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台风、风暴潮预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9&rec=98&run=13

新中国成立前,山东省没有专门防台风、风暴潮的机构,每逢台风、风暴潮来袭,
往往损失严重。1908年,烟台遭受台风袭击,多艘船只沉没,700余名中外船员遇难。
1939年,青岛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发生海啸,瞬间最大风力达40.3米/秒,连续降雨63
小时,降雨量130毫米以上,港内沉没帆船70余艘,死亡7人。1946年4月中旬,胶东
半岛遭到连续三日的台风袭击,烟台港沉船195艘(其中渔船174艘),死亡171人,东
防波堤、开平码头、西防波堤仓库等港口设施遭到很大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
船舶防台风工作由各地港务监督组织有关单位统一实施。1974年,山东省海上安全指
挥部成立,负责统一部署和指挥海上船舶防台风。20世纪90年代起,山东省海上搜救
中心及青岛、烟台等沿海7地市成立的市级搜救中心负责各地防台风工作。

一、1974-1993年海上安全指挥部时期
(一)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青岛分部
成立初期,除转发上级有关防台风文件外,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区)和主要港口及
渔业公司检查防台风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联合青岛港务监督召开年度防台风工作
会议,总结、交流防台风工作经验。
1976年,青岛港务监督下发《关于划定青岛港防台避风锚地的通知》,规定:1.
北纬36°06′以北水域为500总吨以下地方运输船、渔船避风锚泊区;2.北纬36°0 6
′以南,中沙灯桩以北水域为大型船舶避风锚泊区;3.在北纬36°05′48″至北纬36
°06′00″,东经120°12′30″至东经120°14′00″之间为日本渔船避风锚泊区。
1981年,青岛港务监督修订青岛港船舶防台锚地规定,其划分如下:1.以下四点
联线范围内为500总吨以下中国籍运输、渔业船舶防台锚泊区域:36°06′00″N,1
20°12′48″E;36°06′00″N,120°17′00″E;36°07′30″N,120°12′48″
E;36°07′30″N,120°17′00″E。2.以下四点联线范围内为国内外大型船舶防台
锚泊区域:36°04′12″N,120°14′00″E;36°04′12″N,120°16′30″E;3
6°06′00″N,120°14′00″E;36°06′00″N,120°16′30″E。3.以下四点联
线范围内为日本籍渔捞船舶防台锚泊区域:36°05′18″N,120°12′30″E;36°
05′18″N,120°14′00″E;36°06′00″N,120°12′30″E;36°06′00″N,
120°14′00″E。4.中港港区内只限公务船舶、非机动船舶及因故不能返回原籍的木
帆船防台锚泊。5.大港港区原则上不安排船舶锚泊,如有特殊情况和原因,由港务监
督根据港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安排。
1982年7月17日,青岛港务局、青岛分部邀请各有关单位召开青岛港防台风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青岛港船舶防台风指挥部,由青岛港务局副局长(兼港务监督长)任指挥,
北海舰队防险救生大队、青岛水警区、青岛海运局、青岛远洋运输公司、青岛市海洋
渔业公司、青岛港务监督等部门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任副指挥,在青岛港务监督下
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此后,防台风指挥部成员屡有增减变动,青岛港防台风工
作模式基本保持不变。
1983年,青岛港防台风会议召开,规定:“青岛气象台发布紧急警报后,在避风
锚地锚泊的船舶,凡配有甚高频无线电报话机者,应24小时开机,以备联系和听候港
口当局的指挥”。1984年7月6日起,青岛港来港避风船舶配备VHF设备的,每日8∶
00-9∶00、12∶00-13∶00、17∶00-18∶00开机,以备和港务监督联系。
1984年,因来港避风船舶增多,青岛港除1981年划定的3个防台锚地之外增加2个
避风锚地。
1985年8月19日,第9号台风中心经胶州湾,穿山东半岛由莱州湾进入渤海。青岛
分部和青岛港务监督充分发挥防台风指挥部的作用,台风期间损失较小,无人员伤亡。
1986年6月11日起,VHF6频道成为青岛港防台专用频道。1996年以后,青岛港务
监督船舶交管中心对海上船舶交通的控制日益加强,VTS专用频道VHF8频道逐渐成为
指挥、调度船舶的常用频道,防台风期间的船岸、船船之间的通信联络均使用该频道。
1987年9月15日,青岛分部与青岛港务监督合署办公,该分部不再进行具体的检
查部署工作,改以开防台风会议、发文件的形式进行宣传、布置防台风工作,具体工
作由地方海洋与渔业部门和当地基层政府承担。
1988年,石臼海区防台风指挥部成立,具体负责日照市防台风工作,受青岛分部
领导。
(二)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烟台分部
1986年7月1日,烟台港务监督制定《烟台港船舶防台风、强风规定》,划分船舶
防台风、强风锚泊区域:第一引航检疫锚地为吃水6NFDA19米船舶的锚泊区
域;第二引航检疫锚地为吃水9米以上以及船长在200米以上船舶的锚泊区域;避风锚
地为吃水6米以下船舶的锚泊区域;东西阻浪墙以内水域和各类码头为60马力以下的
机动船和抗风能力较差的非机动船或经港务监督批准船舶的停泊区域。并规定当热带
气旋进入北纬33度以北或本港实际风力达到6级时,全体船员立即回船,船舶应处于
戒备状态,用甚高频无线电话9频道或6频道与烟台港务监督保持联系,服从指挥。船
舶疏散时,按港务监督提出的“先外轮、后国轮,先大轮、后小轮,先无装卸任务的
船舶、后有装卸任务的船舶”的三先三后原则,有序进入规定水域。
1987年、1991年,烟台港先后2次遭受台风,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均未发
生较大事故。
1991年5月22日,威海港务监督下发《关于发布〈威海港船舶防台、强风管理规
定〉的通知》,要求台、强风期间,辖区船舶及各有船单位必须服从港务监督统一指
挥和管理,同时对台、强风来临前及其间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作出规定。

