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5&rec=33&run=13

科技 2011年,全市市县两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1.34亿元,新上市级(含市
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27个,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37个,争取省和国家无偿科技
经费7231万元;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值2554.29亿元,同比增长
34.79%,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0.74%。全市取得科技成果125项,其中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3项、 省科学技术奖20项。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献平、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蔺爱国获2011年东营市
科学技术最高奖。技术交易额在全省率先突破15亿元;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
究院机构获省编委批复,科技部批准以此为依托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
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市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部会商确
定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东营市连续第10年被科技部命名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1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评定东营市综合创新能
力列全国地级城市第22位, 产业创新能力列第7位。子午胎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
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个。石油装备产业集群
被省科技厅、财政厅确定为2011年省产业集群试点,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
展专项总额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 2011年,研究院机构设置获省编委
批复, 成为建市以来第一家省级国有科研机构。承担各类计划项目5项,其中牵
头承担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列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院一期工程完成主体施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
验站通过专家论证,机构获中科院批复,土地征用获省政府批准,揭牌运行。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 2011年,全市大学科技园和
孵化器设施面积累计达38.9万平方米, 在园企业408家,技工贸收入21.3亿元。
其中, 大学科技园设施面积13.7万平方米, 在园企业153家, 年技工贸总收入
15.3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3700个。生态谷完成基建投资1.1亿元,总开工面积16
万平方米, 其中竣工4.2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通过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
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估,被确定为山东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大学科技园申
报的“石油装备研发产业化示范平台”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获批与
清华、浙大、复旦、同济、南昌大学科技园共同实施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
划科技服务业专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集成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项目,获
扶持资金312万元, 该项目成为中国首个由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体承担的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
【科技项目】 2011年,全市实施市级(含)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27项,其
中, 国家级的8类34项,省级的11类103项,市级的4类90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
目: 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11项,国家星火计
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6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2项,国家农业转化资
金1项,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
重大专项5项,省政策引导类计划28项,省创新基金项目18项,省火炬计划17项,
省星火计划项目5项, 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省农业良种工程2项,省攻
关项目22项,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项,省科技合作补助项目2项,省服
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配套项目1项。
知识产权 2011年, 全市共申请专利27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9件;职
务发明1345件,占申请量总数的48.45%,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获专利授权1874件,
发明授权180件, 比上年增加13件,所占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至年底,全市
累计申请专利22943件,授权14387件,全市人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
一位。
科普 2011年,全市各级科协建有科普教育基地71个,其中市级23个,县级
48个;有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0个;有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21个,会员26485人。
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 开展较大规模的科技下乡40余次,发放科技资料20余
万份,直接受益群众20万人次。争取国家和省级等扶持项目17个,资金190万元,
科普大篷车1部。 河口区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东营区牛庄镇、利津县陈庄镇
创建为“全省科普村村通百强乡镇”。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创建为“全省
十大高效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东营软件园分别创
建为全省三星、二星级科普教育基地。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教师创新
大赛、 青少年信息学奥赛等赛事,5000多名学生参与,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
奖项56个。 表彰支持5个乡镇、37个农技协、35个基地和38名带头人。举办“禾
丰杯” 棉花、“一邦杯”水稻高产优质擂台赛,参赛农民505户、面积3950亩,
参赛棉田、 稻田质量好且产量高15%,涌现出28名市、县、乡级农民种田状元。
成立东营市农技协联合会, 有团体会员52个、个人会员217名。评选表彰第三届
“市十大杰出工程师” 10名,优秀工程师8名;表彰优秀科技校长10名和优秀科
技教师20名。评选第六届“市青年科技奖”,从本届起“市青年科技奖”被纳入
全市优秀人才统一表彰,每届10名,每人奖励1万元。4人分获“全省十大杰出工
程师”、“全省优秀工程师”、“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全省十大名医
提名奖”。
社会科学 2011年, 对8项研究课题进行结项鉴定,其中1项获省长批示,3
项达到国内领先, 1项达到国内先进;征集课题33项,确定11项研究课题立项;
上报《成果要报》 6期均获省市领导重要批示,其中研究课题《“生态立市”科
学发展的创新探索》获姜大明、孙伟等省领导的批示,并在《学习时报》刊发;
市委书记张秋波对《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科学方法研究》、《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中东营人才问题研究——构筑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人才高地》 等4项研究成果
作出重要批示。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人才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
向市委作书面报告。市文广新局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市级研究课题《东营市历史文
化资源挖掘及利用对策研究》的批示精神。承办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推
选20篇优秀论文以《黄河口社会科学》专刊印发。举办首届“东营社科专题论坛”
——民营经济发展研讨会, 评选获奖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
组织“山东省暨东营市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仪式”齐鲁讲坛高层论坛。11月完成
东营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选出63项优秀成果,其中特等奖2项,
一等奖8项,二等奖35项,内部探讨优秀奖18项。推荐3项成果参加全省第二十五
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其中市社科联所编《中国城市社科联工作创新研究》获三
等奖。
地震 2011年9月2日,印发《东营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完成广饶
鲁03井不间断电源安装调试、油田鲁23井及河口区地震台通讯方式改造等工程,
为流动地震台安装3G无线网络,提高地震监测数据的传输速度和质量。建立东营
市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平台,实现山东省内所有前兆数据交换、共享、存储功
能。制订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完成年度、半年度、东部十地市以及月、周会商报
告53篇、 重要震情快报2份。妥善做好震情监测及处置工作。2011年东营陆地主
体及近海共发生ML≥2.0级地震8次, 最大地震为6月13日垦利县开发区发生的
ML3.0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震情快报,在第一时间更新震情信息,向市
民解疑答惑。建立集地震监测、应急指挥、震情会商、应急值守、科普宣传等功
能于一体的市地震监测台网与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地震数据的适时传输、收集分
析,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同步的震情会商、视频会议、应急指挥联动等功能,提
高了应急反应速度。
气象 2011年, 全市地面测报、酸雨、农气错情率均为0.0‰,通信系统故
障率为0, 气象信息传输及时率100%,晴雨、空气质量、紫外线预报准确率分别
为92.7%、 91.4%、91.2%,预报质量进一步提高,冰雹、大风、高低温和大到暴
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21期、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55期、 “雨(雪)情通报”128期、大风预报44期、麦收期
滚动预报30期、每天海洋预报365期、每天早晨8:00前未来两天天气情况365期。
组织实施人工防雹增雨作业16次, 雷达开机监测492次,发射炮弹2938发,火箭
弹89枚,累计防护农田4376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效益53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