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黄金矿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7&rec=6&run=13

黄金矿床的分类国内外无统一标准,山东省地质工作者根据实践和理论研究,依
产出围岩条件和矿体产状为基础,将山东省金矿床划分为与新元古代及中生代燕山期
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与中生代燕山期潜火山岩及浅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及
接触交代型、与早寒武纪变质沉积作用有关的热液型、与新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的河流
冲积型四大类,细分为12种矿床类型。

一、与新元古代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
(一)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床
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床是山东省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胶
东西部莱州、招远一带。该类型金矿绝大多数展布在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花岗岩体北
西侧或南东侧边缘发育,北东-北北东向的三山岛-仓上断裂带、龙口-莱州断裂带(黄
县弧形断裂带)、招远-平度断裂带、西林-陡崖断裂带内。金矿体主要分布于这四条
断裂带的下盘、玲珑岩体的内接触带及其边缘,部分位于岩体内部。主干断裂长10公
里~120公里不等,带宽达数十米至数百米,走向多为30°~40°,倾向南东或北东
(向岩体围岩方向倾斜),倾角一般为29°~43°,局部较陡。由于细脉浸染状矿化及
网脉状矿化,在该区焦家式矿床中居主导地位,该类矿床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型金
矿床。有带状浸染亚类,以三山岛、北截、焦家等金矿为代表;带状网脉-细脉浸染
亚类,以招远灵山沟为典型代表;蚀变脉岩亚类,以招远洼孙家金矿为代表。该矿体
赋存发育在断裂构造的不同部位上。一是赋存于主干断裂带中,常见于新太古代胶东
岩群变质岩与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花岗岩接触断裂面的下盘构造岩中。三山岛、焦家、
新城、尹格庄等金矿,直接赋存于断裂中,断裂规模大、构造岩厚大,矿体和矿床规
模巨大,从而形成大型矿床。二是赋存于主干断裂带的分支裂隙中,焦家-新城金矿
田的红布、侯西、河东、河西等矿段均属此类,多为大中型金矿床。三是赋存于花岗
岩体内,远离主干断裂,分布于次级断裂中,北截-灵山沟断裂带上的北截、灵山沟
以及洼孙家等金矿,矿体规模多为中小型。
亚类带状浸染型矿床以黄铁绢英岩化岩石为含矿主体,特别是赋存于主干断裂破
碎带中的矿体,走向延长可达1公里以上,延深可达800米~1500米;矿体厚一般3米
~10米,最厚达58米。产于分支断裂或远于主干断裂的带状网脉-细脉浸染亚类的矿
体,延长多在300米~500米之间,厚一般2.5米~7米。该类型金矿多数掩蔽于第
四系覆盖层之下,上部曾受风化剥蚀,但部分有盲矿体。另外工业矿体在金矿带中的
侧伏现象也普遍存在。
矿石中的金银系列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占74.08%~99.37%),其次是自然金,少量金
银矿和自然银。该类型金矿总体为低硫金矿石,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
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班铜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
为长石、方解石,少量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锆石、磷灰石、萤石等。矿石中
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晶隙金,其次为裂隙金,少量为包体金。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其次分布于石英中,少量赋存于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物中。矿石类型按氧化
程度可分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3个自然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在招远
市台上、莱州市焦家、新城等金矿,氧化矿石赋存深度距地表10~20米内。在氧化带
矿石多为红化或褐铁矿化绢英岩或绢英岩化碎裂岩等含金蚀变岩。金矿石品位一般在
4.56克每吨~17.61克每吨,多数在7克每吨以下。
焦家式金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分带明显。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黄铁绢英岩
化、碳酸盐化,以及绿泥石化、红化、高岭土化等。其中黄铁绢英岩化是矿床中分布
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蚀变,与金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在焦家、新城、台上等典型金
矿区内,控矿主裂面两侧的构造岩均发育着不同程度的蚀化与矿化,一般下盘较上盘
发育,形成了矿化蚀变带,根据蚀变岩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强度的差异,自蚀变带中
心向外可依次分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黄铁绢英
岩化花岗岩带和钾长石化花岗岩带4个带。

图1-1 焦家式金矿床蚀变岩分带示意图

说明:1.主断裂面处断层;2.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3.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
裂岩带;4.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5.钾长石化花岗岩带;6.花岗岩

