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5&rec=12&run=13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2户,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居全省
第11位;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2.7亿元、利税1653.2亿元、利润999.7亿元,分
别居全省第5位、 第1位和第1位。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
25.5%, 居全省第1位;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11.6亿元、 利税806.1亿元、利润
589.1亿元,与其他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相比,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4位、第4位,
同比分别增长44.3%、45.0%和49.1%,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和第2位。
(一)工业结构日趋优化。一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
不断加快,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项目264个,完成投资345.1亿元。战略性
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地方工业的比重达12.7%, 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高
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广汽吉奥SUV、科瑞9000米钻机、科达功率半
导体、华锐风电产业基地等一批大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突
出抓石油装备产业集成创新发展,推进石油科技馆、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科技
研发中心、创业中心、质检中心“一馆五中心”建设,打造石油装备产业集合创
新平台。筹划组建石油装备产业基金,建立规模达10亿元的产业投融资平台,支
持石油装备产业发展。三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出台《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
展的意见》 ,推进万通集团200万方油品储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30家物流
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举办山东·东营第三届油品贸
易洽谈会,石化产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
(二)工业投入持续扩大。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项目攻坚年”
活动,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上半年实施500兆瓦太阳能硅片
等总投资362.7亿元的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下半年筛选论证1.2吉瓦太阳能硅
片等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重点推进。 组织实施项目攻坚年“810”工程,在先
进制造业、 节能降耗、信息产业等8个方面分别确定10个重点项目,集中推进实
施。二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健全分级管理、定期调度和项目领导等推进机制,
及时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逐项提出解决办法,强化跟踪督查,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是深化融资保障。针对2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召开项目
融资推介会议, 达成贷款协议金额120亿元,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年内,全市地
方工业在建项目404个,完成投资518.2亿元,同比增长20.8%。
(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企业参加专题产
学研活动,东营市在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上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2项达国际
先进水平, 1种产品获铜奖,9种产品获创新奖,8家企业被省政府授予产学研合
作创新突出贡献企业。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
市级20家;新增省级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家,市级37家;2家工业
设计中心通过省级认定,东营市实现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零突破,认定市级工业
设计中心11家,以企业技术中心为载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三是加快技术
成果转化。落实自主创新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实施一批重大
技术创新项目,6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个产品列入全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其中,科瑞
公司快速移运钻机被认定为省重点领域10大首台(套) 技术装备;6个产品列入
山东省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
(四)资源梯级利用水平有效提升。一是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及时将节能目
标分解落实到县区、部门和重点企业,加强调度管理,科学预警调控,累计对15
个行业77家企业启动C级节能预警。二是推进结构节能。审查备案能评项目307个,
拒批高耗能项目9个。 淘汰15万吨常规蜡油催化装置等一批落后产能。积极培育
节能环保产业, 5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三是实施节能
科技提效工程。炭黑尾气综合利用等22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已完工10个,年实现
节能量14.28万吨标准煤。 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0个。四是强化节能监管。深
入开展能效对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
域管理,节能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五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循环
经济“四个3” 工程,完善10大循环经济链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60家企业清洁
生产审核任务。六是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开展“节能宣传周”、节能志愿者进社
区等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五)企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落实省、市
关于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华泰集团等首届东营市功勋企业进行表彰
奖励,在全社会形成争当功勋企业、重奖功勋企业的发展氛围。全年,地方主营
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88户, 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75.3%,其中,100
~200亿元企业13户, 增加1户;200亿元以上3户,增加3户。二是加快中小企业
成长培育。新成立市中小企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
见》,实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有90个项目纳入全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项目
