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4&rec=18&run=13

2010年,全市农业部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和异常气候变化严峻挑战,
围绕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
构,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64亿元, 比上年增长4.5%。 其中,农业总产值
71.25亿元,下降0.7%;林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3.1%;牧业总产值46.81亿元,
增长10.6%;渔业总产值37.3亿元,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78亿元,
增长7.1%。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201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81.47万亩,单产437.3公
斤, 总产79.36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2.2%、 -3.3 %和-1.2%。 棉花种植面积
186.91万亩, 亩产63.2公斤, 皮棉总产11.81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7.84%、-
19.87%、 -13.6%,瓜菜种植面积46.39万亩,总产190.7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
8.96%、10.98%。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225.05万千瓦,农机总值21.5亿元,
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2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106台,新增大中型拖拉机810台;
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4352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592台,免耕播种机保有量
达到4005台。
【农业产业化】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531”工程,制定下发《2010年全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组织成立东营市农业产业化协会,吸
纳市农林牧渔等13个部门单位,市人民银行等4个金融部门,101家农业产业化市
重点龙头企业入会,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为龙头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
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华六合饲料加工公司等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
落户东营,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全市农
业龙头企业新上扩建项目46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5个,完成投资11.2亿
元,市财政重点扶持华誉集团等29家规模大、效益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
企业项目。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监管,引导龙头企业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快技术创
新, 提高运行质量和发展层次水平。至2010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
家, 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 省级31家,市级124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230家,带动全市75%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高效生态农业】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实现农产品、
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环境检测全覆盖,初步建成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
测体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基本农田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
耕地产出能力进一步提高;强化种子监管,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做好农
业病虫害预警预报、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植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
培育沼气专业村和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7.3万户,其中新建
1.1万户; 提高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225.05万千瓦;实现秸秆还
田147.4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5%;全市有290个农产品、157万亩生产基
地通过“三品” 认证, 中国、 山东名牌农产品达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285件
(新增31件),其中驰名、著名商标16件;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
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生产基地38个、38.62万亩,已建成2个全省最大的万吨食用
