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0&rec=2&run=13

山东的平面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间,与辽
东半岛隔海相望, 西部内陆与冀、豫、皖、苏4省接壤,是锁钥京津的重要门户。山
东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民风淳朴,具有爱党爱国、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
1 986-2005年,山东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
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国防和军队
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人民解放军驻鲁部队、武警部队和
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济南军区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服从国家经济
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入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大力
加强教育训练,稳步推进后勤改革,加快武器装备更新,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
化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显著增强,在保卫国防安全、促进经济
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谱写了崭新篇章。

人民解放军驻鲁部队遵循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的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战略
方针和部署, 先后于1985年、1992年、1997年和2003年进行4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
通过大幅裁减员额、撤并降改机构、调整官兵比例、改革指挥体系、优化内部编成,
陆军编制员额大幅精简,海军、空军编制比例适当提高,部队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
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新的步伐。同时,紧紧围绕中央军委
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打赢
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
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
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坚持依法从严治军,全面加强质量建设,部队的整体
素质和战斗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两个服务、四个保证” (服务于国家的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政治
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以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军人为目标的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军队内部团
结和军政、军民团结,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的指导思想,认真
履行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政治保证的使命,紧密
结合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深入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教育,深入开展军队
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
装头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坚持把党的建设特别是
各级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部队建设的全局性任务, 先后在党员干部中进行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和“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
教育,按照“学习、团结、廉洁、求实”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
决定”的要求,加强党委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规范党委工作秩序,各级党组织的
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为依据,注重在基本教育抓
质量、基本队伍抓素质、基本制度抓落实、基本设施抓配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
党支部和共青团、军人委员会的作用,活跃部队民主生活,推动部队基层建设持续稳
步发展, 涌现出以“老山坚守英雄连”某部6连、“勇攀创伤医学高峰的先进科”第
89医院外二科、“海上先锋舰”北海舰队“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和“战斗英雄”都
昌林、“共和国卫士”袁华荣、“无私奉献的优秀战士”段志军、“抗洪模范”邹平
友、“模范飞行大队长”孙文庆、“灭火战斗英雄”阎正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基
层单位和英模人物。
始终把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和部队建设的中心任务。坚
持党委议训、 依法治训、按纲施训、科技兴训,推动军事训练水平不断提高。1986-
1992年,以中央军委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为中心,以改
革为动力,以干部训练为重点,着力抓普及、打基础、求质量,部队遂行现代战争条
件下的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1993年起,以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围
绕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中心课题,全面贯彻新一代军事
训练大纲,突出使命课题训练、联合作战训练、首长机关训练,广泛开展科技练兵,
狠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 部队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有新的提高。200
4-2005年,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以做好现实军事斗
争准备为牵引,以首长机关和单位整体训练为重点,着重抓好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合
同战术训练和战略战役训练;着眼提高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突出联合战役
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训练,强化诸军兵种部队联合实兵演练和各种支援力量综合保障训
练;运用现代化训练方法和手段,发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部队训练质量
和实战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加强管理,推进改革,现代化后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着眼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战区进行联勤制度改革,经过实践,联勤保障逐步规范,保障效益明显提高,后勤保
障向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在非
作战部队的军以上机关和驻大中城市的军队院校、医院等单位,在饮食保障、商业服
务、营房保障和职工管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采购制度改革,实行以
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为主,建立了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分段管理运行机制。稳妥推
进军官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实行军队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公寓住房与自有住房相
结合、实物供应与货币分配相结合的保障办法。顺利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军人医
疗得到重点保障。坚持长期“过紧日子”,广泛开展节约活动,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
需要的地方,保证了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后勤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后勤保障手段
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逐步改善武器装备,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
建设发展规划,陆军部队在基本实现制式化、系列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役主战装备
的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和信息化对抗部队得到优先
装备,炮兵、防空兵陆续列装新型火炮、野战防空导弹、侦查预警雷达、火控系统、
情报指挥系统等装备,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装备均相应得到优化。海军部队把信
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强化海上信息系统,配备新一代装备,
在导弹化、立体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步。空军部队以建设攻防兼备的信息