(二)石英脉型(玲珑式)金矿床
石英脉型(玲珑式)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招远市东北部的玲珑金矿田及其外围、莱州
南部-平度北部以及蓬莱东南部-栖霞东部地区。分布范围与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二长
花岗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体的总体展布轮廊大体一致。该类型
金矿床的形成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赋矿构造主要是北东-北北东向的龙口-莱州、招
远-平度、西林-陡崖3条“S形”断裂构造的次级及再次级断裂构造。玲珑矿田“帚状
构造”断裂系为其南东侧的北东向破头青断裂带下盘发育的次级右行压扭性断裂束;
招远西北部由西向东展布的前后孙家、草沟头、埠南、金翅岭-原疃、马鞍石、石棚
等金矿,为龙口-莱州断裂与招远-平度断裂之间的次级北东-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所
控制。

图1-2 招远玲珑金矿田大开头矿段主矿脉与支矿脉分布关系示意图

说明:1.第四系;2.新元古代震旦期二长花岗岩;3.矿体产状;4.矿体及编号

矿体分布范围差别很大,有不足1平方公里单一石英脉组成的金矿床(或几条石英
脉组成的金矿床),也有近50平方公里的矿体群(招远西北部山前季家、金翅岭、原疃
等矿床、玲珑金矿田)。该类型金矿床,矿体形态简单,局部有分支现象,沿倾向尖
灭端往往由单一脉体变成网脉体。发育在主干断裂中的含金石英脉长逾1000米,宽10
米~20米,最宽达40米。矿脉走向多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60°~7 5°;分支
断裂中的含金石英脉一般长百米至千余米,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85°。
多见主脉与支脉沿走向与倾向成“人”字形或“Y”字形相交现象,其产状与控矿断
裂一致。矿体多有侧伏现象,且沿倾向延伸多大于沿走向延伸。
含金石英脉内无矿段较多,圈定的金矿体形态复杂,主要呈脉状、透镜状、扁豆
状、囊状、串珠状或不规则状。单个矿体一般规模较小,长10米~230米,厚0.2米~
2米,延伸数十米至300余米。矿体产状与含金石英脉产状基本一致。金矿体赋存于石
英脉中,多数由含金石英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及部分含金蚀变岩组成,以前两者为
主。在玲珑金矿田,个别矿脉由长仅百余米、宽仅0.3米~0.8米的黄铁绢英岩带组成。
但矿体形态简单,矿石品位较高。
矿石矿物成分以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其次为磁黄铁矿、方铅
矿、闪锌矿、磁铁矿、钛铁矿,少量为自然铜、自然银、毒砂、班铜矿、斜方辉铅铋
矿、白钛矿、赤铁矿、氧化带见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以石
英为主,其次为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长石、重晶石、绿泥石等。金的赋存状态:
一般粒径为0.007毫米~0.03毫米,多数为显微金,很少部分为次显微金及粗粒金(明
金)。金矿物以不规则粒状为主,其次为片状、粒状和不规则状。主要为赋存于黄铁
矿矿物裂隙中的裂隙金(占50%)和呈包体同存于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中包体金(占40
%),少量为嵌布于与石英共生的硫化物晶隙中的晶隙金。
矿石结构主要为晶粒状结构、骸晶结构、填隙结构、乳滴状结构、镶嵌结构等。
矿石的构造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其次为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及网脉交
错构造、角砾状构造以及氧化带的蜂窝状构造等。矿石中的金含量较高,一般在6.4
1克每吨~20.15克每吨之间,常可见到品位大于30克每吨的富矿地段。矿体内伴生银
含量一般为8.02克每吨~58.03克每吨;硫含量一般在2%~5%之间,部分硫金矿石硫
含量可达7.84%~13.18%;铜可达0.15%~0.65%。
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划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矿床氧化深度一般在15米以内,
部分硫化物富集矿脉可深达50米~60米。原生矿石按物质成分和矿物共生组
合,可划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含
金蚀变花岗岩型四种矿类型,以前三种类型为主,品位一般较高。
石英脉型(玲珑式)金矿床矿体围岩多数为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黑云母中粒二长花
岗岩,少数矿脉或某些矿体深部为中生代燕山早期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类岩石。围岩蚀
变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其次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常见于石英脉两侧及沿走向
尖灭端。构成矿体者,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及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
(三)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牛山式)金矿床