菌生产基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全市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检体系增
加投资318万元, 增设农残检测点30个。市农产品质检体系建有1个市级中心,5
个县级中心,57个乡级(含企业、市场和基地)农残速测点,仪器设备总值3198
万元, 检测人员134人,实验室总面积6570平方米。市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检测
农产品、 农业投入品及农业环境样品7838个,数据81676个。根据《2010年全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县区农产品质检站对全市
基地和市场蔬菜进行12次例行监测,对全市重点水产养殖基地进行2次例行监测,
共监测样品2338个, 数据50416个,向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监测结果及不
合格产品处理意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2010年,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1122”
工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出台《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
社建设标准》,重点培育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
民主管理好的市级示范社50家,其中“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优秀农民专
业合作社20家。 加强人才培训。举办2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培训班,培训人员
300余人次。 开展“银社对接”活动,建立“银社对接、金融支农”联席会议制
度, 召开“银社对接、金融支农”座谈会,20多家合作社代表与涉农银行签订合
作协议。 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1.3亿元。2010年,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56家,其中专业
合作社492家、专业协会64家,固定资产总额5.22亿元,年经营收入30.26亿元,
社(会)员近9万户,年增纯收入总额4.09亿元。
种植业 2010年,全市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粮、棉、菜等农业优
势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1.47万亩,比上年增加3.9万亩;棉
花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到186.9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1.36万亩,比上
年减少4.89万亩。加强全市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优质专用玉米良种推广、国
家棉花良种补贴工作和放心蔬菜工程建设,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48.2万亩,
新建放心蔬菜基地12个,总面积1.09万亩。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优质农产
品原料基地规模和标准不断提高。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
基地达到157万亩,认证产品290个。
【粮食生产】2010年,继续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小麦实行良种补贴每亩10元,
以良种差价的形式进行补贴, 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每亩83.15元,累计补贴
每亩93.15元; 玉米、水稻良种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亩10元、15元。小麦种粮大户
超过100亩的, 另外每亩补贴10元。 2010年, 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
176.17万亩,平均单产445.22公斤,总产78.43万吨;单产、总产分别下降3.94%、
0.8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9.37万亩,平均单产415.05公斤,总产32.94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4.99%、-4.48%和0.28%;玉米87.08万亩,平均亩产471.5公斤,
总产41.0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59%和-0.65%;水稻9.72万亩,亩产
456.1公斤,总产4.4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8.43%、2.23%和10.5%;大豆3.45万
亩,单产142公斤,总产0.4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9.6%、6.8%、34.67%;其它
1.86万亩, 单产231.88公斤, 总产0.4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6%、0.2%和-
2.4%。秋粮播种总面积96.79万亩,平均单产469.97公斤,总产45.49万吨;分别
比上年增长1.75%、-3.40 %和-1.71%。
【棉花生产】 2010年,棉花生产自然灾害较重。全市棉花种植面积186.9万
亩,亩产63.2公斤,总产11.8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84%、-19.87%、-13.6%。
亩产籽棉171.6公斤, 子棉总产31917.6万公斤。平均子棉价格每公斤11.2元,棉
花亩产值1921.92元,亩物化成本336元,亩植棉效益1585.92元。
【瓜菜生产】2010年,放心蔬菜工程被列入市政府便民实事之一,新建放心
蔬菜基地11处, 面积10850亩,收获优质放心蔬菜6072万公斤,实现产值9715.2
