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作物良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7&rec=167&run=13

一、种子管理与经营体制
1991年,省种子管理总站内部调整人员成立山东省蔬菜种子公司。1996年,山东
省蔬菜种子公司变更,注册为山东省种子总公司。2001年7月,省农业厅批准省种子
管理总站和省种子总公司分设,成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单位。2001年4月,省农业厅下
发《关于委托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实施农作物种子行政执法的通知》。至2005年底,
全省设有县级以上种子管理站130个,国有种子公司125家,118家国有种子公司与种
子管理站彻底分开。
1991-2000年,山东省农作物常规种子实行县级以上种子管理机构计划指导下的
多渠道经营,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实行计划管理,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的种子公
司组织经营。省内杂交种子纳入省级种子管理机构计划,省间杂交种子调入调出由双
方分别纳入本省计划,按购销合同实行计划管理,农业部种子管理机构组织协调平衡
。在此经营体制下,县级以上种子公司仍是种子经营的主渠道,乡镇种子站主要作为
县级种子公司的零售网点或分支机构。随着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逐步放开,出现大
量个体种子经营业户,在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尤其是瓜菜种子经营方面逐渐占据优势。
2000年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种子经营体制发
生很大变化,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不再指定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公司组织经营
,对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凡是符合条件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
,均可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和有效区域内经营农作物种子。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
批核发制度。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申请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企业,经省
农业厅审核由农业部核发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
常规种原种种子经营许可证,须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且具备其他相应条件,经县级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省农业厅核发;其他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市、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由注册地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至2005年,全省其他单位及个人办理种子
经营许可证的有451家,其中,经营农作物种子120家,经营常规种子296家,经营棉
花种子19家,经营大白菜种子16家,合计从业人数5926人。

二、品种管理
(一)品种审定
1991年4月,山东省第二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简称省×届品审会)二次常委
会同意将原山东省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归并至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为烟
草专业组。对烟草的试验、示范及所需经费,由烟草专业组和挂靠单位省烟草专卖局
解决。省二届品审会共组织粮、棉、油等各种农作物品种3项试验120多组,参试品种
(系)300多个,承试单位1200多点(次)。在此基础上,经品审会委员审查,共审定推
广粮、棉、油、菜、烟、果新品种68个,认定96个生产上已经推广并有继续利用价值
的品种。1995年,粮、棉、油、菜新审定品种推广面积4000千公顷,占同期播种面积
的43%,为“八五”时期全省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鲁麦14号、鲁麦15号小
麦品种,5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793.3千公顷和2462千公顷,成为山东省小
麦的主栽品种;后期审(认)定的鲁麦18—20号、莱州953等推广种植面积
也逐年增大。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第一批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增产作
用。中棉所16号、中棉所17号、鲁棉9号、鲁棉11—13号等棉花品种比原有主
栽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上有新的提高。同时,鲁爆玉1号、PH82-2-2、鲁青豆
1号、鲁黑豆1号、鲁春白1号、鲁芦笋1号、鲁笋芥1号、中烟90、红富士等一批具有
特殊用途或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也得到审定推广。省二届品审会为全省农业生产规划
和品种布局出谋划策,制止了像“大穗麦”“千金豆”等一些非法种植且给生产带来
损失的品种推广。
1995年5月,省三届品审会换届会在济南召开。选举产生常委20人,委员113人,