图1-3 金牛山式金矿分布略图

说明:1.古元古代荆山群;2.中生代燕山晚期伟德山二长花岗岩;3.元古代震旦
期昆嵛山二长花岗岩;4.断裂及编号;5.大型岩金矿床;6.中型岩金矿床;7.小型岩
金矿床;8.金矿点。F1.朱吴断裂;F1-1.下雨村-阎家夼断裂;F2.青虎山-唐家沟断
裂;F3.金牛山断裂;F4.金青顶-三甲断裂;F5.曲家口-上夼断裂
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牛山式)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区的新元古代震旦期昆
嵛山岩体西部边缘处的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带内及其两侧,即牟平、乳山一带,其
典型矿床,有牟平邓格庄、乳山金青顶等矿床。
昆嵛山二长花岗岩是鲁东地区含金背景值最高的侵入岩体,与金矿关系密切,已
知金矿床(点)及矿化点主要分布在岩体西部的内接触带(占90%)和外接触带(约占10%)。
金牛山断裂及其两翼平行分布的5条主要压扭性断裂,是该类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
该类金矿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单脉产出为主(如金牛山金矿等),部分矿区呈脉群
出现(如邓格庄金矿)。成矿作用以裂隙充填作用为主,由交代作用形成蚀变岩构成矿
体者占极次要地位。矿体形态较简单,多呈脉状、薄板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矿
体沿走向、倾向断续出露,长一般100米~540米,部分长近1公里(金青顶金
矿),厚度多在1米~4米之间,矿体多为陡倾斜脉状,部分矿体向深部有产状
变缓、厚度变薄的趋势。
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铁矿为主,含量变化较大,含量由不足10%到30%~60%,其次
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磁铁矿、菱铁矿及微量毒砂、辉铜
矿、铜蓝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方解石、长石、绿泥石及微量绿
帘石、磷灰石等。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含少量自然金及金银矿;金矿物主要赋存于
黄铁矿中。
该类金矿石金品位较高,平均在6克每吨左右,部分矿床金品位高达18克每吨以
上,矿石中银含量一般略高于金,矿石中硫品位平均在11.77%~22.10%之间,铜平均
品位在0.3%~0.65%之间。
矿石结构有粒状结构、压碎结构、填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等;矿石
的构造以致密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为主,其次有角砾状构造、网脉状构
造等。矿石自然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按矿石的矿物组合,划分为金-黄铁矿(石英脉)
型、金-黄铜矿黄铁矿(石英脉)型和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等3类。以第一类为
主。
围岩沿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两侧,发育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绢英岩化、
碳酸盐化、钾化等蚀变。蚀变岩沿脉壁两侧分布,宽度由不足两米至十余米,最宽可
达20米。强烈绢英岩化蚀变矿化带,由石英脉向外侧依次可划出绢英岩化花岗岩质碎
裂岩、碎裂状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等蚀变岩带。
(四)蚀变层间角砾岩型(蓬家夼式)金矿床
蚀变层间角砾岩型(蓬家夼式)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乳山市城区西北约3公里处崖子
镇之西的东井口村-山西村一带。矿区内地层除山间谷沟地带分布第四系外,发育有
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及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林寺山组。在地质构造部位上处在鲁东
隆起区内的胶莱拗陷东北缘与胶北隆起相接地带,居于牟平-即墨断裂与郭城断裂之
间,裂隙构造非常发育,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可分为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两种。矿区
内岩浆岩较发育,其次中生代燕山晚期脉岩极发育,主要有角闪闪长岩、闪长岩、闪
长玢岩及煌斑岩。

图1-4 乳山市蓬家夼金矿区11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说明:1.第四系;2.白垩纪莱阳群林寺山组砾岩;3.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含石
墨黑云斜长片麻岩;4.新元古代震旦期二长花岗岩(鹊山岩体);5.中生代燕山晚期角
闪闪长岩;6.黄铁矿化二长花岗质碎裂岩及角砾岩;7.压扭性断裂;8.金矿体及编号

