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装备设施建设与社会化技术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0&rec=130&run=13

图5-7 1999年9月,济南军区装备部直属储供机构普遍实现管理自动化

驻鲁部队装备设施建设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挖潜筹集资金,逐
年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装备维修技术设施,改善装备管理维修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实施,自1997年开始,驻鲁部队通
用车辆装备技术保障部门在实行车辆器材定点筹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陆续开展车
辆维修社会化定点保障工作,进一步拓展了通用车辆社会化保障的渠道。

一、装备设施建设
1986-1995年,各部
队针对库房破旧、数量不足,维修设备老化、不配套等问题,采取本级筹一点、业务
费挤一点、勤俭节约省一点、营房建设上争取一点的方法,整建并举,统筹规划,分
期分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保障条件逐年改善。
1996年,省军区为海防部队投资170余万元,完成库、所基础设施改造任务。全
省各级投资1400万元,对军分区修械所进行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各修械所各种车间、
库房、办公室设置齐全。库、所布局合理,“三区”(工作、办公、生活区)分明,设
施、设备齐全配套。各仓库、修械所均达到“四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和
“三配齐”(办公、电话、安全设施配套齐全)。
各大单位普遍重视在抓技术保障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为装备技术正规化管理与维
修奠定良好基础。至1997年5月,在各级共同努力下,部队大型武器入库问题得到解
决。至“九五”时期末,驻鲁部队装备库房、工房建设基本达到“系统、配套、规范、
实用”的要求。

图5-8 2003年,济南军区装备部以079型登陆舰为母舰研究改装的海岛装备修理工程船成为全军陆军第一艘海岛装备修理工程船

“十五”时期,装备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至2003年,各部队以“两成两力”建
设达标为契机,维修保障装备实现更新换代,维修机具设备初步达到系列化、野战化,
随装工具附件全部配齐,装备管理和保障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3年,军区装备部以
079型登陆舰为母舰,研究改装成集装备检测修理、器材供应、加工制配、作业管理
于一体的海岛装备修理工程船,填补了全军陆军通用装备海上机动保障手段的空白。
2005年,按照不同类型部队的任务要求,规范车船装备管理、维修和使用场所,配
套完善了集团军、部分海防部队的车船装备业务设施。

二、社会化技术保障
1998年,驻鲁三军车辆装备技术部门会同山东省有关部门,在对上百个企业考察
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23家国防观念强、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先进的企业,担负
部队通用车辆技术保障任务。军地双方制定战备保障方案,地方定点单位组建应急保
障分队,一旦遇有突发事件或应急保障任务,定点单位即可迅速对部队通用车辆实施
技术保障。1999年,继续深化车辆定点维修和器材筹供改革。2000年,成立由军区装
备部副部长任组长,由陆、海、空三军和地方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济南战区通用车辆
社会化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以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名义下发通知,制订了《实施军民
通用车辆社会化保障工作暂行办法》和《动用社会力量实施军民通用车辆应急保障方
案》,加强了通用车辆装备社会化保障方式和特点规律的研究探索。自此,驻鲁部队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三军一体的通用车辆社会化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图5-9 2001年2月,济南军区召开济南战区军民通用车辆社会化保障工作会议

2001年2月,各部队贯彻济南战区军民通用车辆社会化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大力
推行军民通用车辆社会化保障“三控两化”新模式,即通过行政调控、市场调控和责
任调控的手段,达到军地保障一体化、整体动作规范化,形成覆盖全省的社会化保障
网络。在其后3年中,车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深入。2002年11月26日,军区装备部在
济南召开民兵预备役装备保障力量建设成果交流会,分析研究后备装备保障力量实施
科技参战、科技支前和科技保障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促进了民兵预备役装备保障
力量建设的发展。至2005年,各大单位成立社会化保障质量管理办公室,严把大中修
车辆的送修、检验和出厂交接关,进一步完善动用社会力量实施军民通用车辆维修应
急保障方案,调整了定点企业网点布局,提高了保障效益。在“和平使命-2005”中
俄联合军事演习中,潍坊和青岛的定点单位圆满完成对演习部队车辆维修和器材供应
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