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35&rec=20&run=13

五、滨州盐区
滨州盐区是山东省第二大产盐区,也是全省最大的海水制盐区。位于山东省北部,环绕渤海湾南岸。海岸线长238.9千米。滩涂面积1085.92平方千米,地势平坦,接连成片,土层结构好,承载力强,极宜盐业生产。区内盐场主要分布在无棣县和沾化县。盐资源丰富,海水浓度平均2.5~3波美度,居渤海湾含盐量之首。气象条件适宜,沿海一带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蒸发量2322毫米,其中四、五、六3个月蒸发量1096毫米;年平均降水量547.8毫米,大多年份降水集中在七、八月;年净蒸发量1856.8毫米,为全国海盐产区最优越的气象条件。
滨州盐业历史悠久,自古流传着“旱了有盐,涝了有船,不旱不涝种良田”的谚语。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县境为齐国无棣邑,姜太公封齐后,根据当时齐地负海卤、地博人少的情况,因地制宜,把发展盐业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沿海居民受齐国大兴盐利国策之吸引,设灶渐多,产盐日盛。《无棣县志》(中华民国版)载,昔太公封于齐也,赐履步疆,北至于海,课渔盐利中国,富厚甲天下。无棣碣石山在魏晋时因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上有盐神庙而得名“盐山”。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信城设盐官,为该地最早的盐务管理机构。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后赵主石勒派王述在角飞城(海丰镇)煮盐,兼理盐政。唐高宗因无棣渠隋末填废,命薛大鼎开浚鬲津河,流入海,以通渔盐之利,民赖以富,内河航运盛况再现。宋代,永利场已具规模。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山东、沧州两盐司合并改为海丰盐使司,统管两盐区盐务。元太宗二年至至元二十四年(1230-1287年),建海丰、海润、海盈3场,滨州沿海盐路纵横,水陆并举,成盐运之通衢。明《天工开物》载,海丰(今无棣县)有“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据《盐山新志》载:海润、海盈盛于元,衰于明,存于清。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各场废煎兴晒,为盐业中兴奠定了基础。清末,海润、海盈2场废止,划为海丰乡的两个里。清同治六年(1867年),在无棣县设立官运局,掌管无棣、阳信、沾化3县原盐营销。
1911年,因验放不便,永利场公署由新集镇迁驻石家庙。1917年,海丰场裁废。至中华民国中后期,仅存永利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无棣,盐区沦于侵华日军之手,盐民被迫全部停晒。1939年8月,渤海湾发生大海啸,近海盐滩、农田全部被毁。1940年春,沿海村民为谋求生路,利用潮退废碱之地辟滩晒盐。1946年,渤海区第四专署在无棣成立贷款管理委员会,发放贷款700万元(北海币)扶持盐民生产。1949年,无棣县有盐滩665副,年产原盐1.3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滨州盐业生产进入有计划发展的时期。1950年,无棣县调整盐区布局,减转裁废盐田288副,保留盐田面积3.34平方千米。1956年,无棣盐业走上合作化道路。1957年,无棣县恢复与扩建盐滩5.39平方千米,年生产能力5.71万吨。
1958年,惠民行署决定在无棣兴建大型国营盐场,10月,省人民委员会(简称省人委)批准山东埕口盐场建设项目,当年11月开工。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埕口盐场被迫缓建。1962年,山东埕口盐场利用民晒公收的办法进行生产,1963年收回盐田,重新修滩整池,填平补齐,逐步开始原盐生产。
20世纪70年代,山东埕口盐场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1975年实现动力扬水、机械收盐,主要工序基本实现机械化。同年,恢复无棣县盐务局,在马山子、车网城一带新辟盐田2.23平方千米,增加生产能力2.5万吨。
1980年,无棣县洗粉盐厂建厂。同年,无棣县对全县盐田进行压缩调整,裁减盐田5.19平方千米。
1987年,滨州盐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山东埕口盐场投资1600万元续建东结晶区项目,建成东风港6.75万平方米的坨地和千吨位的运盐专用码头。同年12月,沾化徒骇河盐场开工建设,1991年春竣工投产,新增原盐生产能力18万吨。
1988年,无棣县盐场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新建盐田23平方千米,原盐设计生产能力13万吨。1990年,山东埕口盐场投资1900万元,对老滩进行改造,使原盐设计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同年,鲁北盐场、无棣县第二盐场相继兴建,埕口镇盐场在车网城重建。1992年,无棣县第二盐场竣工投产,徒骇河盐场更名为山东沾化盐场。1994年,鲁北盐场全面竣工,设计年生产能力100万吨。
1998年起,滨州盐区企业开始改制,沾化盐场、山东埕口盐场、无棣县盐场先后改制为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10月,无棣县开始对全县盐业滩涂进行规划整合,依据“方便生产、就近搭配、集约使用”的原则,将已开发和未开发及单一进行海水养殖的滩涂整合成6个盐业开发区,共整合盐田及滩涂面积180平方千米。同年,无棣县整合后的各盐业企业开始实施盐田建设和改造工程,完成投入3.5亿元,塑苫面积由开发改造前的不足3平方千米发展到9.4平方千米。
2005年,滨州盐区共有盐田面积949.58平方千米,原盐产能362万吨,溴素产能0.75万吨,开发了溴系列10多个盐化工产品。海产养殖品近20余种,并逐步向立体化、工厂化、珍品化、高档化方向发展。2005年,原盐产量153.85万吨,溴素产量1.03万吨。原盐产销量居全省第二位,形成以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鲁北盐场、无棣海丰集团、山东滨化海源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的制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69957万元,年销售收入51240万元,利税总额16377万元。

