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口研究主要成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6&rec=72&run=13

一、基础理论研究
《计划生育工作规律探讨》 。 论文, 作者李翰章,发表于《中国人口科学》
1991年第1期。用系统科学方法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十大要素,
并对计划生育结构问题进行探讨。较早地确立当时条件下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两个转
变”的标志,指出要树立新的计划生育发展观、转变管理思想、落实“管理科学规范
化、服务优质系列化”“两个转变”的基本任务和基本途径。用生育率中间变量理论
对“三为主”“三结合”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阐释。2000年获山东省第十
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邓小平人口思想在山东的成功实践》。论文,作者鹿立,发表于《发展论坛》
1999年第1期。 该成果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论证了邓小平人口思想的基本点及其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该文用山东人口控制的成就,实
证分析并充分阐述了准确把握邓小平人口思想基本点所产生的人口控制效益。作为全
国人口学界唯一入选论文,参加199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办的全国纪念十一
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宣部等七部委主办的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
周年理论研讨会。收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
理论研讨会文集》。1999年获山东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面对银色浪潮》。专著,作者刘同昌,华文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作者从社
会历史发展的视角,以大量的资料和事实论证了人口老龄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析了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指出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进入老龄化的时代,必须在物质
和精神上作好准备。2000年获山东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人口通史》 。专著,作者路遇、滕泽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
终成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选择18个历史时点, 根据史书资料系统地
考证出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口数量。同时,揭示了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人口经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 波浪起伏缓慢发展的过程。该书被
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的参考依据。2002年获山东省第十七次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关于人口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 论文, 作者王秀银,发表于《人口研究》
2002年第4期, 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论文针对当时人口学界争议较大的
问题,从廓清人、人口、人的现代化、人口现代化等基本概念入手,论证了人口现代
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建立了衡量人口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初步建立
的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测算出1999年中国人口现代化实现程度为48%,高于同期中
国整体现代化实现程度8个百分点。 本文在人口现代化内涵的界定、人口现代化水平
计量模型的构建、人口现代化价值判断等方面都有理论创新。2004年获山东省第十八
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世界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兼论威海模式》 。专著,作者吕荣侃,中国文
联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该书从分析世界人口发展概貌出发,全面分析评价了世界
人口转变理论及“后人口转变”理论,概括了中国人口转变的特色道路,指出中国人
口转变是世界人口转变潮流的一支。该书在实际调查基础上,对威海市人口转变的具
体过程、工作方式、目前形势及未来道路作了全面分析,认为“威海模式”是中国特
别是农村地区人口转变特色道路的典型模式,是全国第一本全面分析世界人口转变与
中国人口转变统一理论的著作。2005年获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中国人口五十年》 。专著,路遇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
目最终成果, 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该书对新中国五十年人口发展进行了
全方位、科学、系统的总结, 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新中国人口发展进程的历史著作。
书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为国家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助于读者认识中国人口国情。同时审
视了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国家社科规划办以《成果要报》形式将该书上报中共
中央、国务院、国家人口计生委作为决策参考。
《人才战略的人口经济学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鹿立,山东省2002年
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2004年3月通过省社科联鉴定。部分成果在《中国人口报》
《人口学刊》《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该项成果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对人才战略进行
研究,对人才发展的人口学内在特征进行了理论概括,如归纳出人才发展具有周期长、
投入产出效益高、层级累进、历史阶段性及受制于整体人口文化素质水平的人口经济
学特征;并提出世界各国人才发展的几种基本模式。同时对山东人才发展在全国的位
次进行了多指标的科学评估,并对山东产业人才发展进行了多方案预测。
《计划生育“三为主” 方针的理论贡献》。论文,作者刘逢光,发表于2003年
《人口与计划生育》 第9期。文章从理性的高度提出“三为主”方针,不仅是广大基
层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基本规律的科学总结,而且是丰富和发展中国计
划生育管理科学的一次理论创新。作者通过对“三为主”方针基本内涵的深入分析,
从管理思想、工作方法和实践与认识的创新三个方面概括了这一方针对国家计划生育
管理科学的贡献。2004年获山东省第十二次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人力资本时空结构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
持人李玉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最终成果为专著《区域人力资本研究》,
2005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研究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建立区域人力资本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区域人力资本时空特征的规律性,探讨其形成机制,评估其对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人力资本类型与特征、人力资本定
