。

陈瑞华
陈瑞华(1914~1943) :字西峰,乳名长河,红庙村人。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
全家十几口人只有1亩多地,全靠其父陈家义给地主当雇工及租种地主土地维持生活,
大哥瑞信、二哥瑞敏因生活所迫去关外谋生,四弟瑞盈给地主当长工。
陈瑞华8岁进本村小学读书,12岁考入东衡鱼完小,因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
放学回家,帮助父母料理家务。因家庭困难只上一年高小即辍学,给“尊武堂”地主
扛活。他经常想:全家人一年到头地干,却饥寒交迫,地主不劳动,却穿红挂绿、酒
肉泡心,这到底是为什么?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抗日救国,1938年春,他毅然告别
了亲人在三区虎门村参加了张北华领导的泰西人民抗敌自卫团。1939年,他参加了著
名的陆房战斗。他作战勇敢,荣立战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又改编到肖华支队,
能百步打雀,枪响雀落。1941年,他晋升为连指导员。1942年他又晋升为营教导员。
年底他又晋升为冀鲁豫七团副团长,带部队南征北战,疲于奔波,往往几日不得休息,
终于积劳成疾。当时正值日军扫荡,环境残酷,陈瑞华得不到及时治疗,仍天天带病
作战。
1943年春,他病已十分沉重,部队领导把他安排在范县一个小村子疗养,但病情
逐步恶化,吐血不止,不久病故,遗体被送到烈士家乡红庙。
同年秋,肥城县县长阴明村在红庙召开群众大会,介绍了陈瑞华烈士生前事迹。

韩毅民
韩毅民(1915.8~1987.7):原名韩吉甫,隆庄村人,出身地主家庭。本村初小毕
业后就读于钱庄高小及石横民众学校。 1933年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后转渤海中学,1
936年毕业于长清师范。1938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入党。
韩毅民曾任隆庄村党支部书记,七区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期间赴湖西
抗日大学二分校学习,任分队长。毕业后曾任冀鲁豫尚和县三区副区长、昆吾县四区
区长,刘邓大军一纵队20旅59团营长,河南省白雀县余集区委书记、商城县长、潢川
专署民政科长兼干校校长、淮宾县委书记兼县长。建国后,历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劳动工资处处长,成都量用刃具厂副厂长,重庆机床厂厂长,青海第一机床厂革命委
员会主任兼党委书记, 中共西宁市委副书记、顾问等职,1983年离休,1987年7月14
在西宁逝世,终年72岁。

杨绪普
杨绪普(1916~1945):又名杨学普,北高余村人。少时曾就读于平阴县云门高级
小学。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崇尚英雄豪杰,养成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绪普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动员委员会,积
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1939年夏,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心支部书记。1940年
9月16日, 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矢志不移,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他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看守李孟同,在我地下党组织和李的帮助下,杨绪普等人组
织了越狱斗争。是年11月的一个夜晚,他们用麻绳处死值班看守,逃出虎口。从此,
杨绪普留在县政府工作。
1944年, 日伪军对占领区实行白色恐怖。派往七区的3名区长均遭敌人杀害,形
势十分险恶。杨绪普临危受命,出任七区区长。任职后,他迅速建立起30余人的区武
装,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次,区队在查庄被敌人包围,情况十分危急。杨绪普
随机应变,将部队化整为零,避免与敌人的正面冲突。待敌人撤退后,他迅速集合部
队组织出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狼狈逃窜。此后,敌人不惜代价,到处查访他的行
迹。
1945年2月27日夜, 杨绪普带着一名通讯员到圣佛寺村了解情况,被特务跟踪。
第二天凌晨不幸再次被捕,被羁押于石横日伪据点。敌人施用酷刑,百般折磨。他大
义凛然,视死如归,在监狱的墙壁上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等口号,以明大志。敌人逼他写自首书。他横眉冷对,挥笔痛骂汉奸卖国贼,使敌人
无地自容,只得将他押往肥城日军据点。在刑庭上,杨绪普痛斥日军的侵略暴行。日
军恼羞成怒。将他打入死牢。
杨绪普料定难以逃出虎口,当亲属前来探监时,便对亲属说:“告诉乡亲们,要
继续坚持斗争,胜利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1945年6月,杨绪普从容就义,时年29岁。

