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专项审计和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9&rec=8&run=13

1993-2005年,省审计厅就财政信用资金、财政安排的科技和教育资金、财政周
转金、山东省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预算内专项建设资金以及县、乡级财政状况5个专
题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和调查。

一、市、县级财税部门管理的财政信用资金审计调查
1993年,全省审计机关结合财政审计工作对19个市、县级财税部门管理的财政信
用资金来源、规模、投向、回收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其中,省审计厅调查济宁
、枣庄、临沂3个市(地)。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1.部分资金来源不合理。通过
退库将财政收入转作信用资金;截留企业上缴的各种财政收入,转作信用资金;违规
拆借资金。另外,有的地方还规定从企业的减免税中按一定比例集中,建立税务扶持
生产发展周转金。2.部分资金使用不当。3.资金管理不善。(1)信用资金项目过多,
管理分散。财政信用资金多达十几项,大部分分散在财政部门的各科室管理,以致在
银行多头开户。(2)逾期项目较大,造成资金呆滞。截至1992年底,尚有逾期、展期
、呆滞项目1161个,金额26022万元,占信用资金总规模的13.6%。(3)许多地方普遍
存在账簿设置不合理、科目运用不统一、记账不规范、核算不严格等问题。审计建议
:1.合理确定各级财政信用资金的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计划管理,并建立年度计划
和决算申报制度。2.尽快制定和完善统一的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合理归并财政信用资金的种类及账户,规范各种周转金的名称、资金来源和使用范
围,以及具体账务设置和会计核算办法,研究建立财政信用资金的风险补偿金或准备
金制度,逐步将各种财政信用资金活动及管理纳入法制轨道。3.财政信用资金的投放
必须体现财政职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合理确定资金投向,积极支持生产、事业发
展,重点用于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的“短、平、快”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
效益。4.加强对财政信用资金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事前考察论证、事中监督使用和
事后跟踪问效等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到期资金定期进行检查;各级审计机关在对下级
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时,应将财政信用资金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促进提高财政信用资金管理水平。

二、部分市、县级财政安排的科技、教育资金审计调查
1995年上半年,省审计厅和部分市(地)审计局分别对威海、德州、临沂3个市(地
)和招远、莘县等12个县(市、区)1992-1994年度财政安排的科技、教育资金的投入和
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1.对科技的投入未达到省规定的
要求。按照《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规定,市、县、乡级财政安排的技术开发
研究经费每年应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总支出的1%,科学事业费支出按高于同级财政预
算支出的幅度逐年增加。从3个市(地)、12个县(市、区)的情况看,远远没有达到规
定比例,1994年本级财政预算收入的技术开发研究经费仅占0.61%,莘县、莒县、济
南市历城区只占0.03%到0.07%。对科学事业费的安排也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3
个市(地)、12个县(市、区)1994年财政安排的科学事业费比1992年的增幅与同期财政
预算支出的增幅相比少13.4个百分点,有5个县(区)出现负增长。2.生均公用经费严
重不足。由于教职工的工资等个人支出增长较快,各级政府不但吃掉增拨的教育经费
,还挤占了用于教学的公用经费。3个市(地)、12县(市、区)1992年公用经费支出占
教育经费总支出的20.9%,1993年下降为17.6%,1994年又下降为12.4%。市级情况好
于县级,县级情况好于乡镇,最困难的是农村中小学。3.科教经费在使用管理上存在
薄弱环节。有的地方科技经费使用分散;有的科研项目论证不充分,投资效益低;有
的挤占挪用科技教育专款。4.省提出的一些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措施未完全落实。如
省委、省政府《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对筹措教育经费
制定了10条具体政策规定,从调查情况看,除由税务部门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等2条政
策规定落实较好外,其他8条未完全落实到位。如控购商品附加费,3个市(地)、12个
县(市、区)3年共收取7202万元,按规定应全部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实际用于中小
学公用经费只有3850万元,占53.5%。审计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
2.积极推进科研机构改革。3.进一步强化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
辅的体制。4.切实加强对科教资金的使用管理。

三、全省财政部门管理的财政周转金专项审计
1997年上半年,全省审计机关结合199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对156个财政部
门管理的财政周转金的来源、运用及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市(地)财政周转金超规模。2.资金来源中存在的问题。(1)有4个市(地)将隐瞒
、截留的预算收入转增周转金829.48万元。(2)有的市(地)通过退库将财政收入转作
周转金。(3)有7个市(地)违规拆借7151.4万元,其中,向金融机构拆借1887万元,向
其他单位拆借5264.4万元。3.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从当年资金投向结构上看
,用于企业资金周转的比重大,占总投入的36.6%,而用于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支持
企业出口创汇的比重较少,分别占总投入的2.06%和3.30%。(2)从资金使用上看,有
9个市(地)挪用财政周转金4351.27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债券202.57万元,用于计划外
基本建设229万元,用于行政经费和拆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等方面3909.7万元。(3)从资
金投放范围看,有13个市(地)财政部门内部职能科室存在超出业务范围投放周转金6
158万元的问题。4.资金占用费计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有5个市(地)提高占用费
率,多收取占用费。(2)15个市(地)对收取的周转金占用费及存款利息收入扣除必要
的费用后,未及时转增本金,共查出问题金额1.07亿元。(3)有10个市(地)超过规定
比例提取和违规使用周转金业务经费1194.71万元。5.财政专户储存资金周转使用的
问题。1996年有6个市(地)仍周转使用这部分资金,共查出问题金额3.28亿元。6.资
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市(地)由于对财政周转金重投放、轻回收,项目论证不够
充分,投向不够合理,造成项目逾期,资金难以到期收回,占用费拖欠严重。截至1
996年底,省和17个市(地)逾期周转金本金及占用费金额共计33.48亿元,占累计投放
总金额的47.8%。各市、县级财政部门到期未归还上级周转金本金及占用费5.93亿元
,影响了财政周转金的周转使用。审计建议:1.省财政厅应按财政部要求继续做好对
各级财政周转金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的清理整顿情况的业务指导
、检查验收,督促各级通过开展清理检查,严格控制规模,使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工作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省财政厅要针对这次审计查出的问题,切实研究纠
正措施和改进工作的意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3.从清理银行开户入手,将各专项周
转金纳入总预算集中核算和管理,健全内控机制,实现财政周转金的统一管理。4.加
大监管力度,健全完善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开展对借款单位的信用等级评比活
动,建立健全信誉奖惩评比制度。

