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4&rec=12&run=13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 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
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
实施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
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规划》概述
范围 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
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
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定位 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
明示范区。
目标 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
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
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
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 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
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全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
国际合作水平,深化中国沿海开放战略。
二、《规划》概念定义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
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
复合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
技先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
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提出背景
2009年4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
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
济区。”
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 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
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
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但
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全国首
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
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发展优势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余处,
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 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长江口以北具有深
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
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
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
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
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战略定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
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
易先行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遵循海陆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集
中集约用海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争取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
略。
【东营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摘要)】
2011年4月19日,东营市政府以(东政发〔2011〕7号)印发《东营市蓝色
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一、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的总体要求
(一)试点地域范围。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地域包括:东营、河口两区和
广饶、垦利、利津三县,总人口203万人,陆域面积80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800平
方公里。
(二)主要任务。打造和建设好蓝色经济区,为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积累经验,
探索路子。围绕完成这一任务,立足东营实际,发挥东营优势,重点在“六个领域”
先行先试:
1.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2.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3.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加快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
5.探索建立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新模式,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6.建立健全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三)主要目标。2011-2013年,按照“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思
路, 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在机制创新、实践成果、理论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为海
洋经济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到2015年,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体制机制成果:基本形成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较
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2.实践成果:(1)基本摸清海洋重要资源底数,更加优化海洋空间资源配置,海
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明显提升,海
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初步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3)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取得较大进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4)海洋科技创新体
系进一步完善,海洋科技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5)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不
断创新,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拓展。(6)基本形成海陆统筹、城乡统筹、
一体发展的新格局,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3.理论成果: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增强理论
对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提高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的水平。
二、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的重点内容
(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重点试点内容:
1.提高海洋重要资源勘探开发水平。
2.提高海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
3.提高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试点阶段性目标:
到2013年: (1)海洋资源勘探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启动海洋资源数据库建设。
(2)岸、滩、湾、海等要素资源开发保护工程取得积极进展。(3)渤海油气和莱州
湾卤水等开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4) 初步创建一批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
范园区。
到2015年: 新探明一批海上石油储量和可开采区,建立海洋资源数据库;基本
建成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 基本形成功能明确、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
岸、滩、湾、海等要素资源配置格局;海洋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二)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重点试点内容:
1.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渔业基地。
3.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
4.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
试点阶段性目标:
到2013年:(1)海洋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
模, 新能源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全
国重要的生态高效渔业示范区、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和浅海型海上牧场。(3)
海洋石油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件的研究与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 现代海洋
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4)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海洋特色文化品牌,建
设黄河文化公园和黄河口国家生态旅游试验示范园。(5) 初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
心、航运中心和物流基地, 培植扶持以海洋产业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
业。(6)启动建设海洋经济园和特色产业基地。区内35%以上的主要工业企业技术
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0%以上的主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0%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
到2015年,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现代海
洋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初步建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三)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试点内容:
1.完善海洋生态防护体系。
2.完善海陆环境综合整治体系。
试点阶段性目标:
到2013年: (1)东营海洋特别保护区规范建设和管理试点初步完成。(2)入海
河口区域生态整治全面展开并取得积极进展, 防护林带、海水入侵防治和防洪防
潮减灾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3)东营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4)编制完成中心城东海域、东营港海域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
到201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海洋与渔业保护区体系,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基
本建立,集中集约用海机制不断完善,中心城东海域、东营港海域集中集约用海片
区规划获批实施, 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
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四)加快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
重点试点内容:
1.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2.提升海洋科技教育水平。
3.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试点阶段性目标:
到2013年:(1)规划新建和在建的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
完成, 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初
具规模。(2) 围绕海洋经济产业和特色产业需求,盘活用好现有各类人才,引进培
养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急需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到2015年,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对海洋经
济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 海洋产业创新和转化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技术装备
和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基本建成;海洋人才培养和
引进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海洋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五)探索建立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新模式,提升开放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重点试点内容:
1.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新平台。
2.构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试点阶段性目标:
到2013年: (1)广饶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大
型企业、产业对外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到2015年,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有较大
幅度增加,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六)建立健全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机制,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重点试点内容:
1.滨海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2.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3.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新突破。
试点阶段性目标:
到2013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3.5%以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海洋综合管理改革试
点取得较大进展。
到2015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海洋综合
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的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
面部署推进试点工作, 加强试点重大事项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
室设在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 ,负责协调落实领导
小组决定事项和试点推进的日常工作。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负责落实
各自承担的试点任务。
(二)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市级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以后每年市级财政
专项资金都要有所增加, 用于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扩
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海洋优势产业。
(三) 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准确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大势,结合黄
蓝融合发展的实际,充分借用国内外智力资源,加强“六个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
问题的系统研究,深入探索海洋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的内在规律,
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创新和丰富海洋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
平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 为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指导。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
经费,各县区适当安排部分专项经费,用于海洋经济发展理论等重大课题研究和相
关规划编制论证。
(四) 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
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
给予大力支持。开展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
请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推进试点工作创造良好
的政策环境。
(五)营造良好试点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
大宣传国家两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和我市的独特优势及优惠政策,及时总结好做法、
好经验,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发全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推进黄蓝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