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三篇 人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5&rec=113&run=13

1983-2005年, 山东省政府人事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工作
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为全省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人力支撑作用。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山东省政府人事工作进行了两个关键性
的调整: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
理体制;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通过调整,政府人事工作逐
步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和监督、服务等方面,从大量的专项审批转变为科学化、
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充分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
1983年4月,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山东省人民
政府。作为省政府职能部门的省人事局,主要负责干部调配、任免、考核、奖惩、工
资福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等工作。1993年5月,省人事局改称
省人事厅。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人事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重点加强了公务员管
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以及国外智力引进等工作。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20世纪80年代,针对全省经济发展较快而人才相对短缺的实
际,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引进各种专业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
期,形成引进人才工作的高潮。1988年3月和1992年7月,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举行引进人才新闻发布会,邀请海内外各方人士来山东参加经济建设。为全
面实施中共山东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科教兴鲁”战略,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八
五”时期,实现从国外引进人才1万人、从省外调入引进中高级人才1万人、派出国(
境)外培训人才1万人的“三个一万”目标。至1994年底,该计划提前完成。“九五”
时期后,引进人才的重点逐步转向高层次和一些紧缺的专门人才。进入21世纪,省委
、省政府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高层次人才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各级人事部
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环境,山东省成为人才积极向往、建功立业的聚集
地。1983-2005年,山东省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至2005年,全省干部(人才)由1983年
的97.28万人增为258.22万人,增长1.65倍。其中,机关工作人员由22.84万人增为3
2.61万人,增长42.8%;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由22.75万人增为51.24万人,增长1.
25倍;专业技术人员由54.98万人增为174.37万人,增长2.17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
人员由1565人增为26.10万人,增长166倍。2005年,全省共有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
50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
在积极开发人才资源的同时,山东省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法国
、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聘请专家10多万人次,实施引智项
目1万余个。通过引进技术人员,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壮大了支柱产业,提高了
全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航空、国防、通信、化工、冶金、海洋开发和环境
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20世纪80年代,省、市人事部门在干部调配等方面下放权限
,扩大下级人事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使用权,省级人事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转
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查。干部吸收录用,逐步转到全面通过公开、公平、
公正的考试择优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式,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继续实
行国家计划统一分配,1999年开始逐步转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
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1983-2005年,山东省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累计29
9.63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57.58万人,中专毕业生142.05万人。山东是兵源大省
,历年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均居全国首位。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由指令性分配改为计
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并采取考试和双向选择等办法。1983-2005年,山东省累
计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49683人,其中,师职(含副职,下同)529人,团职24170人
,营职50505人,连排职41470人,技术干部33072人。
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在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1995
年8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相
继印发有关公务员职位分类、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公务员录用考核、职位轮换(轮
岗)、现有机关工作人员向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过渡中的竞争上岗及双向选择等
专项工作的实施办法。1997年,全省基本建立和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4月,
山东行政学院成立,各市(地)也陆续设立行政学校(或干部学校),至2005年,全省公
务员管理、培训体系日臻完善。1998年11月,省政府在全国率先颁布《山东省国家公
务员行为规范》。
营造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山东省从1986年开始进行职称整顿和改革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至1990年,全省职称评聘开始正常化进行。在职称改
革的基础上,自1994年起陆续对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岗位准入资
格控制,建立起职业资格制度。全省各级人事部门每年多次组织统一的考试,包括专
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考试或考核。每年举行全省范围的考试
有三四十种,其中2005年组织了43个种类60多万人的考试。为激励人才成长和发挥作
用,山东省自1984年开始,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年专
家生活待遇的规定。自1990年开始,每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对部分高级
知识分子发放政府特殊津贴,至2005年,全省累计有2570人享受此种津贴。同时,省
政府决定,自1995年开始,对高层次专家发放省政府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1983-2005年,全省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过两次
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基本内容是将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职务等级
工资制度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通过改革,为理顺工资关系奠
定基础,全省机关、事业单位117万多人提高了工资收入。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
结合推行公务员制度,将原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结构工资制改行职务级别工资制;事
业单位与机关的工资制度脱钩,建立体现事业单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工资制度;建
立起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工资制度改革后,1997、1999、2001、2003年进行了工资普
调。1995-2005年,全省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情况,对本地机关和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给予适当津贴。经过两次工资改革和多次工资调整,逐步解决了工资机制不
健全、工资标准多乱繁杂、分配中较严重的平均主义、“脑体倒挂”(脑力劳动者的
工资低于体力劳动者的工资)以及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等问题。
实施行政机关机构改革。1983-2005年,全省进行了四轮集中的行政机构改革,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组织结构,精简人员
编制,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行政机构改
革和企业改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展开,包括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以及与其他社会改革配套的改革。2004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
《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2005年,召开全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会议,事业
单位改革在全省全面展开。
加强行政机构编制管理。全省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除机构改革期间集中进行机构
调整和压缩编制外,每年召开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行部署;加
强宏观管理,建立机关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等,通
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全省行政机关
的编制和实有人数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机关人数趋于稳定并有所减少,
曾经长期存在的行政机关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在管理
方法上,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并逐步建立和完善
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
山东省政府人事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紧密服务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各项社会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强省
战略全面实施,人事工作将在新形势下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各项改革服务,
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