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省级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4&rec=75&run=13

一、农工党山东省委员会
1997年7月10-12日, 农工党山东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选举产生农
工党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三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2000年10月10-13日,农工党山东省三届四次全委会议增补刘子栋、刘乐一、
李晓香、董志祥为省委委员。
2001年1月18日,农工党山东省三届五次全委会议选举王伦善为农工党山东省
委专职副主任委员,选举王亚、董志祥为省委常委,选举王冰芬、牛光昇、吕善勇、
陈震、张维丽、鲜艳为省委委员,任命董志祥为秘书长。
2002年1月22-23日, 农工党山东省三届六次全委会议增选马华、乔俊良、宋
修岐为省委委员。
2002年5月18-21日, 农工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选举产生农
工党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39人。四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19人,主
任委员张敏,副主任委员夏作理、王化南、王伦善(驻会)、刘子栋、宋修岐、吕善勇,
任命董志祥为秘书长。会议推举李清岷、蒋永康为名誉副主任委员。
二、机关机构设置与编制
按照1996年省编委 《中国农工民主党山东省委员会机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方案》,农工党山东省委机关设办公室、组织宣传处、咨询联络处 (挂议政调研处牌
子) ,编制13名。1997年7月至2001年1月,机关驻会领导1名(秘书长)。2001年1月至
2005年12月,机关驻会领导2名(驻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1998-2005年山东省农工党党员任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委员情况一览表

表5-1
┌───┬──┬─────────────────────┐
│届次 │常委│委员 │
├───┼──┼─────────────────────┤
│十二届│张敏│张敏、夏作理、郑佩欣、姚孟彝 │
├───┼──┼─────────────────────┤
│十三届│张敏│张敏、夏作理、王伦善、刘子栋、王亚、王新陆│
└───┴──┴─────────────────────┘

图5-1 1999年5月,农工党山东省委机关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

三、专门工作委员会
2002年11月, 农工党山东省委成立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宣传工作委员会、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4个专门工作委员会,为农工党山东省委常委
会和主委会领导下的工作机构,下设办公室。
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任张敏,副主任吕善勇,委员王德昌、王
亚、王冰芬、张维丽、张庆伟、林玉营、鲍国春、周振安、陈尚胜、高淮、于玲。办
公室主任高淮,成员朱荣清、司呈泉、靳广乾、谷昭威、王 、李成洲、聂伟才、于
玲。
组织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任王伦善,副主任董志祥,委员朱文华、乔俊
良、况南山、龚克强、李翠兰。办公室主任况南山,成员龚克强、李翠兰。
宣传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夏作理,副主任宋修岐、吕善勇,委员于青云、
牛光昇、刘乐一、况南山、王建廷。办公室主任王建廷,成员各市委机关宣传处(科)
长、省直属支部宣传委员。
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任王伦善,副主任刘子栋、陈霞,委员魏
希启、王玉、陈子江、罗宏、吕莹莹。办公室主任吕莹莹,成员齐元富、周涛、王 、
高主泰、卢俊、冯念伦、孙惠英、叶芳、蒋奇、林霞。
四、组织发展
1997年7月换届后,农工党山东省委制定“一年打基础、二年上水平、三年初
见成效”的工作规划,积极推进组织发展工作。
1998年1月,农工党山东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确定1998年为“组织工作年”,
组织发展工作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坚持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有利于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有利于更
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10月,农工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淄博
市召开,会议对建设面向21世纪的参政党进行广泛深入研讨。1998年,农工党山东省
共发展党员64人。
1999年5月,《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印发,
农工党山东省委按照《纪要》有关要求,坚持“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
中城市为主和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的组织发展原则,把质量放在首位,发展与
巩固相结合, 做到有计划地稳步发展。1999年,发展党员148名。新发展党员专业知
识结构得到改善,学历层次比1997年换届前有所提高。
2000年8月,农工党十二届八次中央常委会通过《中国农工民主党组织发展工
作规程》《中国农工民主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出“要坚持发展是为工作和在工
作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巩固、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党
员与发展一般党员的关系”,要求“组织发展与搞好参政议政、培养骨干、加强后备
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2000年后,农工党山东省委在组织发展中注意优化党员结
构,贯彻“高标准、严要求、适度扩大界别”的原则。除医药卫生界外,广泛吸收懂
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加入农工党,储备有用人才。
1997年7月至2001年12月, 农工党山东省共发展新党员557人,全省共有党员
2409人,省级组织1个、市级组织9个、基层组织164个。
2002年5月换届后,农工党山东省委继续遵照组织发展“三为主”原则,按照
改善党员结构、注意数量、注重质量的要求,严把党员入口关,党员中具有中高级职
称的占90.8%, 党员的年龄、 知识和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2002年发展党员125人,
2003年发展党员184人。
2004年10月, 《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座谈
会纪要》印发,农工党山东省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以建立素质较高的基本队伍
为目标,严格按照“三为主”原则,突出农工党特色,规范组织发展程序。2004年发
展党员152人,全省党员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92%,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2005年底, 全省共有党员3032人。其中,女性1479人,男性1553人;离退休
人员1021人,占34%;中共党员(交叉)82人,占2.7%;大中城市2859人,占94%;中上
层人士2878人, 占95%;高级职称的1478人,占49%,中级职称的1298人,占43%。平
均年龄50.7岁。 教育界389人,占12.8%;科技界123人,占4%;医药卫生界2013人,
占66.4%; 文化艺术界40人,占1.3%;新闻出版界3人,占0.3%;公有制经济150人,
占5%;政府、司法、团体、党派机关175人,占5.8%;其他界别135人,占4.5%。农工
党党员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不断优化。
1998-2005年农工党山东省组织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5-2 单位:人
┌──┬──────┬────┐
│年份│新发展党员数│党员总数│
├──┼──────┼────┤
│1998│64 │2008 │
├──┼──────┼────┤
│1999│148 │2156 │
├──┼──────┼────┤
│2000│162 │2318 │
├──┼──────┼────┤
│2001│91 │2409 │
├──┼──────┼────┤
│2002│125 │2534 │
├──┼──────┼────┤
│2003│184 │2718 │
├──┼──────┼────┤
│2004│152 │2870 │
├──┼──────┼────┤
│2005│162 │30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