张敏
张敏(1918.4~1973.3) :原名张承余,字裕如,南高余村人,出身中农家庭,1
938年10月入党。
张敏先后在本村和平阴县第一小学、平阴师范讲习所读书,毕业后先后在平阴县
陈山头、小中泉(今属肥城市湖屯镇)和肥城县张良庄教书。1938年3月参加革命,6月
被派肥城抗日政府工作, 同年入党。1939年7月调部队工作,曾任八路军六支队三团
干事、 指导员、区委书记、县委秘书,东平县抗日军政干校指导员。1941年7月任鲁
西支队指导员。 12月任三旅政治部统战及民运干事、团后防支书。1944年1月任分区
敌工部、 军区联络部外勤干事与尚和县敌工部长。1945年9月任军区豫鲁办事处秘书
机关支书,山东六分区敌工团长。1947年2月任团政治部主任,6月负伤疗养。
建国后,曾任分区供给处政委、支书,五兵团48师供给处政委、书记,中共四川
沪州地委秘书长,富顺县委书记、县长,隆昌县委书记,沪州地委组织部长,宜宾地
区常委监委书记。1964年3月离休。1973年3月逝世。

戴玉浩
戴玉浩(1920~1940):原名戴宗齐,东衡鱼村人。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群众积
极抗日,后身陷囹圄、宁死不屈,为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戴玉浩出身贫寒, 全家11口人只有3亩薄地,难以维持生活,其祖父临街开办了
个火烧铺,以卖火烧、馒头、煎饼等维持生活。有一年,其祖父因买卖本小登门索债,
一个街皮恶霸不仅不给钱,还把其祖父毒打了一顿,不平的社会现象在他幼小的心灵
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戴玉浩兄弟4人, 他排行老三,两个哥哥随长辈劳动,他在家照看弟弟妹妹,分
担父母之忧。到六七岁时,他也时常随父、兄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他从不偷懒,
从不和兄弟姐妹争吃穿,全家都很喜欢他。
他十岁进本村小学读书,学习格外用心,14岁考入本村高小继续就读。学校的李
老师是共产党员,教师邱明玉、胡守荣思想都很进步。他们看到戴玉浩勤奋上进,又
忠实可靠,就经常给他讲些穷人团结斗争求解放的道理,他的阶级觉悟逐步提高。后
来,李老师被国民党反动派捕去杀害,激起了他的阶级义愤。决心将来做一个革命者,
为穷人翻身解放做出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目睹日寇占我国土、杀我同胞,激起了他的民族义愤,毅然
参加了村里的革命工作。
1939年,他经邱明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严守机密,其亲属始终不知道他
是党员。他担任村支部组织委员后,工作更加积极,他善于演讲,经常向群众宣传抗
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借粮增资,减租减息。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不久,他被区委
提拔到区动委会工作。
同年10月,他被选为七区动委会副主任。1940年春,他又被任命为区武装助理员。
他带领区队经常到敌占区打鬼子,抓汉奸,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他发动各村成立抗日
自卫队,站岗放哨,防特除奸,支援前线。
1940年秋,日寇经常下乡扫荡,疯狂镇压我党员、干部和抗日群众,环境非常险
恶,他带领区队继续与日伪军进行神出鬼没的斗争。八月下旬的一天深夜,他在后衡
鱼动员群众抗日,被特务发现盯梢,报告给石横据点的日伪军。翌日上午,汉奸头目
张洪阁带人在东衡鱼将戴玉浩逮捕。敌人把他吊到树上用马鞭和皮带抽打,妄图让他
交出共产党员名单。他牢记党的教导,视死如归,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敌人把他押
到石横据点,软硬兼施,刑罚用尽,敌人没有从他身上得到一点情报。不久,他又被
送到肥城日伪据点,经百般折磨,戴玉浩象铁打的金钢,宁死不屈。
同年10月,他与20多名革命志士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的口号,昂首挺胸,走向刑场,被敌人惨无人道地活埋。他牺牲时,年仅21岁。

胡忠芳
胡忠芳(1923~1948):红庙村人,1941年肥城大旱,他到大连以当壮工、拉洋车
维持生计。 翌年4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东北三省。解放战争时期,其所在
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他参加了攻打四平街、营口
等战斗, 因作战勇敢荣立大功1次。后随部队挺进华北,参加了许多战斗。1948年11
月,淮海战役打响后,他随部队战斗在鲁豫皖苏交界处,他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又
先后两次荣立大功。在徐州附近的黄草岭战斗中,他带全班战士坚守阵地,连续打退
敌人6次进攻,后在激战中不幸牺牲。