矿区内共圈定8个矿体,均出露地表。1-1和1-2号矿体为主要工业矿体,1-1矿体
规模最大,查明储量占总储量的93%。矿体严格受崖子-东井口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断裂
控制。地表长300米,宽1.5米~25米;深部控制长约600米,矿体形态较简单,呈缓倾
脉状。1-2号矿体在1-1号矿体上部,矿体形态较简单。其他矿体赋存于矿化带底部,
产状与矿化带一致,规模较小。
矿石中含金矿物为银金矿,其他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
闪锌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成分复杂,除原岩残留矿物外,蚀变阶段生成的矿物以
石英、长石、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是碎裂结构和自
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等。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包体
金(占44%),其次为裂隙金和晶隙金,有少量粒间金。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
少量氧化矿石。矿石中金平均品位3.24克每吨,伴生元素硫含量较高,平均为4.6 9%。
矿床内围岩蚀变较普遍,蚀变范围、强度及规模受断裂带控制。蚀变类型主要有
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其次为绿泥石化、泥化,其中绢云母化、硅
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自地表至深部,围岩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二、与中生代燕山期潜火山岩及浅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及接触交代型
(一)隐爆角砾岩型(归来庄式)金矿床
隐爆角砾岩型(归来庄式)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的平邑县及苍山县境内,
工业矿床主要分布在平邑县铜石地区、苍山县龙宝山地区,沂南县铜井地区也有少量
矿点分布。
矿区内寒武系及奥陶系发育,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多赋存于寒武系及奥陶系碳酸盐
岩系中。铜石地区处在沂沭断裂带西侧,沂沭断裂带长期左行扭动,派生了区内北北
西向的燕甘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北北西向的燕甘断裂是本区的主干断裂,是主要
导岩、导矿构造,控制着本区岩浆岩、次级断裂构造及金矿化的区域展布。燕甘断裂
的次级近东西向断裂是归来庄金矿的导矿和储矿构造,在其后期的张性活动过程中有
隐爆角砾岩充填其中,伴有强烈的热液蚀变及金矿化,形成矿体。北西向断裂主要分
布在燕甘断裂以西,为1组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着铜石金矿田西部金矿的展布。

图1-5 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地质略图

说明:1.奥陶纪马家沟组北庵庄段;2.奥陶纪马家沟组东黄山段;3.奥陶纪三山
子组a+b段;4.寒武纪炒米店组十三山子组c段(原长山组+风山组);5.中生代燕山早
期二长斑岩;6.燕山早期正长斑岩;7.燕山早期二长闪长玢岩;8.隐爆角砾岩;9.碎
裂状硅化白云质灰岩;10.矿体及编号;11.断层及编号

归来庄式金矿分为脉状和筒状2种类型,代表性矿床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
归来庄金矿矿体呈脉状产于杂岩体边部的脉状隐爆侵入角砾岩带中,矿体围岩主要为
寒武系及奥陶系碳酸盐岩,金矿化主要发生在隐爆角砾岩体内及其近侧的围岩中。卓
家庄金矿矿体产于呈筒状的隐爆角砾岩体内,隐爆角砾岩筒主要发育在北西向与东西
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上。该类型金矿矿体形态较简单,主要呈脉状或筒状产出。
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碲金银矿和碲铜金矿。其他矿石矿物主
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锌锑黝铜矿等,少量为自然碲、碲镍矿、碲铅矿等。
硫化物较少,且多已氧化。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母等。矿石结
构主要有晶粒结构、填隙结构、假象结构、侵蚀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孔洞-皮壳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等。不同矿区内矿石
类型大体相近,但又存在一定差异。归来庄金矿区矿石类型主要有隐爆角砾岩型、灰
岩白云岩型、斑(玢)岩型;矿石工业类型为低硫型金矿石。矿石自然类型以原生矿为
主。金矿石品位一般为3.5克每吨~12克每吨,平均为8.1克每吨。
在控矿构造隐爆角砾岩带内,多期蚀变、多种蚀变矿物组合叠加产出,一般在角
砾岩体及其顶板附近蚀变最强。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萤石化、绢云母化、
水白云母化、冰长石化及碳酸盐化。
(二)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磨房沟式)金矿床
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磨房沟式)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平邑县铜石镇西南约
6.5公里处,在沂源县南部的金星头等地也有产出特征与之相似的金矿点分布。平邑
县磨房沟金矿床与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床,产于同一地区和同一地质构造环境,主要控
矿地质条件和矿质来源基本一致。矿床发育在中生代燕山早期,二长闪长质-二长正
长质岩石构成的铜石中偏碱性,潜火山杂岩体与寒武系底部的朱砂洞组接触部位。矿
体赋存于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下部的一套白云质碳酸盐中。