万元。11处放心蔬菜基地通过相关产品质量认证,并注册商标,其产品当年检测
全部合格。全市日光温室面积6.39万亩,平均单产9061公斤、总产57.9万吨,总
产值8.4亿元,纯收入4.62亿元;大中拱棚1.81万亩,总产12.67万吨,产值1.53
亿元, 纯收入0.84亿元;小拱棚面1.4万亩,总产6.26万吨,产值0.73亿元,纯
收入0.4亿元。全市种植大蒜10万亩,蒜薹平均亩产440公斤、 蒜头平均亩产900
公斤, 总产量13.4万吨, 产值4.04亿元,纯收入2.19亿元。全市瓜菜播种面积
46.38万亩, 总产190.74万吨, 分别比上年下降8.96%、 10.98%。 其中,蔬菜
41.36万亩,总产175.96万吨;瓜类面积5.02亩,总产14.78万吨。
畜牧业 2010年,全市畜牧部门推进现代生态畜牧基地建设,突出畜牧经济
开发区建设,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编制 《东营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着力打造以“一区、双带、六片”为重点的黄河三角洲大型畜
牧基地。 全市新开工畜牧业项目3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
25.6亿元, 完成投资10.8亿元,新增肉蛋奶生产能力5万吨。在全国率先成立现
代畜牧业开发区, 培育雨润、万得信等大型龙头企业8家,引进东营澳亚、大地
乳业等投资过亿元企业3家,全市万头奶牛场3个,六大优势产业全部实现产业化
经营, 累计争取省级以上资金2195万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66.03万吨,实现畜
牧业产值47.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8.6%和19%。出台《优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奖
励办法》,吸引社会资金13亿元,全市建成各类标准化畜牧园区1300处,新增国
家级标准化畜牧园区5处,省级8处,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45家,全市有畜牧
合作经济组织153个,覆盖率75%,“三品”认证畜产品68个,培育世洪福鲜奶吧、
众赢禽蛋产业化经营模式2个, 全市开设奶吧60余家,日供应鲜奶30吨。在全省
率先实行畜牧投入品质量监管档案管理,全市GSP认证兽药经营企业78家,9家兽
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
林业 2010年, 全市经济林面积达27.16万亩,产量10169.50万公斤,产量
同比增长1.8%。 冬枣种植面积达13.50万亩、 产量2711.90万公斤,总销售收入
3.6亿元, 苹果6.04万亩、产量4356.90万公斤,桑园3.85万亩、产量99.80万公
斤, 桃1.75万亩、 产量993.60万公斤, 葡萄1.00万亩、产量850.2万公斤,梨
0.80万亩、产量1051.9万公斤,草莓0.17万亩、产量149.00万公斤。全市林业企
业达150家, 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果农冷库贮藏保鲜能力8700多吨,果品
罐头及其他加工品2100多吨,实现产值2200多万元,全市发放春蚕种7200多张,
产量27万公斤,实现产值1100多万元,加工白厂丝85吨,产值1800多万元。林草、
林菜、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迅速,达1.5万亩。种苗花卉产业实现大发展,
全市完成林业育苗面积39780亩,其中新育苗面积15015亩,育苗总产量1.1亿株,
完成年度计划的150.2%。全市有花卉温室大棚面积18.0万平方米,新建组培室、
智能化温室及日光节能温室近11.9万平方米, 花卉(含观赏苗木) 种植面积达
2000亩, 生产销售各类盆栽花卉648.4万盆,全市三大花卉产业发展园区初具规
模。林业第一产业产值13亿元,林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全市
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23个、 各类林业协会7个,入社社员(会员)2150户,经营
面积近2万亩。
【“三网” 绿化工程】至2010年,“三网”绿化工程累计投资23.78亿元,
动用土石方2.36亿方,植树7416万株,新增绿化面积72.5万亩,其中2010年投资
6.68亿元,动用土石方5645.2万方,植树2109.4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7万亩,超
额完成年度计划,基本构建起“三网”绿化工程主体框架,实现“三年见成效”
的目标。年内除荣乌高速等少数道路外,其他干道基本实现土方工程全线贯通、
宜林地段全面绿化;广利河、新广蒲河、小清河等重点水系绿化取得重大进展,
成为黄河水城的重要景观。积极推进县乡路域绿化,建设良种育苗基地、沿海防
护林基干林带,推进村庄绿化,建设柽柳林示范片,打造一批路域绿化和示范区
建设的精品亮点, 全市30个村庄被命名为省级绿化示范村。 全年柽柳封育
51680.0亩; 水系绿化265.8公里;新建农田林网145000亩,完善农田林网73000
亩; 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42.1公里; 中幼龄林抚育面积44万亩。通过实施
“三网”绿化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现代林业发展,成为东营市生态建
设的新品牌。
【品种改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市奶牛全部纳入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项
目, 全年补贴奶牛冻精4.8万支、每支补贴15元。市畜牧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
《东营市优势畜产品奖励办法》 ,每年市财政出资500万元,奖励畜牧标准化生
产和优质奶牛冻精推广,其中每支优质奶牛冻精补贴10元, 优质性控冻精补贴50
元。 全年使用优质奶牛冻精4.8万支,优质奶牛冻精应用率100%。加强良种生产
及推广体系建设。 全市有畜禽良种生产企业19处,其中,种蛋鸡场1个,种肉鸡
场5个, 种鸭场2个,种猪场7个,良种奶牛场1个 ,良种肉牛场1个,良种羊场2
处。建成牛羊改良站76个,改良网点305个,改良肉牛5.5万头,改良肉羊35万只。
【兽药生产与经营】2010年,全市兽药生产发展良好,多家兽药企业聘任专
业职业经理,兽药企业由单一的兽药生产企业开始向兽药生产、使用的集团化发
展,好利来动物药业、信合生物制药分别在利津县建立肉鸡生产基地。兽药检测