其中,小麦专业组11人,果树专业组11人,玉米专业组13人,烟草专业组9人,棉花
专业组11人,大豆专业组7人,花生专业组9人,甘薯专业组7人,杂粮专业组11人,
蔬菜专业组11人。同时,根据《山东省种子管理条例》,修改完善品种审定和区域试
验管理规定,公布新的《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章程》和《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区
域试验管理办法》,使品种审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三个转变,即品种由
审定、认定程序共存转变到只审定不认定;由品种的定性化审定转变到定量化审定,
尤其增加品种的品质分析,加强了抗性鉴定,把品质、抗性作为审定的重要依据;由
重视产量转变到兼顾高产、优质、多抗和经济效益,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
发展。至2000年,省三届品审会组织粮、棉、油、菜、果树、烟草、花卉等作物3项
试验200多组,参试品种(系)2000多个,安排试点1500多个点(次)。经过审查筛选,
共审定新品种181个,认定84个,丰富和优化了品种结构。尤其是专用小麦、特用玉
米、抗虫棉、保护地蔬菜品种的审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1996年审
定的小麦品种鲁麦21号、鲁麦22号、鲁麦23号3个品种,至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分别
达到2689.3千公顷、1549.3千公顷和1932.7千公顷。上述3个品种及济南16号、济南
17号等均成为全省小麦主栽品种。特别是面包专用小麦17号的审定推广,打破了面包
专用粉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0年推广面积达621千公顷。鲁单50号、登海1号、鲁
原单14号等一批高产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深受农民欢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选拔审定
,解决了制约全省棉花生产的棉铃虫危害问题,在促进全省棉花生产复苏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1997-2000年,山东省承担国家“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中试项目,投入3
00万元,试验筛选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GK-12,经省品审会审定,在全省无病
或轻病区推广,累计推广面积233.3千公顷。1995-2000年,农业部在烟台、潍坊、德
州市建立3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每处投资1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万
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
2001年4月,省四届品审会换届会在济南召开。选举产生常委17人,委员86人,
其中,小麦专业组13人,玉米专业组12人,棉花专业组11人,花生专业组11人,大豆
专业组9人,稻类专业组9人,蔬菜专业组11人。5月,省农业厅制定《山东省农作物
品种管理办法》,规定:只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所指主要农作物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的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和农业部确定的油菜、马铃薯
以及本省确定的花生、大白菜。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登记制度,由省品审会办公室
进行审核、登记,办法另行规定。2001年开始,省品审会常委会审定会议由一年一次
改为一年两次(春秋季各一次)。至2005年,省四届品审会组织粮、棉、油、菜等主要
农作物3项试验202个组别,参试品种(系)3297个,安排落实试点1722处。经过审查筛
选,共审定小麦、玉米、棉花、大白菜等作物品种169个,审定品种整体水平有较大
提高。在产量方面,小麦品种临麦2号、泰山23号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超过了10%;
烟农24号、多丰2000、泰山22号比对照增产8%以上,实现大穗型、中穗型、多穗型
均有高产品种的突破。玉米以每亩4500株密度组为例,区域试验中增产达到10%的品
种有33个,并且多数品种的抗倒伏性、抗病性有明显提高。在品质方面,品种审定的
标准增加了品质指标,由片面追求产量,变为产量、品质并重,甚至突出品质。小麦
作物中的济南17号、烟农19号、济麦20号等品种产量比对照增产5%左右,品质达到
强筋专用标准,审定推广后,推动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在玉米作
物上,适时审定一批各具特色新品种,高淀粉玉米品种费玉3号、先行5号等;鲜食玉
米西星糯玉1号,烟鲜玉1号等;普通白玉米品种海玉1号等,丰富了品种类型,满足
了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抗性方面,加大对参试品种(系)的抗病、抗虫检测评价
力度,除区域试验点田间调查外,专门委托指定单位对所有参试品种(系)进行抗性鉴
定,以作为品种评价的重要指标。针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特性,山东省执行《农业转基
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转基因抗虫棉区域试验评价和管理体系,采用便捷有效
的抗虫性鉴定方法,定量鉴定参试品种的抗虫性,引导和促进省内抗虫棉育种的规范
发展。经山东省选拔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在全省得到推广普及,同时在黄河流域
棉区也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
