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古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445&run=13

石佛寺又称福山寺,位于石横村西北福山近顶东侧,相传为七佛传灯处,原有明
人李邦珍碑,建有文昌阁、春秋阁、奎星楼。现断壁残垣,遗迹尚存。庙前石碑多在
“文化大革命”初期损坏,现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肥城知县陶淑己所立石碑1块,
庙西石壁有明崇祯丙子(1636)肥城知县郑位题“七佛传灯”石刻。

修建福山碑记
泰岱之西,群山星拱,亘延而起伏,逾牛岭,越陶岩,距肥六十里许则有峰峦环
抱,松柏荫郁,云楼飞阁,掩映树间者,福山寺也。戊寅夏余因公适此,询之土人,
则曰斯地也,当数十年前犹尚存石佛七耳。山亦兀然,寺已久圮,幸有山阳石横村有
故绅尹大本者()其荒芜,树以嘉植,遂郁然而翠叠岭谷间。旋欲鼎新诸废址以壮山容,
赍志未竟而没。令其长嗣宣铎、仲嗣行铎,更能禀承先志,不惜多金,以共竣斯举焉,
诚盛事也。兹者为石佛一殿仍循旧志,其余若春秋阁、文昌阁以及奎楼、戏楼诸工,
则皆宣铎、行铎所新营。非犹夫昔日规模矣。公试()可乎?余乃穿松径而上览其胜,
壮丽而幽雅,颇足为陶牛数胜次于是。即赏斯山之美,又喜尹氏父子之相兴成其美也,
叙而志之,以俟后之君子。

清乾隆二十三年岁在戊寅孟夏立

文林郎知肥城县事新野陶淑己撰文
四眼子井位于石横村原北门里路东,为石横古井之一,相传明初燕王朱棣所建,
现有嘉庆七年(1802)重修碑。此井筒径约1.5米,井面开4口,“虽会汲错杂,亦未见
喧闹”。村民饮自来水,井遂废。
西铺北山石围子位于西铺北山山顶, 围墙周长约500米,高3米,宽2米。相传清
咸丰年间村民为避乱自卫而建。

石横城墙原城墙周长约5公里,城高5~7米,顶宽3~5米,开东西南北4座城门,另辟
有东、 西、西南、西北4个便门,城门外有护城河,上有吊桥。城门附近段有女墙。
北门上边有庙。城墙外部砌垒整齐。相传元代欲在石横建县城,修完城墙后因其他原
因又迁回肥城。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为修养猪场拆除城墙及4座城门。城墙现有
残存地段。
大留东岳庙位于北大留村北,俗称北大庙,创建不知何代,现为明末崇祯时所重
修。
刘公井位于赵庄村北,建于1940年前后,是时,该村因大旱吃水极难, 本村刘吉
广捐资兴建,村人感其德,称“刘公井”。
李家楼位于马坊村西北角,相传为清初豪绅李武忱的住宅。楼原高5层,现只存3
米高之楼基。
圣佛寺位于圣佛寺村北1华里处,宋崇宁二年(1103) 建,后遭兵燹存一石佛,元
大德年间有僧人桂奄募化构成大刹。建国后,此寺改为学校,建筑物陆续被拆,现仅
存东西偏房。
正觉寺位于大寺村西白果树前,唐朝称三教堂。金大定十年有邳州僧宗明买院,
额曰正觉,原有金明昌元年经幢,大德二年重修碑,并有大片碑林,现荡然无存。
延庆寺位于石横村西北隅,相传唐朝创建,后历代重修,建国前拆除,现仅存寺
旁古井一口,曰“大寺井”。
东岳庙、天齐庙位于石横东门外沟北,俗称东大庙。创建于元朝至元元年(1321),
西有大殿、前殿、后殿、东西厢房,东有前后两殿。民国初年,此庙改为学校。“文
化大革命”中,建筑先后被拆除。
古牌坊东衡鱼南北大街,原有穆氏节孝坊,高宽约十余米,高大雄伟,建造工艺
精巧。 坊北路东有一雕龙节孝石碑。 此外, 北大留、南大留、石横各有石坊1座。
“文化大革命”初期均被拆毁。
泰山显灵宫位于石横村西头,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三月创建。现正殿、前殿和
东西偏殿皆完整,是境内最完整的古代建筑。正殿西山墙有彩色陶塑“十八罗汉斗悟
空”。悟空居中,滑稽有趣,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帝庙位于四合村南康王河北岸, 3间,砖石结构,保护基本完好。门前石柱楹
联为:“文圣人武圣人两位圣人;写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隆庄亦有关帝君行祠,
保护完好。另石横、南高余现存关帝庙。
牛马王庙在红庙村东学校内,保护基本完好。
观音堂在南高余村南北大街东侧,保护基本完好。
古式二层楼在石横三村村部,保护完好。
北港在后衡鱼大庙桥北1公里处。 为汇河支流一河港码头,原有石砌货台,旁有
房舍、 钟楼。又传此处原为古庙。又传明清时石横仕绅为镇衡鱼风水而建一石岗。1
950年,后衡鱼将此处石头拆除,在李家桥北胡子沟建石拱桥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