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5&rec=14&run=13

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共开工建设重点农业项目105个,
总投资137.69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5元,
增长19%。东营市被农业部整建制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总产值
77.12亿元,增长0.8%;林业总产值1.66亿元,增长6.1%;牧业总产值58.89亿元,
增长7.5%; 渔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4.28亿元,
增长7.1%。
全市粮棉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粮食种植
面积177.47万亩,总产81.58万吨,其中夏粮35.28万吨、秋粮46.3万吨。小麦、
玉米、水稻高产攻关田亩产分别达706.3公斤、909.8公斤、594.88公斤。全市棉
花种植面积286.07万亩,总产21.84万吨,增长49.92%,皮棉总产21.84万吨。蔬
菜种植33.55万亩,总产146.2万吨。
全市农机总动力231.92万千瓦, 农机总值22.85亿元,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
械化水平93%,农业机械承担全市农业生产85%以上的劳动量。全市实施重点水利
工程7项,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全年引水6.2亿立方米,
有效灌溉面积29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3万亩。
【农业产业化】 制定出台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东政办发〔2011〕28号),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组织实施农业龙头企业
培育工程,引导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围绕食用菌、畜牧、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新上、
扩建项目。全市有67个农业龙头企业新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64.9亿元。市
财政重点扶持大地乳业公司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建设等33个新上扩建项目,扶持资
金1100万元; 加强政银企合作,落实银行贷款8亿元;组织荣丰食用菌公司等13
家企业申报2011年度省农业产业化贴息贷款项目。华誉集团成为第五批农业产业
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大地乳业公司等32家企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市重点
龙头企业。至2011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
31家、 市级156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40家,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带动
24万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1年,建立较完善的市、县、乡三级监管体系。
市和县区全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并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全市40个乡
镇中有36个建立速测室,每个速测室配备1~2名专职检测人员;各批发市场、大
型超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蔬菜标准化基地相应设立检测室,配齐检测仪器和
人员,初步形成以市级质检中心为龙头,以县区质检站为骨干,以乡镇和各生产
经营单位检测点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开展例行监测,组织市
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2次、 节日市场蔬菜专项监测1次和芽菜类蔬菜专项
抽检1次, 全市抽检蔬菜样品2389个,抽检出不合格样品19个,合格率99.20%。
其中市级例行监测抽检蔬菜样品2230个,合格率99.33%;“五一”期间专项抽检
蔬菜样品110个,合格率100%;10月份检芽菜类蔬菜样品49个,合格率91.8%。对
监测出的19个不合格样品,及时进行追溯处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新建
瓜菜标准化基地6.4万亩,新建食用菌标准化基地81.98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度
计划的101%和232%。印发《东营市“三品”认证补助办法》, 安排30万元补助资
金,对13家通过认证的单位进行补助。全市新增瓜菜食用菌“三品”认证产品77
个,面积6.64万亩。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2011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农
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市农业局印发《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实施方
案》,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建设和示范社创建。编写《东营市农民专
业合作社资料汇编》,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班5期,培训700余人次。印
发《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农超对接”活动推进
