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利用成果选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5&rec=55&run=13

济南开埠百年档案图片展2004年济南市档案局(馆)主办。

展览以济南开埠为切入点, 以“回顾济南百年历史,展示泉城沧桑巨变”为主
题,以历史档案照片为主要载体,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济南开埠百年来在政治、
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展览分为三篇六部分,
即: 序篇-古城溯源;上篇-商埠钩沉、风起云涌;下篇-宏业奠基、历史跨越、走向
未来,共展出档案图片800余幅,展板210余块,总长度约260米。
2004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展览在山东东方艺术馆免费向观众开放(含应群众要
求延展5天)。之后,又相继在济南钢铁集团、黄台电厂、山东大学、泉城广场和省图
书馆等处进行巡展。
展览是建国以来济南市第一次以档案图片的形式全景式地再现济南市百年来历
史进程和建设成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档案报》《济南日报》《济南
时报》、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济
南市直机关工委专门发出通知,组织机关干部群众参观展览;市民以及北京、上海、
四川、辽宁等数十个省、市和来自韩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瑞士、
加拿大、巴西的参观者等共计10万余人次。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参观后
指出,展览深刻发掘了济南城市精神中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实质,用历史事实告
诉人们,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济南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百年青岛”跨出国门奥运推介德国出彩2003年3月,青岛市档案馆承办的“百
年青岛”图片展览在德国举办为期12天的青岛推介展。
青岛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奥运” 项目的承办城市,向世界推介青岛是当
年全市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市档案馆向青岛市政府提出利用近代青岛与德国这一特
殊关系举办“百年青岛”图片展览,作为推介青岛的突破口。
展览本着尊重历史、 突出现在、着眼未来、掌握适度的原则,由“回首昨天”
“今日青岛” “相约奥运”三部分组成,共展出260余张珍贵照片。通过展示近代青
岛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进程,青岛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迁,
以及青岛开创新时代的未来远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反映青岛城市历史概貌以及与德
国关系的缘起,青岛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辉煌业绩,以
及在经济、文化领域与德交流的新篇章。
展览分别于3月17日和24日在德国柏林、慕尼黑展出。《柏林日报》柏林电视台、
德国之声电台以及慕尼黑当地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
驻德记者站等30余家新闻媒体观看展览,并进行广泛报道。德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慕尼黑市旅游局局长白佳璧博士、柏林旅游局局长内格博士、柏林博物馆馆长马丁·
辛茨博士以及德国工商界、旅游界人士也观看了展览,并给予高度评价。
凸显档案价值再现青啤百年2003年, 青岛啤酒厂在1903年建设的青岛啤酒厂--
登州路56号建起了青岛啤酒博物馆。该馆集展示青岛啤酒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
化底蕴、先进的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通过展示青岛啤酒各个历史时期
的实物、史料、复原场景等,较全面地反映了青岛啤酒百年历程和几代青啤人自强不
息、拼搏奉献、创新进取、勇于夺魁的精神。
青岛啤酒厂档案部门利用档案信息中心的管理类档案、 照片档案、科技档案和
技术资料,为青岛啤酒博物馆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图纸、图片和各历史时期的实
物约计千余件。包括:建厂初期青岛啤酒广告、糖化车间建筑图纸;1906年青岛啤酒
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获金奖证书;1904年德国海军水兵在酒吧饮“青岛黑啤酒”照片;
德国人、日本人在青岛啤酒厂生活照片及其生产工具;1907年前的青岛资料照片;德
国占领青岛资料照片;德、日经营时期青岛啤酒商标、20世纪40年代青岛啤酒商标、
1948年青岛啤酒的商标注册证;1935年4月9日中华民国呈复办理万者腊(Bandoola)商
标注册案情形;青岛解放资料照片和军管会接管青岛啤酒厂接管令;1954年青岛啤酒
厂出口单、青啤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资料等。博物馆还在生产工艺流程区域,展出
老建筑物、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播放音像资料介绍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
历史沿革;老糖化车间和老发酵池展出工人生产劳动雕塑模型;参考档案部门提供的
图片复制老实验室场景和人工翻麦芽场景等。
青岛啤酒博物馆开馆4个月中接待各界人士3万余人次, 创收78万余元。至2004
年3月,累计接待各界人士43260人次,创收110万余元。
2004年4月, 国家旅游局对青岛啤酒博物馆进行验收。青岛啤酒博物馆以935分
(满分1000分)通过验收,成为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发掘曲阜馆藏优势, 编写《孔子故里--曲阜》画册2001年12月,由曲阜市档案
馆编辑出版。 先后查阅历史档案200余卷次, 照片档案500余卷次,查阅照片、底片
3000余幅,利用照片530幅。
该书设“东方圣地” “文化之旅” “经济视点” “投资沃土”“科教新篇”
“亲切关怀” “远方嘉宾”“多彩生活”8章,图文并茂地介绍曲阜旅游景点的文化
