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医疗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455&run=13

药铺(店) 1911年,境内药铺仅7处,1925年,药铺发展到13处,至1948年,药铺
逐步发展到25处,从业人员50余人,分布在13个自然村。药铺较集中的有石横、东衡
鱼两个村。石横有尹祚范开办的“同寿堂”、刘玉林开办的“益寿恒”、尹堂序开办
的“福成永”、尹朴序开办的“永安药局”、李树仁开办的“树仁堂”。东衡鱼有张
其安、孔庆义开办的“谦益堂”、高玉荣开办的“同仁堂”、董召义开办的“济生堂”、
邱广印开办的“德和堂”。其余如大留、西铺、高余、隆庄、前衡鱼等较大村庄均有
药铺。 建国初, 由外地迁来的西医人员在石横、衡鱼、大留、旅店开办了西药铺。
1952年,采取互助合作,联合经营等形式。1956年,对药铺(店)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进行公私合营,成立了大联营诊所(址在石横)。私营药铺逐年减少,至1959年,全部
并入公社卫生保健站。
镇(公社、区)卫生院 1952年全区个体卫生工作者联合办起了5处联合诊所,1956
年成立大联营诊所。1959年在石横街里天宫院东,借民房7间,成立公社卫生保健站,
1961年改称石横公社卫生院,1963年,院址迁钢铁厂 (即现造纸厂) ,有房舍50间。
1972年4月, 公社卫生院由集体所有制单位改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改称“肥城县人民
医院石横分院”。同年,分院迁泰临公路北现址。
1987年, 全院占地37亩,有门诊、病房楼各1座,总建筑面积4217平方米,有医
务工作者63人, 置病床60张,辖东衡鱼1处卫生所,年门诊病人82911人次,住院157
8人次, 门诊观察3600人次,成人健康查体871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30人次,做外科
手术103例。
村(大队)卫生室(所) 1956年,部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设有保健室,各社均配保
健员。1965年贯彻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农村卫生
事业有较大发展,各大队逐步建立了卫生室。1968年卫生室医务人员改称“赤脚医生”。
1976年卫生室改称卫生所,设诊断室、妇产室、药房等。1982年赤脚医生改称“乡村
医生” ,经地区卫生局统一考核,全公社有89人获得了“乡村医生”证书。至1 987
年,全镇有集体、个体办卫生室42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4人。
附:南大留村卫生室简介
南大留村位于镇东北部, 是近4000余人的大村。该村卫生室建于1969年1月,已
累计投资10余万元,房舍12间,有诊疗室、理疗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档案室等,
具备常用医疗器械。 5名医生均获得医师、医士职称,建立了“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档
案”。制订了多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村里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协调委
员会,村主任兼主任,卫生室负责人任副主任。通过上级卫生部门验收,达到山东省
卫生厅规定的甲级卫生室标准要求,领取了“山东省行政村卫生室行医执照”、“行
政村卫生室用药许可证”、“行政村卫生室大输液许可证”。医务人员报酬实行业务
收入和村加补贴的办法。在医疗中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学龄前儿童普遍实行计划
免疫并签订保偿合同,保偿人数和“四苗”接种复盖率均达95%以上,卡片登记齐全,
“四苗”范围内传染病发病率为零,各种传染病绝迹,计划免疫工作基本达到了省卫
生厅规定的标准要求。医务人员注重医德医风,服务不分昼夜和节假日,随叫随到,
采用门诊病床与家庭病床相结合的方法,送医上门,护理上门,深受群众欢迎。该卫
生室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行政村卫生室。1990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先进行政村卫
生室”,负责人王同昌荣获“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