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技推广体系与重大推广项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7&rec=166&run=13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1992年,根据农业部、人事部部署,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展定编定员工作。1
993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以块为主的
农技推广管理体制。1994年和1996年省政府两次下发文件,就稳定基层农业科技队伍
,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拓宽服务领域等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农业法》《农
技推广法》的颁布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得到稳定和加强。据2003年底统计,基层
农技推广机构情况如下:
机构设置。全省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9144个,其中,县级机构1741个,乡级
机构7403个,分别占19.1%和80.9%。种植业和畜牧业推广机构占较大比例,分别为
2898个和1807个,占总数的29.8%和19.8%;农机化推广机构和经营管理机构分别为
1605个和1216个,占17.6%和13.3%。
人员编制。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实有人数63087人,其中,县级22562人,乡
级40525人,分别占35.8%和64.2%。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国家编制总量为59409名,
配备人数58249人,占编制数的98.0%,其中,县级配备22047人,占37.8%,乡级配
备36202人,占62.2%。国家编制内从事技术推广人员57309人,其中具备本专业学历
人员36987人,分别占编制配备人数的98.4%和64.5%。
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在县、乡农技推广机构配备的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
学历24185人,占总数的41.5%;中专及高中学历24969人,占42.9%;初中及以下9
095人,占15.6%。35岁以下25020人,占总数的43%;36—49岁24959人,占
42.8%;50岁以上8270人,占14.2%。有专业技术职称总人数为46712人,占编制人
数的80.2%,占实有人数的74.5%。在有专业技术职称农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4601人,占9.9%;具有中级职称的13704人,占29.3%;具有初级及以下职称的284
10人,占60.8%。
管理体制。在全省740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实行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781
个,实行乡镇政府管理的5495个,实行双重管理的1127个,分别占总数的10.5%、7
4.2%和15.3%。
资金来源。财政全额拨款的4217个,差额拨款的1672个,自收自支的1491个,其
他23个,分别占总数的57.0%、22.6%、20.1%和0.3%。

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2001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项
目,以科技示范为核心,依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集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
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于一体,面向广大农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至2005年,全省共承担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6
4项,其中,种植业52项、畜牧业11项、农机1项,项目总投入5341万元,其中国家经
费1000万元。通过示范场建设,引进、示范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田间课堂,组织农民参观学习;提供物资、市场服务,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
展;丰富农技推广方式,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工作平台。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05年,山东省有6个县(市)承担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
的试点任务,其中,滕州市、章丘市承担小麦工程试点,莱州市、东平县承担玉米工
程试点,肥城市承担生猪工程试点,青州市承担农机工程试点。省委、省政府对农业
科技入户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工作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认真组织实施
‘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到位率”。为推动
工作开展,省建立由种植、畜牧、农机等行业相关单位参加的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成
立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副校长董树亭担任组
长,制定省、县两级专家组工作制度,修订完成省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和小麦、玉
米、生猪、农机技术方案以及各试点县实施方案,筛选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做
到主推技术、示范户及技术指导员、工程实施的任务目标“三明确”,组织措施、技
术措施和监督措施“三到位”。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把良种良法直接送到农
户家中。

图8-2 2005年5月,莱芜市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技种田

三、重大农业技术发布与推广
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若
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启动实施省级‘重大农业技术发布与推广行动
’”,省农业厅、省科技厅在全省范围对先进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广泛征集和筛
选,确定粮食类、油料纤维类、蔬菜类和果树类四大领域的20项重大农业技术,并推
荐小麦、玉米、水稻、甘薯、谷子、花生、大豆、棉花8种作物的63个优良品种,于
2005年4月联合下发《关于发布2005年山东省重大农业技术的通知》,对20项重大农
业技术和63个主导品种予以发布。该行动通过专家选择推荐,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加
快了农业重大技术和主导品种的推广与普及,满足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

