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车辆运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rec=47&run=13

一、客车运用

(一)客车维修保养
旅客列车运用维修保养,由有客车技术作业的车站(库检)、列车检修所和车辆包
乘组共同完成。1986年,济南局客车运用维修设施简陋,日常维修能力不足。随着客
车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用列车增多,车速加快,铁路客车的日常维修保养标准也逐
步提高。1990年后,加大运用客车检修能力的投入,改建维修基地,增加工艺装备设
施。1997年,实行客车检修质量新标准,对快速客车建立了以走行公里为主要依据的
检修体制,对电茶炉、电子防滑器、空调控制柜、应急电源等部位落实专项修理办法。
2000年开始,优化修制、修程,选定管内短途旅客列车和救援列车以走行公里数确定
修程周期。
客车整备场检修作业。主要负责本属客车的定期维修和防寒、防暑整修,厂、段
修客车的接送车和客车技术状态、备品的交接,负责空调、车电装置、柴油机组的日
常维修和对蓄电池的补充电以及集便客车的排污、空调发电车的加油等工作。1986年,
济南局相继在济南、青岛、淄博设客车技术整备所,2005年1月,开通烟台客技站。
2005年底,省内国家铁路设库列检和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客车技术整备场。
客运站列车检修作业。1986-1996年,济南局负责对通过列车进行技术检查;负
责列车机车与第一辆车的车钩摘解及制动软管摘接,始发列车的车钩连结状态检查和
进行制动机简略试验;对不入库检修的站折返列车按库列检检修范围检修并进行制动
机全部试验。1997年,由于快速旅客列车投入使用,为保证客车运行安全,铁道部规
定了快速列车检查、维修、保养及配件储备等标准,增加了对始发、到达和通过的快
速旅客列车采用双管供风、电空制动和机车供电的列检作业范围的规定。2001年,为
改善特快旅客列车制动性能,铁道部制定《客车电空制动单车试验方法》和《客车电
空制动列车试验方法》,济南局相应制定了具体的作业过程。2005年,山东省境内国
家铁路客车列检所有济南、济南东、聊城、青岛、烟台、莱芜客车列检所。
列车包乘组。1986-1995年,旅客列车包乘组由4级以上检车员、车电员组成,并
设车辆乘务长负责包乘组的工作。随着客车车种、车型的不断变化,包乘组人员的结
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新型空调发电车投入使用后,又增设发电车乘务员。各客车车
辆段编制了“列车作业图表”,制定了乘务员作业标准。1996年,按照铁道部要求,
本着一职多能的原则,对全列空调客车单班作业的,发电车和客车各配4人,实际运
用中略有增减。凡是旅客列车和加装了轴温报警装置的,乘务员必须执行“列车轴温
巡检制度”,监测轴温报警。客车包乘组还负责在专包、专运、春运、暑运、临客和
旅游列车上执行作业过程维修保养车辆,保证旅客列车安全运行。2004年3月,济南
局对车辆包乘组乘务员的配备标准进行修订,2005年继续执行。

(二)客车整修鉴定
为恢复春运、暑运后的旅客列车技术状态,提高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每年组织春
运、暑运后的春秋两季客车大整修,并进行春秋两季客车质量鉴定。1986-2005年,
济南局按照“运用客车质量鉴定办法”,每年对客车进行全面质量鉴定,将鉴定等级
划分为A、B、C、D四级。随着客车整修水平的提高,A、B级占大部分,对鉴定发现的
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自1988年开始,铁道部每年组织各铁路局进行春秋两季运用客车
的质量鉴定。鉴定范围为各局进京、进沪、进穗(简称“三进”)旅客列车。济南局组
织各客车段质量检查人员对上述列车进行重点检查鉴定,使客车质量不断提高。200
0年在铁道部秋季鉴定中,济南局进京、进沪、进穗客车14对,其中A级列车10对,占
64%,B级列车4对,占36%。2005年,铁道部对济南局“三进”列车进行质量鉴定,除
1列B级外,其余均达到A级标准。

