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栽培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7&rec=64&run=13

一、无毒矮化栽培
1990年始,山东省以苹果为主的果树生产进入无毒矮化栽培技术的发展时期。1
991年,农业部批复建设山东国家级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对部分主要果树进行
病毒脱除、检测、无病毒苗木繁育及无毒矮化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和推广。通过项
目建设,研究和改进脱毒及检测技术,建立完善苹果无毒苗木繁育体系,研究出苹果
脱毒苗木栽培配套技术。培育出脱毒苹果原种12个,生产近万株原种苗木,建设了一
批高产高效的无毒矮化苹果示范园。1994年,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建立的1.07公顷无
毒矮化自根砧苹果试验示范园,主栽品种为脱毒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品种。定
植第二年平均每公顷产量9吨,第三年平均每公顷产量30.08吨,第四年46.92吨,显
示出无毒矮化栽培的早期丰产性能。同时带动草莓脱毒技术的发展及脱毒苗的大面积
推广应用,全省草莓特别是保护地草莓基本实现无毒化栽培。

二、果园覆盖
果园的土壤管理由清耕逐步向覆盖过渡,在推广穴贮肥水地膜覆盖以及果园覆草
技术的基础上,试验推广果园生草技术。
果园生草于2000年前后开始在省内部分条件较好的果园扩大试验和推广,在烟台
、青岛等地形成规模。果园生草不仅明显提高土壤养分,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更能有
效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栖霞市种植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的果园,苹果树东亚小花蝽、
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扑食螨、蜘蛛、寄生蚜等天敌昆虫发生高峰比清耕果园
提前7—10天,持续时间长,树上的种群密度增加60.93%—73.47%,
地面上增加17倍,全年仅喷布1次杀螨剂和2—3次杀虫剂,即将苹果叶螨、蚜
虫和潜叶蛾等害虫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由于果园小规模的分户管理体制及生草果园管理措施不到位、割草机械不配套等
原因,截至2005年,果园生草技术仍处于试验推广阶段。

三、配方施肥及节水灌溉
2003年,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山东农业大学及有关果树技术推广等单位,通过
对全省水果主产区果园的树相诊断和植物组织分析诊断,提出“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改土养根与施肥相结合、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和中量元素肥料”四项果
树施肥原则,以及在不同土壤肥力、不同树龄阶段和不同生长时期苹果园的施肥种类
和比例,确定果树年周期中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种类和数量,强调要根
据土壤及果树生长结果等情况适量叶面喷施或土施硼砂、硫酸锌等微肥。
1993年,节水灌溉技术在烟台、威海等地的部分苹果园、葡萄园推广应用。200
0年前后,通过国家、地方扶持和项目的示范带动,全省各地果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
用,主要采用滴灌或微喷,部分果园和苗圃采用喷灌、渗灌等方式。

四、郁闭园改造
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的苹果、梨、桃等果园大多每公顷栽培1200—
1650株,进入丰产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群体郁闭,影响了果品质量的提高。为此,
各地研究和推广郁闭园改造技术,根据栽植密度和郁闭程度,采用树形改造与间伐(
隔行间伐或隔株间伐、隔双行间伐)相结合的方法。如栖霞市对郁闭密植苹果园区分
永久株和临时株,并根据不同树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5—6年生园,
对临时株降低株高,压缩树冠,环剥或环割主干、主枝,促花结果,缓和树势;对永
久株以扩大树冠为主,及时疏除影响永久株生长结果的临时株上的大枝,待永久株大
量结果后,伐除临时株。7—9年生园,提高永久株主干高度,开张骨干
枝角度,合理调整枝量分布,促进花芽形成;同时,在当年或第二年秋冬伐除。对郁
闭严重的10年生以上园片,采取一次性隔行或隔株间伐。

五、花果管理
1991-2005年,山东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壁蜂授粉、果实套袋以及摘叶、转果、
铺设反光膜等提高果实质量的花果精细管理技术。
壁蜂授粉。壁蜂是苹果、梨、桃、樱桃等蔷薇科果树的优良传粉昆虫。1995年,
部分果园开始应用壁蜂授粉技术,2000年,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在苹果主要产区,壁
蜂授粉基本取代人工授粉。
果实套袋。生产上应用的果袋种类较多,内黑双层纸袋使用量最大,部分果园使
用塑膜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是果实套袋的配套技术。该技术主要在苹果、桃
等果树的红色品种上应用。
1993年,烟台、威海等苹果主产区率先进行大规模的果实套袋技术试验推广,逐
渐被果农接受,成为生产优质高档果的重要技术措施。应用树种也由苹果扩大到梨、
桃、葡萄等,2005年苹果套袋普及率达90%以上。
2000年,农业部下达“水果套袋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在
栖霞、莱州、文登和牟平等县(市、区)组织实施,取得显著效果,2002年获全国农牧
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2005年,农业部下发《关于下达2005年苹果套袋关键技术示范
补贴项目资金的通知》,在全国苹果主产省、市实施苹果套袋技术示范补贴项目。该
项目按每公顷苹果园套袋12万个、每个纸袋补贴0.025元计,每公顷补贴农民3000元
。2005年,山东项目面积1866.67公顷,在栖霞、蒙阴、莱西、牟平等县(市、区)实
施。

六、保护地栽培
20世纪90年代,果树保护地栽培发展较快。在草莓及中国樱桃保护地促成栽培取
得成功后,莱西、冠县、平度、泰安等地相继出现油桃、葡萄、甜樱桃、杏等保护地
促成栽培的成功典型。山东农业大学、省果树研究所等教育科研部门及有关技术推广
单位试验研究和推广普及了保护地栽培品种适应性、不同品种低温需求量及破除休眠
、设施环境及调控、开花结果习性及产量调节、限根生产、苗木定植模式、整形修剪
、预备苗培育及树体综合管理、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1997年后,山东果树保护地栽
培出现发展高潮。2002年,全省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15.33千公顷,比1998年增
加9.33千公顷。保护地栽培的树种由草莓扩大到葡萄、油桃、中国樱桃、甜樱桃、杏
、桃、李,寿光成功进行毛叶枣(台湾大青枣)的保护地栽培。在保护地栽培的树种中
,草莓约占56%,桃、油桃占23%,杏占14%,葡萄、樱桃各占3%,其他占1%。莱西、
平度、冠县、龙口、寿光、莒南等县(市)形成较大规模的果树保护地生产基地。龙口
、历城等地保护地栽培的草莓,11月下旬采果上市,春节前后进入盛果期,采收期可
延长到5月,每公顷产量45吨以上;冠县苗圃、昌邑农业局科技示范园保护地栽培的
油桃,当年定植半成品苗,当年扣棚,翌年4月上旬成熟上市,每公顷产量17.55吨
NFDA127.50吨;诸城、昌邑等地保护地栽培的凯特杏4月中下旬成熟,比露地栽培
提前50天;莱西市试验大棚葡萄连年丰产配套技术,连续2年和3年扣棚的巨峰葡萄,
每公顷产量45.45吨和46.64吨,实现稳产高效;寿光2001年引进高朗1号等3个毛叶枣
(台湾大青枣)品种,在普通冬暖式蔬菜大棚栽培试验,当年早春定植,12月开始采收
,翌年2月中旬采收结束,每公顷产量22.5吨,第二年、第三年均达到45吨以上,获
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