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9&rec=105&run=13

12月1日
全国首家渔业电子交易信息中心在荣成市投入使用。
商务部认定济南等5个城市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
12月1-15日
第十五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山东运动员,在运动会上获金牌21枚、银牌10枚和铜牌7枚,创造山东省运动员参加亚运会的最好成绩。
12月2日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12月2-3日
供销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暨莒南经验高层论坛在临沂市举行。
12月4日
省长韩寓群签发第19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令,发布《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12月5日
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在济南颁奖,共有8个门类36件文学作品和3名文学编辑获奖。
12月6日
济南市无害化处理厂沼气发电项目投产运营,这是全省第一个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国产发电机组的填埋气发电项目。
12月7日
省政府公布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包括古遗址97处、古墓葬30处、古建筑99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3处。
12月8日
由中国文联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在济南开幕。
12月11日
省委书记张高丽,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在济南分别会见日本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宫本雄二一行。
英国渣打银行青岛分行开业。至此,青岛拥有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8家,列山东省第一位。
12月12日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山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东征一行就山东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到山东调研。
由省政协主办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保护和开发研讨会在济宁市召开。
商务部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景芝酒业公司生产的“景芝神酿”为中国白酒芝麻香型代表。芝麻香成为中国白酒的第11种香型。
12月13日
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北方片)评比展演在山东剧院开幕,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画龙点睛》作为开幕演出。
12月14日
中共山东省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07年经济工作听取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12月15日
省委召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张高丽重要批示,研究部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淄博齐鲁比欧西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由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林德集团与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南茶北引50周年纪念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是南茶北引成功最早的地区之一,改写了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历史,鲁茶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8000吨,成为北茶代表。
12月16日
具有“亚洲第一”之称的超大型焦炉和国内最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在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投产,年产一级焦炭200万吨和高纯度甲醇20万吨。
12月18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在济南会见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秘书长李海斗一行,共同为联合会山东省联络办公室揭牌。
全国投资最大的土地开发项目--垦利县胜坨镇国家级土地开发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项目总投资4915万元,建设总规模1900多公顷,涉及黄河入海口地区的26个村的集体土地,实现净增耕地1300公顷。
12月18-19日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张高丽,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12月19日
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在济南会见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为组长的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检查验收组一行。
山东省与突尼斯苏斯省在济南举行建立友好关系签字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与苏斯省省长塔伊布·拉古比共同出席。
12月20日
省委外事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主持会议。
山东省黄河第二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出席开工仪式。
12月21日
全国首家山岳救助队--泰山山岳救助队成立。泰山同时启动联动机制,一旦景区发生重大山岳灾害事故,公安、120急救、泰山管委会、索道公司等部门到场协助处置,确保游客和驻山人员生命安全。
12月23日
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宣布,中央决定对杜世成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其山东省委副书记和青岛市委书记职务,批准阎启俊任青岛市委书记。
12月25日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深入学习中央有关决定,研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省委书记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
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在杭州召开会议,认定并授牌济南、杭州等6市为第二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12月26日
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省政府与华电集团在济南签署战略协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曹培玺出席签字仪式。
《大众日报》报道,烟台北明保税物流中心获海关总署批准试运行,成为北方第一家、全国第二家试运行的保税物流单位。
青岛海湾大桥主体工程开工。该项目业主法人山东高速集团青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同时在青岛揭牌,青岛市交通委与山东高速集团签订海湾大桥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
12月27日
胶州湾隧道项目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开工。隧道南接薛家岛,北连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全长约7800米。这是中国开工建设的第二条海底隧道。
12月28日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12月28-29日
全省统战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出席会议。
12月29-30日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
12月30日
省政府下发通知,确定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57项。其中民间文学17项、民间美术29项、民间音乐14项、民间舞蹈21项、戏曲23项、曲艺10项、民间杂技3项、民间手工技艺18项、消费习俗4项、岁时节令1项、民间信仰2项、传统中医药1项、传统体育与竞技4项、文化空间10项。
12月31日
华能山东里能煤电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
本年
至年底,山东省省管企业资产总额3948.8亿元,同比增长17.7%。全年省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41.2亿元,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155.9亿元,增长45.5%。与2003年相比,省管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增幅分别为74.3%、129.2%、183.23%,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值增值率106.5%。
至年底,山东省有各类高层次人才3000余人,驻鲁两院院士由“八五”时期末的11人增至33人。
2006年属灾情一般年份,全省干旱、风雹、洪涝、雪灾、低温冷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入秋后全省遭受30年一遇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年终核实统计,全省各类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007.11万人,因灾死亡28人,伤病1596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515.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11.34千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84.03亿元。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184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8.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2729.0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增加值11556.0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6978.8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比例为9.8∶58.2∶32.0。人均生产总值23546元,增长13.9%。粮食总产量4048.8万吨,创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比2005年增长3.4%;棉花产量突破100万吨,增长20.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7.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达到27.6%,全省有2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比2005年增加2个。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部取消农业税。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省管企业中60%的辅业单位完成分离改制,74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或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升至5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34.6亿元,比2005年增长19.6%,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2.5亿元,比2005年增长16.3%,为“十五”时期最高增幅。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1.5%;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7个。
山东省2001-2006年共出口水果76883批、240.65万吨,货值14.59亿美元,出口水果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5.3%,高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连年位居全国第一。
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辍学率在2%以内,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7亿元,资助学生234万人次。全省有高等职业院校62所,在校生38.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全年招生44.5万人,在校学生133.8万人,分别增长11.1%和14.2%。年末全省总人口9309万人,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2元,比2005年增长13.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0%,下降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比2005年增长1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9%,降低1.9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06.3万人、996.1万人、789.7万人、647.3万人、488.8万人,比2005年底增加52.5万人、134.5万人、18.6万人、68.6万人、27.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