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4&rec=16&run=13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
业培育、产业高端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等方面求突破,发
展速度稳步增长、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
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35.4亿元,同比增长14.2%,对GDP增长的
贡献率达到7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13.9亿元、利税1160.1亿元、利润722.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4%、55.6%和49.7%,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2、5位,总量
分别居全省第5、 2、2位。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2.2亿元,首次突破
千亿元, 同比增长23.1%,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0%;实现主营业务收
入5099亿元、利税595.8亿元、利润4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43.7%和45%。
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利润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8.3%、83.4%、
51.4%和58.7%。地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与全省其他市全部工业相比,
总量分别居第6、5、5位,增幅分别居第1、3、6位。
调整振兴工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编制完成工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
5个专项发展规划。 落实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10年,
六大产业实施项目245个,完成投资255亿元。组织企业参加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
展览会和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大型展会,四个产业在银企洽谈会上签约
贷款162亿元,到位资金60亿元。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
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的比重达到50%,同比提高4个百
分点。
加快高端产业发展,产业层次明显提高。突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推进实施华辰重型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合力公司30万件高速火车轮
(动车组)生产线等一批高端项目。化工、纺织、造纸、轮胎等传统产业技术改
造投入占全市工业的80%,主要行业80%以上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增幅同比提
高4.9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地方工业的7%,海洋工业产值
同比增长60%。 主导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560万吨,成为
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市;离子膜烧碱产能112万吨,居全省第一位;造纸能力250
万吨, 新闻纸产能全国第一; 纺纱能力325.3万锭, 居全省第三位;轮胎产能
10020万条, 居全省第一位;阴极铜产能2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石油装备制造
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整车制造初
具规模,刹车片产量达到3000万套,在全国主机配套市场的占有率达30%~40%。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广饶物流园区、东营港中海油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项目
扎实推进,工业企业主产业与物流业分离步伐加快,东营市成为全省六大物流节
点城市之一。
注重自主研发创新,技术进步明显加快。6家企业技术中心和3家行业技术中
心通过省级认定, 3个项目列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计划,新认定市
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75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出台《关于加快工业
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3种产品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工业设计优秀产品,4个产
品荣获省产学研展洽会铜奖, 5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
产品。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25家,市级40家。
培育骨干企业,企业发展素质明显提升。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自2010
年开始,重点抓50户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重奖10家功勋企业、10家管理创新企
业和10个创新管理成果。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65户,过100亿
元的12户。8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入闱企业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16家企
业入闱省百强工业企业,14家企业入闱省百强制造业企业,入闱数量连续三年名
列全省第一;13家企业入闱省百强企业,居全省第三位。73个项目列入省中小企
业推进结构调整重点项目, 大王镇和稻庄镇被认定为省特色产业镇。建立900多
家企业2100名经营管理人员的人才库,建立省级实训基地43家,组织4批次120余
名企业家赴重点院校专题培训,提升了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推进节能降耗,“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对全市六大类高耗能行
业的417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A、B、C三级预警调控。主动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
生产线等621台(套) 。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耗能企
业的节能管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胜动燃气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节能服务公司。
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74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5%,超“十一五”目