袁文珍
袁文珍(1925~1968):隆庄村人,出身贫农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因家
庭困难,1935年仅上了三个月的短期小学即辍学,在随父兄务农的空闲时间坚持文化
进修。 抗战爆发后,他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4年1月参
加革命,任中共肥城县委书记刘子重的通讯员。抗战胜利后任肥城县七区抗联工作组
长。1947年1月任区武委会主任兼指导员,同年10月任区委副书记,1949年5月任共青
团肥城县委书记。不久,被选派北京中央团校学习1年。1950年6月,任共青团平阴县
委书记。 1951年5月奉命南下,先后任共青团闽侯县委书记、闽侯地委组织部长。19
52年8月, 调共青团福建省委组织部先后任科长、副部长。1954年10月调共青团福州
市委, 先后任副书记、书记。1956年6月被当选为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9月, 被当选为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2月,又被当选为福州
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62年他出席了党中央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与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人合影留念。 1964年8月,他又被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
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袁文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身患重
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于1968年1月逝世,终年43岁。

陈明达
陈明达(1926.2~1988.3) :道口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8岁入本村初小读书,
毕业后随父兄务农, 夜晚继续自学深造。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地方抗日活动。1
943年春加入六区抗日区小队, 任通讯员。1944年被编入正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
他又调到地方工作。 1947年8月,他带区队在东平一带活动,被国民党逮捕,拘押东
平县城。不久,我军攻克东平,他获救出狱。
1949年,他随军南下浙江,历任区长、金华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地委组织部长
等职,后调贵州省遵义市任副市长。1982年2月,又调回金华任市人大主任,1988年3
月因病逝世。

