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rec=1&run=13

铁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大动脉。山东省铁路地处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华
东沿海地区,吸引区内海岸线长达3000余公里,矿藏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主要
农作物和水产资源品类繁多,以泰山、曲阜领衔的名胜古迹遍布境内。绮丽的风光、
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饮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经济腹
地、丰饶的物产资源,为山东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山东省境内铁
路交通发达,干线通贯南北东西,支线有机串联成网。省内的铁路单位涉及运输、工
业、基建、通信等产业,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对山东经济的腾飞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且对山东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1949-1985年, 国家对山东铁路累计投资达32.6亿元。1985年,全省铁路营
业里程达到1965.8公里,初步形成以枢纽、编组站为中心,国家铁路和地方铁路、
干线和支线纵横交错、相互衔接、辐射城乡的运输网络。
1986-2005年,是山东省铁路发展最快、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1986-1991年, 山东省国家铁路建设共计投入更新改造资金11.87亿元。199
0年12月28日, 胶济铁路完成复线二期工程,结束了胶济铁路单线行车的历史。当年
山东省运输换算周转量为107983百万吨公里, 其中济南铁路局换算周转量达到
70949.3百万吨公里,占65.7%。
“八五”期间,山东铁路加大投入,开展基本建设大会战,加强既有线改造和新
线建设,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铁路建设速度。1992年,京沪线济南-泰安间实施落
坡工程,开启了建设第三线的新篇章,开通投产后京沪线济南以南的年运输能力从既
有4000万吨提高到4700万吨。1993年,济南西站上下行扩建工程竣工,设计能力达到
日均办理17000辆;兖州北站改扩建后,到发线通过能力每昼夜由274.1列提高到
325列。 1995年,新建济南客站竣工投产,成为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大型客
站, 每日最大客运量可达7.4万人,较改造前提高1.17倍。同年11月,纵贯
山东的京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中国纵贯九省市的新的南北大干线。在全国“强
攻京九”,实现全线“三年铺通、一年配套”的战役中,山东省各级政府和沿线人民
群众大力支持、踊跃参与,为京九线的顺利开通运营做出了突出贡献。
“九五”期间,国家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左右,对铁路发展提出了更高
要求。为适应煤炭东运和山东经济发展需求,山东省内国家铁路系统以提高“煤运”
主要通道能力为战略重点,再次掀起铁路建设新高潮。菏(泽)兖(州)日(照)铁路实施
重大技术改造和复线建设;合资铁路邯(郸)济(南)线建成交付运营,并东接胶济线,
形成煤炭东运两大新通道,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进入21世纪,山东省内铁路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胶(州)新(沂)线成为全国第一
条开通时速100公里的新建铁路, 京沪、胶济线电气化建设实现了山东省电气化铁路
零的突破。 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开行标志着山东省高速铁路建设的新成就。海上铁
路烟(台)大(连)轮渡建成通航,是中国铁路建设创新思维的新成果。海上轮渡将铁路
既有线串接,北通辽沈,南接蓝烟、胶新,直下江、浙、闽,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纵贯
南北的又一条黄金通道。
山东省国家铁路运输系统在加大基本建设规模的同时,以扩能为中心,以少投入
多产出为价值取向,实施“短、平、快”工程,强化繁忙干线的技术改造,提高铁路
装备技术含量,提高运输效率,以相对较少的资金投入形成较大的铁路综合运输能力。
尤其是1997-2004年, 省内国家铁路运输系统利用全路五次大提速的契机,对山东省
境内的京沪、京九、胶济、兖石、蓝烟线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同时提升车务、机务、
工务、 电务、车辆装备的科技水平,获得运输效率和效益的双赢。1991-2005年,山
东省内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累计投资达到101.89亿元。
地方铁路自1984年益羊铁路开工修建起, 至2005年底共投资26.92亿元,建
成益羊、坪岚、桃威、青临、大莱龙等5条标准轨铁路和馆聊窄轨铁路 (1998年3月拆
除,在此基础上修建济邯铁路),总运营里程589.8公里,不仅有效补充和完善了
国家铁路网,而且在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沿线人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做
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05年底,山东省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370.9公里,
换算周转量150180百万吨公里。以京沪、京九、烟大轮渡-蓝烟-胶新线形成“三纵”,
以德龙烟、 邯济-胶济和菏兖石铁路形成“三横”的大构架,并与14条支线相衔接,
贯穿济南、兖州、蓝村西等铁路枢纽,形成纵横交错、城乡相连,与全省全国经济格
局紧密配合的铁路运输网络。山东铁路成为沟通华北、东北、华东和西北等铁路运输
干线的中枢地带,不仅是全省铁路运输的大动脉,也是通往全国的主要铁路通道。

1985年,山东省国家铁路运输系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按照山东省和铁道部关于铁路改革的部署,实施“自负盈亏、以路建路”的经济承包
责任制,并逐渐由只包运输生产经营向实行“投入产出”的全面承包发展。由于全面
承包依然是收支两条线、以运输收入再分配为核心的模式,在承包期间因生产资料价
格上扬等诸多因素使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提高,铁路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国家铁路运输系