施,品种越来越受到重视,参试品种(系)逐年增加。2000年参试品种(系)356个,20
05年979个,增加近两倍。省品审会及时调整试验设置,增加试验容量,制定科学合
理的选拔标准,加快试验进程。对在第一年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在第二年区
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缩短试验年限;对引进与山东省属同一生态区内相临省
份审定的品种,直接参加1年的引种试验。2001-2005年,共培训试验人员1000余人次
,承试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5月,根据全省作物种植区域分布和气候特
点,从全省承担试验的单位中,选择人员、试验地、仪器设备较好的山东登海种业股
份有限公司等23个单位,省农业厅发文挂牌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并配备
小区脱粒机等设备。建立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品种查询系统,出版《山东省农作物优良
品种(1982-2005年)》,汇编自1982年品审会成立审(认)定的所有品种。开展展示示
范活动,对在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系),在进行生产试验的同时进行展示,对
新审定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的高产、优质示范,采取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技术培训、
攻关试验等多项措施,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2001-2005年,累计安排展示品种
300个,落实展示点123处,示范品种125个,占地22.6千公顷。“十五”时期,农业
部在省站和临沂、济宁、滨州市建立4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总投资100万
元。
1991-2005年,省品审会共召开常委会20次,审(认)定通过粮、棉、油、菜、果
树、烟草等农作物新品种624个。
(二)品种推广
1991年后,各级政府加大良种科技投入,选育推广一批农作物新品种,良种覆盖
率97%以上,主要农作物完成一至两次新品种更新换代。
小麦。2001-2004年,济麦19号累计推广面积2563.3千公顷,占全省小麦种植总
面积的19.6%,烟农19号累计推广面积1714.7千公顷,占13.1%,淄麦12号累计推广
面积922.7千公顷,占7.1%。根据2004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济麦19号、烟农1
9号、淄麦12号以及2003年审定的济麦20号、潍麦8号5个品种面积为1982.7千公顷,
占当年总播种面积的55.34%。烟农19号、济麦20号和淄麦12号成为全省主推强筋面
小麦专用品种。
玉米。1991年开始推广以掖单12号、掖单13号为代表的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
1996年推广面积达到最高,掖单13号为695.3千公顷、掖单12号为262千公顷。其间,
还推广鲁玉2号、掖单4号、鲁玉10号、烟单17号、丹玉13号、烟单14号、沈单7号等
,推广面积均在66.7千公顷以上。1995年后,推广西玉3号、掖单19号、鲁玉16号、
掖单22号、鲁原单14号等。1997年后,推广多抗、高产的玉米,如鲁单50号、农大1
08等新品种。鲁单50号在1999年、农大108在2001年推广面积都达到666.7千公顷以上
,成为当时主推品种。2001年推广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品种,2004年郑单958在
全省推广面积495.6千公顷,稀植大穗型品种鲁单981种植面积464.32千公顷。
花生。主要推广鲁花9—11号、14号,海花1号,白沙1016,79266,813
0,花育16—17号、37号等。1993年开始推广鲁花11号,1995年后跃居全省第
一位,2000年推广面积达179.3千公顷。1997年开始推广鲁花14号,2000年种植165.
3千公顷。2001年开始推广丰花1号等品种,2004年丰花1号推广面积269.2千公顷,居
全省第一位。
棉花。1990年后主要推广中棉所12号、17号、19号,鲁棉9号、11号、14号等春
棉品种,中杂028杂交棉及中棉所16号、鲁棉10号、辽棉10号短季棉品种。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由于棉铃虫危害严重,选育推广一批抗虫棉优良品种,如GK-12、中棉
所30号(短季棉)、中棉所29号(杂交棉)、鲁RH-1、SGK321等,同时推广美国抗虫棉品
种新棉33B。2001-2003年,全省主要推广国产抗虫棉品种。2004年,全省抗虫棉推广
面积最大的是鲁棉研18号,推广面积96.7千公顷,新棉99B推广面积90.7千公顷,新
棉33B推广面积84千公顷,冀668推广面积73.3千公顷,鲁棉研15号推广面积70千公顷
,国产抗虫棉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占70%。

三、种子检验
(一)检验机构
1991年,经农业部批准,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筹建农业部玉米种子质量监督检验
测试中心(济南),1997年12月,该中心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农业部的机
构认可。2003年5月,农业部公告明确中心通过5年复审,颁发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合
格证书,中心名称变更为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业务范围由过去
的五大类作物22个品种扩大到五大类作物88个品种。该中心与山东省农作物种子质量
监督检验站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个机构。
1994年,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和省技术监督局批准,由省种子管理总站承建山东