化空中作战力量为目标,减少作战飞机总量,重点配备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
加强指挥控制系统的装备和建设,通过不断更新改造,初步形成种类比较齐全、结构
比较合理的武器装备体系。在改善武器装备的同时,各部队按照《武器装备管理条例》
要求,不断加强武器装备的规范化管理,开展装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考评
活动,大力培养装备管理和技术保障人才,完善管理配套设施,成建制、成系统形成
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986-2005年,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山东省各级党委、
政府继承和发扬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
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武装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坚持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有效加强
了对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预备
役部队,在坚持军队系统垂直领导和隶属关系的同时,自觉接受同级地方党委、政府
的领导,积极当好参谋,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军地齐
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有效地保证了全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健康发展。
预备役部队建设逐步发展壮大。 山东地区1983年9月开始组建预备役部队,全省
预备役部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济南军区的决策和部署,坚持以战斗力为
标准,以提高部队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为重点,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
中发展,从初建创业、巩固提高、调整改革到走向质量建设,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
程。各部队遵循中央军委确立的“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战
时快速动员需要”的指导思想、“保持稳定、控制规模、打好基础、提高素质”的工
作方针和“组织落实、政治合格、训练有素、装备良好、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动员
快速”的建设标准,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编组布局,突出教育训练,狠抓基础建设,
落实保障措施,改善武器装备,使预备役部队的基础更加巩固,结构趋向合理,动员
机制健全,质量不断提高,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后勤装备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全省
预备役部队由开始的单一步兵发展为集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工兵、后勤保障兵种
和海军于一体,多军兵种合成的、有战斗力的新型武装力量。
民兵组织的能力日益提高。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军区系统,坚持“服从国
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按照“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要求,本着减少数
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原则,不断深化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优化组织
结构,大力加强教育训练,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逐步改善武器装备,充分发挥民兵在
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全省民兵队伍由原来的以步兵为
主发展为以专业技术分队、对口专业分队为主体,以防空分队、军兵种分队、应急分
队为重点的组织建设新格局,成为一支政治可靠、组织健全、训练有素、装备良好、
保障有力的强大武装力量。
学生军训工作成效显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有关
规定,山东省自1985年起,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省高等院校、高级中学或相当于高
级中学的学校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2001年起,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训
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全省普遍展开,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至2005年,
全省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全部开展学生军训。1986-2005年,全省先后组织370余万人
参加学生军训,为人民解放军培养储备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积极
贡献。
国防动员工作不断加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部署,山东省各级
党委、政府和省军区系统对国防动员结构和体制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民兵与预备役
相结合的后备力量制度,为国防动员适应国防现代化奠定可靠基础。1997年,省国防
动员委员会成立,国防动员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县级以上国防动员委员会相继建
立,动员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类专业应急保障队伍充实健全。全省国防教育工作,
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
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领导,
逐步健全教育法规,形成宣传、民政、教育、人武、驻军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格局,
逐步走上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发展轨道。严格进行兵役登记、退伍士兵
和转业军官预备役登记,坚持严格依法征兵,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建设,修订
完善兵员动员方案,狠抓应急兵员动员任务落实,形成组织健全、预案完备、反应快
速、可靠管用的武装力量动员机制。全省各地普遍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纳入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之中,使之逐步与国家军事战略相适应,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军民
兼容程度和平战转换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防空工作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
战结合”的方针,人防机构逐步健全,组织指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工程建设步入正轨,宣传教育广泛深入,通信警报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和重要经济目
标的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战备工作坚持平战结合原则,不断加强国防交通网络
和设施建设,开展动员潜力调查,拟制交通保障计划、方案,组建、培训交通保障队
伍,筹措、储备交通保障物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圆满完成了各项应急交通保障任
务,全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动员能力逐步增强,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奠定
了可靠基础。

山东是海洋大省,建设与保卫海防,确保海防安全稳定,是山东军民的重要使命。
1991年,省海防委员会、济南军区海防委员会成立,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驻鲁部
队,进一步加强了对海防工作的领导,建立海防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海防
机构、海防各部队、地方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健全海防政策法规,强化海防管理
体系,形成了机构健全、队伍稳定、方案落实、制度完善、依法管海的良好局面,有
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确保了海防稳定和安全。
积极推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海防各部队高度重视沿海地区
和海洋经济发展,适时作出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决策,并将其列为推进山东经济
发展的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不断加强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军地兼容军用设
施开发利用;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显著改善,为海防巩固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国家、
军队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防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整修海
防执勤道路,扩建执勤码头,维护国防工事,建立监控系统。2004年起,大规模海防
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展开,本着解决急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平战结合、