内容、建筑年代、历史典故等。
该书内容丰富、 图片精美、文字流畅,在宣传曲阜、拓宽曲阜旅游市场、增加
曲阜旅游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先后获
2001年度山东省对外传播二等奖、2001年度济宁市对外传播一等奖。曲阜市委、市政
府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及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要人等,并寄
赠全国各地旅游机构,作为宣传曲阜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
“百年威海”赴英国巡展2004年4月17日,由威海市档案局承办的“百年威海”
图片展随市政府经贸旅游推介代表团赴英国巡展。
“百年威海” 展览按照威海市委、市政府“以百年历史为主线,充分发挥威海
与英国历史渊源优势,推介和展示威海的整体形象,让更多的英国人了解威海,熟悉
威海, 以推动威海与英国全面合作” 的指导思想,分为“昨日威海”“今日威海”
“明日威海”三大版块,展出近百幅珍贵档案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威海经济、社会
与文化的发展进程,并重点推介近代威海与英国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尤其是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威海发生的巨大变迁,威海人民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的建
设业绩,威海开创新时代的远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该展览先后在英国伦敦、 彻特纳姆和伯明翰三市展出,对于推介威海,促进对
外文化交流产生积极意义,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罗纳德·
查尔斯认为展览中表现的英租威海卫时期两地人民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很值得回味,
并积极要求展出结束后,将展览移往费尔哈姆1902年成立于刘公岛的英军德恩垂共济
会为会员展出。彻特纳姆市中英友好关系委员认为展览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内容丰富,
英文说明也很流畅,整体质量很高。特别是展览中表现的历史上中英两国人民的文化
交流,非常有利于增进两个城市的友谊,发展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在伯明翰,
众多投资商通过展览了解威海经济发展环境,继而产生到威海投资发展的意向,诺顿
铝业公司经理亨利·迪肯森表达了要在威海建铝合金厂的意向。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
赞兼总领事卢月可参加在伦敦举办的招商活动之后认为“这是我见到的国内来英举办
招商活动最好的团组之一” 。展出期间,代表团先后与400余家外商及旅游、文化、
教育机构进行了交流与洽谈,共达成30项投资贸易合作协议、6项文化交流意向、7项
旅游合作意向。威海市市长对档案部门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多次给予充分肯定。
《资政参考》2002年3月,青岛市档案馆编辑出版的《资政参考》第一期发行。
《资政参考》 本着为社会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编发青岛建置以来的
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领域发生的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做法,为市委、市
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围绕青岛市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改造,编发《中山路商业街的形成
与历史沿革》 《保持与发扬中山路文脉的几点思考》2篇文章,公布有关中山路历史
及文脉形成的4则重要历史档案, 并摘编了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商业街改造的成
功经验5篇文章,总计1万余字。青岛市档案馆受邀参加中山路改造规划论证会。围绕
“非典”防治工作,编发《青岛防疫制度的形成及演变》《青岛的防疫立法》《1985
年青岛市霍乱防治的基本经验和做法》《30年代末40年代初青岛防疫网络的构成及其
主要做法》4篇资政文章,公布6则突发疫情管理的规则和章程,挖掘出青岛历史上控
制疫情的许多成功做法,为青岛市建立完善的现代防疫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兖矿集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1998-1999年)兖矿集团档案管理中心编写。
该书利用档案资源,对集团公司1998-1999年的17起死亡事故、25起重伤事故、
2起非生产性重大事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事故的类别、时间、单位、地点、死
者简况、事故经过和事故分析、处理以及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
记述。事故分析透彻,案例剖析清楚,防范手段有针对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该书编写过程中, 档案管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对事故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加工、
整理,对每起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等编写了查证、分析总
结材料,总计约16万字;编制了17种各类事故分析图表、安全工作大事记等。先后查
阅利用生产技术类档案156卷、集团公司各类伤亡事故统计资料27册,总计21万余字。
该书为各级安监部门和安全教育培训部门提供了学习、 宣传教材。兖矿集团公
司各级部门结合本单位安全工作实际情况,研究有关事故的内在规律,对生产一线的
干部、专兼职安监人员和广大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
生产意识,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档案资料助品牌价值评估2001年7月,皇明太阳能公司委托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
