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3&rec=37&run=13

20世纪90年代以前,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一般纳入打击投机倒把范畴,
主要依据国务院1987年发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规定。20世纪90年代
初,《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山东省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
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工商机关主要依据新的法律法规查处制售假冒伪
劣商品违法行为。
1991年,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有所收敛,但在一些地方和某些商品品种表现仍
很突出。全省各级工商机关配合“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开展打假治劣工作。
6月,省工商局下发《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紧急通知》,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化肥、假农药、假农膜、假种子等为重点的专项斗争,
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给予严厉打击。曹县工商局推出“五招”,对制假售假行为
实施综合治理:一是真打,不遗余力;二是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黄牌警示;三是把
识别真假商品的办法教给群众;四是实行签订销售商品质量保证书办法;五是经检人
员实行区域管理责任制。制售假冒伪劣案件比上年下降70%。是年,全省工商系统查
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3335件,罚没款金额715.2万元。查获的假劣商品主要有:汽车
164辆、农药400吨、化肥3514吨、种子290吨、汽柴油903吨、酒类409万瓶、饮料45
万瓶、糕点16万公斤、奶粉4万公斤、服装7259件、电视机1959台、中药材1万公斤。
1992年,全省工商系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违法行为的通知》,与商业、供销部门联合开展以抓大案、挖黑窝、断流截源、综合
治理为重点的打假清劣专项斗争,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清理;在生产经营业户中推行
“商品报验”制度,开展创建“无假冒商品店”活动。把“打假保优”放在首位,开
展以查处假冒“凤凰”、“永久”牌自行车为重点的“保名牌、打假冒”专项检查,
保护了名牌产品在山东市场上的信誉。各地普遍坚持每查一案都要向当事人讲清违法
事实和对社会的危害,讲清违反的政策法规,讲清处理的依据及意见,讲清改进的措
施和建议的“四讲清”制度和大要案回访制度。全年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5
899件,比上年增长38.4%,罚没款1380.9万元。
1993-1994年,全省工商系统将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作为行政执法的重点,
实施“三二三工程”,即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商品和重点案件“三个重点”,整治生
产加工和商标印刷“两个环节”,管好专业批发市场、城乡贸易市场和综合市场“三
个领域”。采取专项打击、突击行动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工商部门打假与企
业联手打假相结合,既查城市,又查农村;既查生活资料,又查生产资料;既查生产
环节,又查流通环节。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突击治理,先后开展“管市场、挖窝点”
专项执法行动、农资打假和以查处假冒青岛啤酒、椰风芒果汁等名优产品的“打假劣、
保名牌、迎国庆”专项打假活动。1994年8月9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并公布施行《山东省惩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后,全省工商系统
开展“大宣传、大曝光、大展览、大销毁”活动。期间,省工商局和济南市工商局联
合召开专项打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打假十大案例,对2000多万元假冒伪劣商品
进行公开销毁。1993-1994年,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4966件,其中移交司法机关案
件101起,捣毁制假窝点807个,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货值5722万元。
1995年,全省工商系统继续以开展专项打假活动为主要治理手段,加强对市场交
易行为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开展整治节日市场保双节、整治农资市场保农业、整治饮
料市场保健康、整治违法广告保名优四次专项治理,共出动人员13万人次、车辆1.2
万台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22万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503件,占全年
此类案件总数的35.6%,查获假劣物品货值6700万元,捣毁制假窝点661个,移交司法
机关处理案件31件。是年,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2655件,罚没金额2008万元,端掉
制假窝点1392个,冒充货值15631万元。
1996-1998年,针对制假售假活动季节性、区域性突出的特点,从整治市场秩序、
规范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入手,以打假冒、反欺诈为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菜
篮子”、“米袋子”、“肉案子”等热点问题,每年开展“打假劣保双节”、“打假
劣保农业”、“打假劣保健康”、夏季饮料市场等专项治理活动,对节日市场、农资
市场、饮品市场、保健品市场、药品市场全面整治和整顿,从重从快处理了一批大案、
要案。同时,开展创建“消费者满意街(区)”活动,与海尔、青岛啤酒、金猴等省内
外651家企业建立打假维权协作网络,开始政企联手打假,形成社会各界联动、政企
联手打假保优的新格局。1998年2-3月,山西朔州发生群众饮用含有过量甲醇散装白
酒致使数百人中毒、20余人死亡的重大案件以及单县数百名小学生服用荣成健美达海
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碘钙营养片引起不良反应事件后,全省工商系统实行重
点检查与经常检查、抽查与经营户自查自纠、专项整治与综合治理、自身办案与有关
部门及企业配合办案等“四结合”的方法,对全省酒类和保健品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
出动车辆4000台次,人员2.7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业户11.4万家,大型酒水市场
292处,及时查处存在问题的生产、经营业户。1996-1998年,全省立案查处案件
25682件,罚没款6130.9万元,挖窝端点2257个,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93亿元。
1999-2000年,省工商局将打假重点转移到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
要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商品上。重点查处和治理85家售假现象较为严重的大型批发
市场、30个造假相对集中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的10大类商品。对寿光市农药市场的
售假、邹平县青阳乡刘家村的非法印刷、平原县制售假酒、山亭区城头镇批发市场掺
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多次进行集中打击,一些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被彻底取缔。各地进
一步完善打假维权协作网络,形成以省网、市地网为主的打假劣保名优网络,推动名
优产品和知名企业的发展。1999年,全省工商系统与省内外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联合打
假100余次,打掉制假售假窝点150多处,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200余万元。两年
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4345件,其中立案查处案件14042件,即时处罚案件3
0303件,罚没金额4479万元,冒充货值2.13亿元,捣毁制假窝点1846个。
2001年,全省工商系统联合或配合农业、公安、卫生、质量监督等部门,重点开
展拼装汽车打假、农资打假等联合整治行动。在农资打假中,抓住清查农资生产经营
资格和严格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两个环节,开展查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查农资生产
经营企业违法经营,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查非法经营农资、层层转包渔利的
“四查”活动。在拼装汽车打假中,重点打击《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
企业及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外企业利用报废汽车的零部件、走私散件或国
产零部件拼组装汽车、摩托车,以及使用、套用、转让《目录》内产品型号合格证、
制售假冒伪劣汽车安全配件的违法犯罪行为,对21处非法报废汽车拆解拼装市场,在
规定的时间内全部予以取缔;与经贸、公安等部门对国家和省批准的34户报废汽车回
收拆解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和规范,取消15户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企业的经营资格。全
年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5281件,比上年减少16032件,案值17630万元,比
上年增加8707万元,罚没金额3897万元,比上年增加1273万元,查处假冒伪劣物资的
总价值13369万元,比上年增加7333万元。
2002年,全省工商系统机构改革,各市、县工商局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科),
市以下工商局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以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
管的牵头工作,从公平交易机构分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是年,结合集贸市场专
项整治工作,全省工商系统与质量监督、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对集贸市场
中存在的假冒伪劣食品、保健品、农副产品等7类重点商品进行重点整治。诸城、胶
南两市不法业户屠宰销售病害猪肉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后,全省各级工商机关以肉品质
量为重点,开展食品专项打假,检查生猪定点屠宰场所1889个,市场4573处,取缔非
法屠宰户157户,对7.2万户肉食品经营业户进行全面检查,查获病害肉、注水肉85万
公斤。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全省推行经济户口属地管理制、分片监管责
任制、市场巡查制等制度;在有条件的市场推行重要商品进货索证报验制度,消费者
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后市场开办者实行先行赔偿制度;在全省肉类市场推行“两证(肉类
市场准入证、检疫证)一卡(肉类商品信誉卡)”制度;在农资市场推行“一账(农业生
产资料经营台账)一卡(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信誉卡)”制度;对严重制假售假业户实行
“一次惩罚、两年禁止入市”的制度,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大幅下降。全省工商系
统全年共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6901件,比上年减少54.8%,其中立案查处案件5170
件,即时处罚案件1731件,案值6252万元,比上年减少64.5%,罚没金额3515万
元。
2003年,以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为主题,在商品流通领域组织开展“打假保
春耕”、“打假保安全消费”等统一执法活动,在消费服务领域开展以餐饮、美容美
发、旅游、修理为重点的“维权反欺诈”专项检查活动,出动执法人员5万余人次,
检查经营业户4.7万户,责令整改8530户,查处违法案件2230件,查处假冒伪劣和质
量不合格商品3.7万余件。5月,对原有的“打假维权网络”进行调整,吸收省政府公
布的200家大型企业集团参加“打假冒、保名优”活动,组织对假冒青岛啤酒、长城
葡萄酒、杉杉服装、本田摩托车等知名产品的打假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10月,
省工商局与泰安市政府联合举办六省一市“保名优、促发展”知名企业产品展示会,
展示六省一市280多家知名企业的5000多种产品,签署工商机关与企业联手维权网络
协议,实现区域内政企联手保名优。全年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061件,比上
年增加1160件,罚没金额3859万元,案值1.71亿元。