量计算方法、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区域人力资本差异及形成机制、人力
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人力资本空间分析模型、人力资本区域协调的障碍
约束、发展趋势及对策等。该成果从基础消费、投资角度建立了人力资本计算模型,
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对人力资本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系列论文获
2005年山东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应用人口学研究
《人口控制比较研究》。专著,作者王秀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最终成果。该书在对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千户农民家庭人口和经
济状况问卷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
人口学因素及其中介变量,分析了人口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形式及其隐蔽性、长
期性、难以量化的特点。1995年获山东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农村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研究》 。研究报告,王新声、范苏荣组织实施。该研
究是1993年组织进行的、全省第一次较大规模和较大范围的农村村级计划生育基础工
作的全面的、综合性调查评估。利用山东省1992年度全省人口控制目标责任书执行情
况抽样调查的原始资料,对涉及全省16个市(地),121个县(市、区),689个样本行政
村的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从村两委重视程度、村计生组织建设、法规政策落实、各
项基础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评估。在肯定全省村级计划生育基
础工作取得很大发展、东西部严重不平衡的格局正在改变的同时,指出村级工作存在
的薄弱环节,提出进一步加强村级工作的措施。并提出“建立健全以激励机制为主,
以实现计生工作村级自治为目标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
创新性。该研究报告1994年获山东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计生委优
秀调查报告一等奖。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山东卷) 。专著,省统计局主持编写,周文昌主编,马
建奎、刘绍辉、李承法副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出版。该专著以丰富的人口、
社会、经济信息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多层次、高角度地揭示山东
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状况、特征和发展规律,阐述山东人口的发展趋势及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关系,为研究制定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宣传山东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普通中学人口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前景研究》 。研究报告,总负责人吕荣
侃,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教委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部分成果于《中国人口科学》
发表。由全国30余名教育学院和高中教师参加,1992年1月启动,1995年7月完成。该
课题共分六个部分,除总报告外,还有《普通中学人口教育评估报告》《普通中学人
口教育的课程、方法与管理》《中学人口教育的师资培训研究》《普通中学人口教育
的前景研究》 《中国普通中学人口教育大事记》5个子课题。课题鉴定为“系统总结
了中国普通中学人口教育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社会效益评估,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的建
议,填补了教育科学研究在人口教育方面的空白,属国内领先水平”。1997年获全国
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山东省人口控制政策评估及预测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李翰章,省
计生委课题成果。由国家计生委《工作研究》全文刊登,并编入1999年《中国计划生
育年鉴》“专论”栏目。该项研究在长期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人口控制政策的发
展历程、实施成效和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效果的诸因素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深入分析,并对山东省人口控制政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该项
研究是中国最早对人口控制政策进行预测研究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报告之一。1997
年获山东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组群式城市地域农业人口转化机制研究》 。专著,作者吴玉麟,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资助项目最终成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该课题以组群式城市地域为
切入点,在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采用综合集成、数学与计算机计量分析等方法,
探讨了农业人口转化机制问题,在组群式城市地域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转化内动力、
外动力研究、农业人口转化模式以及组群式城市功能优化研究等方面独具特色。1997
年获山东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节育措施成本效益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孙明章、袁长海,国家计
划生育委员会资助项目成果, 1995年3月立项,1996年11月通过省计生委鉴定。系列
论文在《中国计划生育学》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发表,共9篇。研究的主要结
论: 四项节育措施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比值。四种措施相比,3年内皮埋成本效益最
高, 然后是男扎、放环、女扎。5年观察期成本效益比较:男扎大于放环大于女扎。
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可分: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因素,个人因素
三类。提高成本效益仍有很大的余地。国家计生委组织鉴定,被全国专家鉴定为国内
领先水平,1997年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李玉江,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成果,1998年10月通过省社科联鉴定,其成果专著《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该项目运用区域经济学、
区域人口学原理,分析了组群式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空间结构,对该类型城市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特征、转化动力、转化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探求了城市功能结构
