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实施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5&rec=104&run=13

一、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图2-42 2001年6月,第二届APEC投资博览会在烟台市举行。

2000年1月21-23日,省政府在青岛召开全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工作会议,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统一认识,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全省经济和
社会发展。省政府采取四项措施:1.把面向跨国公司招商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
中之重。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本着“大、高、新、适”的要求选准项目,努
力提高招商成功率,积极探索多种招商形式,“以大引大”,全力推动大企业集团与
跨国公司开展战略性合作。2.加快开发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坚持以吸引
外资为主、工业项目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方针,立足当地的
产业优势,大力加强技术改造,使开发区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生产
率提高和集约化经营的轨道上来。3.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
力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运用多种贸易手段,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国
际商业连锁贸易,实施“以大揽大”战略,发展对外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
易,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特别是抓住亚洲经济复苏的机遇,恢复拓展亚洲传统主销
市场;以开发国际连锁贸易为重点,深度开发欧美高价位成熟市场;把商品贸易、投
资贸易、工程承包和对外援助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开拓新兴市场。4.加快人才培养和
引进。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制度,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环境,使山东成
为更加吸引人才创业的地方。

图2-43 1999年,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的海尔园。

(一)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行
动纲要》,就开展加入世贸组织的培训、清理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快体制与国际
惯例接轨、积极开拓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出要求。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全省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
和挑战,着力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出
口商品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市场开拓,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外经
外贸取得显著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33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出口21
1.2亿美元,增长16.5%。世界500强企业来山东省投资的增加到107家。境外投资、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迈出新步伐。通过落实对外商的国民待遇,改进对外商投资
企业的服务,认真处理外商投诉,对外开放的软环境不断改善。
针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台利用外资、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实施意见
,继续开展地方性涉外法规的清理工作,建立健全与世贸组织相关的专门机构。针对
国外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立案,省内企业积极应诉,整体应诉率达到60%—7
0%,对欧美的应诉率接近100%。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万豪纸业有限责任
公司针对来自韩国、日本、美国、芬兰的进口铜版纸提起中国入世后首例反倾销调查
申请,获肯定的初裁结果。
(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1998年10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
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全省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继续贯彻“提高东部、加快西部
、双向开发、全面推进”的原则,不断提高全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以
沿海开放城市为前沿,以胶济铁路沿线区域为主体,以欧亚大陆桥和京九铁路沿线为
辐射区的开放格局。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利用外资项目。积极发展全省
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加快调整招商引资的国
别结构,大胆引进和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投资,积极研究招商引资的新方式,努力提高
外国优惠贷款的项目效益。
至1999年底,山东省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
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001年,在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非洲、拉美、独联体
及东欧等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289.6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181.3亿美
元,增长16.7%。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增长11.4%。

图2-44 2002年5月2-3日,2002东北亚经济论坛在威海市举行。

2002年, 全省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 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072项, 合同外资额
118.6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65.2亿美元。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直接签
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1380份。境外投资发展迅速,新批到境外投资企业(机构)
69家,投资额2.2亿美元。
(三)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1998年,省组织经贸代表团先后访问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十几个国家。
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摩洛哥首相、新西兰副总理、白俄罗斯和几内亚外长,以及美
国、韩国等国会议员和知名人士来山东访问。全年接待来访团组213批,1543人次,
其中友好省州等外国地方政府代表团30余批,300多人次;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
山东访问。2002年,省市组织经贸代表团,考察访问35个国家520多个城市和地区。
同时,接待了一大批外国政府、议会代表团和外国前政要、外交使团、大企业、大财
团来山东访问。
友好城市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98年,全省友城总数88对。2002年,友城总
数和友好关系总数分别达到111对和645对,居全国前列。民间对外交往取得新进展,
省市两级友协对外交流对象发展到200多对。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增强城市的区域经济中心作用
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将着眼点由规模控制转向强化基础、加强管理、完善功能。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转移的政策。切实搞好
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层次合理、功能完善、
充满活力的城市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优化城市布局,
增强城市功能,按照“合理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总
体思路,构建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市和沿海港
口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主轴,逐步形成两大中心、四个层次、五条城镇发展轴线。
2001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的
政策措施。省政府印发《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贯彻国发[2001]
6号文件积极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小城镇建设
用地管理的通知》,提出搞好城市建设一要高起点规划,二要高标准建设,三要高效
能管理。济南、青岛要按照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要求,加快优势支柱产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交通、信息、金融、科技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增强综合功能
和辐射带动力。半岛沿海地区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产业层次,建设成为有鲜明特色
的开放带、产业群、旅游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鲁中地区要依托丰富的资源、雄厚的
工农业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新兴产业,
在经济总量、质量、效益上实现突破性发展。鲁西南、鲁西北地区要发挥各自的优势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形
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继续抓好“海上山东”、黄河三角洲和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
设,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扶持。
2002年7月,省政府在青岛召开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采
取措施,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着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
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山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
法》。全省城市发展步入依靠观念更新、机制创新、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新阶段。全
省城市化水平由1997年的34.1%提高到2002年的40.3%,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通
过全面强化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承载能力提高,面貌明显改善。
(二)加快发展小城镇
1999年,省政府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统筹规
划,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小城镇,重点发展中心镇,同时要避免一哄而起、重复建设
和污染转移。