图1-6 平邑县磨坊沟金矿区地质简图

说明:1.第四系;2.张夏组下灰岩段;3.馒头组洪河段;4.馒头组下页岩段;5.
馒头组石店段;6.朱砂洞组上灰岩段;7.朱砂洞组丁家庄段;8.燕山期二长斑岩;9.
燕山期二长闪长玢岩;10.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11.角砾岩带;12.断层;13.金矿体
及编号

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下部层位中,顶板为薄层泥云岩及中层含燧
石结核灰岩或白云质灰岩,底板为中-中厚层青灰色灰岩。共圈定2个金矿体。
矿石矿物除自然金、碲金银矿、银金矿外,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
锌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萤石、绢云母等。载金矿
物主要为石英、萤石,少量白云石和方解石及黄铁矿等硫化物。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
碲金银矿、银金矿。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填
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金矿石品位在
4.54克每吨~11.57克每吨,其他伴生有益组分均较低。
矿床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偶见
冰长石化。其中硅化、萤石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三)(矽卡岩)接触交代型(铜井式)金矿床
(矽卡岩)接触交代型(铜井式)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以西的沂南铜井、金
场,临朐铁寨,沂源和莱芜铁铜沟地区。在平邑铜石及苍山龙宝山等地有矿点出露。
沂南铜井--金场矿区规模较大,成矿条件和成矿作用有代表性。

图1-7 沂南金矿金场矿区区域地质图

说明:1.寒武纪崮山组;2.寒武纪张夏组;3.大理岩带;4.角岩带;5.中生代燕
山晚期二长花岗斑岩;6.燕山晚期花岗闪长玢岩;7.断层

矽卡岩型金矿床属矽卡岩型铜矿、铜铁矿床中的伴生金矿,大多分布于鲁西隆起
区内的马牧池凸起东部与鄌郚-葛沟断裂相接部位, 寒武纪朱砂洞组和张夏组石灰岩
是成矿的有利围岩。北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控制了控矿岩浆岩和矿床的分
布。 沂南金矿铜井和金场矿区分别产于北北东向的鄌郚-葛沟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与北
西向的马家窝-铜井断裂和马牧池-金场断裂的交会部位。中生代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
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及二长斑岩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岩体与石灰岩的接触带是
形成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部位。
该矿体主要发育在中生代燕山晚期,中偏碱性或中酸性侵入杂岩体与寒武系灰岩
的接触带上,及两侧的矽卡岩带内,其产状受控于接触带的产状。矿体呈透镜状、囊
状、脉状、扁豆状及似层状等。单个矿体规模较小,长多在15米~330米之间,一般
为50米~150米;延深12米~267米,一般为50米~100米;厚0.45米~35米,一般为1
米~8米。一个矿床或矿段往往由多个矿体组成,规模较大的可有数十个乃至近百个
矿体组成。矿体产状变化较大,基本上随接触带产状的变化而变化。
矿床多数矿石矿物以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为主,其次为黄铁矿;含金矿物有
辉铜矿、赤铁矿、斑铜矿、辉钼矿、铜蓝、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透辉石、
透闪石、绿帘石、方解石为主,其次有蛇纹石、绿泥石、阳起石、石英、长石、黑云
母等。矿石结构主要为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
状、细脉状、纲脉状和致密块状构造。矿石中有益组分主要为金、铜、铁、硫,金含
量为1.44克每吨~3.97克每吨,铜为0.65%~0.99%,铁(TFe)为22.55%~32.99%,硫
为3.87%~9.88%。

