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极浅海油田产能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14&rec=37&run=13

极浅海油田产能建设主要是埕岛油田的产能建设。1993年,埕岛油田投入开发,
至1995年,初步建成海上原油生产能力65万吨。1996年后,海上平台、管线、电缆的
结构逐步优化,施工工艺逐步成熟,海上工程逐步配套,油田开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
1992-2000年,海上、陆上生产设施逐步完善,海上平台发展迅速,形成3腿桩基
平台、4腿桩基平台、6腿桩基平台、桶型基础平台、修采一体化平台、自升式桩基平
台和移动式插桩平台系列。截至2000年底,埕岛油田共建成各类平台60座,铺设海底
输油管线63.34千米、海底注水管线13.76千米、海底电缆84.6千米。
海上一批枢纽工程建设完成。1997年,由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胜利油建一
公司施工的埕岛中心一号平台正式投产,胜利海上拥有了集油气处理外输、注水、消
防、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平台群。1998年,国内极浅海最大的中心平台-
-埕岛中心二号平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设计原油日处理能力4125吨、天然气日处理
能力41.25万立方米、日外输天然气46万立方米。同时,海上第一座35千伏变电所--
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变电所建成投产,共设置6条6千伏出线。2000年,埕岛油田成为胜
利油气区第一个实现工业自动化管理的油田。
陆地一批油田生产系统骨干工程竣工投产。1996年,海三接转站至桩西联合站管
径325毫米、长17.4千米的输油管线建成投产,同时海三接转站建成投产,埕岛中心
一号平台原油转输进桩西联合站处理。1997年,海四联合站建成投产,实现埕岛油田
原油上岸后集中处理。海四联合站净化原油输至桩西联合站。1998年,海三接转站至
海四联合站管径426毫米、长17.8千米的输油管线建成投产,解决了海三接转站外输
能力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埕岛中心一号平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外输压力。2001年7
月,海四联合站交油点、孤六站交油点、孤岛首站交油点、海四联合站至孤六联至孤
岛首站管径377毫米、长28.4千米输油管线投产,桩西联合站原油开始输至海四联合
站交油点,埕岛油田原油交至孤岛首站交油点。2000年,埕岛油田进入注水开发阶段
。2001-2005年,埕岛油田产能建设主要以埕岛东部区块小块油藏为主,储量、产能
规模较小,但年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01年,埕北20单井-埕北502单
井单壁管海底输油管线建成投产,标志着国内在浅海采油输油管线建造工艺方面有新
的突破。同年,胜利开发三号平台建成投产。该平台为桩基固定式采油平台,由油田
钻井工艺研究院设计、山东荣成第一造船厂建造,集采油发电、油气处理、油气集输
、含油污水回收、生活通讯于一体。2002年投产的中心一号-海三站海底输油管线复
线内管为457毫米×14.3毫米、外管为559毫米×12.7毫米,是胜利海上油田投产使用
管径最大的海底输油管线。2004年,海五联合站建成投产,建成年原油稳定能力75万
吨、日轻烃生产能力30吨。
天然气集输。2000年,埕岛中心二号平台2台美国ARIEL公司生产的天然气压缩机
投产,实现埕岛中心二号平台周围井组和埕北G5井天然气外输至埕岛预处理站。200
4年,海五联合站3台外输压缩机投产,实现埕北30区块天然气输送到埕岛预处理站。
2005年,海三输油站投产2台美国ARIEL公司压缩机,实现回收埕岛中心一号平台天然
气上岸外输至埕岛预处理站。
污水处理。1995年,埕岛中心一号平台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产,开始处理海上平
台部分污水。1998年,埕岛中心二号污水、海水处理系统建成。由于原油含水低,达
不到三相分离器油水分离条件,埕岛中心二号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一直闲置。为适应
油田污水回注需要,2002年,开始对埕岛中心一号污水处理系统、注水站进行改造,
2003年改造完成后投产。
注海水。1998年,埕岛油田建成首座注水站--埕岛中心二号平台注水站,设计海
水、污水日处理能力均为1万立方米,2000年海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截至2005年底,埕岛油田建成各类平台76座;油气接转站2座,联合站2座,海底
输油气管线65条、126.87千米,年原油处理能力230多万吨;原油稳定装置1套,年原
油稳定处理能力20万吨;配气站1座,年天然气处理能力9亿多立方米;污水处理站1
座,日处理能力3100立方米;海水处理站1座,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注水站2座,
日供注水(处理后的污水和海水)约0.65万立方米;海底电缆86条、172.64千米;石油
专用码头1座。