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铁道部制定的《铁
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在坚持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
权,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开始走向市场。1993年,作为全国铁路转换经营机制试点单
位的济南铁路局,提出“管理中心下移,责权利下放;增强宏观调控,增强企业活力”
的基本改革思路,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各级权责、管理规范科学为导向,通过转换
经营机制,搞活铁路局和铁路分局,向确立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建立适应市场的内部
经营机制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山东地方铁路系统借鉴国家铁路的做法,实行工效挂
钩经济责任制,下放管理权限,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为全面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6年,国家铁路运输系统进一步深化改革,确立了“资产经营,多元发展;结
构调整,配套改革;机制创新,管理科学”的基本思路。济南铁路局积极开展转变职
能、转换机制的改革探索,出台了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实施意见和24个配套办
法,并在青岛分局进行资产经营责任制试点,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强化管理
的经营管理新模式, 使改革与管理互相促进。1997-2000年,济南铁路局全面完成和
超额完成铁道部下达的资产经营责任目标,运输收入和清算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1-2002年, 济南铁路局贯彻铁道部“主辅分离”的要求,将所属的学校和医
院移交地方管理;所属济南铁路工程(集团)公司、济南铁路勘测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
从铁路局剥离,移交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国家铁路通信系统整建制划归中国铁通,
成立中国铁通山东分公司。
2005年3月18日, 按照铁道部的统一部署,济南铁路局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
改革,撤销铁路分局管理层次,将存在于国家铁路运输系统半个多世纪的铁路局、分
局、站段三级管理体制变革为铁路局、站段两级管理体制。铁路多种经营通过转换经
营机制,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创建主导产业集团和骨干企业,
向规模化、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拥有物流、商贸、建筑施工、
制造、广告、旅游等门类众多、结构合理、有一定实力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明显增
强,成为省、市和铁路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为铁路内部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重要
贡献。
山东省内铁路基建、工业、通信系统因自身的生产经营性质不同,体制改革和转
换市场机制的时间有先有后。铁路基建系统最先走向市场。1985年,国家取消对施工
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即开始进入市场,自行承揽工程项
目,参与路内外建筑市场竞争。1988年,济南机车车辆厂和四方机车车辆厂开始实行
全面经济承包。1996年,全路机车、货车生产任务从指令性计划转为全部实行招标采
购,促进了铁路工业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2000年,四方车辆研究所由事业单位转制
为科技型企业,相应建立起新的内部经营机制。2001年,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
铁道部脱钩并分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两个集团,对所属铁路工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改
制。2002年,四方机车车辆厂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重要一步。济南机车车辆厂和四方车辆研究所实现由单纯生
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根本性转变,转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轨道。2001年,铁道部实
行铁路通信管理体制改革,济南铁路局管内所有通信资产和人员整体移交新成立的中
国铁通,组建铁通山东分公司,进入电信市场进行独立经营,参与市场竞争。
在山东铁路20年发展中,铁路各系统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发展
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山东铁路北连北京,南接上海,卫护漫长的海岸线,其政治、经济、军事位置十
分重要。建国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山东省内的铁路干线进行多次改造,但随着国民
经济的快速发展, 运输能力仍严重不足,货运量只能满足国民经济需求的60%。京沪
线繁忙区段运输密度在4000万吨以上, 运输负荷之重为世界少有。1986-1995年,山
东省境内国家铁路运输系统以扩能为中心,立足安全、路风和效益,坚持深化改革,
改善内部管理,在加快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注重内涵挖潜,扩大运输能
力,通过改革运输组织,改进运输服务方式,努力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促使铁路企业
由生产型逐步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工农业发展当好“先行官”。
1986-1990年,济南铁路局推行编组站系统优化措施,实施济南、济南西、淄博、
东风、蓝村西五站联合的运输组织改革,推行“(车) 站机(车) 联合”、“(车)站装
(卸)联合”经济责任制,实现“胶济挖潜、缓和济南”和“以点援线、以支援干”的
目标。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干线牵引定数,支线出车满足干线牵引定数需要,减少运