2005年滨州盐区制盐企业一览表
表2-5

┌────────────┬───┬───┬──┬───────┬───┬───┐
│企业名称 │固定 │固定 │职工│主要产品 │销售 │利税 │
│ │资产 │资产 │人数│产能、产量 │收入 │总额 │
│ │原值 │净值 │(人)│(万吨) │(万元)│(万元)│
│ │(万元)│(万元)│ │ │ │ │
├────────────┼───┼───┼──┼───────┼───┼───┤
│山东鲁北盐场 │30874 │30795 │1512│原盐100、39.19│21016 │7966 │
├────────────┼───┼───┼──┼───────┼───┼───┤
│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24752 │18663 │1185│原盐100、32.56│10020 │2765 │
├────────────┼───┼───┼──┼───────┼───┼───┤
│山东滨化海源有限责任公司│7147 │3590 │125 │原盐30、22 │4498 │3003 │
├────────────┼───┼───┼──┼───────┼───┼───┤
│无棣县盐场 │4279 │3933 │257 │原盐13、12 │1710 │518 │
├────────────┼───┼───┼──┼───────┼───┼───┤
│无棣精盐厂 │943 │416 │94 │粉精盐8、4.03 │2126 │-325 │
│ │ │ │ │粉洗盐2、0.76 │ │ │
│ │ │ │ │日晒盐12、5.7 │ │ │
├────────────┼───┼───┼──┼───────┼───┼───┤
│无棣海丰集团 │920 │564 │90 │原盐100、37.1 │9400 │1780 │
├────────────┼───┼───┼──┼───────┼───┼───┤
│无棣马山子盐场 │340 │205 │60 │原盐3、3 │599 │120 │
├────────────┼───┼───┼──┼───────┼───┼───┤
│无棣车网城盐场 │702 │386 │180 │原盐16、8 │1871 │550 │
└────────────┴───┴───┴──┴───────┴───┴───┘