袁学厚
袁学厚(1928.4~1969.12.9) :后衡鱼村人,出身贫寒,祖父袁永清当过塾师,
其父袁存德一生务农。 8岁入小学,小学毕业后因贫辍学务农。1942年因家乡大旱,
随祖父到济南谋生。 1943年1月,爷俩又到齐河,找到在八路军野战医院当医生的四
叔。 其叔把他介绍到医院看护学校学习,从此步入军旅生涯。8个月后,他被分配到
司令部担任卫生员,当时游击环境,天天要急行军,他年龄小,个子矮跟不上队。首
长又把他安到后方医院做看护工作。1945年12月,他被调到冀鲁豫一分区国际和平医
院当看护员。1946年6月,经冀鲁豫军区批准立三等功1次,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又荣立三等功。 1948年7月,他考入天津华北军医大学外科。通过几年的学习,
学会了填写完整病历,掌握了检查病人步骤,能诊断一般病理外科,能做阑尾炎、疝
气、接骨、战地包扎等外科手术。
1951年6月,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
团医疗队。
在朝鲜战场,他积极抢救伤员,熟练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赢得了指战员的赞誉。
战斗闲暇, 他热情为朝鲜人民治病,深受爱戴。1952年6月,他随军回国,提升为副
连级军医。1954年8月晋为正连级。1955年4月30日,军长和政委亲自授予袁学厚独立
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1957年,他又被选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进
修。通过进修,医疗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期间出勤率百分之百。工作中未
发生过医疗事故,对病员关心爱护,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及临时性工作。
1958年7月进修期满归队, 1959年1月,他又被派到中医学校进修中医。1960年2
月,他晋升为副营级,技术二等三级。同年5月底中医进修1年半期满,对祖国中医学
理论实践有了系统的了解,能用中医学术诊断疾病,解释临床现象。
1961年3月15日, 他晋升为陆军28师独立卫生营内科医疗所长兼主治医师,少校
营级。1964年5月1日,北京军区首长授予袁学厚中校(副团级) 军衔。1965年5月25日
被评为国家行政16级。
1968年2月22日,袁学厚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威望,被提为陆军28师医院院长,
上校正团级。
同年3月, 袁学厚被调到山西大同市支援地方工作。该市铁路医院班子瘫痪,管
理混乱,纪律涣散,是个极其落后的单位。上级要他担任这个医院的领导,他受命进
院后,深入干群之中,了解各方面情况。他组织起干部和技术人员结合的领导班子,
制订了规章制度,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作出榜样。凡遇疑难病症,他亲自组织会诊,
凡遇大手术,他亲自去做。他每天都到病房看望病员查问病情。他吃住在医院,每天
工作十几个小时。他的模范行动受到全院人员的敬佩和爱戴。几个月时间,该院由全
市老大难变成先进单位。
袁学厚热爱工作、关心同志,但心中唯独没有自己。长期辛苦工作,使他积劳成
疾,患有胃病和心血管病等。爱人劝他休假养病他无动于衷。1969年秋,他身体虚弱,
多次晕倒。在干部职工的多次劝说下,才住进山西军人医院疗养。未见好转,又转到
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 经诊断,他患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医治无效,同年12月9日
与世长辞,终年41岁。
在追悼会上,司令员李德生致悼词说,袁学厚同志参加革命近30年,工作勤勤恳
恳,踏踏实实,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当他年
富力强为国家出力时,不幸离开了我们,是我党我军一重大损失。
不久,北京军区批准袁学厚同志为革命烈士,骨灰被安放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袁文正
袁文正(1931.4.26~1953.3.18):隆庄村人。
1953年3月18日夜里8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首长们正在朝鲜扬德郡桐洞
里建设驻地召开临时会议时,突然几架敌机闪电般地出现在上空。也许敌人发现了目
标,朝低空俯冲下来,首长们转移不及,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军医袁文正刚从附近村
庄归来,见此情景当机立断,立即跳上一辆小吉普车,开亮车灯,沿公路向西急驶引
开敌机。敌机发现目标,急忙朝小车尾追俯冲,一齐开火,小车被炮弹摧毁,这位临
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青年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袁文正幼年,随父母在济南经商。他9岁入进德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黎明中学。
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全校名列前茅。他喜欢诗词、唱歌,更爱好体
育活动。他多才多艺,和蔼可亲,师生都很喜欢他。他非常孝敬父母,有一次母亲病
倒,身体非常虚弱。每到星期日,他偷偷去医院出卖鲜血,给母亲买鱼肉补养身子。
1948年10月,他考入济南市白求恩医学院(即今山东医学院),实现了他当一名医
生的夙愿。入学后,他努力学习医学理论,熟练掌握医疗技术。白天,他认真听课,
夜晚他博览医书,有时父母一觉醒来,见文正仍爱不释卷。1949年12月,他加入共产
主义青年团。 1950年6月,美帝发动侵朝战争,他义愤填膺。夜晚,他翻来覆去睡不
着,想到:应当让全国人民觉悟起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拿起笔用了十几个夜
晚,写了一部话剧剧本《失汉城》,深刻揭露美帝侵朝、屠杀无辜的滔天罪行。他和
同学们进行了排练,在学校和社会多次公演,影响很大,受到好评。济南市政府奖给
袁文正剧本创作奖5000斤小米,他无私地捐献给学校。不久,他被学校党组织吸收为
共产党员。
1951年2月, 济南市政府要组织“赴朝医疗队”,袁文正第一个报了名,他要把
学到的本领献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女友劝他毕业后再去朝鲜,他拒绝了女友
的劝阻,毅然参加了志愿军,奔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在朝鲜,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往往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从不叫一声苦,
他多次把自己的血输给重伤员。在一次战役中,他荣立二等功,他给驻地村庄的朝鲜
人民看病,给儿童注射防疫针。为了工作方便,他熟练地掌握了朝鲜语,真正成了朝
鲜人民的知心朋友。
1953年2月, 袁文正接到回国通知书,但他深知,前线需要医务人员,就多次向
领导请求把自己留在前线。 领导答复了他的要求。3月18日,终于以他的实际行动,
实践了自己“为朝鲜人民的彻底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的誓言。
他壮烈牺牲后,英雄事迹迅速传开,全兵团指战员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烈士
遗骨葬在了附近青山上,朝鲜人民前来祭墓者络绎不绝,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郭长宽
郭长宽(1932.12~1970.6):对福山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9岁入村塾就读,学
习勤奋刻苦,成绩较为突出。14岁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随父务农。
对福山村位于丘陵山区,自古以缺水闻名,家家户户挖有干石井,雨季蓄水以备
用,水质不洁而数量有限。待冬春旱季,村民须跑六七里路到平阴洪口打水。遇大旱,
要到石横高余去挑水。少年时代的郭长宽,把山区吃水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志
长大后解决乡亲吃水用水,为人民多谋福利。
建国后,他进入青年时代,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生产,多卖余粮,支援
国家建设。村里的各项工作,他都跑到前头,并经常给无劳力的困难户干零活,深受
乡邻好评。
1956年,他被吸收为中共党员。1957年,村里建党支部,他被当选为对福山第一
任支部书记。自此,他工作更加积极,带领群众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郭长宽明白,山区最大的问题是兴修水利,有了水,群众生活方便,农业才能发
展。从1957年开始,他带领村民大战8个冬春,在村南修了1座能蓄水数千方的水库,
雨季蓄水. 到旱季使用。后来,他看到村民饮用水库之水,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决
心穿透青山,引出清泉。1965年春,他召开群众誓师会,决定在村前开挖一眼大井。
在施工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全村精壮劳力,轮番作业。后来,在打井时,不慎摔伤
两人,有些人动摇了。郭长宽态度十分坚定,他告诉大家,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并要
求大家注意安全,尽量避免事故发生。他在党员会上说,共产党员要解放思想,在困
难危险时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说到做到,第一个下井作业。在他的带动下,
村民又鼓起了勇气,重新上阵。郭长宽专拣累活干,楔锤打眼,装药放炮,样样在行。
肩膀肿了,手磨破了,他全不在乎。群众心疼地说:“长宽,看把你累成这个样子,
上去吧,你光说说指挥指挥就行了! ”他笑笑说:“只有在第一线和你们商量着干,
才真有指挥权呢! ”经过两年苦战,于1969年秋,他们硬是在青石板上凿出了20多米
深的井,涌现出一道清泉。全村一片欢腾。庆祝小山村打出了第一眼吃水井,村民从
此吃上了清澈甘甜的水。
1970年春,郭长宽看到井太深,村民打水很费劲。心想:如果在井边修个水池子,
用机器把水抽到池子里,大家用水就方便多了。他和支部一班人筹资金、购设备,抓
紧进行深井配套。 5月22日,正当机井安泵抽水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井口铁索断
裂,郭长宽掉下大井,壮烈牺牲,年仅39岁。
消息传出后,小山村一片哭声,村民们为失去一位好干部而无限悲痛。村民们说:
“长宽在任15年,没喝过俺一碗水,没吃过俺一顿饭,时时处处想着为大家办好事,
办实事,他把全村耕地变为水浇地的设想还没实现,就离开了我们。村民们决心”挥
泪继承长宽志,誓将遗愿化宏图”。