究中心对“皇明”品牌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搜集、行业调查和专
家会审等程序,评估出皇明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达人民币20.9419亿元。
在此次评估中,该公司档案信息中心提供了企业会计档案资料144卷,商标注册
证书及文件10卷,科技专利档案47件,土地征用、房产登记档案25卷,领导视察、社
会公益事业等影像资料300余件, 公司近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20余家电视台、百余
家报刊、千余家电台及户外所做广告的合同548卷,销售网点台账7册,公司及董事长、
总经理个人荣誉档案129件, 公司《太阳能科普报》《皇明人》及行业资料40册,累
计提供利用各类档案资料960卷。
皇明太阳能品牌的评估, 对于量化和提升品牌价值、总结品牌成果、对外展示
品牌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信息中心积极参
与品牌评估,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所需档案资料,使档案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档
案部门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档案发力案件胜诉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多家企业存在钢材买卖业务关系,
买卖业务频繁,业务量大,其中部分企业欠莱钢货款情况严重,如青岛、烟台等地的
三家企业截至2003年底分别欠莱钢钢材货款534.3万元、 134.1万元、141.8万元,共
计810万元, 为盘活债权资产,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莱钢集团公司、莱钢股份公司
于2004年向莱芜市钢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三被告支付所欠货款。
莱钢档案馆为配合诉讼案件的顺利进行, 利用保存完整的会计档案,提供了双
方发生业务的档案材料,包括会计原始账簿、凭证,如双方往来账、提货单、合同、
原始发票等, 一年中因清欠提供档案几十次,850余册。以上三个案件因欠款事实清
楚,证据充分而胜诉,法院依法判决三被告支付给莱钢欠款共810.2万元,分次付款,
2005年上半年全部还清。档案材料对案件的胜诉起了决定作用,有力维护了公司的合
法权益,也提高了公司全员的档案利用、管理和归档意识。
档案为据赢官司挽回损失600万2002年,国电菏泽发电厂依据档案,使两起法律
事务案件胜诉。一是菏泽电厂一期灰场土地复垦还耕赔偿纠纷案件,二是山西晋城煤
款纠纷案件。厂档案部门积极编写厂征租地有关文件目录,配合企管办查阅相关资料,
调阅档案,为本案件主动提供档案文件、图纸资料、财务凭证和编研资料。其中,一
期灰场土地复垦还耕赔偿纠纷案件,先后经过菏泽市牡丹区法院、菏泽市中院、山东
省高院三级法院四诉三审,反复利用档案为证,取得胜诉,同时也化解了其他六个行
政村的起诉计划。档案的依据凭证作用,使该厂免遭多家起诉。由于档案资料提供的
及时、 准确、系统,两起诉讼案件分别在2002年8月、12月胜诉,为企业挽回直接经
济损失达600余万元, 间接损失2000多万元。档案为证,依法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和良好外部形象。
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摄制电视纪录片《济钢人》 2003年是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建
厂45周年,总公司党委决定拍摄一部厂庆电视纪录片。在前期采访、撰稿过程中,主
创人员先后翻阅济钢1958-2002年的年鉴18本,14000余页;查阅历年重要文件、原始
记录、图纸、会议纪要、照片等50余本,400余页(幅);翻阅1960-2002年的《济钢报》
合订本17本,1800余期;到省、市档案馆和省图书馆查阅济钢早期的画报、照片、新
闻报道等30余本, 200余页 (幅) 。重点翻看了大量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录像片,自
1985年以来的济钢录像资料(之前没有录像)等。摄制组还通过《济钢工人》报、广播
电视台发出征集档案资料启事,征集到市民收藏的报纸、当年的纪念章、宣传品等。
在获得档案信息的基础上, 主创人员紧密结合现有资料,撰写电视脚本,进行
电视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利用弥补了录像资料匮乏的缺憾。
3个月后,片长近两个小时的四集电视片《济钢人》完成。
2003年7月,《济钢人》在济钢有线电视网连续播出,广大职工、家属观看后反
响强烈, 一再要求重播。济钢委托齐鲁音像出版社刻录了400套《济钢人》光盘在厂
内发行。 2003年10月1-4日,《济钢人》在济南电视台播出。作为一个缩影,观众从
济钢的发展历程中看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到
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足迹,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4月,《济钢人》在中
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2004年11月,《济钢人》在山东省
广播电视学会作品评选中再次获得一等奖。
档案提供保证编出精品佳志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 胶州市档案局编纂出版
《胶州简志》。
新编《胶州简志》 记述了胶州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了胶州政治、经济以及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 突出了胶州的文化亮点。全书分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5
章, 还设有人物、大事记、附录。断限为1840-1987年,个别章、节上溯古代大事。
为高质量地完成简志的编写任务, 2001年7月开始,编写人员走访了30余个部门和单
位,共查阅利用档案资料637卷,2002年7月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其中利用胶州市档案
馆保存的乾隆版《胶州州志》、民国版《增修胶州志》、建国后编纂出版的《胶州市
志》 及部门志共60册、200余万字,胶州市委全宗的档案56卷,市政府全宗的档案52