六、东营盐区
东营盐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境内广饶、垦利、利津和东营区、河口区均有盐场分布。区内盐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唯一具有海水、地下卤水、盐矿3种制盐原料资源并存的市。滩涂广阔,气候适宜,水、电、路、讯、防潮泄洪等基础设施完善。
东营市海岸线421千米,由于受潮汐作用和北半球干燥气候条件影响,海水浓度较高,一般为2.5~3波美度。沿海滩涂面积1159平方千米,宜盐面积约800平方千米,且陆基为冲积形成,海岸线平直,海滩宽阔平坦,自然坡度小,非常利于发展盐业生产。浅层卤水主要分布在广饶县东北部和东营区、垦利县及河口区东部沿海地带,分为广利浅层卤水区和孤东浅层卤水区。估算储量10亿立方米,卤水浓度一般为5~8波美度,最高达10波美度。中层卤水主要分布在河口区东北部五号桩附近,估算储量1.7亿立方米。深层卤水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中部,估算储量46.8亿立方米。盐矿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胜坨油田和东辛油田区,面积990平方千米,估算储量1096.79亿吨,属特大型岩盐矿矿床。气候属北半球干旱带,降雨量少且集中。年均蒸发量2040.6毫米,年最大蒸发量2503.9毫米。年均降水量58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3.04%,年均日照时数为2771.9小时,非常有利于盐业生产。
东营早在夏代已有盐业生产。汉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制,朝廷在全国设盐官37处,千乘郡(今广饶)为其一。元、明两代,山东共有盐场19处,东营即占6处:新镇、高家港、王家冈、永阜、丰国、宁海。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丰国、宁海两场裁并归永阜场,新镇、高家港两场裁并归王家冈场。永阜为省内三大盐场之一,有滩田446副,所产食盐,除供省内66州县和1卫外,还销往河南省归德府所属8县,江苏省徐州府所属丰、沛、肖、石4县,每年额引50多万包。1894-1904年,黄河4次决口,永阜盐场被冲毁。为解决食盐供应,清政府在广饶县境内南至宁海寺,北至沙营100里的滩涂上,建起沟滩50副,井滩532副,每年运出盐10万包~35万包(每包重400斤),盛极一时。1916年,王家冈场与寿光官台场合并为官台场。1931年5月,因交通不便,境内仅有的30副沟滩全部废弃。1942年,山东抗日民主政府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先后发动武王、三柳、三岔等地农民,插伙集资,择地建滩200余副,开展生产自救。1945-1948年,渤海行署在广饶唐营以东沿海滩涂,先后建起沟滩7副,井滩6副,共6000余亩,年生产能力5000吨。1959年组建国营东海盐场,有盐工56名,盐田6.7万平方米,当年产盐3123吨。
1983年,东营市成立,全市有制盐企业4家,盐田面积9.34平方千米,原盐生产能力7万吨。
1986年5月,广饶县盐场建成3万吨精洗盐厂。1987-1990年,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广饶县盐场、东营区王岗盐场18万吨技术改造项目和广北盐场4万吨新建项目等11个原盐项目,设计生产能力59万吨。同时,相继建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洗精盐厂、500吨的溴素厂、3500吨的氯化镁厂。组建海晶实业总公司、北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东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生产能力200吨的溴酸钾(钠)厂和30吨的螺旋藻生产基地。1991年和1992年,新上塑苫1.76平方千米,占总结晶面积的70%。1994年,北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1996年4月,广饶盐化集团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氢溴酸车间建成投产;2003年7月,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年产能力500吨溴化环氧树脂阻燃剂项目建成投产。
2003年起,东营盐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利津县招商引资,开发7个小型盐场,成立东营兴盛盐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面积约3万亩,全县原盐生产能力25万吨。2003年,东营市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投资建设海水养殖、化工、原盐生产、溴素及钾镁提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盐化工企业,2005年开始投产。2003年5月,广饶盐化集团投资建设年生产能力1万吨的氯化钙厂和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片碱厂。2004年10月,东营春兴盐化有限公司成立,投资建设集工业盐、低钠盐、溴素生产、水产品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盐化工企业,设计原盐生产能力20万吨,2005年7月投产。2005年,省盐务局批准东营海宏盐化有限公司(原名垦利海顺盐化有限公司)和东营市万丰盐业化工有限公司分别建设年生产能力10万吨和15万吨原盐项目。同年12月,广饶盐化集团投资建设盐田5.7平方千米,增加原盐生产能力7万吨。
2005年,东营盐区除新华联盐场于当年开建,未形成产能外,其余7家制盐企业共有干部职工1415人,盐田总面积102.9平方千米,原盐生产能力118.8万吨,产量42.4万吨。洗精盐生产能力10万吨。盐及盐化工产品品种8种,其中溴素、氯化镁生产能力分别为1200吨、95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212万元。

2005年东营盐区制盐企业一览表
表2-6

┌───────────────┬───┬───┬──┬────────┬───┬───┐
│企业名称 │固定 │固定 │职工│主要产品 │销售 │利税 │
│ │资产 │资产 │人数│产能、产量 │收入 │总额 │
│ │原值 │净值 │(人)│(万吨) │(万元)│(万元)│
│ │(万元)│(万元)│ │ │ │ │
├───────────────┼───┼───┼──┼────────┼───┼───┤
│东营王岗盐场 │2894 │2311 │120 │原盐:12、5 │1000 │200 │
├───────────────┼───┼───┼──┼────────┼───┼───┤
│东营正源盐化有限公司 │580 │550 │50 │原盐:4.5、4 │800 │166 │
├───────────────┼───┼───┼──┼────────┼───┼───┤
│利津县盐场 │1205 │560 │60 │原盐:10、5 │1508 │284 │
├───────────────┼───┼───┼──┼────────┼───┼───┤
│东营市广饶县盐化工业集团总公司│14519 │7298 │835 │原盐:26.8、18.1│11851 │1088 │
├───────────────┼───┼───┼──┼────────┼───┼───┤
│东营海宏盐化有限公司 │800 │600 │130 │原盐:10、3.8 │368 │125 │
├───────────────┼───┼───┼──┼────────┼───┼───┤
│东营春兴盐化有限公司 │2500 │2300 │100 │原盐:10、1 │900 │40 │
├───────────────┼───┼───┼──┼────────┼───┼───┤
│东营市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 │2800 │2400 │120 │原盐:10、5.5 │1029 │309 │
└───────────────┴───┴───┴──┴────────┴───┴───┘
说明:东营市广饶县盐化工业集团总公司还有洗精盐产能10万吨、产量1.9万吨,洗粉盐产能2万吨、产量0.4万吨,日晒盐产能5万吨、产量0.5万吨,味精盐产能0.5万吨、产量0.3万吨,溴素产能0.05万吨、产量0.02万吨,氯化镁产能0.45万吨、产量0.4万吨,溴化环氧树脂产能0.05万吨、产量0.01万吨,烧碱产能1万吨、产量0.8万吨

