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改革发展新探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7&rec=105&run=13

一、诸城“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
1985年,诸城县委、县政府从农村商品生产起步,组织实施“农村商品经济大合
唱”,从经济全局出发,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可能产生的利益摩
擦,注意运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加以调节,寻找兼顾各方利益的调节点。1986-
1989年,诸城初步建立起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的大农业系列化服务体系。以诸城
市外贸公司为龙头的出口生产体系更加完善,加工经营能力明显增强。外贸带动内贸
,城市带动乡村,一体化经营向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发展,初步建立起与农业资
源相配套的加工经营体系22个,大小龙头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农牧业
生产的基地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经营带动了社区经济组织的发展,增
强了社区服务功能。1989年,诸城市工农业总产值20.43亿元,比1986年增长60.4%
;粮食总产6.68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收入完成7290.6万元(不含直接上交
中央和省财政的5020万元),比1986年增长37.2%。
1987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诸城县(7月1日,诸城撤县建市)召开现场会,推广
诸城的做法。9月,全国“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理论研讨会在诸城市召开。1988年
3月,诸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市委、市政府借机加大对外开
放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基本
实现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条条与块块、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经济协
调发展。
1990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诸城市召开农村工作座谈会。1992年12月,中央政
策研究室农村组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在诸城市召开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
一条龙经营研讨会,总结推广诸城“贸工农一体化”的经验和做法。

二、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1983年秋菜上市后,因市场流通不畅,寿光县农民种植的2000公顷大白菜全部滞
销、腐烂,损失惨重,出现“菜贱伤农”现象。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商品生产再单
纯依靠计划调节难以奏效,必须把握改革趋向,建立既能激励生产、又能有效调控生
产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由只抓生产转到生产流通并重、突出抓市场培育上来。198
4年3月,在靠近交通要道的近郊划出3.47公顷土地,多方筹集资金610万元,建成全
市第一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产业率先起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卖菜
难现象再也没有出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成为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
业、全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五十强、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十强、农业部首批定点鲜
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三、苍山“蒜薹事件”
20世纪80年代初,为尽快提高农民收入,苍山县政府号召全县农民种植大蒜。1
987年,当地大蒜种植面积6667公顷,但往年热销的蒜薹价格突然从1元/公斤降到0.
04元/公斤,并且无人问津,大量蒜薹烂在地里。此后,苍山县吸取经验教训,陆续
建起冷库,每到蒜薹收购季节,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协调工商、银行、铁路等部门,
解决农民的卖菜难问题。1989年,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建成。良好的经营秩序引来大批
客商,他们不但使农民卖掉手中的菜,并且得到一个稳定合理的价格,增加了农民的
收入。1992年起,苍山县蔬菜产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