图1-8 苍山龙宝山地区地质图

说明:1.寒武纪;2.中生代燕山早期二长斑岩;3.燕山早期正长斑岩;4.燕山早
期闪长玢岩;5.张性断层;6.金矿脉及编号

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有矽卡岩化、大理石化,在内接触带或岩体内出现
少量钾-钠长石化、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交代蚀变矽卡岩中,且不
同类型的矽卡岩控制不同的矿种,铜金矿体主要赋在含水钙矽卡岩中,单纯的大理岩
与成矿关系不大,但当其破碎或节理裂隙发育时,也可形成金铜矿化体。矿床围岩蚀
变有时具有分带现象。
沂南县铜井金铜矿床为典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金矿床。
(四)潜火山热液石英脉岩型(龙宝山式)金矿床
潜火山热液石英脉岩型(龙宝山式)金矿床位于苍山县西北约15公里的龙宝山北麓
及南麓;在地质构造部位上居于鲁西隆起区南部尼山凸起的南翼。
矿区位于龙辉断裂北东侧,矿区内地层主要为寒武纪朱砂洞组、馒头组和张夏组。
中生代燕山早期形成的龙宝山杂岩体位于矿区中部,其岩性主要为角闪正长斑岩、石
英正长斑岩、二长斑岩、含霓辉正长斑岩。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龙辉断裂横穿矿区
西南部,为区内主干构造。北北东向断裂为主要赋矿构造。
矿体主要产于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带中,大多为含金石英脉,部分矿体由含金
石英脉、含金蚀变角砾岩、斑岩及碳酸盐岩构成。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舒缓波状,
具有膨胀、收缩、分支、复合等变化特征。
矿石矿物除自然金、银金矿外,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褐铁
矿,其次为辉铜矿、黝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方解石、高
岭土、白云石等。矿石中的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金矿石品位3.7克
每吨~10.1克每吨,平均6.47克每吨。
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萤石化,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为硅化及黄铁绢英岩化。

三、与早寒武纪变质沉积作用有关的热液型
(一)变质热液绿岩带型(化马湾式)金矿床
变质热液绿岩带型(化马湾式)金矿床分布在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新泰市岳家庄、
蒙阴县埠洼庄、济南市历城区玉水村等地,为小型矿床或矿点。
区内控矿地层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分布于鲁西隆起区中部的泰山、新甫山、蒙
山三个次级凸起构造单元中,呈北西向断续带状包裹于新太古代变质变形英云闪长质
-花岗闪长质侵入岩系中。泰山岩群中存在部分高金背景层位,是鲁西地区金矿的矿
源层。区内的蒙山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在区域上呈北西向宽带状展布、泰山岩群被平行
夹于其中,二者接触带附近是金矿化的有利地段。此外,区内尚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
期二长质-正长质-闪长质浅成侵入岩。该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在绿岩型金矿化之上,
对金矿的形成和进一步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矿体赋存分为两种情况:1.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绿片岩中受绿岩带地层
和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泰安市化马湾金矿为此类;2.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TTG岩系中
的破碎带及其中的泰山岩群绿片岩中,蒙阴县埠洼金矿为此类。
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矿体规模较小。
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黄铁矿,少量磁铁矿、褐铁矿、黄铜
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透闪石、滑石、阳起石等。矿石结构主
要为鳞片变晶结构、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乳滴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
造、细脉浸染状构造等。金矿石品位在1克每吨~17.15克每吨之间,大部分在5克每吨
以下。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褐
铁矿化,其次为电气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钾长石化等。
(二)变质热液石英脉型(盘马式)金矿床
变质热液石英脉型(盘马式)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栖霞地区,鲁西沂水南小尧金矿床
也属此类型。金矿脉产于新太古代变质岩系中-主要产于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质
片麻岩中,少量产于“胶东岩群”苗家岩组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变粒岩中,受层间断裂
或后期断裂构造控制,含矿脉体产状与变质地层平行或交切。
赋矿围岩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在胶北隆起的鲁东栖霞地区,被命名为“胶东群
蓬夼组”,后又被定为变质变形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细粒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在鲁西
地区则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细粒片麻状阳起石化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工业矿体主要由
含金石英脉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组成。矿体成脉状、透镜状、扁豆状,沿走向、倾向
具有膨胀、收缩及分支复合等现象。
含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金银矿,偶见自然金。赋存于多金属硫化物的晶
隙和裂隙中。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菱铁矿、褐铁矿等。
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自然类型有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
两类。矿石中金品位较高,多数矿床品位在10克每吨~20克每吨之间,并伴生其他金
属矿物。
本类金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
等。典型的盘马式金矿床、栖霞市马家窑金矿矿床内围岩蚀变较普遍,但蚀变强度、
范围及规模受断裂带控制。围岩蚀变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在石英脉的两侧及石英脉
尖灭至再现地段常发育有不同蚀变强度、不同宽度的蚀变石带。