七、日照盐区
日照盐区位于鲁东南黄海西岸,面积9.6平方千米。北邻胶南市黄海盐场,西南与江苏省赣榆县盐区接壤,居日照市境东部,海岸线长99.6千米。区内海水资源丰富,土质及气候适宜,水陆交通方便,适宜产盐。
日照盐业先后经历煮海为盐、淋卤煎盐、淋卤晒盐和海滩晒盐等制盐生产工艺阶段。西汉武帝时期,即在日照(时称海曲)设置盐官。当时全国设置盐官37处,山东有11处,日照为其一(琅琊郡海曲县)。宋代,涛洛(雒)场年煮盐3.2万余石,为山东最大的盐场。清代,盐业生产工艺改进,盐产量大增。
中华民国时期,因产大于销,滩田分散不便管理,大部分盐田被裁废。
抗日战争时期,日照盐区盐滩大部分荒废,盐业生产处于极度低潮状态。驻日照解放区的八路军组织解放区军民兴建盐田,发展盐业生产,以解决经济困难,支援抗日战争。1943年冬至1944年春,调集3000余人,在安东卫南滩、柘汪一带苦干数月,建成盐田9副,计0.8余平方千米,由部队生产经营管理。日本投降后,人民政府接管盐务管理,执行轻税倾销政策,发放贷款扶持盐业生产,恢复荒废的盐田,盐业生产逐步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日照盐区针对辖区民营滩田分散、工艺落后的特点,按照省盐务局制定的“维持现状,改造土淋滩,对少数不便管理的土淋滩实行裁废”的生产发展方针,动员盐民转业,裁废盐田。至1950年,先后裁废孙家村等19个村的全部土淋滩,廒头、西灶子、涛雒、南店村的部分土淋滩,以及安东卫场务所的部分海滩和小场场务所的全部海滩。累计减转、裁废盐田4.26平方千米,转业盐民1050人。1951年,根据需要又恢复小场场务所大部分减转的盐田。1952年,开始对土淋滩进行改造,当年废除土淋滩228个0.50平方千米,改建海滩8个0.53平方千米,新建海滩3个0.1平方千米。
1953-1956年,日照盐区对个体盐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当时,日照盐区除国营山东制盐公司下口盐场安岚分场外,其余盐田全部为个体经营。1953年,组织盐业互助组229个。1954年春,建立第一处生产合作社--曙光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国营下口盐场安岚分场由江苏省青口盐场管理处划回日照盐场管理处管理,转为民营,改称建国盐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初级盐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升级,全县发展成高级盐农业生产合作社11处,高级盐业生产合作社4处,入社盐民1264户,占总户数的99%。1956年,废除土淋滩242个、1.23平方千米,改建成新盐滩1.34平方千米。新建盐田6.5副、0.32平方千米。1958年,复、改、扩建盐田118.75副、5.47平方千米。同年,县人民委员会投资22万元,开发建设王家滩盐场,新建盐田1.4平方千米,1959年5月建成投产。1962年,涛雒、董家滩盐场下放给有关农业生产大队经营,由于管理不善,原盐产量连年下降。
1970年起,日照盐业进入盐田技术改造时期。安东卫、廒头、王家滩3处盐场对原有盐田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改造,使分散零乱的小盐滩逐步成为结构合理、相对集中,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新型盐田,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单产。
1974年,为缓和日照原盐供不应求的局面,经省一轻工业局批准,新建2处社办盐场,盐田总面积1.78平方千米,年生产能力3800吨。
1984年,由于产销矛盾突出,原盐积压严重,日照盐业开始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市属盐场大力发展以对虾养殖为主的多种经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1987-1990年,先后建成冷藏加工厂、对虾配合饵料加工厂和对虾育苗厂各1处。随着海水养殖效益渐好,乡(镇)、村办盐场纷纷废除盐田改建养虾池,发展海产养殖业,盐田面积大量减转。
2000年后,随着日照市的城市发展,大量盐田被政府征用,用于旅游度假区、体育运动场所及各类经济园区建设,盐田面积逐渐缩减。
2001年起,日照盐区生产的原盐已不能满足当地需求,每年需从市外调入,2005年调入各类盐达到18001吨。
2005年,日照盐区共有制盐企业3家,干部职工348人,全市盐田总面积4.96平方千米,其中生产面积3.88平方千米,原盐年生产能力3.5万吨,洗精盐年生产能力1.5万吨,海产养殖面积1531亩。固定资产原值1138万元,净值529万元。

