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30&rec=2&run=13

1991-2005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山东省测绘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测绘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测绘行政管理由多口管理发展为统一监管,测绘技术手段由以人工模拟为主的传统工艺发展为现代数字化技术,测绘资源配置由以计划为主发展为以市场为主,测绘成果由种类、介质比较单一发展为种类、数量、尺度极大丰富,成果应用由以政府部门为主发展为服务全社会,测绘事业的外延也拓展到新兴的地理信息产业。15年间,山东省测绘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和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1-2005年,全省测绘系统扎实推进基础测绘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基础测绘更新,基础测绘更新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991年前,全省基础测绘未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省财政每年只按人头拨付事业费,省测绘局只能根据经费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优先安排急需地区,基础测绘工作缺少计划性、稳定性。当时,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但测绘系统已形成的1∶1万比例尺基础测绘成果未实现陆域全覆盖,空白区较大。由于原有测绘成果形成时间早、现势性差,已失去效用,基础测绘工作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1995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1∶1万地形图基础测绘更新工作的通知》,确定1996-2000年投入资金6400万元,对山东1∶1万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更新。省财政投入30%,市(地)投入50%,国家测绘局投入10%,省测绘局自筹10%;省财政承担的经费从1996年起分5年落实,市(地)经费可一次筹足,也可逐年落实,国家测绘局补助经费由省测绘局负责落实;青岛市1∶1万比例尺地形图基础测绘更新工作纳入全省更新计划,所需经费由青岛市政府落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首次将省级基础测绘工作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基础测绘年度计划经费列入省财政年度预算,山东省成为全国率先将基础测绘工作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省份。此次1∶1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工作,利用美国VX3000图像扫描系统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的VirtuoZo全数字化摄影测量测图系统,生产出1∶1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实现全省基础测绘测图由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技术的跨越。至2001年,1∶1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工作基本完成。
在开展1∶1万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的同时,全省逐步加强平面控制系统测量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测绘局布测的高精度GPS(A)(B)级网中,山东省内有A级点1个、B级点28个。在1996年国家建设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中,省内建有泰安基准站和青岛基本站及43个区域站。同时,军事测绘部门在省内布测部队一、二级GPS控制网17点。1998年,国家测绘局、国家地震局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简称总参测绘局)联合对GPS(A)(B)级网,一、二级GPS控制网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进行三网联测,建立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其中山东省境内共97点(含重合点)。2001-2004年,省国土资源厅对全省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进行彻底清理,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1991-2005年,全省高程控制测量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1998年,国家测绘局第一、第二大地测量队共同完成山东省内国家一等水准网复测工作;2005年,第二大地测量队对山东省内国家二等水准网进行复测。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04年,省国土资源厅启动全省C级GPS网建设工作。2005年,全省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启动,共布设三等水准路线1.5万余千米,联测了全省C级GPS点。


1991-2005年,山东省专项测绘迅速发展,为国计民生及重大工程提供有力保障。专项测绘通常分为具有权属性质的界线测绘和为各专业服务的其他测绘。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是权属界线测绘的一项重要内容。1989年,山东省启动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具体工作由省民政厅组织实施、省测绘局参与。至2001年,全面完成与冀、豫、皖、苏的陆上省界测绘,全长2312千米。省内陆上县级行政区域勘界测绘始于1996年,完成于2001年底,全长17747千米。
1991-2005年,地籍测量和房产测绘兴起,这两项均属权属界线测绘。20世纪80年代,国家正式开始地籍测量工作。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地籍测量越来越得到重视。1989年,山东省开始在青岛进行地籍测量试点。1992年,全省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全面开展,1998年基本结束。2001年底,全省完成城镇地籍变更调查。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满足房屋产权确权发证、上市交易等需要,2000年前后,房产测绘业务应运而生,房产测绘单位纷纷组建。至2005年,全省共有199个单位获得房产测绘资质。
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在催生新的测绘业务的同时,对其他专项测绘也提出更大的需求。1991-2005年,山东交通建设高速发展,京九、胶新两条干线铁路,泰莱、烟威、济聊、京沪与京福高速公路山东段、济青高速南线、日菏高速等20多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建,多家测绘单位为交通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做了大量测绘工作。测绘也为山东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小清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南水北调胶东应急调水工程等大量测量工作。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针对黄河治理开展了测绘工作。在地震测量方面,地震测绘单位通过科学布设观测点,利用水准测量、三角测量、重力测量、GPS测量和台站基线测量等手段,进行地壳垂直形变测量和水平形变测量。
1991-2005年,全省共编制各类行政地图近200幅,编制出版专题图300余种,出版地图集40余种。