输能力虚糜,提高了枢纽编组站无调车作业比重,扩大了运输能力。1990年,东风、
蓝村西、 济南西、济南站日均办理辆数比1985年分别提高40%、18.8%、47%、
25.5%,畅通了德州,敞开了北大门,保证了京沪线大接大排,运量逐步增长。
1993年,积极推进铁路运输产品市场化进程,在青岛分局管辖的蓝烟线实施“货
运计划改革”试点。1995年7月,正式实行《济南铁路局运输生产计划改革实施办法》,
下放计划审批权限,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优势,缩短计划提报时间,简化审批程序,
方便了货主,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
1996-2005年, 铁路运输企业面临市场经济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
加快,公路、民航、水路运输迅速发展,铁路运营受到强力冲击,开始由“卖方市场”
向“买方市场”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路客货运量虽然有所增长,但比较其
他运输形式, 增长幅度较小, 增长速度缓慢, 在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持续减少。1
985年, 全省铁路、公路、水运三种主要运输形式产生的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为6878
8百万吨公里,其中,铁路旅客换算周转量所占比重为61%,货物换算周转量所占比重
为77%。 1995年,全省运输换算周转量增至147752百万吨公里,其中,公路增至4384
6百万吨公里, 为1985年的2.7倍;水运换算周转量增至16631百万吨公里,为19
85年的6.7倍;铁路换算周转量增至87275百万吨公里,仅为1985年的1.7倍。
面对严酷的市场现实,铁路运输系统转变观念,由高度集权管理向简政放权、自
主经营的方向转变,由封闭式经营向开放式经营转变,由单纯完成指令性计划向追求
最佳经济效益转变。国家铁路运输系统在旅客运输中充分发挥铁路客运中、长距离运
输优势,扩大直通客流,巩固和发展中、长途客运主体市场;适应旅客高档次服务需
求,开发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朝发夕归列车等产品,以新型运输方式开辟和争夺需
求旺盛的短途和城际客运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出现的新变化,开行旅游专列、民工专
列,以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在货物运输中,稳定、巩固和占领大宗货源和中、
长途距离货运市场,保持大宗货物的持续增长;大力拓展集装箱运输,积极推行“五
定”(定点、定线、定时、定价、定车次)班列开行方案,以简便、快捷、价宜、优质
的服务,竞争货运中短距离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地方铁路运输系统拾遗补缺、见缝
插针,较好地带动了山东北部盐碱地区和运输条件差的山区、黄河三角洲及胶东半岛
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山东铁路的长足发展得益于科技、教育的支撑。20世纪90年代开始,山东省铁路
系统大力贯彻“科技兴路”发展战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化科技
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发现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机制,着力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为企
业发展积蓄后劲。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增加科技装备投入,以产品开发带动生产和营
销,以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山东省境内铁路运输系统以科技进步为先导, 加快铁路运输装备的现代化。199
7年, 国家铁路开始实施提速战略。为适应列车提速需要,济南铁路局对山东境内京
沪、京九、胶济等主要铁路干线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轨道结构重型化、安全技术
装备现代化、信息传输数字化、旅客运输快速化和货物运输重载化。截至2005年底,
山东铁路正线铺设60公斤及以上重型钢轨区段里程达到4275.9公里, 无缝线路里程3
227.4公里, 自动闭塞里程2342.2公里,正线铺设重轨、无缝线路、自动闭塞的比重
分别由1985年的10.8%、33.1%、23.1%提高到74.9%、56.5%、69.4%;电气集中车
站266个, 占车站总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8.8%提高到93.6%;山东省境内所有干线的
平交道口全部实现立交化。 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步伐大大加快。2000年4月,济南铁
路局最后一台蒸汽机车正式退役,标志着国家铁路运输进入牵引机车内燃化发展的新
阶段。2003年3月和2005年6月开工建设的胶济铁路、京沪铁路电气化工程,成为山东
省内国家铁路运输电力机车牵引的新开端。铁路客车车辆的车型不断更新,向“快速、
安全、平稳、舒适”的功能转化,满足技术速度160公里/小时、全列空调技术条件的
要求。货车车辆的车型向大型化发展,车辆载重以60吨货车为主型。客货车站设备日
趋先进,服务日臻完善。铁路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运输管理系统、调度指挥系统、
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等相继上马投入使用。
山东省铁路工业系统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研制开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机车、车
辆产品, 促进了铁路工业实现新的发展。济南机车车辆厂1993年8月31日结束了山东
省80年修理和制造蒸汽机车的历史,同年9月20日试制成功第一辆C62A(N)型敞车,开
启了山东省货车制造的新篇章。 其后相继生产出敞车、罐车、平板车等系列产品。1
995-1996年,先后开发研制出GK1G(泰山)型、GK1G-B型、GK1G-C型内燃机车,达到同
类机车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水平。 1997年开始研制的ZZB系列智能扳机,2001年被科
技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为国家重
点新产品。
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试制成功第一台牵引5000吨货物列车、 时
速90公里的大功率东风4E型内燃机车, 实现了山东省铁路工业史上的一次新飞跃。1
995年后, 性能良好的东风5型、5C型、7G型内燃机车相继问世,其中NJ1型交流传动