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省畜牧局组织的首次兽药检测能力对比活动中,东营市9家
兽药企业对比试验全部合格。至年底,全市有兽药生产企业9家、生产车间25个、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267个, 兽药产值12015.2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兽药经营
企业135家,其中有78家通过兽药GSP认证,销售额6208万元,比上年增长98%。
【饲料生产与管理】优化饲料内部结构,提升产业档次。饲料生产企业向规
模化、集中化、高科技含量发展,2010年全市有饲料生产企业24家,饲料总产量
42万吨,年产值13.5亿元。其中,排名前10位饲料企业饲料产量占全市饲料总产
量80%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四员制”管理机制和“六规范” 、“三统一”精
细化管理模式,全市饲料产品平均合格率98%以上,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秸秆
养畜实现新突破,全市种植饲草饲料作物57万亩,完成青贮66.8万吨,其中全株
青贮44.4万吨,占总量的66%,同比增长12.7%、7.9%、2.9%。奶牛、肉牛、肉羊
的青贮配套比分别为100%、85%和50%。
【畜牧产业化】2010年新建畜牧标准化小区100个,全市建成各类标准化畜
牧园区1263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达到92%,科技贡献率55%。着力培育奶牛、
肉牛、生猪、肉羊、肉鸡、肉鸭六大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
企业4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
企业23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发展,新建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37个,全市有
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53个,覆盖率75%。出台《优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奖励办法》,
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 引导畜牧业向园区化、现代化、居落式发展。大地集团
与广北农场投资7亿元, 联合建设万头奶牛产业化项目;万得信食品有限公司投
资3.8亿元, 建设万头肉牛生态养殖加工基地,实施渤海黑牛产业化开发。编报
国家级示范区、秸秆养畜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草原防火等28个项目,累计争取省
级以上资金2195万元。
海洋与渔业 全市海洋与渔业部门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
标,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经济,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强
海洋环境保护,全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
完成投资7.5亿元, 东营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广利国家一级渔港开工建
设。市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全市黄河口海参、黄
河口大闸蟹和南美白对虾等主导品种养殖基地不断扩大。其中,全市海参养殖面
积9万亩,产量2400吨;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面积65万亩,产量1.2万吨;对虾
养殖面积30万亩, 产量2.9万吨。扶持渔业龙头企业发展,全市市级以上渔业龙
头企业18家, 其中省级渔业龙头企业4家。全市渔民专业合作组织44家,其中专
业合作社36家,行业协会8家;发展单位会员7家,个人会员1647名,辐射带动渔
户6581户,带动养殖基地350210亩。实施黄河口特优水产品宣传推介工程,黄河
口水产品成功进入香港市场。
推进东营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强渔业依法行政管理,保护近海渔
业资源。年审渔船1175艘,50729马力,征收渔业资源费123.8万元。加大伏季休
渔管理力度, 渔政执法船出海80余航次,航行1万余海里。强化海域使用管理,
全年新受理油田用海项目11宗, 办理用海项目转让、变更6宗。换发新版海域使
用权证书19本。启动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完善海
域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专线连接。推进海
洋预报监测工作,建设完成东营港海洋环境观测站及各种应用软件系统。
2010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5.36万吨,渔业总产值85.84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6.97%和36.64%。全市水产增养殖面积达到174万亩。
【淡水渔业】2010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28199公顷,实现水产品产量10.19
万吨, 产值21.29亿元。养殖品种以淡水鱼、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鳖、南美白
对虾等。其中,黄河口大闸蟹产量1.2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南美白对虾养殖
面积5667公顷,产量2.65万吨。
【海水增养殖】2010年,全市海水滩涂养殖面积23667公顷,实现水产品产
量2.39万吨,产值8.69亿元。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参、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
子蟹和半滑舌鳎等。其中,全市海参养殖开发面积10万亩,年产商品海参2400吨,
实现产值3.6亿元; 浅海护养面积64332公顷,实现水产品产量24.13万吨,产值
8.59亿元。以文蛤、青蛤、四角蛤、杂色蛤、竹蛏等贝类的护养为主。
【海洋捕捞】2010年,全市投入生产作业的各类捕捞渔船1175艘,完成捕捞