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所需人员从站内调剂。该站于1994年12月通过省技术
监督局的计量认证,2000年7月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5年复验,2005年1月通过计
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复审,检验项目扩增为7大类作物。其主要任务:承担省技术监督
局或有关部门指定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种子质量评选和复查检验;受有
关部门委托,对实施种子生产许可证或种子认证的种子进行检验;承担农作物种子生
产、经营企业定级、升级的考核和种子质量分级的检验;负责农作物种子质量的仲裁
检验和其他委托检验;对地方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
有关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
根据检验工作需要,1996-1999年省种子管理总站对全省563名种子检验员分期分
批进行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由农业部统一制作、编号的检验员证、胸章和省
农业厅统一制作的检验员印章,做到持证上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要求,制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办证程序,严格
按程序审核申报材料,组织实地考察。至2005年底,共发放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
种子经营许可证244份,种子生产许可证229份,经省里审核、农业部审批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育、繁、推一体的种子经营许可证4份,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
17份,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21份,中外合资、合作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5
份。
(二)质量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种业体制改革,繁制销售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迅速增加,也
出现盲目扩大繁(制)种的现象,种子质量陷入低谷。种子质量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
重视,1996年后,山东省以实施“种子工程”为契机,提出抓重点地区、主要作物,
限期提高种子质量的思路,把加强种子管理、控制种子质量作为主攻目标。省种子管
理总站以杂交玉米种子为突破口,先后在诸城市等多县召开全省杂交玉米种子制种田
花期现场会议,采取企业自检,市(地)普查,省里组织专家、检验员抽检以及种子质
量跟踪抽查等系列措施全面控制种子质量,使种子质量下滑势头得到遏制。1996-20
05年,全省杂交玉米制种田累计抽查面积28.67千公顷,共抽检玉米种子样品1367份
;对全省棉花种子和小麦种子进行抽检,以省农业厅文件通报全省。通过花检、抽检
,对全省农作物种子起到前控作用,促进种子质量提高。1997-2005年,完成各类农
作物种子质量委托检验1400余份,受理有关部门委托的仲裁检验200余份,检测4000
余项(次)。

四、种子生产
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全省主要实施小麦“1·2·5工程”,要求县级以上种子部
门按小麦大田种植面积,安排万分之一的原种田,千分之二的一级种子田,百分之五
的二级种子田。至1997年,全省小麦良繁面积共安排株(穗)行圃73.33公顷,原种田
2.53千公顷,一级种子田30千公顷,二级种子田143.3千公顷。随着种子作为一种特
殊商品推向市场,小麦良种生产面积逐步由市场需求来确定,供种方式开始按市场规
律操作。
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991年开始,实行“省供原种,市繁亲本,县制种”模式,
以省内制种为主、省外制种为辅的方针。1997年,省内玉米杂交种制种面积达42.27
千公顷。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发布实施后,自交系原
种、自交系亲本繁殖及杂交种生产,由过去的各级种子部门承担改为由品种权单位自
行承担或委托给指定单位承担,非品种权单位只能安排未经保护的老品种进行生产经
营,或者与品种权单位合作生产经营。
花生、棉花、大豆良种生产基地。1991-2005年,花生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
。棉花种植面积波动较大,良种繁育面积由1991年的91.9千公顷下降到1999年的10.
8千公顷。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及杂交棉推广,用种量相应减少,棉种繁种面积随之减
少。大豆繁种面积最大在1993年,为32.8千公顷,最小面积在1991年,为27.1千公顷

图8-3 1995年,山东省在海南省三亚市建立的山东省海南种子繁育工作站
南繁育种工作。为加速农作物新品种的科研、繁育和推广,1991-1995年,全省科研
育种工作者和部分种子公司每年自行组织在海南省的三亚、陵水、乐东等地安排科研
育种和杂交一代种子的加代繁殖(简称南繁),南繁面积一直维持在200公顷左右,繁
殖种子约30万公斤。1995年初,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编委批准,成立山东省海南种子
繁育工作站,省财政厅拨款300万元,在海南省三亚市建立南繁综合服务楼,承担全
省南繁生产管理、组织协调、良种繁育、田间纯度鉴定等任务,农作物种子南繁工作
进入有序科学管理的轨道。1999年,山东省海南种子繁育工作站被农业部和海南省政
府评为1998-1999年度南繁管理服务先进单位,2005年度被农业部评为南繁工作先进
单位。
2003-2004年,全省有南繁单位53个,总用地面积189.33公顷,其中,玉米加代