卷,市教体局全宗的档案63卷,市文化局全宗的档案32卷,市统计局全宗的档案51卷,
市发展计划局全宗的档案62卷,市民政局全宗的档案61卷。还利用了市委组织部、市
人事局等11个尚未进馆的单位档案共计200余卷。 收集资料工作结束后,编写人员按
照篇目设置对资料进行系统分类和精心筛选,对入选的档案资料进行核实、纠错和考
证,共核查出地名、人名、年代、数据、事件等方面的错误133条,错别字189个。简
志初稿形成后,先后经过了5次详细校对,对部分章节和有关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
增删。2002年10月交付出版。
《胶州简志》 被省、青岛市史志部门誉为精品佳志,被胶州市委、市政府列为
全市创“四型机关”活动的干部必读书。
档案助企业获得“中国名牌” “国家免检”荣誉根据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关
于做好2004年度免检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做好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工作的通
知》,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准备申报材料。公司综合档案室认真做好档案提供
利用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为申报打下良好基础,对奖项的获得起到关键
作用。2004年,海信彩电入选“中国名牌”。海信CRTL类、LCD类、PDP类、背投影类、
数字电视接收机类五大类产品入选“2004年度国家免检产品”,是彩电行业获得国家
免检产品类别最多的企业。
发掘档案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淄矿集团公司许厂煤矿 “易燃煤层无煤柱开
采自然发火预防及应急技术研究”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中,该矿档案人员提前介入,
全程跟踪,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该项目提供了所需地质勘测类有关档案资料48卷,
图纸160余张; 设备仪器类通风机和安全监测仪器的有关资料,以及煤层发火有关试
验数据资料76卷,图纸230余张,复印各类资料560张,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作用,
为项目顺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共创造经济效益7458万元,对许厂煤矿自然发
火的防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使电厂粉煤灰变废为宝,既改善了环境,又增强了矿井
抵御火灾的能力,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易燃煤层无煤柱开
采自然发火预防及应急技术研究在许厂煤矿成功实施与应用,2004年11月通过省科学
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认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利用地质档案救活矿山企业招远市夏甸金矿隶属市黄金矿山企业,1981年筹建,
1984年投产,设计选矿能力日处理量100吨,1990年金矿保有开矿量只有1万余吨,采
掘严重不平衡,矿山停产,成为资源危机的矿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已同意闭坑。
该矿矿床位于招远市南部招平断裂带南段。 招远市黄金地质队的科技人员与天
津地质研究院合作,利用原有的夏甸金矿区地质档案,对矿体赋存规律重新认识,发
现矿体总体呈北东侧伏。黄金地质队合理布设钻探工程,1993年提交《山东省招远市
夏甸金矿区勘探地质报告》,提交金属量3730千克,使企业起死回生。
1997年开始, 为适应矿山企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人员又利用1993年提交的《地
质报告》 及其他科技资料,对夏甸矿区内的Ⅰ、Ⅱ号矿脉布置8个探孔,对Ⅶ号矿脉
布置25个探孔进行勘探, 至2001年底,招远市黄金地质队累计向夏甸金矿提交D级金
属量20余吨。科技人员充分利用地质档案,认真研究分析,救活了夏甸金矿,同时取
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档案的作用得到受益单位和山东招金集团公司、招远市黄金地质
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科技档案保障打捆机改造莱钢股份公司轧钢厂500mm热轧窄带钢车间是我国第一
套连续热轧窄带钢生产线, 1988年4月建成投产。为适应全年百万吨钢生产能力的需
求,带卷的捆扎能力和捆扎质量已成为制约产能和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该厂捆
扎区域有东、西两条捆扎收集作业线,西线设备投入后,运行可靠稳定,而东线捆扎
机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较多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率及捆扎质量。
为此, 轧钢厂决定对热轧带钢收集线RZKL-1400/32型自动捆扎机的自动控制系
统、运卷总成、中心定位、穿带总成、机头总成五个部分进行改造。改造方案确定后,
档案人员根据方案要求,积极配合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类科技图纸资料,其中,运卷
总成提供B5370.5.1、 K425D、5306.00、345备54、5368.1、5375.1等图纸428张;中
心定位提供A5366.00、A5370.5.1、B5365.3.10等图纸314张;机头总成提供RZKA-3
等图纸405张, 晒制、复制各类相关图纸3896张,并及时提供《带钢车间工艺技术
规程》《带钢车间初步设计》《带钢车间工艺技术参数》《统计报表》《机械设计手
册》等技术资料,使工程技术人员在此项目的研制过程中节省了大量时间,为该项目
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2004年8月改造完成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
靠性,弥补了以前捆扎机的缺陷,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其各项指标及控制功能均达
到设计预期目标,其中降低打包带用量年节约资金34.2万元,降低捆扎机故障停机时
间年创经济效益12.72万元,满足了全年带钢102万吨生产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