图2-36 2003年10月25-26日,省工商局与泰安市政府联合举办六省一市“保名优、促发展”知名企业产品展示会

2004年,各级工商机关按照省政府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部署,变事后处罚为
事前预警,建立食品质量准入和查验、不合格商品退市、食品质量承诺、食品企业信
用分类监管等制度。全年开展了6次食品市场清查、检查活动。安徽阜阳市“毒奶粉”
事件被中央媒体曝光后,全省工商系统开展了查处假冒伪劣奶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
经销假冒伪劣奶粉违法行为,在半个月的专项行动中,共检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
奶粉经销业户10.4万户,查处制售假劣有毒奶粉违法案件54件,查扣假冒伪劣和
过期奶粉13.56万袋,采取责令业户停止销售,商品撤柜、根据销售去向追回商品
等措施,保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5月,省工商局单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处;7月,对
相关部门流通领域质量监管的职责重新划分,明确工作责任:整个流通领域商品质量
监管工作由消保机构牵头,市场、公平交易等其他机构配合,市场管理机构重点抓好
农资市场、集贸市场和商场、超市内农副产品质量的日常监管工作,公平交易机构重
点做好重大商品质量案件的查处工作。是年,全省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8225件,
其中立案查处7866件,即时处罚359件,案值7288.3万元,罚没款3693.8万元。

图2-37 2004年4月23日,菏泽市工商局执法人员检查奶粉经营户

2005年,全省各级工商机关以集贸市场、超市、社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先后
对粮、肉、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保健品饮料、酒等11大类重要商品
开展12次专项整治行动;抓住春播、夏种、秋收时令,集中开展以“打假保春耕”为
主题的种子、化肥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农药商品检测为主要手段的农药市场专
项整治行动。全年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7883件,案值7177.1万元,罚没款
3973.1万元。

图2-38 1991-2005年全省工商系统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