刘振茂
刘振茂(1934~1994):桃园镇潘庄村人。1957年8月参加工作,1959年9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历任教师、县人委人事科科员、县委组织部干事等职务。
1972年, 刘振茂由县调石横任公社党委常委,1975年1月任公社党委副书记,19
76年6月,任公社党委书记。1983年底调县建委工作,在石横任职12年。
刘振茂在任期间,他胸怀全社,大展宏图,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75年,
他协助党委书记陈文峰制定了治理北山一条线的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同年秋
后,全社万人上阵,经50余天奋战,削岭填沟,改河修堰,架桥开渠,建塘扬水,将
2300块山地改造成100个大方, 建稳产田5000余亩。1976~1979年,刘振茂和党委一
班人带领广大群众治理了衡鱼洼、 火石岭、宝泉山等农田水利工程。5年中共整平土
地3.69万亩,动用土石785万方,投工550万个。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引黄灌渠的砌垒
和配套工程,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社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1978年7月, 南部遭受多年不遇的洪水。13日夜,他带一批干部冒倾盆大雨,持
木棍淌半人深的水到衡鱼抗洪第一线。管区进入洪水后,他站桌子上用电话指挥各村
抗洪。电话中断后,游水到各村和群众一起抢救老弱到安全地带,使灾区未伤亡1人。
之后,精心安排灾民生活,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果断稳妥地平反冤
假错案,积极推行联产到组、联产到劳和“大包干”责任制。使农村生产力获得很大
程度的解放。
刘振茂任职期间,注重发展社办企业和队办工副业,开展多种经营。先后兴办了
社办电石厂、焦化厂、陶瓷厂、木器厂、榨油厂、被服厂、汽运队、知青农场、种子
站、变电站,始建水泥厂,修复西四井,扩建了耐火材料厂、石料厂、农具厂和建筑
队。 为化煤矿废渣为宝,建4处砖厂。企业的发展给农业及各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
厚物质基础,安排了相当部分农村剩余劳力。
刘振茂注意社会公益事业,开辟纸厂大路和机关前南北大街,建桥数座,组建公
社文艺宣传队,鼓励南高余大队建电影院,支持北高余等村兴办教育建教学楼,亲自
审阅《石横社志》稿。主持建设机关办公楼和管区办公房舍。
1983年,他带领全社人民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石横电厂扩建工程,完成了
红石河开挖、厂房基础整平、铁路支线基础土建等工程项目。
刘振茂在石横任职12年,襟怀坦白,廉洁勤政,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其性格外
冷内热,外峻内慈,初识望而生畏,接触人情味浓。
1983年底, 刘振茂调任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任主任、党组书记。1987年1
1月任肥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92年3月当选为肥城县第十二届人大常
委会副主任。任职期间,为肥城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勤勤恳恳努力工作。
1994年11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