二、1994-2005年海上搜救中心、海事局时期
1993年12月,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更名为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下设青岛、烟
台分部。2000年,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撤销,山东辖区防台风、风暴潮工作由山东海
事局承担。
20世纪90年代,青岛、烟台搜救中心每年召开防台风会议,总结上一年度海上搜
救及防、抗热带气旋工作,同时部署本年度工作。
1994年8月15-16日,第15号台风袭击胶东半岛,烟台港风力达9NFDA110级,
阵风11级。烟台港务监督及时指挥船舶疏散避风,在港船舶230余艘,只有2条渔船和
1艘小型货船发生走锚,1艘渔船与1艘小型货船发生轻微擦碰。1996年11月、12月先
后有两次10级以上大风袭击青岛,由于防范工作措施到位,均未造成船舶事故。199
7年8月19日,第11号台风袭击烟台,烟台港内的200余艘船舶均安全无事。
1999年5月1日,《青岛海区船舶防、抗热带气旋预案》生效,重新划定青岛港防
台避风锚地。
2002年台风季节开始前,山东海事局下发《关于做好2002年海上防台工作的通知》,
提前部署山东辖区防台风工作。7月23日,第9号台风“风神”(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在日本琉球群岛东部生成并向西北方向移动,预计将影响山东沿海。山东海事局将第
9号强热带风暴位置动态图传真到各分支局,要求密切注意第9号强热带风暴动态,做
好防、抗强热带风暴的准备工作。各分支局适时启动防、抗热带气旋预案,紧急疏散
抗风等级小、抗风能力差的船舶,并要求在锚地避风的船舶加强值班,服从统一指挥。
根据交通部海事局指示,烟台、威海海事局停开山东--辽宁的客滚船。在强热带风暴
影响期间,辖区450余艘在港船和避风船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003年10月12日,潍坊市北部寿光、寒亭、昌邑遭受风暴潮袭击,冲走大小船只
42艘,渔民45人。潍坊海事处积极救助,遇险人员顺利脱险。
2005年8月5日,山东省气象台预报第9号台风“麦莎”将于7日到达山东境内,届
时海上阵风最高将达10NFDA111级,内陆地区最高将达6NFDA17级。山东海事
局适时启动防台预案,部署防、抗工作,下发《关于做好第9号强热带风暴“麦莎”
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出海船只全部回港避风,并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关于
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防抗第9号台风工作的紧急通知》转发各分支
局贯彻落实。台风期间,山东海事局加强海事监管和搜救应急待命力量,由于信息及
时准确、措施周密到位,辖区各港口近万艘船舶未发生重大险情和事故。
2005年10月21-22日,渤海湾烟台海域经历寒潮大风降温天气,海面风力8NFD
A19级,阵风10级,大到巨浪。烟台海事局先后派出专业救助直升飞机、大马力专
业救助拖轮和大马力渔业船舶进行救助,成功处置渔业船舶险情9起,12名遇险人员
全部获救。事后,交通部给予通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