军地共用的原则,着重加强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
制度标准以及信息化配套保障建设,使海防设施的软硬件显著改善。
不断健全海防安全军警民联防体系。为确保海防安全,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
区和各部队认真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和有关加强海防建设的方针政策,针对
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按照纵向层次化、横向合成化、领导一
体化的要求,把主力部队、海防部队、武警、公安、边防、民兵预备役以及港监等防
卫和管理部门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以战备为主,包括海防管理、抢险救灾、维护社
会治安和军民共建在内的联防领导体制。从省、市到沿海一线的县和乡镇,均建立相
应的联防领导机构。军警民联防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提高了海防防卫和管理控制能力,
在维护海洋权益,打击走私、贩毒、偷渡、抢劫等违法犯罪以及抢险救灾斗争中发挥
了海防力量的整体威力和效能。
不断加强海防战备建设和军事训练工作。驻鲁海军、空军和海防各部队重视加强
海防侦察警戒力量建设,建立起数量适当、装备良好、手段多样、训练有素、反应灵
敏的海防部队侦查力量。重视对敌机、敌舰的识别、跟踪拍摄和海上通信联络等训练,
获取和报知情报的能力大为提高。重视应急机动力量建设,组织训练了一批能够应付
各种突发事件的“拳头”力量。重视搞好战备基本建设,不断修订各种战备方案,完
善组织指挥系统,搞好国防工程维护管理,保持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重
视实战条件下综合性防卫演练,针对未来担负的作战任务,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有重点地组织濒海地区抗登陆作战,保卫岛礁、海域、海洋资源和护航、护渔战役战
斗演练,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海防防卫能力不断增强。

山东是革命老区,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全省军民继承发扬双拥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谱
写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篇章。1986-2005年,全省先后形成四次双拥热潮。
1986年,以支援驻鲁部队赴老山前线作战为契机,掀起“战士在我心中”“祖国在我
心中”的双拥热潮。1989年,全省学习推广长岛军民共筑海上长城的经验,掀起“爱
国拥军、固我长城,富民兴鲁、强我柱石”的双拥热潮。1991年,以贯彻落实全国双
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 掀起广泛深入持久创建双拥模范城 (县) 活动的热潮。2
004年, 省委提出全面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全省军民以“发展生产力、
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为目标,大力组织实施成建制、上规模双拥工程,双拥工
作进入新阶段。
双拥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山东省各级党政军领导把双拥工作摆在事关
全局的位置,从省委、省政府到济南军区、省军区党委,从市、县(市、区)领导到部
队军、师、团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双拥共建的重大活动,主动解决
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局面。
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形势,及时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主动献计献策,确保工作成效。各级双拥
办事机构落实编制配备、经费保障,充分发挥参谋、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各级宣
传、教育、文化部门不断加大双拥工作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军民参加双拥工作的
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在推进双拥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
过程中,军地双方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坚持双拥共建,双向奉献,使双拥工作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和社
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军地协调发展。
重视用政策法规引导拥军优属工作的开展。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
众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动真情、办实事,大力支持部队建设。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出台《山东省优待烈属军属和伤残军
人规定》《山东省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山东省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规定》
等法规,下发《关于支持驻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通知》《关于支持驻鲁部队
搞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支持配合部队开展争创先进连队和争当优秀
士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一系列支持部队建设的优惠政策。在部队实施精简整
编、大批军队干部需要转业和退休安置的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克服困难,积极拓
宽安置渠道,实行优先安置,并妥善解决随迁家属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问
题,及时消除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为做好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重
视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使一大批退伍军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成为各行各业的骨
干。大力支持部队战备训练,积极筹措资金,帮助部队解决军事设施、战备训练遇到
的实际困难。在部队实施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
赴予以保障。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始终优先、优质保证部队粮油供应,先后投
入数十亿元资金,帮助部队建设“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为部队基层配备电脑、
电视、图书,改善部队交通、起居、饮食、供水、供电和文化娱乐条件。更加重视做
好军烈属和伤残军人优抚工作,普遍建立“四个一”优抚安置保障服务网络,多次提
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烈士家属抚恤金标准,在招工、入学、征兵、乘车、扶持生产
等方面给予优惠,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三难”问题,积极
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和国防建设的发展。
积极参加地方“三个文明” 建设。1986-2005年,驻鲁各部队在地方党委、政府
的统一领导下,与驻地基层单位结对挂钩,持续深入地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活动,军民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军地双方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发展了平等、
团结、友爱、互助的新时期军民关系。各部队发扬人民军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
斗”的作风,自觉服从、服务于驻地经济建设大局,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
极参加和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特别在引黄济青、南四湖开发、黄河三角洲开发、
小清河治理和济青高速公路、济南遥墙机场、海上山东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投入
大量人力、车辆和机械,为工程的胜利竣工作出突出贡献。在历年各地的抢险救灾斗
争中,各部队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视人民安危高于一切,召之即来,
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各部
队特别是人武系统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深入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
区,实行对口扶贫,与当地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并肩战斗,通过改土治水、调整结构、
加强科技投入、开拓致富门路,使一大批处于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为山东率先
实现脱贫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6-2005年, 是全省军民团结一致、并肩奋斗,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的20年,是广大官兵高举旗帜、改革创新,军队“三化”建设取得大跨度发展的20年,
是坚持党管武装制度,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兴共振、协调发展的20年。回顾历史,
令人自豪;展望前程,任重道远。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山东军民将更加
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奋
斗,再创辉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