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家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签订购销
合同(或协议) 。市级财政安排扶持资金300万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50家,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8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84
家, 其中专业合作社620家、专业协会64家,固定资产总额5.68亿元,社(会)
员9.10万户,年经营收入30.95亿元,年增纯收入总额4.30亿元。
【休闲观光农业】 2011年,重点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和高标准休闲观
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挖掘农业园区的生态观光、果实采摘、科普教育、文化传
承、特产销售等一系列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活动。全市共建设休
闲观光农业园区43个, 其中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
AA级旅游景区7个。 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总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6.3万亩,已建
成面积12.2万亩, 固定从业人员3131人,年经营收入2.3亿元,带动农户2.13万
户。
种植业 2011年,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77.47万亩, 单产459.6公斤, 总产
81.5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21%、5.11%和2.79%。其中,夏粮82.67万亩,平
均亩产426.8公斤, 总产35.2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15%、2.82%和7.09%;秋
粮94.8万亩, 平均亩产488.29公斤,总产46.2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15%、
7.41%和-0.27%;玉米84.71万亩,平均亩产504.2公斤,总产42.77万吨,分别比
上年增长-2.71%、6.94%和4.17%;水稻5.78万亩,亩产475.24公斤,总产2.75万
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0%、4.2%和-38%;大豆2.66万亩,单产151公斤,总产0.4
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23%、5.59 %、-19%;其它1.65万亩,单产228公斤,总
产0.3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1.4 %、1.7%和12.9 %。
【棉花生产】 2011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286.07万亩,增长53.8%;平均
子棉亩产208.56公斤, 增长21.5%;皮棉亩产76.36公斤,增长21.98%。子棉总产
59662.8万公斤, 增长86.9%;皮棉总产21.8万吨,增长87.3%。子棉平均价格每
公斤7元,下降37.5%。棉花亩产值1459.92元,下降24%。亩物化成本423.53元,
增长26%。亩植棉效益997.92元,下降37%。
【瓜菜生产】 2011年,全市瓜菜播种面积49.44万亩,总产204.02万吨,
产值29.05亿元,纯收入15.977亿元。其中,蔬菜45.19万亩,总产量190.62万吨;
西甜瓜4.25万亩, 总产13.4万吨。14个放心蔬菜基地建设共投资17492万元,新
建高标准连栋大棚15.34万平方米、 高标准日光温室360栋、拱棚573栋,推广黄
蓝板2.3万多张、 遮阳网18.311万多平方米、杀虫灯199盏、卷帘机329台套。14
个基地涵盖面积10919亩,收获优质放心蔬菜(含食用菌)27 24.2万公斤,实现
产值9928万元,纯收入4894万元。11个放心蔬菜基地通过“三品”认证,其中无
公害产品41个、绿色产品6个、有机产品3个。11个放心蔬菜基地注册“老马场”、
“丰泰”、“黄河口”、“康绿源”、“忠春”、“小牟里”、“健友”、“大
码头”等蔬菜品牌12个。
畜牧业 2011年,全市肉蛋奶产量72.9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58.3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48%、24.63%,畜牧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制定《东营市高效
生态畜牧业发展奖励办法》 ,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800万元发展现代畜牧业,全
市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列全省第1位。 围绕 “一区双带六片” 的高效生态畜牧业
规划布局, 全市新建、续建畜牧重点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40.28亿元,其中,
过亿元项目12个、过千万元项目22个,全年完成投资19.8亿元,印尼佳发、江苏
雨润、山东六和等知名企业注资开发,澳亚现代牧场、大地乳业万头奶牛场等一
批过亿元的大项目建成投产。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大,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
范,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注册进京入沪企业12家,注册出口肉类加工企业
2家,每年肉蛋奶产量的50%以上销往市外。开展春秋集中免疫行动,应免畜禽免
疫率100%,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农业部标准,东营市连续14年没发生重大动
