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产量抽样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33&rec=88&run=13

山东省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始于1954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1978年后,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逐步恢复和发展。1984年山东省农村抽样调查队成立后,抽选新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县,并上报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审批,1985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制度除个别年份有细小变化外,一直沿用。2000年起,农村多主题抽样调查网点启用。
农产量抽样调查包括产量预产和实割实测两个阶段。

一、农作物产量预产调查
在对农作物进行实测调查前,一般都要进行预产调查。在各县调查队组织对所属各调查点编制调查地块抽样框并逐块估产的基础上,对全省农作物产量开展预产调查。
调查主题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等)收获前10~15天,县调查队人员与乡镇统计干部、抽中村辅助调查员、村干部及有经验的农民一起组成调查小组,选择播种面积调查村中对该调查主题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对所选村民小组的所有自然地块,进行逐块踏田估产,得出每个地块的单位面积产量,并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排队,编制成抽样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全村的所有地块进行估产。同时,根据各调查县调查村或村民小组的单位面积产量的估计,预计全省的产量。
预产时的推算方法为:
抽中村(村民小组)总产量=各地块总产量之和
抽中村(村民小组)平均亩产=村(村民小组)总产量
全省平均亩产=各抽中村亩产之和
全省总产量=全省平均亩产×全省播种面积

二、农作物产量实割实测调查
农作物实产调查采取随机起点对称等距的抽样方法。以某调查主题的地块单位面积产量为排队标识,组距为各地块面积合计除以调查地块数量,调查地块数量为7~10个自然地块。在农产量调查点抽选出调查地块后,在调查地块内放小样本,根据调查地块的形状,采用“品”字、“梅花”“对角线”等放样法,在调查地块单位内放3~5个长方形小样本(小样本面积可根据所调查主题的特点,取10平方市尺)。小样本确定后,对小样本中的作物进行实割(采)实测。
由调查员或辅助调查员直接进入调查地块,在收获季节对小样本内的当季调查主题作物收割保存,待全部收获后将收割的样本晾晒、烘干、脱粒,测定含水率和杂质率,合计后,根据水杂率国家标准,转换国家标准的水杂率。另外,在收割的地块中用测量框随机放置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收割时平均每亩的割、拉、打损失量;同时,对运输和脱粒过程中的损失量作出估计;上述损失量的综合,就是平均每亩的扣损量。
按照下列公式,得出当季调查主题农作物的实测亩产:
调查主题作物实测地块亩产=地块样本作物毛重×6000×国家标准水杂率-平均每亩扣损量
然后再根据实测地块的亩产推算全省平均亩产:
全省平均亩产=全省抽中地块标准亩产之和
求出全省平均亩产后,再根据主题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计算出该作物全省总产量。
1992-1994年,沿用原抽样调查方法制度,小麦、玉米和地瓜的实测产量使用微机进行超级汇总。199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统一网点抽选方案,抽选新的农产量抽样调查网点,并上报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审批后,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网点的抽选是在原国家调查县的所有行政村中以近3年平均粮食亩产从低到高顺序排队,采用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方法抽出,每县抽选15个产量调查村。
1995年是样本轮换后启用新调查网点的第一年,在新网点上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安排调查,秋冬播农作物种植安排调查,调查县春耕农用生产资料准备情况调查,夏秋粮食预、实产调查等。调查方法沿用样本轮换前的方法。
1999年10月,按照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样本轮换方案要求,重新抽选调查网点。与前两次样本轮换不同,网点抽选方法由原来的省抽县、县抽村,改为省直接抽村;调查主题增多,达到17个,分别是小麦产量、玉米产量、薯类产量、大豆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水果产量、小麦面积、玉米面积、薯类面积、大豆面积、棉花面积、油料面积、猪、牛、羊、禽。
2000年,农村多主题抽样调查网点启用,在已抽选出的调查主题网点中,正式开展调查的有小麦产量调查、玉米产量调查、棉花产量调查、小麦面积调查、玉米面积调查、棉花面积调查和猪、牛、羊、禽的调查。
调查方法:农作物产量的调查是在各自的调查点上对该作物的地块进行预产,并在预产的基础上按照亩产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排队,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选一定数量的地块进行实割实测,然后使用微机进行汇总;农作物面积的调查是在各自调查点按耕地或播种面积排队,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选10个农户,对10个农户的该作物的面积进行实地丈量,按户均丈量面积进行推算,面积推算数作为法定数对外使用。同时,建立了数据评估制度,以保证抽样调查工作的质量,提高抽样调查数据的可信度。评估内容包括抽样方法、抽样误差、代表性检查、抽样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基层工作质量等,并通过对影响数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验证抽样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