2005年日照盐区制盐企业一览表
表2-7

┌─────┬───┬───┬──┬────────┬───┬───┐
│企业名称 │固定 │固定 │职工│主要产品 │销售 │利税 │
│ │资产 │资产 │人数│产能、产量 │收入 │总额 │
│ │原值 │净值 │(人)│(万吨) │(万元)│(万元)│
│ │(万元)│(万元)│ │ │ │ │
├─────┼───┼───┼──┼────────┼───┼───┤
│安东卫盐场│210 │119 │102 │原盐:0.6、0.56 │120 │-20 │
├─────┼───┼───┼──┼────────┼───┼───┤
│廒头盐场 │699 │294 │163 │原盐:1.1、0.9 │284 │42 │
│ │ │ │ │洗精盐:1.5、0.6│ │ │
├─────┼───┼───┼──┼────────┼───┼───┤
│王家滩盐场│229 │116 │83 │原盐:0.8、0.7 │149 │10 │
└─────┴───┴───┴──┴────────┴───┴───┘

八、泰安盐区
泰安盐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北依济南,南临曲阜,东连莱芜,西濒黄河。明、清时期泰安运盐业较为发达,现存大汶口西南门外的明石桥横跨大汶河,为大汶口古代“运盐路”的见证。
自古至1989年,泰安为盐业纯销区。1989年泰安市盐业化工厂、1992年肥城市精制盐厂相继建成投产,泰安由纯销区变为产盐区。
泰安盐区是山东省新开发的矿盐盐区。属于“大汶口盆地”矿区,1977-1982年,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对大汶口盆地开展以钾盐为主的综合找矿评价工作,打钻孔17个(ZK1-ZK17),形成《山东省大汶口盆地盐类矿床(钾盐、岩盐、石膏)详查地质报告》。该报告所提交的各矿种资源D级储量为:钾盐944万吨,岩盐75.21亿吨。
1987年5月,泰安市盐业化工厂开工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吨,1989年9月建成投产,为全省第一家井矿盐生产厂。1991年6月,肥城市精制盐厂开工建设,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吨,1992年4月建成投产。两个井矿盐生产厂经多次技术改造,至2005年井矿盐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5万吨和13万吨。
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底,随着政府对岩盐资源开发的加快,泰安盐业得到全面发展,产品主要以肥城市精制盐厂、东岳精制盐厂生产精制食用盐为主。在产品研发上,肥城市精制盐厂于2000年11月,投资建设5000吨药用氯化钠项目,2001年7月项目试产。食盐市场和销量逐年扩大,除销往全省17市外,还销往北京、河北、山西、浙江、四川、吉林、天津、重庆等省(区、市)。盐区内的液体盐(卤水)除部分市内自用外,销往全省各地。
2005年,泰安盐区有制盐企业2家,职工816人,井矿盐生产能力28万吨,产量23.66万吨,销售23.56万吨。固定资产原值9138.24万元,销售收入10348.28万元,利税2774万元。

2005年泰安盐区制盐企业一览表
表2-8

┌────────┬────┬────┬──┬───────┬────┬───┐
│企业名称 │固定 │固定 │职工│主要产品 │销售 │利税 │
│ │资产 │资产 │人数│产量 │收入 │总额 │
│ │原值 │净值 │(人)│(万吨) │(万元) │(万元)│
│ │(万元) │(万元) │ │ │ │ │
├────────┼────┼────┼──┼───────┼────┼───┤
│山东肥城精制盐厂│7512 │4184 │534 │精制盐:12.75 │5606 │1141 │
│ │ │ │ │药用盐:0.38 │ │ │
│ │ │ │ │营养盐:0.42 │ │ │
├────────┼────┼────┼──┼───────┼────┼───┤
│山东东岳精制盐厂│1626.24 │1066.02 │282 │食盐:10 │4742.28 │1633 │
│ │ │ │ │小工业盐:11.5│ │ │
└────────┴────┴────┴──┴───────┴────┴───┘
说明:小工业盐产量由卖的卤水换算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