物疫情。
【品种改良】 实施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市引进优质奶牛冻精5.2
万支,中央财政每支补贴15元。强化对优质奶牛冻精财政补贴力度,每支优质奶
牛冻精补贴10元。五个县区出台鼓励农户开展品种改良和规模化生产的政策,推
动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牧标准化生产。 全年使用优质奶牛冻精5.2万支,生产良种
母牛2.6万头,优质奶牛冻精应用率100%,良种肉牛冻精应用率90%以上。市、县
两级均设畜禽良种推广机构,指导畜禽良种生产与推广。全市有种畜禽场18个,
其中种乳牛场3个、 种肉牛场1个、种猪场3个、种羊场2个、种禽场9个、种公猪
站1个,年末存栏种乳牛3936头,种肉牛227头,种猪9140万头,种羊1493万只,
种蛋鸡7000只,种肉鸡22.25万只,种鸭7100万只,种公猪36头。
【兽药生产与经营】 2011年, 全市有兽药生产企业8家, 完成兽药产值
1.43亿元, 同比增长16.7%。新发药业叶酸、泛酸钙产销量分列世界第一、第二
位。兽药经营企业128家,销售额72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组织开展兽药质
量安全和兽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共抽检兽药45批,
合格41批,合格率91.1%,高出全省平均合格率9个百分点。全年检测动物及动物
产品兽药残留样品50批,合格率100%。全市128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认证。
【饲料生产与管理】 2011年,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发展到29家,饲料总产量
59万吨,产量5万吨以上的16家,总产值突破20.5亿元。产量、产值同比增长32%、
34%。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8%,生产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排名前10位的饲
料企业的饲料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80%以上。 全市12家大块头饲料企业参与产业
链整合发展,带动新增家禽3000万只,生猪4万头,新增肉蛋奶5万吨。年内开展
以“抓规范,促提升”为主题的饲料规范年整治行动。饲料生产企业100%持证生
产, 100%建立监管档案,100%建立生产记录制度、100%建立原料进厂产品出厂
检验制度、100%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达到可追溯。实施野大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6年培育2个野大豆新品系, 产草量平均增长25.6%,该项目被评为东营市科技进
步一等奖。 全市种植饲草饲料作物59万亩, 完成青贮67.2万吨,其中全株青贮
48.7万吨, 占总量的72.5%,同比增长3.5%、2.6%、9.7%、9.1%,全株青贮高出
全省48个百分点。奶牛、肉牛、肉羊的青贮配套比分别为100%、86%和53%。
【畜牧产业化】 2011年,全市新建、改建标准化畜牧小区108处,全市高
标准畜牧园区发展到854个, 东营澳亚现代牧场等20家养殖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以
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培育45家畜牧龙头企业和244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形
成每个产业有骨干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带动83%的农民进入产业化链条。
品牌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119个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培育“华誉肉鸡”、
“胜大维可得”等知名品牌。策划维可得生态猪肉,破解东营超市不经营本地猪
肉的问题;策划世洪福鲜奶吧,把奶业链条延伸到餐桌;策划肉牛产业化经营模
式。
林业 “三网” 绿化工程。2010~2011年投资8.33亿元,动用土石方7142
万方,绿化面积14.5万亩,植树2234万株。建设干线路域林带2000余公里,县乡
路域林带1700多公里,18条干线路域绿化基本实现土方工程的全线贯通,宜林地
段实现全面绿化, 县乡公路有效绿化率60%以上;广利河、新广蒲河、小清河、
黄河、草桥沟、生态河等水系绿化大力推进,建设水系林带1600公里;建设沿海
防护林基干林带60公里;修复湿地20余万亩;柽柳林封育保护及示范片建设达12
万亩;建设良种育苗基地4万亩;绿化村庄800余个;建设高标准“三网”绿化示
范区30个,控制面积80多万亩。全市重点路域、水系绿化基本贯通,农田林网、
村庄绿化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以路域绿化为骨架,以水系、环城(镇)、示范区、
村庄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及湿地生态为补充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
林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东营区龙居生态林场、六户林场和耿井森林公园,
广饶县丁庄林场、孙武湖林场,垦利县兴隆林场,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南郊林
场,以及胜大集团胜大森林公园等8处林场,作为全市林场建设的试点。至年底,
完成土地流转4.2万亩, 落实经营主体5万亩,开挖沟渠223公里,修建林区道路
115公里, 桥涵闸596座,土地整治3.5万亩,动用土方364万方,造林1.7万亩,
植树186万株。
林业产业发展。东营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蜡良种生产基地。全市建成24
万亩冬枣、 5万亩桑蚕、40万亩速生林和三大种苗花卉产业基地,森林旅游接待
量以年均15%的比例递增, 林业年产值27亿元。 在巩固“华泰” 、“正和”、