体系及经济效益,从实践角度研究了组群式城市地域人口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及其推
广应用价值。2000年获山东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保险、 节育手术保险管理模式研究》。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孙明章、袁长
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项目成果,1997年3月立项,1999年3月通过省计生委鉴
定。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妇幼保健》《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事业管
理》 杂志发表论文7篇。主要研究结论:生育保险促进了孕产妇对妇幼保健服务的利
用,显著降低孕产妇生殖疾病和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服务部门选用最有效和廉价的治
疗保健手段和药品,节约了卫生资源。农村居民、基层计划生育部门和保险公司对生
育保险有较高的意愿和兴趣。节育保险不同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根据不同的经济水
平和居民意愿, 设计了几个级别的生育保险方案, 计算出保险成本和保险费水平。
2000年获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专著,吴玉麟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出版。该著作是全省第一部围绕党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全面系统研究山东省可持续
发展现状特征和发展战略的学术著作,具有较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该书将人口、资
源、环境、经济分别列篇论证,又有内在关联。力求结合党在21世纪的战略任务,探
索、提出山东省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拟定了山东省人口未来发展在数量、素
质和结构方面的要求。获山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山东人口控制效益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王秀银,山东省软科学课
题成果, 2001年通过省社科联鉴定。 该成果运用科学方法首次测算出山东省1971-
2000年因开展计划生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分别少生的人口数及人口控制对宏观经济发展
的总贡献率。2002年获山东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浅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违规操作现象》 。 论文, 作者万克德,发表于
《西北人口》2002年第4期。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数据,
对1992年民政部关于《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颁布实施后,在执行
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违规操作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 客观的归纳与分析。 并提出
“调整现行养老保险机构运营模式,变以‘块’为主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
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真正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社会保险监管机构”的政策主张。
2003年获山东省第十一次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关于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 。论文,作
者范苏荣, 发表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2003年第3期。本文在总结分析人口与计
划生育综合改革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重新审视新时期、新
阶段全面推进综合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中应把握的目
标与政策、数量与质量、法制与自治、管理与服务、东部和西部等关系全局的若干理
论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人口计划生育的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等政策建议。2004年获山东省第十二次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俄两国的人口发展及家庭人口政策比较研究》 。俄语专著,作者李炜,莫
斯科МАХ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比较了20世纪末中国和俄罗斯的家庭人口趋势和
政策。分析了两国当代人口形势及其变化趋势,重点探讨了家庭人口政策的实施对家
庭及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在21世纪初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方向。得到俄罗斯人口和
社会学界关注,先后成为莫斯科部分高校(莫斯科大学、莫斯科经济统计学院)的人口
学及社会学专业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辅助教材。被俄罗斯国家出版局、国家
图书馆、民族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国家科技信息中心、联邦国家议会图书馆、联
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图书馆、科学院自然科学图书馆等19家国家、政府级图书馆和文献
中心收藏。
《青岛市外来劳动人口调查》 。 调查报告, 作者李炜,发表于《人口学刊》
2003年第5期。 本文以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为
切入点,以青岛城市建设与发展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采取社会学资料分
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岛市近年外来劳动人口状况展开调查,在摸清该市
外来劳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其就业、企业用工特点的同时,分析了阻碍吸纳外来劳动
人口的原因。 并提出改善管理、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被6个
国家级重点刊物、出版社和省市级报纸登载,两家省级影像、电视台录制了相关科教
片和专题节目。 在该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完成2002-2003年度青岛市科技局规划软课
题项目“青岛市行业职业状况调查与流动人口的择业特点--入世迎奥视野下的行业职
业调查与就业对策研究”。
《中国生殖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专著,作者鹿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
月出版。该书为人口学、计划生育学、预防医学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研究成果。该项成
果首次从全国经济技术支持系统发展的宏观视角分析现阶段中国生殖健康产业的现状
特点,包括产品及厂商的分类、产业分布的地域板块、产业发展的几种基本模式及运
作机制等。并对影响产业经济技术系统发展的体制问题提出质疑和建议。包括对这一
产业现存的体制“双轨”及部门“割据”、产业发展和市场的空档和无序、资源分散
和浪费等问题进行剖析,并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提出加快生殖健康产业发展的可操作
性建议。2004年获山东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第十二次人口科
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 。研究报告,作者王秀银,发表于《人口
