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装备人才培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0&rec=138&run=13

1986-2005年,驻鲁部队本着着眼长远、立足现实,着眼需要、以军为主,着眼
发展、注重质量的原则,及时制定装备人才培养规划,认真抓好规划落实。

一、培养规划
1986-1993年,各部队把装备人才培养列入后勤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统一计划、
统一调整、统一使用。
1994年1月,济南军区司令部技术部成立,制定了装备技术工作3年规划,重点加
强了装备技术干部的培养。
1995年6月,济南军区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科技人才建设目标--利用5年时间,选
拔约300名学历层次高、德才优秀的年轻科技尖子人才,并提出了配套措施。
1996年后,济南军区围绕加强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下发8个政策性、制
度性文件,各大单位根据有关政策和文件拟制具体的目标、计划和措施。
1998年9月,济南军区党委印发《关于作战部队工程技术骨干选拔与管理的若干
规定》,要求到2000年,在作战部队中建立工程技术骨干队伍,力争作战部队团以上
单位的主干专业和关键岗位有1-2名技术尖子或专业权威。
1999年,各部队积极探索在高科技知识学习和科技练兵中开创装备人才培养的新
路子,普遍在建设“四支队伍”(指技合一的复合型指挥、管理人才队伍,专家型工
程技术人才队伍,一专多能型技术骨干队伍,新型“四会”教练员队伍)上下功夫。
12月,济南军区制定《关于加强全区部队科技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技术人才
跨世纪发展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2000年2月,济南军区装备工作会议通过《济南军区2000-2005年装备建设规划》,
按两步实施,分6个方面对装备人才建设等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军区政治部共同建立
工程技术干部培训档案,制定了《装备系统专业技术干部任期考评细则》。
2001年,济南军区装备部研究制定了装备人才培养五年规划,提出培养一批高级
工程师、工程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能手,达到军区有博士、军(师)有硕士、旅(团)有
学士,全区装备干部80%以上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目标。7月,军区党委印发《关于实
施人才培养系列工程的意见》,建立装备机关与干部部门共同考核评审装备干部技术
职称制度,对作战部队工程技术骨干实行专项管理。师以上单位均拟制各种类型人才
培养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其中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比2000年增加80%。
2002年,各大单位分别制定《2002-2004年装备人才队伍培养计划》,进一步明
确各级在人才培养上的职责与任务。
2003年,济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作战部
队装备技术保障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驻鲁部队各级党委和装备机关据此把加强装
备技术保障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举措,进一步搞好
统筹规划,扎实做好吸纳、培养、凝聚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004年,驻鲁部队人才培养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向培育专家方向发展。第一季度,
军区装备部经充分研究论证,按照火炮、雷达、弹药、导弹、装甲5个系统,在全军
率先组织成立军区级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军区军械装甲装备保障的技术服务、技术
咨询和科研攻关组织,委员会充分发挥“龙头”“种子”作用,为实施强强联合战略、
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济南军区四大部联合印发《2004年人才建
设工作计划》,把加大特招地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入伍力度、加大培训装备技术保障
干部力度作为年度人才建设的重点之一,选拔一批装备技术保障干部进入地方知名高
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驻鲁师旅以上单位普遍对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落实
的具体措施重新进行修订完善,较好实现了本级规划与上级指标要求的对接、与打赢
需求的同步。
2005年3月,济南军区四大部联合印发《2005年人才建设工作规划》,围绕抓好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士官队伍的培养等6个方面,部署军区部队年度人才建设的50项
具体工作。驻鲁各部队把落实《规划》与本单位年度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把《规划》
中确定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7月,军区政治部、装备部联合下发《关于作战部队
装备技术保障干部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作战部队装备技术保障干部的培训、
骨干的选拔管理提出要求,对军级单位聘请装备技术顾问的岗位条件、专业、数量、
程序及管理办法予以明确。11月,济南军区印发《关于加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队
伍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各部队按《规定》要求,加大选派部分年轻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干部到全国、全军知名院校、研究所、装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的力度。至200 5
年年底,培养建立起一支近百人的专家队伍、数百人的作战部队工程技术骨干队伍,
为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方法
(一)部队培训
各单位把在职学习培训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足部队实际,狠抓在职训练,
搞好办班培训,发挥岗位“大课堂”作用,不断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自1994年开始,济南军区司令部技术部连续3年组织旅以上技术部长进行新装备
集训,大部分技术部长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1994年7月27日至8月11日,在威海市进
行全区装备技术部长集训,其经验做法被军委转发全军。1995年9月,旅以上部队装
备技术部长,省军区、集团军有关处长参加了军区组织的装备综合技术保障集训,总
后勤部向全军转发集训情况。
各部队把新装备作为人才培养的“活教材”,坚持把熟悉掌握新装备的过程作为
最现实的科技练兵和最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1995年10月,北海舰队在青岛近海组织
海军新装备集训。其间,进行了高科技理论、新装备知识学习,观摩并通过海上实兵
演习检验集训成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观看了海上实
兵演习,视察并检阅海军部队。
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济南军区接连举办4期装备技术勤务集训班,完成对全
区部队装备技术部门领导和科以上机关领导轮训一遍的目标。