“新丝路”等加工品牌优势的同时,加强对“黄河口”冬枣、垦利蜜桃、龙居镇
的蚕桑、大王镇的种苗花卉的开发,林业龙头企业品牌效应明显。全市林业专业
合作社达23家,林业协会7个。争取治沙贴息贷款7.9亿元,争取国家名特优经济
林(花卉)基地开发项目3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结束。全市落实家庭承包林
地面积19万亩,落实经营主体13万亩林地,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管护林地8.4万亩;
审查完善承包合同3.4万份,完成林权勘界和登记近4万块宗地、面积40万亩,核
发林权证28000本,集体林地参改率、家庭承包经营率和确权发证到户率均达95%
以上,成为全省首批完成市级自查、通过省级验收的市。配套改革在全省率先健
全市、县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出台高标准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开展林
权抵押融资试点,对林权抵押登记管理进行规范,加强与银行合作,拓展林权抵
押贷款业务;在全省首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业服务网络,为林农提供一
站式便捷服务;引导和扶持林业大户、林业企业等各类实体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
专业协会,提供营销信息,指导员开展生产经营等活动,提升林业市场竞争力。
全市发放市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200万元, 协调林业贴息贷款近8亿元、贴息补
助资金2600余万元, 林权证抵押贷款3698万元、抵押登记林地超过2万亩,林业
专业合作社、协会增至62家,入社(入会)农民5836人,发展林果、林菜、林药、
林畜等林下经济3.3万多亩。
林木资源保护管理。东营市在全省首家健全市县两级森林公安机构。森林火
灾的综合防控能力提高,连续10年没发生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提高,
新购买防治机械700余台,各类药剂100余吨,定购安装杀虫灯4600余盏,释放周
氏啮小蜂近45亿头,各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96%,实现病虫不成灾的防治目标。
海洋与渔业 2011年,全市渔业增养殖面积18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8万吨,
渔业总产值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和17%。
推进海洋与渔业产业带建设。依托沿海滩涂资源优势,规划建设50万亩海洋
与渔业产业带。其中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投资18亿元,建成海参养殖池塘10万亩,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单片滩涂养殖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
工示范基地; 海跃公司3.3万立方水体海参育苗车间建成并投入生产,商务中心
完成主体工程,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蓝镇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东西干路
建成通车, 地下温泉开采成功。在产业带内实施的4个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
质鱼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6亿元,新开发标准化生态池塘530个,面积3.7万亩,
完善桥涵闸渠、道路、管护房等配套设施。年内,全市万亩以上渔业园区达20处,
其中5个达10万亩以上。 10月全国沿海现代渔业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东营市召
开。
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印发《东营市加快名优水产品养殖业发展方案》,列
专项资金扶持名优水产品养殖业发展。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面积80万亩,成为
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海参养殖面积12.5万亩,成为山东省重要
的海参养殖基地。发展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旅游为重点的渔业二三产业,全
市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达23家,渔业专业合作46家,辐射带动养殖基地42万亩。
利用黄河口大闸蟹集中上市季节,组织举办上市新闻发布会和美食节,黄河口大
闸蟹品牌价值8.55亿元。
健全完善渔业保障体系。加强渔业病害检测体系建设,建成市水产品质量检
测中心和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与检测中心实验室,其中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
计量认证。 开展水产品专项整治、药残抽检、食品安全整顿等活动,实施6个批
次、84个样品的抽检工作,合格率100%。加大渔业科技项目和海洋公益类项目的
实施力度,实施渔民科技培训及科技入户工程。加强渔船动态综合管理系统建设,
一期工程建设启动。
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对城东海域集中集约用海区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规
划范围、面积功能和产业布局,滨海生态城防潮堤建设启动,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达到开工条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县级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完
成,2011年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论坛大会在东营召开。编制完成