产量8.59万吨,实现产值6.44亿元,主要捕捞品种有鳀鱼、带鱼、黄姑鱼、梭鱼、
鲅鱼、毛虾、中国对虾、梭子蟹、虾蛄、四角蛤等。其中因2010年实施渔业资源
修复行动,梭子蟹和中国对虾产量同比增加较大。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2010年,全市渔业企业6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
头企业2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全市水产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量17310吨,
加工产值95940万元。 加工的水产品品种主要有海参、黄河口大闸蟹、沙蚕、文
蛤、对虾、酱蟹、蛤肉、虾酱、虾皮、咸鱼、蛏肉干、泥螺等。全市水产品流通
企业16家, 从事水产品流通的专营店(营业户)有278家(户),全年水产品市
场交易量15万吨, 交易额17.74亿元。交易种类有鲜活、淡干、盐渍等,品种涉
及海参、 黄河口大闸蟹、对虾、贝类、梭子蟹、海水鱼、淡水鱼、泥螺等100余
种。
【渔港渔村建设】东营市有渔港7座,其中,黄河口中心渔港被农业部批复
为国家级中心渔港,位于河口区仙河镇,占地面积3000亩,2010年渔港主体工程
全面建设完成,正依托渔港规划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区。新户渔港位于新户镇,
规模较小,基础设施简陋,属群众性渔港;广利渔港被农业部批复为国家一级渔
港,位于东营区黄河办事处年卸港量约10万吨,农业部批复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
算,概算投资331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
投资1900万元;垦利县有红光、小岛河2座二级渔港,均位于垦利县红光办事处,
红光渔港码头年卸港量约3万吨,小岛河渔港年卸港量约2万吨,基础设施良好;
利津县有三级渔港刁口渔港, 位于刁口乡,年卸港量约2万吨;广饶县有三级渔
港支脉河渔港,位于广饶县清河办事处,年卸港量约1万吨。
水利与黄河河务 全市现行骨干排水河道30条 (不含黄河) ,其中流域面积
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道26条, 流域面积不足100平方千米的城市规划防洪河道4
条,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东营市水利设施主要有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9座,
其中油田管理10座,地方管理9座;引水工程有大中型灌区6处,引黄泵站8处。
【水利工程】2010年,全市承担双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利津盐
窝田间节水改碱示范区建设2项中央扩大内需水利建设项目, 均提前完成。累计
衬砌渠道9.93公里,建设田间节水面积1万亩。8月,水利部对山东省扩大内需项
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双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成为全省被抽查项目中最好的一个。
同时,按照节水、改碱、绿化、管理“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高标准实施利津
县盐窝节水改碱示范区试点工程,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农村用水协会统
一管理,引导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工程效益的最大
化,这一经验将在田间节水工程推广。为改善全市灌排条件,组织实施灌区节水
改造、引蓄水、排水、桥闸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绿化六大类21项市级重点
工程,2010年全部完成。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成麻湾灌区总干渠北延一期、王庄
灌区一干一分干、二干二分干节水改造工程,累计衬砌渠道14公里。引蓄水工程
新建宫家灌区引黄闸前提水泵站,除险加固河口区王集水库。排水及田间水利配
套工程完成利津县虎滩沾利河支流排水、广饶县群众沟排涝泵站、东营区新广蒲
河南展区排水、垦利县胜坨镇东部4项排水工程。实施广北、黄河2处农场农田水
利配套工程。农村生产桥(闸)建设工程,新建利津县永新河上游节制闸、利津
县太平河明谢路公路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管线1365.7公里,解决8.8万
人饮水安全问题。生态绿化工程完成阳河下游风沙片、褚官河风沙片、沾利河流
域河王风沙片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王庄总干、王
庄二干、胜利干渠、曹店干渠、麻湾总干5条干渠绿化任务。
【防潮堤工程】东营市防潮堤工程以黄河入海口为界,分为黄河以南防潮
堤工程和黄河以北防潮堤工程。全市已建成不同标准的沿海防潮大堤200多公里,
沿海安全防护屏障初步形成。
黄河北防潮堤主要包括河北防潮堤、利北防潮堤、神仙沟入海口防潮堤。
其中, 利北防潮大堤建于1972年,全长2.3万米,防潮堤坝防护范围内除黄河古
道、6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湿地外,还有耕地10万亩,常住人口1.57万人,油、气、
水井1000余口。2006年9月东营市对利北防潮堤进行修复,2007年6月工程通过市
级竣工验收,共修复防潮堤7298米,动用土方40.5万立方米,投资520万元。
黄河南防潮体系由城东防潮大堤和垦东防潮大堤组成。2003年建成41.4公
里城东防潮大堤,2005年建成40公里垦东防潮大堤。黄河南防潮体系的建成,增
强了抗御风暴潮的能力。
【黄河河务】黄河自西向东横贯东营,境内河道全长138公里。 据黄河
利津水文站统计, 东营黄河在1950~1997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58亿立方米;20世
纪90年代, 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
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强沿黄地区引水管理,断流现象趋缓,2000~2010
年实现11年不断流。黄河含沙量为每立方米24.96公斤,年均输沙量为9.11亿吨,
其中约2/3的泥沙沉积在黄河河道和入海口浅海地区,使入海河道不断淤积延伸,
填海造陆, 河口地区海岸线平均每年向前推进0.3公里,填海造陆3~4万亩,成