四、重点栽培技术
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1974年,山东农学院教授余松烈结合小麦高产攻关
,首创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为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该成果于1
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农业部列为“八五”“九五”“十五”时期重点推
广技术,在晋、冀、鲁、豫、苏、皖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冬
小麦精播、半精播面积占到小麦总播种面积的60%,平均增产5%—11%。其
中精量播种增产10%左右,每亩节约种子4公斤左右,半精量播种增产5%。
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等研究人员完成的小
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
中的小麦氮肥后移技术适用于北方和黄淮海冬麦区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可
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及其稳定性,保证土壤肥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在山
东省常年推广面积2000千公顷,平均增产10%左右。
小麦垄作高效节水为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98年,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进行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
2001年,课题组研制出小麦垄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播种、施肥,减少作业工序
,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于2002年4月通过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检验,6月获得推广许
可证,9月获国家专利。2004年,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被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确定为
小麦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2005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至200
5年底,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在全省20多个县(市、区)试点推广,并辐射到河南、
宁夏等省(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紧凑型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1991年,山东省紧凑型玉米良种推广种植面积183
3.3千公顷,占当年玉米种植面积的76%,2000年后紧凑型玉米基本普及全省,配套
技术体系已形成,促进了玉米产量的大幅提高。2001年,泰安、济宁、枣庄、德州4
个市亩产超过450公斤,桓台、龙口、泰安市郊区、莱芜市莱城区、兖州、寿光6个县
(市、区)亩产超过600公斤。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20世纪80年代后期,山东省从辽宁省海城、瓦房店等地引进冬
春保护地栽培设施,经寿光县三元朱村王乐义等人改进,形成早期的山东蔬菜日光温
室。1992年11月,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在海阳县召开全国日光温室蔬菜技术现场会,总
结交流日光温室蔬菜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的经验,提出进一步优化棚型结构、选择适
宜覆盖材料等措施,促进日光温室蔬菜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科技人员对温室墙体
、采光屋面角度、草苫、后屋面及通风窗等不断改进,形成并推广了山东Ⅰ型、II型
和III型日光温室及新型透明覆盖材料、自走式卷帘机、耐低温弱光品种、平衡施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嫁接育苗、工厂化育苗、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配套技术,制定山
东省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辣(甜)椒、甜瓜、菜豆越冬栽培技术规范
。随后,针对生产上出现连作障碍、化肥施用量过高、农药使用过量、温室土壤次生
盐渍化等问题,科技人员进一步对温室结构、温室机械、栽培技术等深入研究,重点
推广山东IV型、寿光型、山东V型日光温室,制定《山东ⅠⅡⅢⅣⅤ型日光温室(冬暖
大棚)建造技术规范》,2004年5月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无公害蔬菜生产针对蔬菜农药残留污染不断加剧问题,农业部在20世纪80年代末
开始在部分省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开发项目。1987年,山东农业大学提出无农药
公害蔬菜生产技术,1989-1992年,在烟台市进行试验示范,1993年,在肥城市进行
无公害蔬菜栽培试验。1997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199
8-2001年,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一减双保”(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
环境,保证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项目。1998年,省农业厅承担农业部丰收计划
项目--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联合编写出版《无公害
农产品生产技术》。同年,省农业厅颁布《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999年,省农
业厅制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卫生标准》《无公害农
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000年2月,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2004年,省农科
院蔬菜研究所、省农业厅环保站制定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标准,由省质量技
术监督局发布。
中药材栽培山东有植物药材1100多种,主要种植金银花、芍药、牡丹、丹参、桔
梗、西洋参等60余种。针对中药材品种资源收集、整理、驯化工作薄弱,GAP标准化
生产技术推广不力,生产技术及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2003年5月,省政府印发
《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根据职责分工,省农技推广总站在中药材种质
资源整理保护、标准制定修订、技术培训和服务以及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在临
沂、潍坊、威海、淄博等地建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制定修订桔梗等10种中药材的生产
技术规范,促进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先后组织编写《桔梗栽培与加工技术》《西洋
参栽培与加工技术》《甘草栽培与加工技术》等13本中药材科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