(三)客车等级管理
1997年-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进行了五次大提速,济南局旅客列车相应提速,
按照新运行图开展客车大整修,并按速度等级要求进行客车编组。2004年,新图图定
客车86组车底,1262辆客车,其中允许速度140公里/时的1列12辆、120公里/时的62
列1015辆、100公里/时及以下的23列235辆。为适应客车提速要求,对部分客车加快
202型转向架补强进度。1999年开始,集中配属新型的时速160公里的25K型客车。
2001年,严格执行客车等级管理规定,按允许速度编组列车。跨局特快列车编挂160
公里/时的25K型客车,跨局直快和管内特直快列车编挂120公里/时的客车。202型转
向架客车不再进入提速干线,只在慢车和临客列车限速100公里/时运行。2005年,济
南-广州、杭州、北京,青岛-北京、广州等列车均使用了25K型快速客车。

三、货车运用
1985年,山东省内共设17个国家铁路列检所,其中主要列检所10个,区段列检所
2个,一般列检所5个。1986年,石线增设石臼所、驻港、临沂列检所 87年,增设兖
州北下行列检所。1992年,增设济南西上到、上发场列检所。1994年,增设蓝村上发
场列检所。1996年,增设黄岛列检所。1995年,为适应货物列车提速、重载和货车技
术装备进步的需要,结合运输组织变化和机车交路调整,济南局开行长交路直通货物
列车,取消兖州北、淄博、东风、菏泽南、临沂、莱芜东列检所的中间作业,延长列
检作业安全保证区段,取消一般列检所的设置,对列检的作业范围进行调整。2 003
年,山东省内国家铁路共设24个列检所,其中主要列检所13个,区段列检所11个。
2005年调整为23个列检所,其中主要列检所13个,区段列检所10个。
地方铁路益羊线1988年分别在青州、大家洼站设益羊列检工区和列检班组,负责
车辆技术检查、故障处理。1995年,益羊列检工区更名为益羊列检所。坪岚线1990年
运营初期,岚山临管处设岚山列检所,在铁牛庙站设车辆技术交接点,后因坪岚线运
量小,撤销岚山列检所,将铁牛庙车辆技术交接点改为列检班组,由铁牛庙车站统一
管理。桃威线1994年开通运营后,在威海、桃村东站设货车列检所,1995年,在桃村
站设车辆技术交接点。1996年,撤销威海列检所。1997年,桃威线开行旅客列车后,
在威海设客车列检所。青临线1997年开通运营后未设专职列检人员,车辆交接由国铁
青州市站列检与铁路商检、车号员共同完成。大莱龙线2004年10月运营后,在大家洼
交接站设列检组,负责进出大莱龙线的货车车辆技术检查、故障处理及与益羊线车辆
技术交接作业。

(一)运用车管理
1986年,济南局制定《货车列检所标准化考核评定办法》,各车辆段开展创优达
标评选活动,先后有11个列检所被命名为“济南局优秀标准化列检所”。2003年,黄
岛列检所被铁道部命名为“全路部优列检所”。1986年执行铁道部发布的《铁路货车
运用维修规程》的技术作业范围及质量标准,对到达、始发和无调中转列车进行检修,
经列检所检查维修的货物列车,须保证车辆各部位状态安全运行到下一个负责检查的
列检所。1986-1995年,在全路货车列检所开展万辆无漏检、安全优质无事故劳动竞
赛活动(简称万安赛)。2000年,铁道部下发《运用货车故障率考核办法》和《货车滚
动轴承故障统计分析办法》,列检发现的典型故障率明显增多,保证了行车安全。
2001年,使用铁路货车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MIS),实现车辆运用工作信息化管理。2
005年,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后,统一货车运用技术管理,修订了货车运用维修
管理工作细则。