图5-15 1999年,济南军区机关举办新装备知识集训

1999年,济南军区装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3次军区首长机关高科技知识讲座和
部队军械装甲处、科长集训。2000年4月,装备工作一线的20余名高级工程师和近40
名军械装甲专业工程技术骨干参加了军区组织的装备新技术集训班,系统学习了装备
保障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九五”时期,军区装备部先后4次组织
装备部(处)长集训,各级装备部门共举办各类装备集训(培训)班96期,参训人员3260
人次,装备机关干部专业对口率由80%提高到86%,岗位称职率由70%提高到85%。
“十五”时期,各级装备机关重点抓新装备知识的学习训练。5年间,先后举办
新装备保障人才培训班80余期,培训人员2600人次,各级举办机关干部培训班近20期,
并通过网上集训、网上练兵、网上比武、网上考核等活动,提高了装备机关干部素质。
(二)基地化、野战化训练
随着部队武器装备更新速度的加快,装备保障专业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原有的训练机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已远不适应新形势、新体制下对装备保障人才
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71146部队率先进行装备“两化”(基地化、野战化)训练
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训练院校化、管理正规化。通过开展“两化”训练,该部队
装备人员参训率由49%提高到85%,岗位称职率由53%提高到91%,技术骨干的拥有率由
12%提高到26%,训练课目优良率达到70%以上。2000年8月24-26日,济南军区在该部
队召开装备“两化”训练现场观摩会,总结推广经验。自2001年开始,试点经验在驻
鲁部队全面推开。

图5-16 2000年8月,济南军区在71146部队召开装备基地化、野战化训练现场观摩会

2002年,驻鲁部队全面推广普及装备“两化”训练成果,各部队建成比较完备的
装备“两化”训练体系。军级单位基本完成装备训练基地“一个中心、七个队”(军
官训练中心;装备指挥、地炮光学、高炮雷达、装甲、工程、防化、车辆装备专业训
练队)的建设。大多数团以上部队根据驻地条件,选定野战化训练场,落实了装备野
战化训练。2004年5月,由济南军区装备部指导编写的《部队装备训练实施细则》以
及按新大纲要求新增472个训练课目的教材编纂完成,5大专业123项装备训练多媒体
课件和部队装备训练管理系统推广应用。驻鲁部队装备训练基本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系统化轨道。
(三)岗位练兵、比武竞赛
济南军区后勤部把提高军械人员素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作为提高军械
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1990年,驻鲁部队军械人
员全部投入岗位训练,各级先后组织721场比武。10月19日上午,济南军区军械系统
岗位练兵比武汇报表演在济南举行。总参谋长迟浩田和总后勤部副部长刘明璞,军区
司令员张万年、政委宋清渭,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以及军区和总部机关
的人员观看比武。迟浩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次军械系统岗位练兵活动:“不仅深
化了军械队伍的专业训练,促进了军械工作的发展,而且对进一步搞好全军军事训练
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推动。特别是为有效地制止装备滑坡,闯出了一个新路子。”
通过比武,广大军械人员爱军习武、精兵强艺的观念得到强化,业务技术水平和岗位
任职能力普遍提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尖子人才,许多走上技术领导岗位。
1994-1996年,各部队按照新体制的要求,以岗位称职为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开展
岗位练兵。1997-1998年,各部队依据新的训练大纲,把岗位练兵重点放在学习掌握
新装备、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上。各部队把学习新装备知识、提高驾驭新装备能
力作为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的重点,军区直属队叫响了“学习在工作中,成才在岗位
上”的口号,55051部队坚持开展军政干部“互学双能”(军事干部学政治、政治干部
学军事;军事干部能做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干部能做军事工作)活动,初步走开了通
过岗位互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子。
1999年初,济南军区装备部印发《装备系统科技练兵的意见》和科技练兵3年规
划。自此,以科技练兵为特征的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活动更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至
“十五”时期末,驻鲁部队装备系统岗位科技练兵参训率达90%;装备人员岗位称职
率达88%,其中装备技术兵达92%以上。
(四)院校培训与协作培训
在装备人才队伍建设上,驻鲁部队重视借用院校的力量,一方面把优秀干部送到
军事院校培训,保质保量完成总部赋予的干部送学培训计划;一方面积极选派干部到
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进修深造,同时主动与院校建立协作培训关系,组织干部积极参
加军队和地方院校高科技知识方面的函授、电大、夜大等教育,加速装备技术干部的
学历升级。
1986年,驻鲁部队商请军械工程学院在军区军械技工训练大队开办了全军首届军
械干部大专函授班,经统考录取的70名中专文化的军械干部,通过3年学习达到了大
专水平。
2000年,71146部队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办第一期部队干部在职研究生班。借助山
东大学的师资力量,着力培养高学历新型军事人才,为此建起军地教学区,搭起共建
共育舞台。2005年,该部队装备部充分借助驻地工厂人才、技术、资源集中的优势,
为部队进行修理工培训。“十五”时期,各部队普遍启动工程技术干部学历升级工程,
与军械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等合作,选送近百名作战部队主战装备、主干专业
的工程技术干部进校脱产攻读研究生,组织上百名军械装甲专业干部参加硕士学位在
职学习。驻鲁部队装备技术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明显增加。
(五)个人自学
各部队提倡和鼓励装备干部利用星期六上午和每周1-2个晚上的时间进
行业务学习,采取个人提出和党委(支部)规定相结合的办法制订自学计划,有些部队
还安排辅导讲座,加强对自学的检查指导。装备系统广大干部战士以自我提高的紧迫
感,自我加压,挤时间学高科技、钻高科技、用高科技,形成学习钻研高科技的浓厚
氛围,扩大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促进了“一专多能”“一兵多能”“军政合
一、指技合一”的指挥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保障人才、熟练掌握新装备的骨干人才队
伍的形成与发展。
1997年,济南军区专门下发通报,对高科技知识学习先进个人进行表彰。1998年,
军区拨专款加印《军事高科技知识教材》(初级本、中高级本)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知识》,保证部队干部人手一套。军区1999年表彰的在科技改革创新中取得显著成绩
的先进个人,2000年表彰的科技练兵先进个人,2003年表彰的“两成两力”建设先进
个人中,自学成才者占很大比重,对干部战士立足本职岗位自学成才发挥了重要的引
导和鼓舞作用。