标值0.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968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5.91%, 超“十一五” 目标值7个百分点。东营市被省政府授予“十一五”时期
“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单位”,记集体一等功。
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项目
建设为带动,突出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业和软件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227.5亿元, 同比增长30.2%;软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4.99亿元,增长57
%。加快两化融合实验区和“无线城市”建设。编制《东营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
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梳理37个两化融合项目重点推进。制定“无线城市”
试点方案,搭建无线城市综合门户平台,实现主城区、县区所在地和开发区的连
续覆盖。制定农村信息化试点市实施方案和示范乡镇实施方案,开通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18万个。实施“家校通”、“一卡通”、
“数字医院”等重点工程,能耗监测、数字粮食等综合业务系统全面应用。推进
政务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管理,在全省首批实现与省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行政审
批电子监察平台投入运行。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出台《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应急预案》,确保全市网络安全畅通运行。
石油开采业 胜利油田现指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 中国石化股份
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统称。2010年,胜利油田共有二级单位59个。其中,胜利
石油管理局下设37个二级单位;有1 个局属经济实体,5个管理局控股公司,2个
管理局派出机构、 1个局直属处级机构、 1个局全资法人单位,局机关设25个职
能处室,10个局直属单位。用工总量98749人,其中正式职工67064人。胜利油田
分公司下设22个二级单位;分公司机关设15个职能处室,8个直属单位,3个托管
单位。有员工109125人,其中正式职工77375人。
2010年,胜利油田完成二维地震9559千米、三维地震9147平方千米;钻井
1863口, 进尺440.18万米;新增探明储量1.12亿吨、控制储量1亿吨、预测储量
1.43亿吨;生产原油2734万吨,生产天然气5.08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72.24万吨,
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至2010年底,胜利油田共找到77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
储量50.42亿吨。投入开发72个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9.9亿吨,天然气537.08亿
立方米。
【油气勘探】精细勘探东部老区,2010年安排预探井36口,在埕子口凸起、
渤南洼陷、 东营南坡、青东凹陷4个地区取得新突破。埕东11侧井在埕子口凸起
北坡沙河街组实现历史突破,拓展了滨海地区的油气勘探空间。渤南洼陷沙四下
红层部署的第一口探井罗68井日产油78立方米,开辟渤南洼陷新的含油层系和增
储领域。高94井首次在博兴洼陷孔店组钻遇较厚油层。青东17井在青东凹陷西部
斜坡首次钻遇沙四下地层类油气藏,发现一个新的增储区带。在老河口、埕岛、
东营北带、富林、东营中央带5个地区取得新进展。埕北275井在东营组和下古生
界潜山获165吨、 71.6吨的高产,证实埕岛东坡的增储上产潜力。滚动勘探全年
完钻116口,落实储量3750万吨,滚动建产能91.3万吨,占新区年总产能的61.3%。
西部新区实现突破,在准西地区新发现春风油田,当年建产能13.6万吨。全年部
署探井13口,在准西车排子地区新增探明储量1038万吨,上报预测储量3359万吨。
准中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征11、沙11井钻遇油层,展示了准中地区的资源潜力。
【油气开发】2010年,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734万吨,比“十五”末增产39.5
万吨。 老油田开发调整新增产能连续两年保持在160万吨,为“十五”以来最大
规模,2010年整体调整单元提高采收率幅度达6.1%。动用地质储量1693万吨,提
高采收率10.5%。 化学驱年增油158万吨,超计划8万吨。全年实施水井专项治理
791井次, 投转注水井484口,实施4条水质沿程治理达标工程。油田新增注水储
量5722万吨,污水水质达标率87.3%,分注井层段合格率73%,同比分别增长0.8%、
3%。全年投产新井1662口,产油189.8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45口、16万吨。新井
单井产能6吨,同比增加0.3吨,产能建设达标率94%。
【油地结合】2010年,油地结合工作把胜利油田帮扶地方乡镇作为工作重点,
召开油地座谈会42次,油地联席会议6次,举办各类油地联谊活动7次,帮扶双方
共实施项目31个,总投资1582万元,其中,胜利油田投入资金及物料、机械折款
512万元。胜利油田帮扶组与河口区义和镇投资建设2个万亩名特优农产品基地,
3个千亩示范区和4个百亩高产园。 胜利供水公司帮扶东营区龙居镇投资350万元
实施2000亩盐碱土地改良项目,石油开发中心为广饶县花官乡新农村建设投资30
万元,实施辛河路整治工程;孤岛采油厂为利津县汀罗镇农村社区建设工程提供
水泥和资金支持。电力管理总公司利用职工培训学校资源,为垦利县郝家镇免费
培训农民工,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就业能力,年内累计培训200多人。
石油化工业 全市地方石油化工企业坚持科技兴企,加大环保投资,狠抓产
品质量,企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实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以炼化为主,
多元经营新路子,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有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正和集团、
华星集团、海科公司、石大科技、富海石化、中海石化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
这些企业已发展成为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综合型企业集团,非石化产业的经济总
量占到企业总量的30%以上, 企业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利华益集团、
垦利石化、正和集团、石大科技、海科化工集团跻身全国化工行业百强企业。其
中,利华益集团有650万吨常减压、220万吨催化、200万吨减粘、150万吨联合加
氢、 100万吨焦化、50万吨气分、30万吨气油醚化的生产能力。企业注重推行国
际通行的各类认证体系, 部分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 ISO14000环境、
ISO18000职业健康体系、欧洲COS、美国FDA、伊朗GMP、 A级德国清洁文明生产、
5S管理等体系认证。多数企业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及国际先进
的DCS集散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装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有汽油、
柴油、液化气、石脑油、石油焦、MTBE、工业硫磺、油浆、蜡油、甲醇、丙烯、