库。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深化“企业管理创新年”活动成果,开展现场管理
星级评价、 信誉评价等活动,总结表彰东营市企业管理奖10家获奖企业和8项获
奖成果,利华益集团、万达控股集团获第二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奖”。推进企业
文化建设,1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级企业文化优秀成果,2项被评为省级企业文化优
秀成果。四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建设省
级企业实训基地54个。
(六)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大力发展信息软件产业。依托电子信息产
业园和软件园,加快发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管控一体化、
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软件服务业。全市纳入行业统计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269.5亿元、利税28.3亿元、利润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 %、12.4%
和9.4%。纳入行业统计的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14亿元、税金3867万元、
利润总额1.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6%、11.2%和1.2%。全市各通信运营公司完
成电信业务总量37.3亿元,同比增长8.6%。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
《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认定办法》,建立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考核体系,围绕重点产
业和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等关键环节,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2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
目,完成投资10.9亿元。东营市12个中心被纳入全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四个
一百”工程扶持范围,海科集团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入围省两化融合技术装备重
点推广目录。树立华泰集团等10家企业为全市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以定
向服务和专项指导为主的“3+X” 帮扶计划,总结推广智能精准生产等两化融合
模式。三是农村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深入开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市县乡三级联
动,举办“无线信息村”现场观摩活动,总结推广王道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模式。
全国“数字粮食”现场会在东营市召开,计生、空间地理等系统资源共享水平全
省领先,人社系统是全省唯一试点,科技防腐工程有序推进。四是信息安全进一
步加强。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全省首批成立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加强网络
运行安全监管。五是强化无线电管理。做好频率监测保护,开展专项清理整顿,
及时查处违规台站,完成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通讯保障。
(七)发展环境显著优化。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强化预测预警,指导企
业规避市场风险。市经信委网站开设“企业直通车”平台,对企业反映问题实行
“一门受理” ,集中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122个突出困难和问题。二是破解融
资困难。 银企合作洽谈会达成协议贷款金额660.7亿元, 至12月底已到位资金
401.5亿元。协调33个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23.5亿元,中小企
业互助启动资金提供融资服务128笔, 业务总额5.48亿元,推进中小企业与股份
制银行合作,首批中小企业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发行工作有序进行,联合民生银行
对煤炭企业实行“商圈授信” 模式,争取授信额度1亿元。三是开展政策宣讲服
务。组织到全市1200多家企业就税收、技术改造、节能等涉企优惠政策进行宣讲
和现场答疑。四是强化煤电油运保障。推动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严格电力执法
监察,强化煤电运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全市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严格成品油
市场整治,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五是提升行政审批效能。2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
驻市行政审批大厅统一办理并实行网上审批,20项实现外网申报。六是推进信用
东营建设。 举办“信用宣传月”和文明诚信经营创建活动,3家企业获中国诚信
企业称号,3家企业获全省诚信企业称号。
石油开采业 是东营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
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东营、 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8个
市的28个县(区)内,主体勘探开发区域位于东营市。按地质构造区划,山东省
境内可供找油找气的勘探区域属于渤海湾盆地,其中济阳坳陷和浅海地区是胜利
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2009年9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将新疆、青海、甘肃、
内蒙、宁夏等5个省区13万平方千米的探矿权面积划归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现指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
公司的统称。胜利油田的管理模式以四级管理为主,2011年底,胜利油田机关设
29个职能处室、16个直属单位;下设59个二级单位以及局属经济实体、管理局控
股公司等15个。胜利油田用工总量195159人,其中正式职工148832人。
2011年,完成二维地震9745千米,三维地震7001平方千米;钻井交井2108口、
进尺490.26万米, 同比分别增加245口、 50.08万米;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495亿吨, 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455亿吨,新增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291亿
吨,西部探区新增探明、控制、预测储量合计过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生产
天然气5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90.16万吨。
至2011年,胜利油田找到不同类型油气田78个,投入开发油气田72个,累计
生产原油10.18亿吨;已连续9年探明、控制、预测储量过亿吨,连续29年探明储
量过亿吨, 连续15年实现储采平衡,连续16年年产原油2700万吨以上。2011年6
月10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胜利油田隆重召开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
总结表彰大会,授予胜利油田“中国石化重大贡献奖”。
【油气勘探】 油气勘探拓展新领域、新空间,非常规资源勘探有序展开。
东部老区坚持寻找规模储量, 保持稳定增储态势。青东地区北部6口探井均钻遇
厚油层, 其中青东30井获日产油40.2立方米。滨县凸起部署的单古6井首次发现