刘崇家
刘崇家(1956.9~1975.3):旅店村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忠厚老实。在学校读书
时,学习刻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回村参加劳动时,吃苦耐劳,专拣苦活累活干,从不计较报酬。后被选派到公社
水利专业队。他以工地为家,在参加集体劳动之余,带领青年学雷锋,做好事,帮助
食堂挑水做饭,为大伙修车补鞋,深受领导和同志的称赞。
1975年,专业队到湖屯公社小店村北修三级扬水站,他带领全班开山打石。他积
极学习, 努力实践,很快掌握了打眼、放炮、碎石、整修等一系列石工技术。同年3
月15日下午,民工们在山坡上从上向下传石头,一位民工一失手,一块一二百斤的大
石头从上面滚了下来, 下面干活的6位木工面临生命危险。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
刘崇家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立即拣起一根铁杆冲向前奋力抵挡巨石,石头冲力太大,
他被撞倒。 但这一撞,石头的冲力降低了,下边6个同志才得以脱险。刘崇家因伤势
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22岁。中共肥城县委追认他为模范民兵和优秀共青团
员,《山东民兵》杂志刊登了刘崇家的英雄事迹,并加了编者按,号召全省民兵向刘
崇家学习。

王惠臣
王惠臣(1908~1954):字文周,化名薛广坤,人送外号“活阎王”。生于石横村
武术世家。其祖父王军建是名振一时的拳师,其父王英坡武术高强,“神步收飞刀”
闻名遐迩。其弟王惠轩能倒爬高楼。他本人武术也很出众。1924年,他到济南张宗昌
部当兵二年。 1926年,他又到上海跑马厅秣马4年,其间经常聚众闹事,赌博、打架
斗殴、抢劫民财,无恶不作。他屡次偷捕别人所养之鱼,激起众愤。几十人将他包围,
一人用枪即将刺中他的心窝时,他用“顺手牵羊”式夺过兵器,顺势一个“秋风扫落
叶” 将几十人打散。因在上海仇人太多,他于1930年离开上海,在青岛盐务队当兵6
年,1938年回本地,在杂牌军九团四营一连任连长,1939年在五眼井他用枪打死我东
进支队战士10余名。
1940年,他投靠汉奸鲍兴三,任伪军班长,后任排长、连长等职,不断逮捕、屠
杀我党政干部和民兵。
日本投降后,王惠臣在本地站不住脚,逃到济南,经石横尹岱祚介绍在庆祥街加
入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后任特务队长。他除了从事反革命活动外,还经常拦路抢劫、
绑架客商, 曾带人抢过屯头自行车铺,在万德长城庄抢了4头牛。此外,他还贩卖大
烟、海洛因等毒品。
1947年春,王惠臣参加了六区还乡团,任区队长,并任鲍兴三 (国民党肥城县大
队副大队长) 的特务队长。他逮捕了六区山阳铺我联合会长赵庆臣,毒打后将赵杀害
于张家店村北。之后,他又先后将涧北村自卫队长杨丰章、六区文书吕昌信、小董庄
情报员董兆员等同志杀害于兴隆庄王家林前。 农历三月十七日,他带3个搜索排在隆
庄毒打了刘明珠、徐复山等30余人。二十七日,他又带人将曹庄积极分子李光华、董
庄铺情报员王成先、教师尹式礼(中共党员) 、穆家河群众张兴贵之子6人抓去,毒打
之后带到穆庄用刺刀刺死扔到井里。群众见他杀人如麻,送他外号“活阎王”。
1948年,王惠臣见还乡团大势已去,为逃脱罪责,他又隐名埋姓在济南做生意。
1951年镇反运动时,逃到黑龙江省林甸县,结识了20余年未回家的薛光坤,相处年余,
他摸清了薛家中的全部情况。 1952年3月,薛突然死亡,他便冒名回到梁山县鹅场乡
鹅场村薛光坤家中,叫娘认母,并霸占薛妻。后来,他往返济南做小生意。
1954年7月4日,在平阴汽车站被群众认出扭送归案,同年9月在六区湖屯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