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 投资300多万元,开展文蛤、菲律宾蛤、半滑舌
鳎、小刀蛏、沙蚕的生物修复工程。
【淡水渔业】 2011年, 全市淡水养殖面积39.86万亩, 实现水产品产量
9.673万吨, 产值234541万元,养殖品种以淡水鱼、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鳖、
南美白对虾等为主。
【海水养殖】 2011年, 全市海水养殖面积145.07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
28.95万吨, 产值240017万元,养殖品种有海参、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
蟹和半滑舌鳎等。 其中全市海参养殖面积12.5万亩;浅海护养面积105万亩,主
要以文蛤、青蛤、四角蛤、杂色蛤、竹蛏等贝类养护为主。
【海洋捕捞】 2011年,全市投入生产作业的各类捕捞渔船1174艘,完成捕
捞产量8.73万吨,产值184329万元,主要捕捞品种有鳀鱼、带鱼、黄姑鱼、鲅鱼、
梭鱼、毛虾、中国对虾、梭子蟹、虾蛄、四角蛤等。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 2011年,全市有各类渔业企业110余家,其中市级
以上渔业龙头企业23家, 省级渔业龙头企业4家。全市水产加工企业17家,固定
资产37900多万元, 加工量23550吨,加工产值11.89亿元,加工的水产品品种主
要有海参、黄河口大闸蟹、沙蚕、文蛤、对虾、酱蟹、蛤肉、虾酱、虾皮、咸鱼、
蛏肉干、泥螺等。全市有水产品批发市场10个,另有部分兼营市场和其它小型的
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种类有鲜活、淡干、盐渍等,品种涉及海参、黄河口大闸
蟹、对虾、贝类、梭子蟹、海水鱼、淡水鱼、泥螺等100余种。
【海洋与渔业资源保护】 全市建立市、县两级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6
处, 定期监测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对沿海5个陆源排污口、海洋生态敏感区和海
洋特别保护区开展监测,发布年度《东营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全市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行动投资1200多万元,放流中国对虾2.16亿尾、三疣梭子蟹3000多万只、
海蜇3000多万头、黄河口大闸蟹扣蟹481.12万只,半滑舌鳎60多万尾,文蛤2000
多万粒,菲律宾蛤1亿多只。其放流规模和放流品种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渔业资
源增殖放流使东营近海海域渔业资源明显好转, 2011年全市梭子蟹的捕捞产量
2400吨、中国对虾产量近1000吨,海蜇产量3300吨,文蛤、菲律宾蛤等增殖品种
的资源量比往年有所增加。
2011年全市海水养殖主要产品产量产值表
水利与黄河河务
【水利工程】 累计投资4.5亿元,重点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防洪排涝治理、
蓄水工程、田间节水、河渠生产桥改造及农业畜牧两大示范区水利配套六大工程。
一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王庄、麻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衬砌渠道
24.4公里,新建麻湾泵站1座。至年底,全市累计衬砌骨干渠道541.4公里,建设
引黄提水泵站9处, 引黄提水能力181立方米/秒。二是防洪排涝工程。实施利津
县草桥沟东干流、广饶县小清河、河口区马新河、垦利县五六干合排展区西延、
广饶县预备河5条排河和利津县陈庄镇、垦利县永安镇2片涝洼地治理工程,有效
提高了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三是蓄水水源工程。改建东营区龙南水库,新建利津
县陈北水库,提高了水库蓄水能力。四是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东营区史口镇、河
口区义和镇、 广饶县陈官乡、垦利县黄河口镇、利津县北宋镇5处田间节水灌溉
工程全部完工,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全市节水灌溉面积63万亩。五是河
渠生产桥修复改造工程。东营区武家大沟前邵桥、利津县褚官河明谢桥、河口区
马新河永合桥、垦利县五六干合排吴杨桥和老广蒲沟侯家桥、广饶县支脉河宋院
桥和万屋桥7座生产桥建设完成, 全市累计新建改造生产桥近百座,确保群众安
全出行。六是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重点实
施全市农业畜牧2大示范园区水利配套工程, 疏挖、衬砌各级渠道14.6公里,新
建提水泵站1座。
【防潮堤管理】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堤防工程、挡潮闸、引(排)水闸及
穿堤涵洞等进行全面普查, 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海堤工程维修加固。自3月至11月
底,共拆除并重新铺设砼板护坡990余平方米,拆除并重新砌筑砌石护坡260立方
米,护坡勾缝3450平方米;维修道路140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204米,重新安装
落水管线110米, 共维修养护明海闸、明港闸等挡潮闸5座,引排水闸7座,浇筑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5立方米。 实施城东海堤压重平台绿化试点工程。绿化面
积4462.2平方米, 种植云松柽柳2230株,成活率99%。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取
土和超载车辆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拦截超载拉盐、拉砂车20余车次,制止侵害海
堤工程行为2起,保证海堤工程的正常运行。
【黄河河务】 黄河自西向东横贯东营,在垦利县黄河口镇东部清水沟流路