1985年,省政府颁布《山东省测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明确省测绘局是主管全省测绘业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并规定其主要职责。但省测绘局作为事业单位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客观上制约了对测绘行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全省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测绘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对全省测绘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1996年的省级机构改革中,省政府将省测绘局纳入行政序列,并在“三定”方案中强化了行政管理职能,全省测绘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山东省测绘系统以此为契机,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对测绘行业实施统一监管。
在2000年的省级机构改革中,省政府将省地质矿产厅、省土地管理局和省测绘局合并组建省国土资源厅,加挂省测绘局牌子,负责起草测绘地方性法规、规章,拟订测绘管理政策和技术规程、规范、办法并组织实施;编制全省测绘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基础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及其他重大测绘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管理测绘基准、测量控制系统和测量标志工作;负责测绘资质资格审查认证、测绘项目登记、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成果提供与重要地理信息发布、涉外测绘等管理工作;承担组织提供测绘公共服务、应急保障责任;负责监管地图市场、管理地图编制等工作,对全省测绘行业实行统一监管。
2002年,山东省进行市、县级机构改革。改革前,市、县两级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不一,有的在建设部门,有的在水利部门,有的在规划部门等,体制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一监管的力度。省国土资源厅抓住此次机构改革机遇,力促市、县理顺测绘行政管理体制。至2005年,除济南市测绘行政管理职能仍在市规划局外,其他16个市全部划归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级测绘管理机构也逐步理顺,“多龙治水”的局面基本结束。


1991-2005年,随着全省测绘管理体制的理顺,测绘统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测绘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各级测绘主管部门以规范测绘市场秩序为目标,以测绘资质管理为抓手,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效。自1995年开始,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就测绘资格管理出台《山东省丙、丁级测绘资格证书分级标准》等多个规范性文件。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测绘资质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实行每年审核注册、五年一复审换证制度。至2005年,全省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由1990年的206个发展到622个。民营、股份制等形式的实体单位逐步进入测绘行业。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测绘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恶性压价竞争、无资质测绘、重复测绘、不汇交测绘成果,甚至一些外国组织为窃取中国重要地理信息而潜入山东省非法测绘等。因此,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势在必行。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1991年、1992年,省测绘局分别增设山东省测绘仪器检定站和山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每年对测绘仪器进行检定,对测绘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省测绘局对使用、保存测绘成果的单位,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开展测绘成果保密检查;采取多种措施规范测绘市场秩序,其间,测绘项目公开招投标逐渐成为测绘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在市场准入方面,除严格执行测绘资质认证制度外,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规定,在省内承揽航空摄影遥感测绘任务必须经省测绘行政管理部门审批;项目完成后,必须汇交测绘成果。2005年,在全省实施测绘项目登记制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地图市场越来越活跃,地图的种类、载体越来越丰富,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出现无审图号、无编制单位、无出版单位的“三无”产品,特别是出现一些错绘国家边界、漏绘重要岛屿,严重影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地图。随着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海洋岛屿和陆上疆界争议的加剧,地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地图市场监管,也成为测绘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要的职责。1991年,省测绘局专门针对地图编制出版管理下发通知。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同时出台《山东省地图审核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地图广告标名审批管理办法》,对地图审核、地图广告标名审批作出具体规定。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测绘局等六部委文件,部署开展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专项活动。省国土资源厅积极响应,立即行动,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整顿规范地图市场先进单位。同时,把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提上重要议程,地图市场管理逐渐延伸到网络地图监管,联合监管行动的部门日渐增多。
测量标志管理是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1991-2005年,山东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境内3.1万余座测量标志的管理工作,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军地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颁布专门的政府规章,形成以各级测绘管理部门为主、军地各专业部门协助的分建、共用、共管的管理体制。各级管理部门不断加强测量标志检查和维护,创新管护方法,创造出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该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4年,省测绘局被国家测绘局评为全国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先进集体,并多次在全国测绘系统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山东省测绘法制的不断完善为测绘行政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简称《测绘法》)颁布后,山东省加快了立法步伐。1995年,山东省颁布首个测绘地方法规《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并于2005年修订。此外,省政府修订《山东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山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办法》,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办法》等政府规章。省、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测绘行政管理的开展。


1991-2005年,省测绘局高度重视测绘科技工作,紧盯国内外测绘科技发展形势,多措并举,使山东测绘技术体系成功实现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跨越。20世纪90年代,随着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省测绘局在1991年制定的十年发展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中,将科技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按照规划要求,省测绘局不断加大内、外业和地图编绘先进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起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并开始向信息化测绘体系迈进。在野外观测方面,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接收机成为获取地面点信息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内业测量制图方面,数字摄影测量处理系统、多种编辑处理系统取代立体测量、解析测量等光学仪器和手工编绘;测绘成果由单一纸质地图丰富为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简称4D产品)等数字化产品;成果存储管理由图纸档案库房拓展到网络化传输、数据库管理,存储介质也扩展到光盘、磁带、盘阵等。省级基础测绘建成具有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扫描数字化和遥感影像处理能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具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分发服务能力的管理服务技术体系,以及主干网1000Mbps、桌面速率100Mbps、具有240个节点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形成1∶1万比例尺4D产品每年1000幅的规模化生产能力。至2005年,山东省先后建成1∶25万比例尺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库、山东省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一期项目(威海试点)、山东省行政区划管理系统、山东省数字环保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山东近海“数字海洋”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东平湖防汛决策三维支持系统等多个专项地理信息系统。省测绘局外业测绘大队、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独立承担或与有关单位合作的8个项目获得省和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测绘高新技术和各种测绘成果成为实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经济运行、国防建设等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条件。
1991-2005年,是山东省测绘事业不断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15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全省测绘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开拓,取得丰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的历史时期,全省测绘系统将继续发扬山东测绘精神,科学谋划、真抓实干,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为普及知识、推动建设、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发挥测绘事业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