三、拓宽人才来源渠道
(一)接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
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科技强军的实际步骤,驻鲁部队自1990年始,接
收地方高等学校毕业生,积极引进关键技术岗位的紧缺人才,补充部队装备技术干部
队伍。济南军区成立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接收中心,各大单位也分别成立接收工作领
导小组和办公室。省计委、省教委、省人事厅和驻济各重点高校,对驻鲁部队接收地
方大学生工作给予有力支持。2001年12月,济南军区和山东省联合召开落实高层次人
才强军计划工作会议,军区和省政府联合成立山东省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
工作领导小组,充分挖掘和借助普通高等教育的智力优势,加快高层次人才建设步伐。
2000年后,进一步加大从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引进人才的力度,对部队急需、有
长远使用价值、有发展后劲的“苗子”,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到为国防建设服
务的岗位上来。“十五”时期,投资300余万元,与全国40多所院校建立联系,接收
地方大学毕业生入伍。各部队接收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绝大部分成为本单位或本专业
的骨干力量,为部队装备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招收专业技术士官
为拓宽装备人才培养渠道,解决现行技术兵(士官)培训周期长、跟不上部队装备
发展需求的情况,自2001年冬季起,驻鲁部队在全军率先从地方技校直接招收培训装
备士官,探索建立了招收、培训、考核的规范运作机制,走开了依托国民教育为部队
快速催生装备士官的路子。2001年冬季,济南军区装备部从聊城市技工学院毕业生中
招收40名技术学兵,作为装备

图5-17 2002年,济南军区首届直接招收士官军械专业培训毕业典礼现场

预选士官,直接进入军区军械训练大队地炮维修专业学习。与军区训练机构培训技术
学兵相比,从地方招收“准士官”,可缩短培训时间4个月,每名学兵平均节约培训
经费3000余元。2002年后,从地方院校直接招收专业技术士官的范围和数额逐年扩大。
2005年12月,军区制定《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暂行办法》,
使这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军地共同考核鉴定职业技术等级
1995年12月,济南军区司令部技术部商同省劳动厅,对驻山东部队的军械修理工
进行技术等级升级考核,参考378人,其中258人晋升技术等级。
2002年,济南军区装备部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区范围内首
次对作为军队特有专业的军械装甲专业士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军
械、装甲专业技术士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军区装备部共同组
织实施。对经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相关部门核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军区装备部组织考核试点,完成了军械装甲装备77个工
种专业题库编写和组卷系统的研制开发,探索了考核办法和程序。2002年11月,驻鲁
部队首批上百名军械装甲专业技术士官通过军地共同考核鉴定,获得《中华人民共和
国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制度为专业士官晋升考核提供了评价依据,走开了军队特有
专业士官技能鉴定与国家“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控制制度相接轨的路子,激发了特
有专业士官习武精技的积极性。2003年,军区装备部印发《军械装甲士官技术等级考
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的方法程序,使军地共同考
核鉴定装备修理工职业技术等级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