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83-1987年政府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5&rec=85&run=13

1983年4月28日,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山东省
人民政府,梁步庭任省长。
1985年6月3日,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接受梁步庭辞去山东
省省长职务的请求;决定李昌安为山东省省长。
1987年7月2日,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李昌
安辞去山东省省长职务的请求;决定任命姜春云为山东省副省长、代省长。

1983-1987年,省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全面完成“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前两年的
任务。1987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642亿元,国民收入56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91.
8亿元,这三项指标均比1980年翻了一番,胜利实现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步战略目标,
提前三年实现第一个翻番。
经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省一、二、三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主要比例
关系进一步改善。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2.9%上升到26.5%,轻重工
业的比例为54∶46。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7.8%上升到20.9%。乡村
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增长3.9倍,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
重由15.5%提高到34.5%。国民经济开始走上大体协调发展的轨道。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加强,
集体、个体经济有较大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集体经济所占比重由26.3%提高到3
1.2%,个体经济由0.5%提高到2.3%。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集体经济所占比重
由15.6%提高到22.2%,个体经济由4.3%提高到16.1%。全省个体工商业户由32.6
万个增加到102万个。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751户。经济建设中出现国家、集
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一起发展的新局面。
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均有较大发展。东部地区经济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青岛
、烟台、济南、潍坊4个市的工业总产值先后超过100亿元,有18个县(市)的工农业总
产值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开发步伐加快,资源优势开始发挥出来。鲁西北地区成为
全省主要的粮食、棉花和牧业、林业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兴起,粮食由长
期调入变为大量调出,1978年前20多年共调入粮食94亿公斤,1979-1987年9年间调出
99.9亿公斤。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海岛、湖区和沂蒙山区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东部和西部建立横向联合、对口支援关系,出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可喜景象。
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生产、分配和流通中,国家指令性计划减少,指导
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部分增加。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
市场、技术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有了一定发展,劳务和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
对外对内开放有新进展。全省有3个沿海开放城市、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开
放港口,与国外建立各种友好城市关系59对,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贸易往
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累计25.5亿美元,实际使用19.5亿美元;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
业126家。
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较快发展。五年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032项,有255项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有80%左右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培养大中专毕业生24.3万人
,培训职工500多万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基本完成,90%以上达到“六配套”(食
堂和餐厅配套,锅炉和浴室配套,宿舍和厕所配套,洗衣和洗澡配套,学习和娱乐配
套,生活和医护配套)标准。新增医院病床床位2.6万张,开设家庭病床2.1万张。在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山东省体育健儿取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实现了1984年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年卓有成效”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五年间,城市安排就业120多万人。城市居民人均
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由489.2元增加到9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4元增加到495元,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增长47.4%和3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五年增长3.3倍。城市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5平方米。绝大多数群众的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开始向宽裕型、小康型迈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认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理
想、纪律教育,民主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活动,收到
明显成效。通过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
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