(二)运用车整修
1998年,针对货物列车重载、长交路增加、到发密集不均衡的情况,开展货车整
修会战,使制动故障关门比例降低至1.18%,过定修期空车降低到1%。2001年,全面
落实按使用年限和质量要求报废的规定,开展定检质量诊断、对规和运用货车质量监
控,加强对货物列车空车脱轨事故的防范,重点解决燃轴、列车分离、制动抱闸等影
响列车安全的惯性故障。2004年,主要干线开行长交路直通货物列车,济南西、聊城
北列检所车辆保证距离延长,货物列车密集到发,客车实行7分钟跟踪运行。为此,
济南局要求各车辆段排查列车密集到发的时段,提前合理调整列检劳动组织,修订作
业质量标准,保证运行图顺利实施。

四、红外线轴温探测
1988-1992年,济南局采用第一代轴温探测设备。1993年开始建设红外线二代机
轴温探测系统。首先在管内京沪线投资建成第一条线路,采用航天部502所生产的HB
DS-Ⅱ型探测设备。1994年底,在胶济线建成红外线二代机系统,选用哈尔滨局科研
所生产的HTK-391型探测设备。1995-1996年,先后利用新线建设和复线改造工程相继
建成京九线及济南客列检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2000年-2003年7月,完成蓝烟、菏兖、
兖石和胶新线红外线二代机轴温探测系统。2003年,路网性干线和煤运干线的红外线
轴温探测系统全部建成,济南局设监控中心和济南、青岛分局监测中心,主要车站设
有探测站。同年,铁道部组织各局完成红外线全路联网建设,实现了探测站-分局监
测中心-铁路局监控中心-铁道部查询中心四级联网。同时,为适应胶济线电气化改造
后列车时速200公里的探测要求,红外线设备全部更新升级为光子探头Ⅲ型机。20 05
年7月、11月,胶济线和济南枢纽分别通过验收。

五、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1999年,为实现全路机车、车辆动态追踪管理,铁道部决定在全路建设铁路车号
自动识别系统(ATIS)工程。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通过设置在线路
股道适当位置的地面识别设备,自动识别、采集安装在机车、车辆上的电子标签信息,
通过传输线路传送到车站集中处理后,向TMIS、车站、车辆、机车等管理信息系统实
时提供列车、机车、车辆的标识、属性、位置和时间信息,实现分局、铁路局、铁道
部对车辆、机车、列车的实时追踪管理,以及各运输、统计、清算等业务部门对车号
识别信息的综合应用。
车载设备和地面识别设备的安装是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工程,主要由车
辆部门负责实施。经过4年建设,济南局各车辆段建成标签安装编程系统17套,安装
路用货车标签近3万个,企业自备货车标签5500个。在菏泽南、临清和堂邑局交界口
车站,明水、常庄、晏城北、南沙河等分局交界口站,济南西、青岛西编组站以及淄
博、兖州北、东风等19个货运站安装车号地面识别AEI设备96套(济南分局71套,青岛
分局25套),在26个列检所建立车号复示系统,在分局设车号地面监控中心。2001年3
月1日,局交界口地面识别设备开通使用,主要用于各铁路局货车使用费清算和局交
界口客、货列车正点率考核。

六、“5T”建设
“5T”系统由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PDS(车辆运行安全地面动态监测系
统)、TFDS(车辆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ADS(货车滚动轴承故障早期轨边声学诊断
系统)、TCDS(客车安全监控系统)5个子系统组成。按照铁道部提出的建设全路车辆安
全防范、预警体系的要求,自2005年开始,济南局对“5T”系统的建设划分了7大项
243项点,积极协调、落实各项建设进度。2005年底,建成地对车安全监测系统,完
成127套THDS加装故障智能跟踪装置、4套TPDS、9套TFDS、2套TADS、2套TCDS和铁路
局、信息汇接点4套双机服务器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系统分散检测、集中报警、网络
监控和远程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