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饮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503&run=13

主食建国前,一般人家多以玉米、高梁、谷子、地瓜为主粮,小杂粮有大豆、绿
豆、豇豆、小豆、大麦、荞麦等,以疙瘩、蔓菁、胡萝卜、土豆、野菜、棉种、树叶
以补主食之不足。只在年节和待客时吃少量面粉。50~60年代,以玉米、地瓜为主。
1978年以后,小麦逐步成为主粮。
境内人有吃窝窝头、饼子的习惯,或蒸或煮或在锅上贴。还有用豆糁、玉米糁掺
菜做“菜豆腐”的习惯。80年代,随着主食的改变,窝窝、饼子、小豆腐已很少有人
再做,馒头、面条、饼类、蒸包、水饺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
境内人喜欢煎饼。旧时,以玉米、高梁碾成糁子,清水浸泡后,用水磨子磨浆,
称“磨糊子”,再用鏊子摊制而成。有的还用小米摊制。还有的在高梁、玉米中加豆
子摊制。60年代后,摊煎饼改为地瓜干为主,玉米辅之。制作方法有摊、刮、滚3种。
80年代,又增加了机械制作。
喝糊粥,是境内人们主要饮食习惯之一。一日三餐或两餐必备。糊粥一般用玉米
面、小米面熬成。60~70年代,做糊粥以瓜干面为主,玉米面为辅。在做糊粥时,加
黄豆、绿豆、小豆等,称“豆子糊粥”,若加各种菜叶,和少量盐称“菜糊粥”。此
外,用菜叶、油炝锅加水下面粉熬制, 称“咸汤”,若再加鸡蛋和海带丝等,称“鸡
蛋汤”。
境内人们习惯吃饼,以白面单饼、油饼、发面饼、菜饼为多。把面条、水饺视为
上等食品,一般待客、过节食用。面条有手工面和机械面,食用有清汤面和炝锅面,
夏季捞凉面。饺子分水饺、蒸包和素包、荤包。
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均以面食为主,兼食小米、大米、玉米、大豆等
粗粮。馒头、面条、火烧、油条、烙饼、包子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年节和平时改善
生活仍喜欢吃各种馅子的水饺。
副食蔬菜:春季,人们多食白菜、小白菜、菠菜、苔菜、韭菜等。夏季多食豆角、
南瓜、土豆、莴苣、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秋冬多食大白菜、萝卜、芹菜、芫荽、
山药、土豆、藕等。80年代后,一年四季均可以吃到各种蔬菜。
肉类:以猪肉为主,牛、羊肉次之。待客或节日多食鸡鱼肉和猪下货。
蛋类:以鸡蛋为主,鸭鹅蛋次之。作为酒肴可炒、可煮、可腌。平时,人们用盐
水腌鲜蛋,随吃随拿。
瓜果:夏季有杏、西瓜、甜瓜、面瓜,秋季有苹果、桃、梨、枣等。80年代,南
方香蕉、桔子、西瓜大量涌入本地市场,一年四季均能食用各种水果。
豆制品:常年副食主要有豆腐、豆芽、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等。豆芽中有黄豆
芽、黑豆芽和绿豆芽,其次还有粉皮、臭豆腐等。
咸菜:人们多自腌水萝卜、胡萝卜、辣菜疙瘩、香椿芽,还有腌黄瓜、冬瓜、蒜
等,近年机关厂矿食用各种酱菜的逐渐增多。
油炸食物:旧时,农户过年方以油炸食品,70年代,平时亦用油炸食品招待客人。
80年代,农户油炸食品成为常事。如炸鱼、肉、虾、藕盒、茄盒、香椿芽、丸子等。
所用油多为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猪油等。
口味:境内人多喜欢吃咸,少数人喜欢酸、辣、甜。葱、姜、蒜和酱油、醋、味
精,是常用佐料。近年人们的口味渐趋清淡。
饮食习惯餐数:建国前,因生活困难,多数农户农闲一日两餐,农忙一日三餐。
中午炒菜,早晚两餐就咸菜。建国后,日食两餐者渐少。80年代,饮食结构改善,副
食类增多,讲究卫生和营养。现均采用一日三餐制。就餐时间,机关、企事业单位是:
早餐7点,午餐12点、晚餐6点。农村用餐时间参差不齐,普遍比机关、企事业单位晚。
一般早餐8~9点,午餐2~3点,晚餐8~9点。近年由于中小学大都改为机关作息时间,
农村多数农户的用餐时间均有所提前。
客食:境内人们热情好客。旧时,待客,因贫富而异。富户讲究“四四到底”的
酒席,即32个碟子,鸡鱼肉肘4个大件,每个大件配4个汤碗和4个压桌碗(一般4甜4咸),
山珍海味俱全。 贫户待客,几盘菜或几碗菜,待贵客设“8个盘、10大碗”的酒席。
建国后, 红事一般“8盘10碗俩大件”;白事则“8盘10碗”。平时来客2~6个菜,1
壶(3~4两)散装白酒。“文化大革命”时,一度禁止设宴。遇红白事,每人一碗杂烩
菜,或每桌一盆杂烩菜。70年代,宴席菜肴日趋丰盛。80年代,红白事均为俩大件酒
席,青年订婚或认亲,则设4个大件宴会。平时待客也须8~20个菜,贵客讲究“海味”,
饮高档白酒、啤酒、果酒和各种饮料。
饮水: 境内多数人习惯饮茶水, 且讲究茶具。旧时,一般人家饮大叶茶,或以
“炒红枣”、霜桑叶代之。富裕家庭多饮红茶、绿茶、花茶。60年代后,人们多饮用
低档茉莉、珠兰花茶。凡有来访者必饮茶是境内风俗,“家来喝茶吧”是人们见面时
的礼貌用语,有的人饮茶成习,每日必饮,多则日饮两三次。80年代,多数户改饮中
高档茶,除花茶外,还饮毛尖、龙井等生茶。夏季除饮茶外,吃冰棍、冰淇淋,饮汽
水、矿泉水者逐渐增多。茶具,旧时以宜兴紫砂壶做锡帽、锡嘴、配豆绿色茶碗为最
佳。现在仍以“紫砂壶”为贵,但已为数不多。一般农户用较粗的陶瓷茶具。讲究者
和城镇居民多用细瓷成套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