注入渤海, 境内河道全长138公里。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河口地区海岸线平
均每年向前推进0.3公里,填海造陆3~4万亩,成为全国唯一生产陆地的地区。
防凌防汛 2011年河口出现较大凌汛, 封河最长达5段108.75公里, 冰量
942.73万立方米,历时70天。经严密组织、科学调度,顺利度过凌汛期。防汛工
作准备充分,建立完善的防汛责任制体系,安全度过汛期。调水调沙期间,实施
十八户滩地应急抢护工程,新筑坝垛3段,柳石枕护底2051立方米,乱石护坡3953
立方米,成功控制险情,完成调水调沙任务。
引黄供水 严格水量调度和用水计划管理,积极争取用水指标,确保供水安
全。春季大旱期间,利津站一度跌破50立方米每秒警戒流量。为应对严重旱情,
及时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建立4支应急抗旱服务队,实行24小时值班。在大
河流量较小、凌汛期持续时间长等不利情况下,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全年引水
超过9亿立方米,比上年多引0.8亿立方米,确保了河口地区用水需要。
河口治理 《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通过水利部复审并修改完成。配合
东营市实施河口清8河段畸形河湾整治工程,有效改善了河口地区防洪态势。
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 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
试验,利用调水调沙和秋汛向刁口河补水3927万立方米,再次实现刁口河全线过
流;向南岸自然保护区补水2248万立方米,基本遏制刁口河故道生态退化的趋势。
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全区辖一、 二、三分场,15个全民队、4个行
政村。全区户籍人口6099人(含村民1488人),土地面积11.4万亩(含村集体土
地2.6万亩) 。2011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1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
第一、 二、三产业分别为1.7亿元、4.16亿元、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5%、
161.6%、 30.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收入
4400万元,同比增长45.5%;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419%;实现职均收
入24400元,人均收入10997元,同比分别增长20.9%、30.3%。被科技部、山东省
政府确定为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核心区,创建成为省级农
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版图面积18.7万亩, 其中耕地6.2万亩、 水域
5.15万亩、未利用地7.06万亩。人口4360人,其中在职职工1006人。 2011年8月,
该区成为省级畜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具有完整行政建制的畜牧业示范区。完
成“一区四园” (即占地1.3万亩的综合服务区、占地8.6万亩的现代畜牧产业园、
占地3.2万亩的新兴低碳产业园、 占地5.1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0.5万亩
的现代物流产业园) 的总体规划编审。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亿元, 同比增长
16.7%, 其中农业产值1.87亿元,二、三产业产值0.23亿元;区内固定资产投资
547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增长15.3%。
农业机械 201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231.9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农机总
值22.85亿元,增长7%。拖拉机达5.32万台,增长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万台,
增长10%。 联合收获机4000余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700多台。经济作物、畜
牧、水产、林果、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有较大增长。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
提升,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480万元,比上年增加
680万元。 带动农民投资农机化1亿多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4136台,受益农户
5573户。 年内全市小麦机收率100%、玉米机收率91%,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93%, 位居全省前列。着力突破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林牧渔业机械化,机械化
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农业机械承担全市农业生产85%以上的劳动量,机械化生产
方式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社会发展效
益进一步增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887个;农机从业人员13万多人;实现
农机服务总产值41.5亿元、 纯利润8.47亿元, 农机服务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
800多元,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