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车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rec=77&run=13

一、运营车站
1986年,国家铁路共有车站181个,其中特等站1个,一等站4个,二等站9个,三
等站29个,四等站132个,五等站6个。
1996年,济南局对生产布局进行调整,撤销方家庄等4个中间站,将30个车站改
为无人乘降所。同年9月京九线开通,19个车站投入运营。
1999年12月,蓝烟线复线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上疃等4个车站改为无配线线路所。
2001年,菏日复线竣工,对菏日线部分车站、线路所进行撤并,共改造车站30个,
车站改线路所18个,取消车站3个,增加车站1个,线路所改车站1个。
2002年11月,蓝烟线自动闭塞全线开通,取消湍湾站和上疃等5个线路所。12月,
济南-泰山间三线自动闭塞开通,取消范家庄等3个线路所。菏日线自动闭塞全线开通,
取消辛集镇等16个车站、线路所,朱堡由线路所改为车站。
2003年12月,胶新线开通,共有17个车站投入运营。
2005年,胶济线电气化改造中关闭16个车站。
截至2005年底,国家铁路共有车站232个,其中特等站3个(济南、济南西、青岛),
一等站9个(日照、兖州、淄博、东风、潍坊、青岛西、黄岛、烟台、德州),二等站
31个,三等站45个,四等站140个,五等站1个,线路所3个。地方铁路益羊、坪岚、
桃威、青临线共有车站24个。合资铁路邯济线共有车站13个。

二、车站作业
接发列车。1986-2000年,济南局持续开展中间站作业标准化活动,评选标准化
班组、标准化个人。1996年4月,全路车务系统京沪示范线现场会在张夏车站召开,
推广张夏站接发列车标准化做法。1997年以后,加强车机联控和主要干线车站股道电
码化,在非电气集中车站增设进路道岔运行监督器,确保接发列车安全。2001-2005
年,通过开展等级车站的检查评比活动,把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化、用语标准化、双人
确认制落到实处。

图4-4 2004年,青岛西站安装使用新型雷达测速缓行器,取代旧式铁鞋制动。

调车作业。1986年前,车站驼峰调车一直采用手闸和铁鞋制动进行调车作业。
1986年,济南局首先在济南西站下行场峰下30股道安装使用点连式减速顶。2003-
2005年,在各编组站、区段站峰下线路上安装减速顶、减速器,在济南西、青岛西、
兖州、德州等编组站、区段站进行驼峰自动化改造,实现驼峰车辆溜放作业自动、半
自动化。1986-1995年济南局开展标准化调车组活动;1997-1999年在编组站、区段站
开展“标准化调车场”活动;2001-2005年开展“等级调车组”活动,有效提高了调
车作业水平。

三、列车乘务
1986年以前,运转车长主要在发站按规定验收列车、接收票据,属各分局列车段
运转车间管辖。1986年3月,济南局在济南西-徐州间的直通货物列车上试行取消运转
车长、保留守车的尝试,由列车段派驻站车长负责验收列车、接收票据并将票据按要
求捆绑加封,交车站助理值班员再转交本务司机,在区间由司机负责。从执行情况看,
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三无列车”(无列车编组顺序表、无货票、无守车),影响编组
站的工作和管内列车运行秩序。1988年和1990年,为加强运转车长乘务工作,济南局
和铁道部先后下发运转车长乘务工作标准,对保证行车安全起到积极作用。1992年,
根据铁道部要求,济南局决定在德州口开行无守车货物列车,取消运转车长。随后,
胶济线、兖日线等其它线路也逐步推广。旅客列车运转车长值乘工作一直延续。2
004年4月,铁道部规定京沪线所有“Z”字头旅客特别快车取消运转车长。

四、列车预确报
1986-1993年,列车预确报方式为电务确报(电传机方式),由车站车号人员编写
列车编组顺序表,交由电务确报人员发向规定确报站,对方电务确报人员再交车站车
号人员或调度所调度员使用。济南局有15个确报站。
1994年,随着货运计划改革的深化,青岛分局在全路率先实现计算机列车预确报
方式(与电务确报方式并行)。1995年后,全局陆续开通计算机确报联网站,至1996年
底,各分局实现计算机确报联网。1997年7月在京九线开通,增设聊城北、菏泽南、
临清、曹县4个确报站。
1997年底,全局计算机确报点全部实现联网,并与铁道部和上海、北京、郑州局
实现联网,取代了电务确报系统。1998年12月,济南局计算机列车预确报系统正式投
产运行,扩大了原有确报点的信息范围,为全面、细致地掌握列车的编成、途中摘挂
及到达组成情况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2003年4月,全路使用局间分界站ATIS统计复示系统上报电子确报,提高了计算
机确报的传输质量。12月,在胶新线开通,增加8个确报站。至2005年底,全局共有
计算机确报站10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