图2-45 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

2000年,全省突出抓了户籍管理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搞好行政区划调整,促进
二、三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依法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城市
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省政府公布全省237个中心镇名单,下发通知,对中心镇建设
提出要求。 14个市制发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文件。全省165个试点镇城市化平均水平达
到34.5%,镇区每年完成各类建设投资39.8亿元。全省小城镇完成建设投资95亿元;
新建住宅380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756万平方米、生产建筑600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
积3 760万平方米;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77%、56%。
2002年,全省237个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展开,200多个总体规划由乙级
以上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中心镇详细规划编制率达40%。中心镇建设不断加速,
建成工业园区468个、商业街区595个、各类市场885个、住宅小区595个,建成区面积
796平方公里,涌现出邹平县魏桥镇、即墨市鳌山卫镇、薛城区陶庄镇等一批中心镇
建设新典型,30个镇被评为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全省小城镇建设投资完成132
亿元,新建住宅382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830万平方米,生产建筑1120万平方米。

三、加快实施科教兴鲁战略
(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999年,省政府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创新
能力。着力抓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
和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科技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鲁南星火产业带、国家级和省级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2001年,全省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
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发展。全省建立了14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
化基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9家。
1998-2002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7万个,申请专利5万多件,实施重大
科技攻关项目297项,获国家科技奖134项。建立15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省财政投入6.8亿元资金,扶持高新技术研发和产
业化。全省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省级148家。山东省与中国工程院、中国
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
兰等国联合建立高科技合作基地。
(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
教育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的调整和改革取得新进展。
1998年,全省普通高校共招收本专科生6.3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招收研究生
2022人,在校研究生5748人。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1051所,在校生94.0万人
,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3.0%。普通高中在校生83.3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
488.3万人。全省小学招生146.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0%,在校生951.3万人。
在园儿童180.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4万人,在
校生19.9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14.8万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852.9万人
次。全年扫除文盲21.5万人。
1999年,加快高中段教育的发展,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普及高中段教
育;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后勤社会化,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强化高校重点学
科、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三项重点”建设,启动建设一所全国一流大学工程;鼓励
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岗位培
训。
2002年,全省提前完成“普九”任务,顺利实现“两基”目标。全省普通高校招
生21.9万人,其中本科招生9万人,专科招生12.9万人。在校生由1997年的17.6万人
增加到58.4万人。招收研究生6595人,在校研究生15882人。高中招生58万人,在校
生146.9万人;初中招生143.7万人,在校生542.2万人。全省13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
生1.7万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招生11.1万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有在校生
31.7万人;各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0.1万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6
05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547.4万人次。全年扫除文盲5.3万人。

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和离职审计、追踪奖惩制度,强化责任约束。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服务网络,坚持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落实生育政
策,群众计划生育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全省人口增长的结构性回升基本结束,进入相
对稳定时期。
1998年,省长与各市(地)市长(专员)签订人口目标责任书。全省首次实行人口目
标责任制执行情况分线考核。省政府先后印发《计划外生育费征收管理办法》、《二
孩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3个与《山东省计
划生育条例》相配套的行政规章。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政府常务会议研
究加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的会议纪要,及时解决影响全省人口与计生工作发展的若干
重大政策问题。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
水平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召开
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就落实好中央《决定》和省政府《实施意见》进行全
面部署。
2001年,省政府召开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与各
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签订2001、2002年度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对各市政府和
省直有关部门实施年末考核,有力推动了《决定》和《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2002年,全省各级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
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重点抓好薄弱村帮促和流动人口计划
生育管理。全省共出生101.2万人,净增41.2万人,年末总人口9082万人。全年人口
出生率11.17‰,自然增长率4.55‰。计划生育率、女性初婚晚婚率、育龄妇女综合
避孕率、统计合格率等项工作质量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在110
∶100以下,连续四年稳步下降。
(二)平衡耕地总量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1.平衡耕地总量
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加强用地
节地责任和考核,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
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年,完成全省各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各市、县、乡政府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
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9万余份,重新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669万公顷,做
到基本农田面积、位置、标志、档案、责任五落实,保护率达到87%。
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工作。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对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按
规定征收造地费,统一组织开发土地。2001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
平衡工作的通知》、《关于易地开垦耕地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组
织管理。7月,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山东省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2001-2002);
2002年,全省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1个,总投资1.86亿元,增加耕地2.14万公
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政府下发《
关于强化建设用地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跟踪管理、建设用地
审批备案、土地违法案件举报等制度,有效制止了一些地方的违法用地行为。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作用,积
极扩大行政划拨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对转让、出租、抵押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实行
有偿使用。1998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意见》
,进一步规范企业土地资产管理。
1999年,全省共有耕地767.54万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669万公顷。全省开
发复垦耕地1.11万公顷,审批各项建设占用耕地5133公顷,耕地面积比上年度净增加
993公顷。截至2002年10月31日,全省土地总面积1570.5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64.
28万公顷(耕地764.43万公顷),占74.1%;居民、工矿、交通用地及未利用土地406.
26万公顷,占25.8%。2002年,土地变更总量14.3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1%,
其中农用地变更量1.35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量的0.12%。
2.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1998年,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全省各级政府及地矿
行政部门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期达标”的要求,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严厉打击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不法行为。年内全省共清理重点矿区28处,
处理超层越界矿山74个,清除无证非法采矿点(井)245个。
1999年,全省共查处各类违法采矿活动412起(次),其中无证采矿141起(次)。
2000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矿业秩序根本好转工作规划
》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矿业秩序根本好转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整治力度,全省矿
业秩序管理逐步走上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科学管理的轨道。
2002年,在全省范围内改革矿业权审批授予方式,停止以无偿方式授予采矿权,
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对铁矿等重要矿种进行招标拍卖试点,全省共出让、转让采
矿权、探矿权587个。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总量的宏观调控。对石膏等产量过剩的矿产勘查开采项目进行
严格控制,对国有及集体大、中型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进行考核,对全省9500多
个矿山企业进行年度检查,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3.2亿元。
(三)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1998年,全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1999年,全省共取缔、淘汰“五小”企业1502家。完成国家下达的12项主要污染
物总量控制指标。
2000年,全省开展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年活动。5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防治环
境污染设施监督管理办法》。10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图2-46 2001年,总投资1.04亿元的聊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竣工。