为全国唯一生产陆地的地区。
为确保黄河安全, 东营境内建有临黄堤、南展堤、河口堤等堤防334公里;
临黄堤险工23处, 坝岸642段;控导护滩工程19处;引黄闸18座,设计引水能力
505立方米每秒, 7个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1.75万公顷,年均引水量10亿立方
米左右。
防凌防汛 东营市境内黄河从2009年12月27日在清八断面处插冰封河, 至
2010年2月21日全部开通, 封冻历时57天,封河共11段90公里,总冰量1224万立
方米。封河时间、长度、冰量均为近年之最。由于各项工作准备充分,观测防守
及时,顺利度过凌汛。东营市和油田联合举行防汛演练,进一步提高实战能力。
汛前实施西河口和清三控导加固工程, 并在部分险工控导工程安装GSM-3微型水
位观测系统,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调水调沙期间,利津站最大流量达3900立方
米/秒,顺利度过汛期。
引黄供水 继2005年在曹店、宫家两个灌区渠首闸进行“两水分供”试点之
后,2006年在17座引黄涵闸渠首全面实施“分质、定量”供水,合理调度有限的
水资源。 2010年4月中旬东营市城市生活用水紧张,河口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 争取黄委和山东河务局的支持,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东营市入境流量保持200
~300立方米/秒,缓解了用水紧张的局面,满足了东营市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全
年共引水8.26亿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通过自流引水和扬水船提水等措施,向刁口河引水3620万立
方米,实现生态补水5.52万亩和刁口河流路34年后首次全线过水。
河口治理 河口近期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环保部审批,《黄河河
口综合治理规划》 通过水利部复审。河口模型大厅建设基本完工,河口清8河段
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编制上报防洪工程“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完成2007年度
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附属尾工施工和放淤固堤续建工程。
河务工程 2010年6月24日, 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工程运行,在黄河调
水调沙期间,通过自流引水和扬水船提水等措施,共向刁口河引水3620万立方米,
河道过水面积达到3.5万亩,自然保护区进水2.02万亩。全年投资3272.33万元,
完成维修养护土方52.4万立方米,石方2.1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846.12万元,开
展维修养护专项13项。
农场 东营市有广北农场、 黄河农场、市畜禽良种场。人口10705人,职工
3828人。版图面积30万亩。201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东营市国有农场管理体
制改革指导意见》(东办字〔2010〕37号),以广北农场现有权属面积为界,设
立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以黄河农场、市畜禽良种场现有权属面积为界,
设立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保留广北农场、黄河农场牌子。撤销市畜禽良种
场,并入黄河农场。
【广北农场】2010年, 广北农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179万元, 同比增长
18.8%。其中,第一产业11074万元,增长26.4%;第二产业9765万元,增长12.9%;
第三产业2340万元, 增长11.6%。 其中农、 林、牧、渔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为
52.3∶4.3∶33∶10.4。人均收入8439元,增长9.6%;职工均收入20178元,增长
9%。
【黄河农场】2010年,黄河农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396万元,同比增长9.4
%。人均收入10326元,增长8.7%,职工均收入30786元,增长9.9%。
农业机械 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225.05万千瓦,农机总值21.5亿元,拖
拉机5.28万台, 新增大中型拖拉机810台,免耕播种机保有量4005台,设施农业
机械新增1500多台。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55.49万亩,机播作业面积416.46万
亩,机收作业面积185.77万亩,机电灌溉作业面积294.95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
积282.09万亩。小麦机收率100%、秸秆还田率90%以上;玉米机械化直播率90%,
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率83.3%;棉花播种、铺膜机械化率92%以上;水稻机械收获
率51%。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0%以上。
年内,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70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5000多台。
受益农户(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450多家,带动农民投资农机化6000多万元,
总投资8800多万元。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31个,其中达
到“五有” 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3个。入社社员903户,有各类机
具1880多台,资产总额6000多万元。涌现出60多个玉米机收超千亩和多个小麦免
耕播种超1500亩的农机大户,全市实现农机服务总收入41.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