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名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6&rec=9&run=13

黄河从这里入海 万里黄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 流经青海、四
川、 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最后在东营境
内流入渤海。历史上黄河中游以下改道频繁,其中对近代黄河三角洲影响较大的
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是年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
兰阳铜瓦厢三堡决口,穿运河,夺大清河河道,由利津铁门关北肖神庙以下二河
盖牡蛎嘴入海。黄河夺清后,河道迅速淤高,决口改道频繁,原大清河比较发达
的航运业渐废;同时,黄河携沙填海造陆,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
的土地,也造就了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的
自然环境具有“新、奇、野、阔”之美。“新”——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
的、仍在“生长”的土地;“奇”——黄河奔腾万里在东营入海,黄河入海的景
象天下奇观;“野”——黄河入海口有我国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阔”——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一马平川,是山东省人均土地资源
最多、后备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石油之城 东营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 20世纪60年代
初以来,东营市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开发,东营境内石油、天然气分布广泛,
是胜利油田的重要含油气区,集中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石油产量。
至2013年底, 胜利油田已发现不同类型油气田80个,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3.04亿吨;投入开发油气田74个,年生产能力27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10.72亿
吨,约占同期全国陆上油田原油产量的1/5,生产天然气55 2.08亿立方米。随着
胜利油田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黄河三角洲上
一个新的石油矿区城市——东营市应运而生,并以迅猛发展的势头和全新的城市
形象,跻身于全国新兴石油城市行列。国家先后批准东营市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生态之城 这里拥有全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 最年轻、最典型的湿地生
态系统,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区
内草木葱茏,狐兔出没,保留着原生态特色。尤其是丹顶鹤、白鹤等世界级珍禽,
使黄河三角洲更添神奇魅力。近年来,东营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握高效生态
的发展定位,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着力构筑“三网”绿化、湿地生态、资
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低碳排放技术应用五大生态系统,积极构建环境
友好型城市,昔日山东“北大荒”正蜕变成美丽富饶的生态城市。
孙子故里 东营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 《孙子兵法》的作者、兵
圣孙武的故里。孙武生长的齐国乐安在今东营市广饶县境内。20世纪初期,就有
人开展孙武研究工作,此后,不断有爱好者从事研究和著书立说,对孙子故里有
不同说法。 20世纪90年代起,孙子研究工作掀起高潮,取得系列成就。1991年1
月27~30日, “孙武故里研讨会”在广饶举行。1991年6月6~9日,“全国孙子
学术讨论会”在广饶举行。全国13个省市、48个科研单位的1 53名专家学者,包
括全国史学泰斗张政烺、杨向奎、任继愈和山东著名史学家安作璋、田昌五、刘
蔚华及山东大学副校长乔幼梅、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赵海成等,从历史学、历史
地理学、文献学、考古学和方志学等诸多领域分析论证,对“孙武故里齐乐安即
今广饶县”取得共识。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东营市连续举办九届中国广饶·
孙子国际文化节,孙子与齐文化的研究更为系统深入,促进了孙子学术研究的进
步和孙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吕剧故乡 吕剧是山东省代表性地方戏曲剧种, 起源于东营区牛庄镇时家
村,吕剧的主要创始人是民间艺人时殿元。吕剧曾叫“化妆扬琴”、“琴戏”、
“驴戏”等,由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以东营区
牛庄镇时家村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为首的同乐班,独辟蹊径,在广泛吸收其他戏
曲、曲艺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尝试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使山
东琴书初具戏剧的形式,成为吕剧的雏形。山东省政府把化妆琴书作为代表性剧
种进行重点改革。当时的经典曲目《小姑贤》《兰桥会》》《李二嫂改嫁》等深
受群众喜爱。因为当时吕剧艺术没正式名称,时任山东省文化局长王统照取我国
古代十二律中“六吕”之“吕”字,称为“吕剧”,喻其有“黄钟大吕”之声,
又能谐民间“驴戏”之音,吕剧从此定名。经百年发展,吕剧已成为在全国有较
大影响的山东省地方剧种。吕剧表演在东营市城乡异常活跃,特别在广饶、东营
区一带活跃着20余个吕剧庄户剧团。2008年6月7日,东营区吕剧入选第二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9月,东营市承办山东省首届吕剧票友大赛。吕
剧小戏《村官上树》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作品类群星奖。市艺术馆国家一级演员
柏绪民担纲省吕剧院排演的大型吕剧《百姓书记》主要演员,获“第十届中国艺
术节优秀表演奖”,这是东营市建市以来首获该奖。
国家卫生城市 2002年3月30日, 中共东营市委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决提出,
力争在2003年将东营市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东营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
心城修建、改造道路30多条,形成“十纵八横”的城市主干道路框架。实施城市
绿化、 亮化、 美化、 净化工程, 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7.14%、
40.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57平方米,东营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7.7%,居山东
省前列。开展创建卫生大院、卫生住宅小区、卫生示范街、卫生单位、“创卫”
示范单位、示范居民小区等活动,全面提升单位、居民区的卫生管理水平。2003
年10月10~12日,东营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12月24日,
国家爱卫会命名东营市为“国家卫生城市”。2007年、2012年,东营市巩固国家
卫生城市工作通过暗访复审,再次被全国爱卫会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1年, 东营市确定2003年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的目标。2003年,又将“创模”列入全市的10大工程,实施“创模”
10大工程,即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洁净工程、宁静工程、绿化工程、宣教工程、
畅通工程、健康工程、亮化工程、生态工程,并通过建立调度网络,完善综合决
策机制, 强化奖惩考核措施, 加强环境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2003年7月24日,东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通过山东省环保局预审;
8月28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技术核查;10月15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东营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7年12月、2012年7月,国家环
保模范城市技术考核组分别完成对东营市的复核。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东营作为革命老区, 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
统。东营市境内有驻军、驻警师以上单位3个,团以上单位9个,全市有优抚对象
8.6万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1.3万人。1983年建市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
军机关的高度重视下, 双拥工作不断上新台阶,连续3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
区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广饶县、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多次被命名为全省
双拥模范县(区),利津县被表彰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03年12月,东营
市被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07年12月、2012年2月,
东营市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建市后, 东营市加大水土保持生态
环境建设力度,推动东营市由矿区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遵循“大水面、大
空间、大绿地”的建设理念,坚持“水保牵头、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全民共建”
的原则,前瞻性运作,跨越式发展,形成“三通、四屏、五库、六园、七闸”的
城市水保生态大框架。全市沿河、沿渠、沿海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水土保持生
态环境建设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昔日“荒碱滩”变成了“水清、岸
绿、景美、畅流”的生态城。2003年10月16日,经水利部批准,东营市创建为国
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3月,东营市政府向山东省旅游局提交《东营市
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函》,全面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工作。东营市在政策扶持、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市场培育、资金投入等方面
制定优惠政策,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按照“一区一带五湖十园”的
发展思路,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龙头,加快旅游景区开发,积极创建A级景区,
黄河口湿地生态之旅、石油文化之旅和孙子兵法文化等旅游线路逐渐成为旅游热
点。通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品牌栏目黄金时段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在中
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大型系列纪录片《黄河入海流》,在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宣传,在京津等重要客源地组织各种旅游说明会、博览会、
交易会,东营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08年12月25~27日,东营市
通过山东省旅游局受国家旅游局委托进行的创优检查验收,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