扩繁33.33公顷、杂交制种80公顷、自交扩繁45.33公顷,共计158.67公顷,占南繁总
面积的84%;棉花加代扩繁18.67公顷,占10%;水稻育种1.33公顷;花生、西瓜、
甜瓜等育种10.67公顷,总产种量100万公斤。
2004-2005年,全省有南繁单位67个,总用地面积258公顷,其中,玉米加代扩繁
65.33公顷、杂交制种120公顷、自交扩繁52公顷,共计237.33公顷,占南繁总面积的
92%;棉花加代扩繁19.33公顷,其他1.33公顷,总产种量120万公斤;承担棉花、玉
米品种纯度鉴定样品350个。
2005-2006年,全省有南繁单位56个,总用地面积244公顷,其中,玉米面积206
.67公顷,占85%;棉花面积21.33公顷,占10%;其他作物16公顷,占5%。玉米育
种材料扩繁加代80公顷,杂交制种46.67公顷,自交系扩繁80公顷;棉花扩繁加代21
.33公顷;蔬菜、瓜类、蓖麻等16公顷。共选育新组合材料3.2万余份,总产种量15万
公斤。
种子加工、包衣和包装。1991年开始,山东省种子加工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种子精选加工率、包衣率、包装和标牌销售率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和销售朝着标准
化、商品化发展,并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至2001年底,全省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6
8套,加工机组17套,单机759台,烘干机23台(套);培训种子加工技术人员329人,
贮藏保管人员358人;粮棉菜主要农作物种子精选率95%,小包装率98%,棉花种子
包衣率90%。

五、种子贮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山东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相应规定,
山东省开展救灾备荒玉米杂交种贮备工作。1991-1996年,种子贮备由国家直贮,代
国家贮备,省级贮备和市、县贮备4部分组成。1997-2005年,取消国家直贮部分,代
国家贮备部分由农业部下达贮备计划,并与省农业主管部门及承贮单位三方签订合同
,贮备周期结束后,由农业部按当年种子收购价格及银行贷款利率给予贴息。省级贮
备部分由省财政给予贴息,市、县级贮备部分实行分级负担的办法。常规种子及小杂
粮种子,由群众自行贮备,省级未作安排。

六、种子工程
1995年,山东省启动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5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
科委等部门《关于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的实施意见》,明确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的指
导思想和任务目标,要求围绕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供给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通过良种的率先突破和更新换代,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跃上新
台阶。目标是在3—6年内研究选育出50个有较大突破的高产、优质、高效新
品种并提供配套栽培技术,使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在全省推广;重点领
域良种3年内更换60%以上,至2000年普遍更新一次;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增产中的
作用达到50%;确保粮食增产50亿公斤。重点围绕“选、繁、推”3个关键环节,抓
好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肉牛、瘦肉猪、羊、林木、水产十大攻关、十大
繁育、十大示范样板工程。6月,省科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联合下发通知,确定
当年省财政拨付2200万元专款扶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从1996年开始每年增加到3
200万元。
1996年3月,省农业厅印发《山东省种子产业化“九五”实施计划和二○一○年
发展规划》,提出选育、引进、推广一批优良品种,争取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基本上
更换一次;提高良种在粮棉增产中的份额;提高统一供种能力,县以上种子公司供种
率达到35%以上,质量达到国标二级以上,其中一级种子占60%以上。1997年,根据
农业部制定的种子工程总体规划,省种子管理总站制定山东省种子工程项目规划,列
入国家种子工程项目库。
1991-2005年,国家陆续批准并投资建设全省农业系统种子工程非经营性项目15
项,其中,部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1处(济南市),国家级原种场1处(胶河农场),国家
种子储备库2处(济南市、青州市),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7处(省站,烟台、潍坊、
德州、临沂、济宁、滨州市站),小麦、玉米种子基地2处(禹城市、济南市长清区),
农业综合开发良种推广项目2处(高密市、冠县),总投资6730万元,其中国家拨付29
82万元;批准建设经营性项目10处,其中,蔬菜种子加工中心1处(山东省种子总公司
),粮食种子加工中心9处(临沂市、日照市,安丘市、栖霞市、莒县、海阳市、桓台
县,济南市历城区种子公司及南阳湖农场),总投资7292万元。另外,潍坊、淄博、
济宁市种子公司、省种子总公司和南阳湖农场5个单位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种子商
业化项目,分别引资600万元—800万元,增建种子仓库、晒场,购置加工设
备和检验仪器。2003-2005年,国家继续加大扶持,种子工程二期项目相继建成,取
得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