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群众技术革新改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35&rec=127&run=13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原盐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量低,质量差。原盐加工程度低,品种少,全省仅有年产3万吨大粒洗涤盐和年产2000吨粉碎洗涤盐厂1座。原盐生产后剩余母液(苦卤)含元素达36种,大量废弃,得不到综合利用。广大干部、盐工(民)、科技人员,为改变盐业落后面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简称“双革”),促进盐业科技水平提高。
1952-1956年,全省进行的“双革”项目有400余项,其中200余项取得成功。在全省盐业系统推广13项:胶澳盐场郝金德、孙志湛的曲线倒转走水法,赵学基的腊月挺池子,孙赞正的钙皮垫结晶池,赵奎礼的改造反水滩及临时坨台,山东制盐公司何亮文及胶澳盐场刘克学的风车停车器,王培高的顶盐法,肖相邦的新式大小耙,羊口盐场郝有功的蒸发轮,埕口盐场刘宝贵的纵曲线走水法,莱州盐场提方顺的预防生硝针法,威宁盐场孙文章的换卤化盐针法,邱德堂的木箱隔淡法(井滩用),石岛盐场姜培政、彭世增的成卤过池法等。通过鉴定的有:青岛市盐务局的流动扬水泵、水泵自动开关螺旋卸盐机、简易计量器、轴流式水泵、简易割铁锯;羊口盐场的流动电源车、排污泵自动开关;莱州盐场的机动压池机;永裕公司的新产品有餐桌盐、精制氯化镁。实践运用基本成功的有:莱州盐场、青岛市盐务局的立式八面风车、活碴器及菜央子盐场的砖管井自动落闸器等。
1957年,寿光岔河盐业社工人宋铭玺、刘茂礼,参照农业打淡水井的方法,第一次试验打成卤水砖管井,井深30米~40米,卤水浓度9~12波美度,比大土井提高2~3波美度。
1959年至1960年3月,山东羊口盐场开展群众性“双革”活动,全场提出合理化建议2124条,发明创造和仿造的机械近20种。1965年,山东羊口盐场试制电动减速水车提水,比木制风车畜力水车提高工效2倍。
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群众性“双革”活动少有成果。
1986年,莱州盐场溴素班房顺良,在吹溴设备安装中,用冷凝器代替溴罐、用原料卤作冷却水等,节约万余元,满足了生产急需。同年,牟平县林北盐场孙茂钦,在养虾过程中通过肥水试验总结出经验,肥水时间由30天缩短到15天,施肥次数由3次增加到5次,对虾成活率提高13.8%。
1988年,寿光岔河盐场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216条,采纳138条,实施117条,当年创造经济效益和节约费用20余万元。
1989年,山东羊口盐场王其堂对捞盐和除混工序进行改革,探索总结出“小扒皮”式操作方法,节省了卤水和人力。1995年,山东羊口盐场李学锋组织设计改制的机械活碴器,提高工效4~5倍。
1990年,寿光卫东盐场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667条,被采纳600余条,搞小项目改革9项,年增加效益40余万元。该场杨占嵩研制成功抹滩器,提高功效14倍,年节省资金15万元。牟洪智把潜水泵底座由弧形改为三筋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上水量,年节省资金15万元。
1994年,山东菜央子盐场贺长祺设计的钠镁比值表获国家专利。
2004年,广饶盐化集团开展职工群众性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先后实施了溴素厂硫黄燃烧工艺改造、运盐车离合器改造、牵引式活碴机组研制等技术攻关项目,取得多项优秀技术成果。其中渤海公司技术攻关小组研制的牵引式活碴机组,解决了活碴机行走易偏向、活碴深度不均,以及履带式活碴机破坏原盐结晶环境、损坏池底等问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对提高原盐产量、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