太古界潜山内幕油藏。埕岛地区、渤南洼陷、临南洼陷、东营东部、东营北带、
埕子口凸起北坡6个地区取得新进展。 东营西部、垦东-孤东-孤岛浅层、车镇凹
陷、 孤北洼陷、东营洼陷、东营南坡等6个地区含油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完钻
滚动井136口, 滚动探明储量1866万吨,滚动建产能92.9万吨,占新区产能规模
的71%。 西部新区实现突破。哈山地区当年部署、当年发现5000万吨级浅层稠油
整装油田—春晖油田。 准噶尔石炭系勘探开辟车排子、哈山2个增储新领域。车
排子地区春风油田年内新增探明储量4090万吨。开始对页岩油气藏开展潜力评价,
部署探井6口,油田首口页岩油气探井—渤页平1井完钻,见到良好油气显示。致
密油气藏在东营南坡灰质滩坝、惠民中央带等部署的3口井顺利实施。
【油气开发】 东部老区针对产能规划中低渗透、稠油和滩浅海比重大幅增
加的实际, 持续优化产能部署,新建产能规模比年初部署增加4万吨,产能达标
率95.8%。 加强油田开发潜力评价,明确不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攻方向和
主导措施, 老区调整单元全年新建产能167万吨,提高采收率6%。稳产基础工作
持续加强,全年实施水井工作量4821井次,投转注同比增加55口,注水层段合格
率提高1.4%,水质综合达标率提高0.5%。老油田一体化治理向整装、低渗、特低
渗透油藏延伸,6个治理单元综合含水降低1.5%,注水层段合格率提高14%。海上
生产建设全年建成投产井组平台4座, 中心三号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海上钻井交
井和进尺同比分别增加13口和3.6万米。 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在41
个单元新建产能38.8万吨, 占新区总产能的32.9%,同比增长15.2%,在9个老区
调整单元新建产能13万吨。稠油热采成熟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19个单元新
建产能46.7万吨,11个老区调整单元新建产能28.8万吨。深化水驱油藏注采完善,
注水量同比增加474万立方米,注采对应率、水驱动用程度分别提高0.6%和0.4%。
化学驱正注项目效果持续提升,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内新增注聚储量2946万吨,
化学驱年增油达149.8万吨。 西部新区瞄准大突破、快上产,成立西部增储上产
会战运行组,建立日运行、旬检查、月讲评工作制度,调整完善组织机构,成立
新春采油厂,强化新疆地区勘探开发生产运行。规划适合西部特点的地面建设和
工艺配套方案,打造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样板工程。从东部
地区调集钻井、作业、油建、运输等力量,支持西部地区上产会战。全年完钻交
井169口,超额完成产量任务。
【油地结合】 2011年,召开油地军港联席会议2次,征集议题24项,其中
10项议题基本完成。东营区成立中心城区油地军校联系会议委员会,设综合、综
治、 工业与商贸、建设、农业、社会事业、双拥7个专业工作组,负责相关事项
的协调和对接。组织实施胜利花苑、胜利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油地共建综合服
务中心建设等共建项目,增强了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后劲。继续推进第四轮油田
帮扶乡镇工作,油地双方共组织实施油田帮扶项目40个,总投资9302万元,其中
油田投资1095万元(含物料、机械折款)。
石油化工业 2011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85户,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
3390万吨。全年加工原油1282.4万吨;生产汽油357.6万吨、柴油462万吨。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1649.9亿元、利税144.2亿元、利润8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
48.6%和62.1%。主要炼化企业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垦利县、东营区
等,重点炼化企业有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正和集团、万通集团等。
盐化工业 2011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盐化企业17户, 现有离子膜烧碱产能
192万吨。 生产盐酸13万吨、烧碱125.7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5亿元、利
税32.6亿元、 利润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7%、70.6%和65.1%。主要盐化企
业分布在广饶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口区等,重点盐化企业有金岭集团、
华泰化工等。
精细化工业 2011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精细化企业16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
入1046.2亿元、 利税134.9亿元、 利润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6%、46.1%和
47.8%。 主要炼化企业分布在垦利县、广饶县、东营区等,重点炼化企业有胜通
集团、东辰集团、东方华龙工贸等。
橡胶制品业 2011年,全市有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39户。现有轮胎外胎产
能14960万条,子午胎产能12960万条。全年生产轮胎外胎5926.9万条,其中子午
胎3311.1万条。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7亿元、利税71.5亿元、利润62.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8.4%、 39.3%和45.1%。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垦利县等,重点企业
有西水集团、金宇轮胎等。
机械电子业 2011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机械电子企业174户。全年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1213.4亿元、 利税147.3亿元、利润1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3%、
39.8%和35.1%。主要分布在东营区、垦利县、广饶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重点企业有万达集团、胜利高原、金岛实业等。
纺织服装业 2011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56户,现有产能300万
纱锭。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亿元、利税80.3亿元、利润58.7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35.6%、 41.3%和38.7%。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东营经济
技术开发区等,重点企业有大海集团、天信纺织、昊龙集团等。
造纸业 2011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造纸企业4户,现有市内产能261.5万吨。
其中, 新闻纸120万吨,铜版纸71.5万吨,文化纸70万吨。全年生产机制纸及纸
板185.5万吨, 其中新闻纸107.3万吨。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1亿元、利税
18.1亿元、 利润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9%、19.3%和18.5%。主要分布在广
饶县等,重点企业有华泰集团等。
食品加工业 2011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造纸企业79户。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
入323.4亿元、 利税38.3亿元、 利润30.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1.6%、55.7%和
58.5%。 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等,重点企业有半球面粉、华誉集
团、驰中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