四、与新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的河流冲积型
(一)新近纪河床砾岩型金(砂金)矿床
新近纪河床砾岩型金(砂金)矿床分布在栖霞市唐山砂金矿区,处在由新近纪玄武
质岩石构成的台地-唐山棚的周缘。在地质构造部位上居于胶北隆起中部,大体在“
栖霞古陆核”内。矿区基底岩系为新太古代栖霞片麻岩套内的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
长质片麻岩。矿区内含金岩系-新近纪唐山砂砾岩层及其上覆的新近纪尧山组玄武质
岩石,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
含金矿层主要分布在唐山棚新近纪尧山组玄武质岩层之下,在唐山棚北半部古河
床内最为发育。在矿区西南部的小唐山玄武质岩层之下及矿区东北部的大棚、二棚、
三棚等小山顶上也有小面积分布。在唐山棚上的砂砾层产状近水平,略向南西倾斜。
新近纪含金唐山砂砾岩层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砂砾岩层,上部为中-细粒砂
岩层。
矿石(砂)中除自然金外,含有锆英石、金红石、磁铁矿、褐铁矿等重矿物及石英、
长石、石榴子石、角闪石等矿物。矿石(砂)中的金粒多呈鳞片状、细粒状、条状、枝
杈状。矿砂中金平均含量0.31克每立方米。
栖霞市唐山砂金矿属新近纪古河床冲积型矿床,含砂金砂砾岩层及砂金富集带延
长方向与唐山棚脊(台地)延长方向一致,表明古河流为北东-南西向流向。砂金主要
富集在唐山棚的北半部古河床的有利地段,而唐山棚南半部的砂砾岩层已处在河漫滩
相,含金极少。
区内砂金矿体主要赋布在砂砾岩最发育部位,金粒在砂砾岩的底部富集成矿,而
在上部的细-中粒砂岩层内的金粒极为分散,不易形成矿体。
(二)第四纪河流冲积型金(砂金)矿床
第四纪河流冲积型金(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烟台市低山丘陵区流向渤海及黄海的
河流--烟台外夹河、牟平辛安河、莱州黄金河、招远诸流河等现代河流中,在海阳、
乳山等地也有砂金矿床。在鲁西地区的砂金矿主要在沂水、沂南、新泰、蒙阴等地。
金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坡积物的底部及基岩风化带内。

图1-9 招远诸流河砂金矿2线剖面图

说明:1.粉砂质黏土层;2.砂质黏土层;3.中粒砂层;4.含黏土砂砾岩;5.泥质
层;6.黏土质砂层;7.全新世冲积层;8.晚更新世冲积层;9.新元古代震旦期黑云母
二长花岗岩;10.砂钻位置;11.砂金矿体

砂金矿多数分布在岩金矿产地附近的河床或河漫滩冲积层内。含矿层走向与河谷
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含矿层多呈层状、似层状近水平产出。含矿层多为二元结构,上
部主要为不含金的黏土和少量粗碎屑组成的泥沙层,下部为含金的砂、砾石、角砾和
少量黏土组成的矿砂层,并常常具有磨圆度高、分选好、成分复杂的特点。其沿走向
长多在3公里~12公里之间,宽多在80米~350米之间,矿砂层厚度一般为0.7米~12
米。含金砂层除少数接近地表外,多数埋于地下2米~12米之间。
砂矿内有用矿物除自然金外,伴生重金属矿物有磁铁矿、石榴子石、锆石、榍石、
钛铁矿、石英、长石等。矿床金平均品位0.17克每立方米(烟台外夹河)~2.29克
每立方米(蓬莱龙山店)。金颗粒直径0.1毫米~1.0毫米,偶见自然金块。1988年在牟
平辛安河发现的重3700克自然金块,是山东省至2005年发现的最大的自然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