四、山东省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预算内专项建设资金审计
1999年7月,省审计厅对山东省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建设联合办公室预算内专项
建设资金划拨、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1.国家建库优惠
政策在部分项目上未能完全落实。2.超规模建设和概算外投资。3.部分项目投资超概
算。4.有的项目招投标工作不规范。5.部分铁路专用线项目设计单位不符合资质要求
。6.有些项目附属工程建设滞后。7.经办银行未及时按规定计息。另外,有些项目在
工程报批手续、会计核算和现金、发票、凭证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严格或不规范的问
题。审计建议:1.山东省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建设联合办公室对国家建库优惠政策执
行落实情况,尤其是征地费用支付、土地使用证发放及相关税费减免情况,以及因建
设用地未完全落实等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
门尽快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竣工验收之前。2.超规模建设和概算外
投资问题应区别情况处理,对确为建设和生产所需的生产性项目投资,在不突破概算
总投资的情况下,项目单位可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审批后纳入设计概算;未经批准
的,不得列入工程建设投资。3.对由不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项目,尚
未设计出图的,应重新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已经提供设计图纸、文件
的,应召开专家论证会或者由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进行审查把关,以保证工程质
量。4.项目单位此后要认真实行招投标制,严格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审批
手续不全的要尽快补办。经办银行要将应计未计的利息如数补计,划入建设项目账户
。5.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后抓紧办理工程结算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财政部门及时
予以审核,为竣工验收和竣工决算审计创造必要的条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
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五、部分县、乡级财政状况专项审计调查
2004年10月至2005年初,省审计厅组织力量对18个县(市、区)及所属222个乡镇
的财政状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县、乡级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在
不断提高,但受国家财税政策调整和财政体制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基础薄
弱、历史包袱沉重的制约,县、乡级财政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收入结构
不合理,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1)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调查的18个县
(市、区)及222个乡镇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22%,比同期江苏、浙江
的4.96%和5.56%分别低1.74和2.34个百分点。(2)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过高。
山东省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逐年增加,调查的县(
市、区)、乡2003年和2004年1-6月非税收入分别为11.33亿元和8.28亿元,占地方财
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45%和32.15%。(3)地方税收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调查的县(市
、区)、乡2003年实现的地方税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占
43.91%,而同期江苏、浙江两省分别占68.42%和70.54%。三大主体税种所占地方税收
比重过低,反映出山东省县、乡经济中二、三产业基础薄弱。2.地方可用财力增速减
慢,县、乡级财政困难加重。(1)财力增长趋缓。受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
税率的影响,县、乡级财政收入出现低水平增长,甚至负增长。调查的县(市、区)、
乡2004年1-6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07%,远低于2003年20.67%的增长速度。(2)部分
县、乡级财政收支存在虚假现象。调查发现,有9个县2003年为完成财政收入,用财
政性资金缴纳地方税收或者先征后返非税收入,造成地方财政收入虚增2.34亿元,占
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的10.95%。(3)支出挂账形成隐性赤字。随着减收增支因素的增加
,县、乡级财政的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有的甚至超出承受能力,222个乡镇2004年收
支缺口约5亿元。3.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1)保工资支出的任务艰
巨。调查的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工资政策不能足额兑现。(2)重点支出难以保障到位
。虽然国家对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有法定的增长要求,但县、乡级财政资金主要用
于工资性支出,重点支出投入明显不足。(3)新增支出压力增大。(4)支持经济发展的
资金匮乏。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但地方财力增长缓
慢制约了支出规模的增加。调查的县(市、区)、乡2003年城镇建设支出5.4亿元,仅
占县、乡级财政支出的7.3%,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4.债务负担沉重
,县、乡级财政风险较大。调查情况表明,县、乡级财政债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
突出问题。截至2004年6月底,调查的县(市、区)、乡债务总额74.91亿元,相当于全
年财政收入的1.62倍,其中县级财政债务39.05亿元,平均每个县2.17亿元;乡镇财
政债务35.8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1615.41万元。审计建议:1.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提
高经济运行质量。2.加大对下扶持力度,促进县乡经济发展。3.调整完善财税体制,
提高基层理财能力。4.建立债务偿还机制,化解政府债务压力。5.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减轻财政支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