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xzcz&A=1&rec=393&run=13

1936年春,全区大部分村庄办起扫盲性质的“短期小学”,组织男女青壮年文盲
入校学习。有的村借用民房,有的村利用庙宇办学。有统一的教材,聘专职教师或聘
普通小学教师代课。早上午女子上课,下午和晚上男子上课。这种“短期小学”举办
了1年多,收到一定效果,后因抗战爆发停办。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区委利用冬闲组织村干部、民兵、积极分子学习,边
教育,边识字,时称“冬学”。1946年春,全区开展了扫除文盲运动,村村办起夜校
和识字班,一些青壮年都入校学习,教师称“民师”,业务由小学教师辅导,课本油
印或用手抄本。区里由文教助理员抓这项工作。1949年全区组织冬学30余班1100余人。
1951年区配农民教育辅导员,冬学改称农民业余学校,坚持常年办学,倡导“能
者为师”,学员发展1600余名。由县政府委任民校校长,评选奖励模范民师、模范学
员。
1952年推广“速成识字法”,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区设扫盲办公室,设农民教育
辅导员, 后改称扫盲干部。14~50岁的文盲均为教育对象。扫盲标准规定一般识200
0~2500个常用字; 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便条收据和简单书信。1953年,全区办速
成识字法实验班3个160余人。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集中突击识字,毕业后,由
县里发给“扫盲识字证书”。此法未能大面积推广,后仍以扫盲识字班、常年民校等
形式扫除文盲。1954年全区办起各种文化补习班94班,学员2400余人,达扫盲毕业标
准的1600余人。办农民政治班5班,学员160余人。
1955年推广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的记工学习班经验,改革扫盲识字班教材教法,由
农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社员生产学习。教材由省、县、区有关单位编写。东衡鱼中心社
曾自编一套扫盲教材在部分县、区推广使用。当时的扫盲教材内容以当地姓氏、地名、
工具名、农活名、庄稼名和常用词语为主,三册容生字2000余个。1957年全区发展记
工识字扫盲班88班2400余人, 业余初小班46班1125人;业余高小班6班123人。3年共
扫除文盲1479人,占青壮年文盲的23%。
1958年,扫盲出现了“高速度,高指标”。1960年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全县组织
扫盲大会考,石横达扫盲标准的4456人。1961~1962年,农民教育出现低潮,全公社
能坚持学习的仅579人。
1963~1966年, 随着农村经济恢复,全公社常年民校恢复到35班883人,业余小
学38班726人,业余初中16班369人;农业技术9班21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扫盲工作中断。1978~1979年贯彻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
的指示》和第二次全国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公社配农民教育专职干部,农民教育
得以恢复和发展。教育内容由以学文化为主,改为学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为主。
1987年,全镇办农民技术班、乡镇企业技术班等,总计达145班4288人次。

附:东衡鱼中心村民校简介
该村于1939、1946年曾成立“冬学”,因战乱和灾荒等原因,时办时散。1949年,
村里又办起民校两个班百余人,曾推行“速成识字法”。收到一定成效。1958年春,
提出了“用4个星期使全村文盲认两千汉字,用3个月的时间加深巩固,达到会读会写、
看懂一般通俗书报”的奋斗目标。以邱明阳为首的民校教师首先调查了全村14~35岁
男女文盲,除聋哑病残外,共有文盲124人,逐个动员成熟,定期自动报名,共编6个
班,采用民师包班的办法。每班设主课教师1人、辅导教师1人。民师集中备课,集中
住宿, 选出司号员1人,负责起床、上下课号令指挥。每天早上新课两小时,晚上复
习两小时。 采取了以音带字的教学方案,就是用若干成语的字作提纲,提纲上的每1
个字就是1个课题。如“共产党,像太阳”,写出1个“共”字,下面就出现了“弓、
公、工、供、恭等一系列同音字,再分解讲解字义,使学员记一个字音,就懂得若干
字义,28天实现了认两千生字的目标。再把字联成词,词联成句,句联成短文 (包括
韵文、散文和应用文等) 。在编教材时,配合生产活动编写,如《地瓜颂》:“地瓜
好,地瓜强,地瓜成份真优良。既当菜,又当粮,也有淀粉也有糖。容易种,好储藏,
过渡时期好主粮”。学习形式上采取集体上课,分散自学的方式,根据学员住地划为
若干小组,以学习优良的学员任组长,民师穿插巡回辅导。学习方式还与生产结合,
每人带1块小黑板, 上面写上学过的字,挂在水车杆上,后边人边推边念,还减轻了
学员疲劳。还运用了环境识字法,如房屋墙壁、门窗檩梁、各种树木、桌椅板凳等器
物的名字用红纸写上张贴,造成见物识字的环境。在田间劳动休息或吃饭时,民师将
黑板支在现场,教学员识字。学员边吃饭,边眼里看字,心里记字,谓之“五官并用,
见缝插针” 。百余名青壮年文盲从开始学识字到阅读书报和提笔写作共用了3个月,
计360小时, 及格率达95%以上。省教育厅和泰安市、肥城县教育局等领导带人对该
村扫盲进行了验收,并在该村召开了全县业余教师和小学组长等500余人、为时4天的
现场会,将124名学员集中起来听写100个生字、朗读1篇课文、写便条书信各1份,及
格率达85%, 连以前历年脱盲学员除老弱病残外,共463人。县委县府通报全县,中
心为全县第一个无盲村。 邱明阳主持编印的1套扫盲教材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在章
丘、历城、长清、肥城等县推广使用。该村被评为省市县社农民教育先进单位。1960
年1月, 党支部书记邱仲河和民师刘传声、邱玉芹参加了济南市扫盲积极分子代表大
会,同年5月参加山东省文教战线群英会,获锦旗和奖状。同年6月刘传声又出席全国
教育、文化、新闻、卫生、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65年冬,该村又办起全县第一所业余农民中学,5 0余名
高小毕业的青年入校深造,既学文化,又学农业技术,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