聚丙烯、环氧丙烷、碳酸二甲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酰
肼、苯酐等,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82家,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560万吨。 加工原油1200.3万吨;生产汽油313.6万吨、柴油
359.2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2.8亿元、利税110亿元、利润57.4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32.5%、49.7%和62.1%。
盐化工业 以烧碱、氯气、溴、镁、钾深加工产品为核心的盐化工产业,主
要集中在广饶县、东营区和东营经济开发区。市滨海地区浅层卤水储量达74亿立
方米,东营区境内地下盐矿储量5900亿吨。丰富的盐卤资源,为东营市的盐化工
产业提供了巨大开发潜力。近年来,全市盐化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金岭、华
泰化工等盐化工企业逐步壮大。金岭集团有22.5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能力,华泰
化工有43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能力。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盐化企业16家,有
离子膜烧碱产能112万吨。生产盐酸16.2万吨、烧碱132.8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
入157.2亿元、 利税18.9亿元、 利润15.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3.1%、50.1%和
63.8%。
精细化工业 东营市精细化工业以生产油田化学品为主,并具有农药及医药
中间体、涂料、化工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表面活性剂、饲料、食品添加剂、
造纸化学品、橡胶塑料助剂等产品生产能力。主要炼化企业分布在垦利县、广饶
县、东营区等地,重点炼化企业有胜通集团、东辰集团、东方华龙工贸等。2010
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精细化企业201家。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5.3亿元、 利税
102.7亿元、利润8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7%、43.9%和4 3.5%。
橡胶制品业 东营市橡胶制品业主要生产轮胎和相关配套产品。主要产品有
汽车载重轮胎、轻卡轮胎、农用车轮胎、摩托车轮胎、拖拉机轮胎和钢丝帘线、
帘子布、炭黑、橡胶助剂、轮胎模具、胶囊等。全市橡胶制品企业均为近年来新
建的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企业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较强。主要分布
在广饶县、垦利县等地,重点企业有西水集团、金宇轮胎等。2010年,全市有规
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47家。 有轮胎外胎产能10020万条,子午胎产能8063万条。
全年生产轮胎外胎4135.1万条, 其中子午胎2999.3外条。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99.8亿元、利税52.5亿元、利润4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9%、37.6%和36.1%。
机械电子业 全市机械电子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东营区、垦利县、广
饶县、东营经济开发区等,重点企业有万达集团、胜利高原、东营光伏太阳能等。
该行业主要由石油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电子三大产业组成。主要产品有内燃机、
金属铸件、抽油杆、抽油泵、石油钻机、刹车盘、刹车片、激光头等。2010年,
全市有规模以上机械电子企业223家。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8.2亿元、利税110.4
亿元、利润8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32.7%和3 2.2%。
纺织服装业 纺织工业是东营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市
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纺织业主要形成两条产业链,一是以纱、布、
印染布、床单、床罩、抽纱、工艺品等为主的产业链;二是以精梳纱、高档面料、
服装为主的产业链。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东营经济开发区等地,
重点企业有大海集团、天信纺织、昊龙集团等。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纺织服
装企业76家,产能325.3万纱锭。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7亿元、利税59.7亿
元、利润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35.6%和37.7%。
造纸业 造纸业是东营市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稳步提升,规模不断
扩大。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造纸企业6家,有市内产能250万吨。其中,新闻
纸120万吨,铜版纸70万吨,文化纸40万吨, SC纸20万吨。全年生产机制纸及纸
板151.9万吨, 其中新闻纸110.9万吨。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2亿元、利税
15.4亿元、利润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8.5%和12.3%。主要分布在广饶县。
华泰集团是全市造纸行业的突出代表,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技术,企业发展成为
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入闱山东造纸行业“十强企业”,并跨入
中国企业500强之列。 2009年,华泰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74亿元,同比增
长4.8%;利税14.62亿元、利润8.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7.3%。
食品加工业 是东营市具有发展前景的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
县、 河口区等地,重点企业有半球面粉、华誉集团、驰中集团等。主要有3条产
业链,即以畜禽加工品为核心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链,代表企业有华誉集团、驰
中集团;以蔬菜制成品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代表企业有凯银集团;以
大豆分离蛋白为核心的大豆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代表企业有万德福公司;以小麦
粉和食用植物油为核心产品的粮油加工产业链,代表企业有半球面粉有限公司、
利津聚鑫油料加工公司。2010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造纸企业80家。全年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281.6亿元、利税28.5亿元、利润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7%、38.7
%和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