内燃机车, 为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内燃机车。2000年后推出性能更为优越的25B型、
25G型、25K型、SYZ25DT型新型客车及代表中国现代主干线铁路装备最高水平的25T型
系列客车、青藏高原铁路客车和时速160公里的动车组。
四方车辆研究所在为省内铁路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致力于科技产品的研发,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确立“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以电气、减振、
制动、钩缓四项业务为核心,通过系统地引入、消化、自主创新,一举推出列车网络
监控、无线传输和列车安全数据库、DC600V供电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形成的列车减
振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密接式钩缓装置的研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2003年,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项目研制完成,其生产
的模拟式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同类产品。
山东省铁路基建系统是山东铁路建设的主力军。1985年起,中铁十四局即投入专
项资金开展科研开发。随着市场开发范围的扩大,科研内容扩展到高速公路、斜拉桥、
悬灌梁、高层建筑、新型混凝土配制、控制爆破、深基础施工、软基础处理等技术领
域。至2001年,已成为经建设部核准的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国有控股的铁路特级施工
总承包企业,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房屋建
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
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城市
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和国土资源部核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甲级资质,经商务
部批准, 具有对外经营权。2004年开始步入建筑业高端市场,承接了多项BOT、BT和
项目代建、房地产开发、水电开发等资本经营业务。20年来,中铁十四局除参加省内
外铁路重点建设项目外,还承接了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机场、水电站、大型高
层建筑、城市轻轨、地铁等建设项目。特别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承担格 (尔木) 拉
(萨)段海拔高度3700米NFDA14700米高原铁路建设任务,努力攻克各种技术难关,
取得科技创新成果10余项,为山东省赢得良好声誉。
1986-2005年,山东省铁路系统有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铁道部科技进步奖,
其中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被列入国家新产品重点开
发计划。一大批科技人员被铁道部命名为“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和“中青年突出贡
献专家”,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铁路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05年底,全省铁路旅客
周转量增至28270百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增至121910百万吨公里,基本适应了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运输安全、效益和服务质量有很大提升。国家铁
路资产总额达到498.19亿元,当年运输清算收入达到155.48亿元。运输安全
向着“基本稳定,有序可控”的目标稳步发展。截至2005年12月30日,济南铁路局实
现连续2676天无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创有史以来行车安全最好成绩,在全国铁路
系统中名列前茅;山东省地方铁路局实现无险性以上行车事故5633天,全省地方铁路
系统实现无险性行车事故1561天。 站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3-2005年,济南铁路
局连续三年杜绝了重大路风事件发生。
山东省铁路始终存在着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铁路运输能力的增长满足不了国民经
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客观需求,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难以在短时期内缓和。20年来,全
省铁路运输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增长220%, 但铁路营业里程只增长70%。铁路建设的增
长速度远远低于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客、货运量增长的速度,铁路运输长期处于负
荷重、能力紧张的矛盾之中。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现
代运输方式,并拥有各自的优势。在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大交通的环境下,铁路要发展,
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安全程度
高以及能耗低、污染轻、全天候运输等综合优势,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运输市场上
不断发展,发挥经济大动脉的骨干作用。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京沪高速铁路、胶济客运专线和客运、货运快速网
络,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优化运输产品结构。铁道部和山东省将投资168亿元,修建
1086.92公里的13条地方或合资铁路,以加强和完善山东省内“三纵”、“三横”
铁路网建设。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山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