与经济》 2004年第2期。研究报告总结了威海市自实施计划生育“三为主”以来又一
个具有前沿性的关于村级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经验。2005年该经验在山
东省和全国部分地区推广。
《山东省中小学青春期性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 。研究报告,项目主持人万克
德,省教育厅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成果。课题成果包括总报告和《青春期性教育导论》
(专著)、《中学青春期教育读本》(教材)、《青春期教育初步》(小学高年级教材)三
个分课题。课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举办参与式活动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取得了关于
在中小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情况的大量信息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青春期性
教育的必要性、内容、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对于适时、适度、适当地
疏导和排解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遇到的生理、心理困惑和问题,满足青少年对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具有指导意义。其
中《青春期性教育导论》获2004年山东省第十二次人口科学一等奖。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山东卷) 。专著,山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左振华
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对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
析,回顾了20世纪后半期的人口发展,分析了20世纪末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生育水
平、死亡水平、婚姻与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劳动力资源与就业、少数民族人口、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城镇化、人口居住状况、人口与资源环境、老年人口状况,并
对21世纪前半期山东省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展望,提出了人口发展战略措施。
《中国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拟合研究》 。 论文, 作者鹿立,发表于
《中国人口科学》 2005年第4期。该成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人才培
养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研究”的主体成果。其主要观点是:近年大学生就业难,根本
症结在于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偏差。解决路径是:厘清对高校人
才培养供给与需求的定位,应将产业人才需求作为高校人才供给的第一尺度,而不是
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作为第一尺度。应将产业人才配置效益及产业人才就业产出
弹性系数等经济学指标作为评估高校人才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的测量指标。应构建高
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拟合监测预警系统。 该成果由《光明日报》2005年8
月30日理论版“论点摘编”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被吸纳进省政府《关于面向山东经
济社会发展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意见》。

三、人口医学研究
《阻塞性无精症诊治的研究》 。研究报告,完成单位是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
术研究所。项目在通过动物预实验选取适宜人睾丸穿刺针型号的基础上,应用睾丸细
针穿刺吸液细胞学检查、精浆生化指标(精浆果糖、肉毒硷及α-糖苷酶) 测定及精液
脱落细胞学检查, 对348例不育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46例同时进行了睾丸钳穿活检
对照,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钳穿活检结果相吻合。348例不育患者中,精子密度在
正常范围的29例, 少精症患者43例,无精症患者276例。无精症患者中双侧或单侧输
精管未触及者55例, 睾丸生精功能极度低下或无生精功能者193例,其余28例无精症
患者睾丸液做涂片见较多精子,精液沉渣涂片无生殖细胞。以上28例中22例精浆果糖
含量在正常范围而肉毒硷及α-糖苷酶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 输精管通水或造影示
通畅,为双侧附睾尾部阻塞,6例精浆果糖、肉毒硷及α-糖苷酶的含量都明显低
于正常,输精管通水或造影示不通畅,诊断为双侧射精管阻塞,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
子(PVSA),有4例吸出活精子,对3例吸出活精子者宫腔内人工授精4个月经周期,1例
妊娠成功, 并于1997年1月10日足月剖宫产一健康女婴,属国内外首例。1997年,该
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
术论文,此后,又开展经皮穿刺附睾吸精子技术的研究,结合助孕技术,使附睾阻塞
性无精症不育患者及输精管结扎吻合术失败者妊娠成功,并出生健康婴儿。该项目已
在临床广泛应用。199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无精子症诊断和治疗的系列研究》 。研究报告,完成单位是山东省计划生育
科学技术研究所。该成果创新点是:参照男性不育诊断流程,总结多年来对无精子症
的诊断和治疗实践,制定了无精子症诊断程序。采用细针穿刺睾丸吸液细胞学检查评
价睾丸生精功能,诊断迅速可靠,对睾丸损伤轻微,结合精浆生化指标测定、血清测
定等, 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有确切的诊断价值。 在国内率先采用经皮穿刺附睾吸精子
(PESA) 的方法采集精子,并成功地应用于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即第二代试管婴
儿) 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使这部分病人能够生育子女。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第二代试
管婴儿, 为国内首创。应用“PESA+ICSI”技术,使男性绝育术后复通失败或不能复
通者得以再生育,为男性绝育术提供了生育保障。200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研究报告,完成单位是山东省计划生育
科学技术研究所。该研究通过治疗前筛查、判定高危因素、正确选择病例、治疗方案
和用药剂量,加强排卵监测和内分泌监测等手段,采用胚胎冻存等措施,预防重度卵
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避免了促排卵周期和体外受精周期中的取消周期,提高了
妊娠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200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生软件专家系统研究》 。研究报告,完成单位是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
研究所。 该系统是应用Powerbuilder在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而成,鼠标操作。具有
操作简单、直观、易学易用、针对性强等特点,适合基层优生咨询工作需要。根据山
东省遗传病发病情况, 该系统共收集了150余种常见遗传病的文字及图像材料。该系
统有遗传病查询、遗传病学习、辅助诊断三大功能。遗传病查询设置了部分汉字、部
分汉语拼音字首、部分英文三种查询方式,充分运用系统的优生遗传咨询、辅助诊断
功能,传送优生知识。200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