2002年,全省制定进一步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对小清河、南四湖等重点
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环保执法检查。全省建成污水和垃圾处理厂43个,清理整顿“五
小” 企业889家;开展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及海岸工程综合整治,近岸海域水质好转;
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24个,完成投资19.5亿元。新增废水实际处理能力6.5万吨/日,
废气实际处理能力1259万标立方米/时。
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环保。2000年11月2
9日-12月19日,省政府组成5个考核验收组,对17市和省直12部门“一控双达标”、
1998-2000年度环境目标责任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
核验收。2002年12月,省政府组成5个考核组,对17市2001-2002年度环境目标责任制
和《山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四)保护林木资源治理水土流失
1.保护林木资源
1998年,全省开展以惩治盗伐、滥伐、破坏林木资源以及非法猎捕、经营国家和
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资源为重点的严打整治行动。全省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
件312起(林木案件288起,野生动物案件24起)。发生火灾次数比1997年下降73.9%。
1999年,全省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1093起,综合查处率96.5%

2000年6月30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森林资源管
理条例》。当年全省完成21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调查和布设。
2001年,全省林业投入7.17亿元,其中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政债券等无偿资金
1.83亿元。
2002年,全省完成成片造林15.1万公顷,开展植树造林“三大工程”。全省森林
病虫害防治率达到77.4%,监测覆盖率87.3%,种苗产地检疫率96.5%。
1998-2002年,全省累计造林78.5万公顷。至200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8.8
%。
2.治理水土流失
1998年,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4个,生态农业试点20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300万公顷。
1999年,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县23个,面积166.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万
平方公里。
2000年,集中力量治理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泰沂山区、鲁东低山丘陵强度水力侵蚀
区和鲁西北黄泛平原风力侵蚀区,重点搞好155个小流域的治理。加大工业废水和生
活污水的处理回用力度,重点加强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沿线的污染治理。
2001年,投资5.0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16平方公里。
2002年,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山东
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山东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省委、省政府印发
《关于加强水利工作的决定》。全省共投入资金6.5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64平
方公里。24个国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验收,正在实施的23个国债项目、40项黄
河水土保持生态项目按期完成阶段任务。加强公路、铁路、电厂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水
土保持方案审批和监督检查工作,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1998-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万平方公里。
(五)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1998年,省环保局制定《山东省生态保护行动纲要》和《山东省碧海行动纲要》

1999年,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4个),风景名胜区17处,森
林公园58处。开展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东营、寿光、新汶矿区三个国家级生态示
范区建设开始启动;五莲县生态建设试点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省政府批准实施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和《山东省近岸海域功能区划》。完成“碧海行动”
计划的专项调查。
2000年6月,烟台开发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中国环科院环境管理体
系认证中心等部门的鉴定。9月,省环保局、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4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限制生产和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
通知》。1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决定“十五”期间实
施生态保护“双百”工程(建设100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100个生态示范
区)。
2001年,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启动“双百工程
”建设。桓台县、枣庄市峄城区、栖霞市、寿光市、莘县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
试点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全省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59个,总面积81.7万公顷,占国
土面积的5.21%,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1个、市级17个、县级27个。全省建立生态
农业示范县2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县6个。5月,中国农学会、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在东营市召开论证会,一致通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
展规划》。
2002年,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5个,面积96.3万公顷。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6个,面积81.7万公顷,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15个,面积71.8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